二 有关背景分析
(一)亚太地区入境旅游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和亚太旅游协会的有关统计数据,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入境旅游接待量的增长率除2003年较上年略有下跌(-1.2%)之外,基本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趋势。1996~2006年,全球入境旅游接待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5%,其中亚太地区年平均增长率约为6.8%,在世界各大区中仅次于中东,居全球第二位。2009~2012年全球入境旅游接待量年均增长率达到5.4%,亚太地区的增长率则为7.5%,位居各地区之首[7]。从占全球接待量比重情况看,欧洲和美洲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主要接待地区,但自2003年之后,亚太地区入境者数量逐渐赶超美洲,基本上稳定在第二位次,并呈现持续增长状态,这也标志着亚太地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新突破(见表1和图1)。
表1 1996~2012年世界各大地区入境旅游接待量及占全球的比重
图1 世界各大地区入境旅游接待量及占全球比重的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表1整理。
(二)东北亚地区入境旅游业在亚太市场中的地位
长期以来,无论是世界旅游组织还是亚太旅游协会对亚太地区入境旅游接待量进行的统计或预测数据,都明显地体现了东北亚地区入境旅游业在整个亚太市场中的核心地位。世界旅游组织有关东北亚地区的统计工作涉及中国大陆与台湾、香港、澳门,日本,韩国,而亚太旅游协会所界定的东北亚地区除包括以上六个国家或地区之外,还将蒙古纳入其中。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依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数据整理了2003~2012年十年期间内东北亚地区以及整个亚太地区入境接待量的增长情况(见图2),表2则反映了东北亚地区占整个亚太地区入境接待量的比重情况。
图2 2003~2012年东北亚地区以及整个亚太地区入境接待量的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官网(UNWTO)。
表2 东北亚地区占整个亚太地区入境接待量的比重情况
根据图2显示,东北亚地区的入境旅游接待量虽然随年份有所波动,但变动幅度不大,且十年间一直占据整个亚太地区入境旅游接待量的半数以上。就国内多数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的相关研究来看,学者们所关注的东北亚地区范围一般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俄罗斯远东地区,显然,如果将其中的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接待量数据也涵盖在内,东北亚地区之于整个亚太地区的入境旅游接待比重将更为可观。按照亚太旅游协会最新的预测,2013~2017年,亚太地区的国际入境游客将以年均4.1%的增速持续增长,总入境游客将在2017年达到5.81亿人次,东北亚仍将保持亚太地区入境旅游的主导地位,其所占市场份额预计将在2017年达到53.52%,中国将继续成为亚太地区第一大入境旅游目的地,到2017年入境旅游总接待量将突破1.474亿人次。到2015年,香港特别行政区也将超过美国,成为亚太地区第二大入境旅游目的地。
通过以上观察和分析,可得出以下基本结论:亚太地区近十年来入境旅游接待量的高速增长,改变了长期以来世界旅游发展“三足鼎立”的传统格局。东北亚在整个亚太地区入境旅游接待量中所占的市场份额之大,不仅反映了东北亚在整个亚太地区旅游业中的地位,而且意味着东北亚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旅游目的地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游客数的增长潜力。
(三)东北亚地区入境旅游市场的客源构成
探讨东北亚区域的旅游合作,势必要考虑该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旅游目的地的客源构成情况,长期以来,东北亚区域各国或地区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大致形成了各自的主要客源国结构,区域内各国或地区在国际入境旅游接待中形成的格局共同构成了这一整体目的地继续巩固和开拓国际市场份额的基准。表3和图3以2010年为例,将东北亚各国或地区的主要客源地进行了汇总,并显示了来自各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者数量占各国或地区当年入境接待总量的比重情况。总体来看,东北亚地区的客源包含两大部分,一是区域内部各国或地区彼此之间客流的相互输送,二是区域外的国家和地区向该区域输送的客流。其中,区域外的主要客源国或地区覆盖了美洲(美国、加拿大)、欧洲(英国、德国)、大洋洲(澳大利亚)、东南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等地。表中比重值的大小显然体现了不同客源市场对于东北亚各国或地区入境旅游发展的重要程度。
表3 主要客源市场占东北亚区域内各国或地区当年入境接待总量的比重
续表
图3 区域内外客源市场占东北亚区域内各国或地区当年入境接待总量的比重
注:A 美国,B 加拿大,C英国,D德国,E澳大利亚,F马来西亚,G印度尼西亚,H菲律宾,I新加坡,J泰国,K俄罗斯,L日本,M韩国,N中国大陆,O中国香港,P中国澳门,Q中国台湾,R蒙古。资料来源:根据表3整理。
图3更为直观地显示了各个重要客源地对于东北亚区域的相对重要程度。在东北亚区域以外的客源市场(图3中A~J部分)方面,美国对所有东北亚区域国家和地区而言都可称为重要的客源国,且到访量占各国接待比重也较大,而加拿大则仅对于中国台湾、日本以及韩国而言相对重要。欧洲市场虽然涉及英国和德国两个国家,但德国只作为蒙古的重要客源国被纳入了统计范围之中。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到东北亚地区旅游的现象也较为普遍,不过由于这些国家的人口基数的原因,到访量占接待总量的比重并不是很高。
将视线转回至东北亚地区内部(图3中K~R部分)则很容易发现,区域内各国和地区之间互为重点客源市场的现象十分明显。其中港澳台三地本来就是中国的组成部分,地缘上与祖国大陆相邻,文化上与祖国大陆同根,人种上与祖国大陆同宗,有紧密的血缘或亲情关系。在经济上,港澳台三地都比较发达,香港和台湾更是素有亚洲经济“小龙”之称,特别是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深入,港澳台工商界人士大量前来大陆投资,更使得这三地与祖国大陆之间的人员往来日趋频繁。在政治上,香港和澳门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维持和平发展的现状也正在成为海峡两岸的共识,所有这一切都决定了港澳台地区一直都是中国大陆旅游业规模最大的海外客源地。
韩国、日本和俄罗斯分别居于中国大陆外国客源市场的前三位。日本和韩国则互为首要客源国,即日本当年接待的韩国旅游者占其入境接待总量的首位,在韩国当年的入境接待总量中,日本旅游者的到访量亦居其首要位置。就蒙古的情况来看,俄罗斯和中国大陆显然构成了其最为重要的两大客源市场。虽然蒙古并未能跻身东北亚区域其他各国和地区的主要客源国,但在入境接待方面,按照PATA的预测,2013~2017年,蒙古将是亚太地区入境旅游增速最快的五大目的地(柬埔寨、马尔代夫、中国台北、不丹、蒙古)之一[8]。虽然表3中所涉及的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没有将俄罗斯和朝鲜纳入,但据相关统计,2012年到访俄罗斯的中国旅游者达34.3万人次,居于俄罗斯入境接待量的第二位,中国已成为俄罗斯第二大客源国[9]。朝鲜入境旅游接待数据虽不详,但由于其在中、朝、俄边境旅游线路中也是一个重要节点,因此在论及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时也不能忽视其重要作用。
虽然表3和图3仅反映了2010年东北亚各国的主要客源市场的情况,但按照PATA的相关统计,起码自1998年以来,除一些个别客源国的份额有一定波动外(例如韩国自2005年以后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的第一大客源国;再如中国大陆这一客源市场对韩国而言其份额已于2002年明显赶超美国;对日本而言,中国大陆旅游者占其入境接待量比重也于2006年与美国持平,赶超趋势愈加明显),整体客源市场的内部构成并未发生较大变动。
以上分析说明,东北亚地区入境接待量在整个亚太地区中的突出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区域内旅游客流的相互流动所决定的,而东北亚接待其他地区(图3中A~J)的市场规模尚有很大拓展的空间。这样一种总体的客源构成状况显然奠定了东北亚地区探索未来旅游合作途径的现实基础,同时也是整个东北亚地区作为一个整体的旅游目的地进一步拓展入境旅游市场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