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当代简史
从1975年4月至今是柬埔寨的当代时期。
一 柬埔寨共产党的发展及其短暂执政
(一)柬埔寨共产党的建立与发展
1960年9月30日,1951年成立的高棉(柬埔寨)人民革命党21位领导人在金边秘密举行代表大会,宣布将高棉人民革命党改名为柬埔寨劳动党。杜斯木(Tou Samouth)当选为党的总书记,农谢(Nuon Chea)任副总书记,波尔布特(Pol Pot)、英萨利(Ieng Sary)为政治局委员。1962年7月30日,杜斯木神秘失踪。1963年2月,波尔布特当选为党的总书记。从此,以波尔布特为首的留法派成为柬埔寨劳动党的领导核心。为了躲避西哈努克政府的打击,波尔布特、宋成(Son Sen)、英萨利等主要领导人于1963年7月离开金边,到东北部的腊塔纳基里省开辟了新的根据地。
1966年9月,柬埔寨劳动党改名为柬埔寨共产党。1967~1970年的国内形势使柬共觉得开展武装斗争的时机已成熟,于是在1968年1月建立了自己的武装——柬埔寨革命军,到年底就控制了东北部地区。鉴于美国从1969年3月起派飞机轰炸柬埔寨领土,柬共转而高举抗美救国的旗帜。
1970年3月18日的朗诺集团政变以及随之而来的美国和南越军队入侵,为柬共的发展提供了绝好的机会。西哈努克和柬共捐弃前嫌,结成了抗美救国统一战线,柬埔寨革命军改名为“柬埔寨人民民族解放武装力量”。由于西哈努克远在国外,国内的武装斗争基本上是由柬共领导的。到1975年4月17日,柬共取得了抗美救国战争的全面胜利,在世界上再创了一个农村包围城市的成功范例。
(二)柬埔寨共产党的短暂执政
柬埔寨全国解放后,柬共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主导了王国民族团结政府,回到国内的西哈努克亲王并无实权。1976年1月5日,柬共颁布了《民主柬埔寨宪法》,决定改国名为民主柬埔寨(Democratic Kampuchea),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年3月20日,柬埔寨举行了全国解放后的第一次普选。4月11~13日,在金边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议选举农谢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任命乔森潘为国家主席团主席、长期处于幕后的柬共总书记波尔布特为政府总理、英萨利为负责外交事务的副总理、宋成为负责国防事务的副总理,王国民族团结政府前首相宾努亲王任国家主席团最高顾问。在此之前的4月4日,西哈努克亲王被迫宣布退休,随后被软禁。民柬政府为照顾舆论,才授予他伟大的爱国英雄称号,并为他树了一个纪念碑。1977年9月27日,在庆祝建党17周年纪念大会上,长期处于地下状态并以“革命组织”(柬语为“安卡”)名义活动的柬共宣布公开。
柬共执政后,虽然在恢复和发展国内生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它不顾柬埔寨基本国情,试图使柬埔寨在短期内跳跃式地建成共产主义的指导思想,以及为此而推行的一系列极左政策给人民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灾难。这些错误政策主要有:
在政治上,柬共主张“从肉体上消灭资产阶级”,将大批旧政权人员、知识分子、工商界人士关进集中营进行强制改造,并把其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处死;强制推行无神论,将数万名神职人员强行赶出寺院,集中到农村从事体力劳动;为绝对控制舆论,关闭了所有出版社、报纸、杂志社和学校。尤其难以置信的是,以波尔布特为首的核心集团在1975年4月至1978年12月的3年多时间里,在柬共内部进行了9次大清洗,包括内政部长、经济与财政部长、农业部长、公共工程部长、情报部长、通信、贸易、工业和橡胶种植业部长、国务委员会第一和第二副主席、主管经济的副总理乃至柬共重要的创始人之一、波尔布特的亲密战友符宁和胡荣在内的柬共高级领导人都没有逃脱被从肉体上消灭的命运。
在经济上,强制推行合作化和完全的国有化,取消货币,废除商品交易,实行配给制,将200多万城市人口强行赶到农村,造成全国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全部瘫痪。
柬共的上述做法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首先是使柬埔寨的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国民经济基本崩溃。其次是党内的大清洗使柬共失去了大批中坚分子和领导干部,自身力量大为削弱,尤为严重的是党失去了凝聚力,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叛逃者于1978年在越南成立了“柬埔寨救国民族团结阵线”,韩桑林(Heng Samrin)任阵线主席。最后社会改造运动导致了100多万人的非正常死亡,连西哈努克的10多个子女亲属都被下放农村劳动,最后下落不明。这使柬共丧失了民心,也遭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和谴责。
与此同时,由于柬共拒绝与越共建立特殊关系,柬共就成了当时越南领导人谋求建立“印度支那联邦”的一个“肉中刺”。越南向柬埔寨提出重新划分边界的要求也遭到了柬埔寨的拒绝,两国为此不断发生边界争端和冲突。1977年12月31日,柬越两国断交。1977年底到1978年初,越南军队几次进攻柬埔寨,但未能得逞。
柬共在短短的3年多执政期间,其所作所为实际上是与马克思主义背道而驰的。值得探讨的是,包括波尔布特在内的柬共核心领导人基本上都有留学海外的背景,其中乔森潘、胡荣等人还在法国取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为何他们会采取如此极端的政策呢?这一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二 越南入侵与柬埔寨各派力量的抵抗
1978年12月25日,越南在苏联的支持下,出动20万人的武装部队,在飞机、坦克、大炮的配合下,兵分7路从柬埔寨边境的柴桢、斯努、腊塔纳基里等地大举入侵柬埔寨,并迅速突破了民柬国民军的防线。1979年1月7日,越军占领金边,进而占领了其他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1月10日,越南人扶持的“柬埔寨救国民族团结阵线”易名为“柬埔寨人民革命党”,宣布成立“柬埔寨人民共和国”,韩桑林任总理,并逐步建立了从中央到乡村的各级行政机构。1981年,金边政权颁布宪法,选出了国会,由韩桑林任国务委员会主席,宾索万任部长会议主席(即总理)。在人民革命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宾索万被选为总书记。1981年12月,韩桑林取代宾索万担任人民革命党总书记,姜西接任部长会议主席。1984年12月姜西病逝后,洪森(Hun Sen)接任部长会议主席。
在越军优势兵力的打击下,民柬国民军损失惨重,8万正规部队只剩下1万多人,柬共中央和民柬政府被迫转入西部柬泰边境的山区和农村坚持斗争。在严酷的形势面前,柬共总结了经验教训,逐步进行了重大的战略调整。1979年5月,民柬国民军决定放弃阵地战,确立了以游击战为主的作战方针。同年8月21日,民柬国家主席团主席乔森潘宣布成立“柬埔寨爱国、民主、民族大团结阵线”,号召柬埔寨人民不分政治倾向,积极行动起来,赶走越南侵略者,推翻韩桑林政府,建立独立、统一、民主、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柬埔寨。同年9月6日,民柬公布《民族大团结阵线政治纲领草案》,强调各民族人民“结成广泛的民族阵线,以各种方式同越南侵略者进行坚决斗争,把他们从柬埔寨国土上全部赶出去”,同时宣布将保障人民在政治、精神和物质生活中的民主自由,扩大民柬和各级地方政权,并允许私人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和使用国家货币在国内自由贸易。同年12月,柬共宣布“停止搞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止执行1976年宪法,“执行爱国民族团结阵线政治纲领”;改组政府机构,波尔布特辞去柬共中央书记和政府总理职务(只保留武装力量总司令一职),成立以乔森潘为总理的新政府。1981年12月6日,柬共宣布解散,只留下“民柬武装力量”的称号,国外则普遍称其为“红色高棉”,波尔布特仍是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
在柬埔寨的抗越救国斗争中,除民柬外,还有两支重要的力量。一是1979年10月成立、由宋双(Son Sann)领导的高棉人民民族解放阵线,该阵线组建了“高棉人民民族解放军”进行抗越斗争。二是1980年3月在朝鲜平壤成立的、由西哈努克亲王任主席的“争取柬埔寨独立、中立、和平与合作民族团结阵线”(奉辛比克党的前身),英丹任该阵线领导的武装力量“西哈努克民族主义军”(1987年7月改称西哈努克民族军,1990年改称柬埔寨独立民族军)司令。至此,柬埔寨出现了分别由乔森潘、宋双和西哈努克领导的三方抗越力量,且三方均有意加强团结与合作。
1981年9月2~4日,乔森潘、宋双和西哈努克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一致同意组成一个联合政府。1982年6月22日,三方领导人在吉隆坡会晤并签署了《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成立宣言》,宣布三派抗越力量实行联合。同年7月9日,西哈努克在柬埔寨解放区宣布正式成立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Coalition Government of Democratic Kampuchea),由西哈努克任主席,乔森潘任副主席兼管外交事务,宋双任总理。尽管三方的联合很松散,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也是一个空架子,但这种联合对于获取抗越斗争的合法性以及国际社会的支持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从此柬埔寨抗越救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军事上,越军和金边政权武装1978~1986年连续发起了8次旨在消灭柬埔寨抵抗力量的旱季攻势。但越军速战速决和外堵内剿的作战方针都没有奏效,民柬抵抗力量在度过了最困难的1979年之后,逐渐变消极防御为积极防御,扭转了以往被动应付越军扫荡的局面。1982年6月,三方抵抗力量联合后,于当年雨季组织反击战,收复了不少失地。越军由于无力进行大面积扫荡,就在1983年发动了3次重点进攻。但被抵抗力量的以攻为守和主动出击所粉碎。1984年,越军出动7个师对抵抗力量的西部边境根据地进行大扫荡,企图消灭抵抗力量。越军占领民柬边境基地后,抗越力量又转移到内地乡村,由边境作战为主改为内地作战为主,活动区域反而不断扩大,使越军无法再次发动旱季攻势。到20世纪80年代末,三方抵抗力量发展到7万多人(其中民柬国民军约4万人、柬埔寨独立民族军约2万人、高棉人民解放军约1.5万人)。
三 柬埔寨问题的和平解决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越军与三方抵抗力量在军事上陷入僵持;但在国际上,民主柬埔寨继续得到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和支持,在联合国拥有合法席位,尤其是东盟大力支持柬埔寨爱国军民的抗越斗争;而越南空前孤立,金边政权一直得不到世界的承认,但却控制了柬埔寨约70%的面积和80%的人口。
1986年3月17日,民柬联合政府主席西哈努克在北京宣布了关于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的八点建议,提出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三方准备参加包括韩桑林及其支持者在内的四方联合政府,提议越南同三方举行谈判,开始了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的艰难历程。但西哈努克的这一建议因越南坚持民柬必须先与金边政权而不是直接同越南谈判而搁浅。1987年9月,东盟在原柬埔寨7名高级官员建议的基础上,提出由柬四方先举行会谈,接着越南与东南亚国家参加的折中方案。西哈努克顺水推舟,于9月初同意了这一方案,并于1987年和1988年两次在法国巴黎与金边政府领导人洪森进行会谈。1988年7月25~28日,柬埔寨四方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举行了首次非正式会晤。由于金边政权与民柬三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特别是越南拒绝从柬埔寨撤军,谈判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80年代末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为柬埔寨问题的和平解决创造了条件。随着苏联在全球实行战略收缩,从阿富汗撤军以及实现中苏关系的正常化,尤其是苏联大量减少对越南的军事和经济援助,使越南认识到依靠苏联来建立所谓的“印度支那联邦”已变得越来越不现实。为了摆脱国内的政治、经济危机,越南开始谋求与中国关系的正常化,以便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1989年4月,越南宣布将在1989年9月底之前从柬埔寨撤出全部越军。
国际社会为了避免越南撤军后柬国内再度爆发全面内战,决定进一步推动柬埔寨问题的政治解决。1989年7月30日至8月28日,在法国巴黎举行了有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代表、东盟各国外长、越南和柬埔寨四方代表参加的柬埔寨问题国际会议。由于金边政权坚持在越南撤军后维持现状,反对成立四方临时政府,本次会议未能取得预期效果。1989年9月26日,越南从柬埔寨撤走了最后一批部队,但和平并没有马上到来。
为了打破过渡时期在权力机构问题上出现的僵局,西哈努克亲王在1990年2月3日宣布将国名由民主柬埔寨改为柬埔寨,国旗、国歌改为朗诺政变前的国旗、国歌;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改为柬埔寨民族政府,国家元首的正式职衔是柬埔寨主席。4月9日,西哈努克亲王又提出了九点和平计划,同意在过渡时期内不彻底解散金边政权,由民柬联合政府(三方)和金边政权各出5人组成全国最高委员会。此后,联合国安理会又为柬埔寨问题进行了多次磋商,并于1990年8月28日在纽约达成了《全面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的框架文件》,就解决柬埔寨冲突的关键问题确定了原则、方向和实施办法。这个框架文件后来被柬四方接受并获得安理会批准和第45届联大通过,成为解决柬埔寨冲突的基础。
《全面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的框架文件》通过后,柬四方于1990年9月在雅加达宣布成立柬埔寨全国最高委员会(Supreme National Council of Cambodia)作为唯一的合法机构和权力来源,在整个过渡时期体现柬埔寨的独立、主权和统一;最高委员会由民柬联合政府三方各出2名代表,金边方面出6名代表组成。1991年6月24日,柬全国最高委员会在泰国举行会议后宣布,自6月24日起实行无限期停火。7月,最高委员会又在北京举行会议,一致推举西哈努克为委员会主席,意味着柬埔寨问题的解决取得了突破性进展。9月,最高委员会在泰国举行第二次正式会议,一致同意在柬实行自由的政治制度,公民可以组织和参加政党,四方一致同意各裁减70%的武装。至此,全面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的主要障碍已经扫清。
1991年10月23日,柬埔寨问题巴黎国际会议在中断26个月后正式复会,以西哈努克为首的柬埔寨全国最高委员会12名成员及19个国家的外长与会,共同签署了《柬埔寨冲突全面政治解决协定》《柬埔寨恢复和重建宣言》等4个重要文件(简称《巴黎协定》)。《巴黎协定》规定,柬埔寨全国最高委员会的主席是西哈努克亲王;决定成立“联合国驻柬过渡时期权力机构”(United Nations Transitional Authority in Cambodia,简称UNTAC),以监督和保证柬埔寨在和平条件下进行公正和自由的选举;协议还就撤出外国军队解散各派武装、遣返难民以及在18个月内举行大选等问题做了具体安排。协定自签字之日起生效,并立即在柬实现停火。国际社会称之为“战后合作程度最高的文件”。
四 首次大选的举行与联合政府的成立和运作
1991年10月17~18日,柬埔寨人民革命党举行特别代表大会,决定改名为柬埔寨人民党,由谢辛(Chea Sim)接替韩桑林任党的主席,也不再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唯一的指导思想,主张政治多元化。1991年11月14日,柬埔寨全国最高委员会主席西哈努克亲王重返金边,但在11月27日,代表民柬的柬最高委员会成员乔森潘与宋成在金边的住所遭到暴力袭击,西哈努克被迫于当日下午返回曼谷。原定于12月4日举行的柬最高委员会会议因而被迫延期。经过西哈努克亲王的多方努力,多次延期的柬最高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同年12月30日在金边举行,会议决定延请联合国驻柬权力机构(简称联柬机构)比原定计划提前数月进驻柬埔寨。
1992年2月28日,联合国安理会决定向柬埔寨派出由15900名维和部队、2400名文职人员和3600名警察组成的联柬机构,时间为16个月,全部费用20亿美元。3月15日,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联柬机构主席明石康抵达金边。联柬机构落实《巴黎协定》规定的第一阶段全面停火计划完成得比较顺利,并从6月13日开始第二阶段停火计划,要求柬埔寨各方向联合国维和部队开放各自的控制区;柬四方共20万军队到指定地点集结,复员各自70%的军队并收缴武器等。但民柬方面以《巴黎协定》中关于监督和核查越南军队撤出以及使柬最高委员会成为柬唯一合法机构和权力来源这两个关键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为由,拒绝执行第二阶段停火计划,拒绝集结部队、解除武装,维和部队不准进入民柬控制区。但联柬机构不接受民柬方面提出的理由和要求。
为防止来之不易的柬和平进程不致半途夭折,东盟和日本以及联合国进行了多次调停,但民柬与金边政权未能取得一致。同年11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制裁民柬方面的792号决议。但民柬并没有因为联合国的制裁而改变自己的立场,柬埔寨第二阶段的停火计划不了了之。与此同时,民柬同金边政权的军事冲突愈演愈烈。1993年1月25日,金边政权对民柬阵地发起大规模攻势,重点进攻拜林市。
1993年1月28日,柬最高委员会和联柬机构特别会议在北京举行。联柬机构主席明石康提议在1993年5月23~25日举行柬埔寨立宪议会选举,得到各方的赞同。1993年2月25日,联柬机构宣布有20个政党获准参加大选,461.8万选民参加了选举登记。但民柬以过去提出的参加第二阶段停火所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仍未解决,柬还不具备大选所必不可少的中立政治环境,因此,民柬虽然成立了“柬埔寨民族团结党”,但坚持不参加大选。民柬的如意算盘是金边政权的政治恐怖和暴力活动可能会使西哈努克、拉那烈(Norodom Ranariddh)以及宋双等人抵制大选,那样就只能成立由西哈努克领导的政府,这样民柬就能有更大的分量。但民柬对形势估计错了,根据安理会1993年3月8日通过的810号决议,柬埔寨大选的竞选活动在4月7日拉开了序幕。5月23日,事隔20多年的再一次大选在细雨蒙蒙中举行,数百万选民在全国21个省的1450个选票站投了票,投票率高达89%。
6月10日下午,大选结果公布,大出人们所料的是拉那烈领导的奉辛比克党(以下简称奉党)获得了401万多张有效票的45.4%(182万张),赢得了120个国民议会议席中的58席,成为第一大党;谢辛和洪森领导的柬埔寨人民党居第二位,获得38.2%的选票(153万张),获51个议席;宋双领导的佛教自由民主党(Buddhist Liberal Democratic Party)得票率为3.8%,获10个议席。
但是号称有300万党员的人民党违背原来的诺言,指责联柬机构没有保证“准确性和公正性”,要求在4个省重新选举。没有对大选进行破坏的民柬却表示接受大选结果,如果金边政权不接受选举结果,他们将重返战场。经过联柬机构和西哈努克国王的斡旋与磋商,拉那烈和洪森最终同意组建两党联合政府,拉那烈任政府第一首相,洪森任第二首相,政府各部设双部长,人民党主席谢辛任国民议会主席。7月2日,新一届政府成员在西哈努克国王的带领下宣誓就职,柬埔寨经过20多年的动荡之后,终于有了自己的民选政府。
1993年7月19日,驻柬维和部队在没有完成解除各派武装、成立统一军队工作的情况下开始撤离,到11月15日全部撤完。同年9月21日,柬议会以绝对多数通过了新宪法,宪法规定柬埔寨实行君主立宪制,改国名为柬埔寨王国。9月24日,西哈努克在新宪法上签字,重新登基为王。
新政府成立后的柬埔寨仍然矛盾重重,局势并不稳定。首先是民柬问题。柬埔寨人民党与民柬虽然是死对头,但在国际压力下,新政府与民柬都没有放弃和解的努力。1993年11月21日,拉那烈与乔森潘在曼谷举行了会谈。新政府强调民柬要先解散军队,交出控制区;而民柬则要求先参加政府,占据政府和军队的领导岗位,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双方各执己见,会谈不欢而散。既然谈判桌上不能解决问题,双方转而诉诸武力。1994年2~4月,政府军与民柬武装围绕着安隆汶和拜林展开了拉锯战,政府军先后攻占了这两处重要据点,随即又被民柬收复,双方未能分出胜负。同年5月和6月,双方在金边举行了两次会谈,但依然未能达成任何协议。6月底,民柬驻金边的办事处被迫关闭。7月,柬国民议会以全票通过宣布民柬为非法组织的提案,民柬被取消了《巴黎协定》所规定的合法地位,从国内的一个政治派别沦为非法武装组织,其财产和活动都被视为非法。这一法案对民柬的打击远大于军事进攻,悲观主义情绪在民柬内部急剧扩散,开始出现成建制的部队叛逃。波尔布特这时又使出了内部清洗的招数,但适得其反,民柬内部思想更加混乱,最终导致了民柬的分崩离析。曾是民柬第二号人物、波尔布特的连襟英萨利率领驻梅莱山和拜林的415师、450师全体官兵于1996年9月8日宣布投降政府。由于民柬已被宣布为非法,西哈努克国王遂于9月14日签署特别法令,赦免英萨利。王国政府还同意他成立“民族民主团结运动”,其部队正式并入柬埔寨皇家军队。英萨利的结局又带动了一批民柬部队向政府投诚。
在王国政府与民柬斗得不亦乐乎的同时,柬政府两大执政党之间、两党内部以及国王与政府之间的斗争也一刻都没停息。
最先出现问题的是人民党内部。1993年7月2日,以夏卡朋(Norodom Chakra Pong)王子为代表的人民党强硬派因对洪森处理民柬和拉那烈的政策不满,发动了政变,但没有成功。国王与人民党的矛盾也随后爆发。西哈努克国王1994年底在接受《远东经济评论》记者采访时表示愿意亲政,希望组建包括民柬在内的真正的民族和解政府。洪森奋力反击,并提醒国王要按宪法行事,国王被迫作出“有生之年永不执政”的公开声明。
当然最激烈的当属人民党与奉党之间的斗争。人民党与奉党联合执政本属拉郎配,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党关系日趋紧张。人民党利用奉党缺乏干部和执政经验,在联合政府中大肆捞权,排挤奉党势力,并且设计离间奉党。1994年10月,人民党成功地离间了拉那烈与奉党二号人物桑兰西(Sam Rainsy)之间的关系。被开除出奉党的桑兰西另组高棉民族党,并拉走一批奉党干部。奉党遭受了第一次打击。1995年11月,人民党以奉党秘书长、王国政府副首相兼外交大臣施里武亲王扬言要派人暗杀洪森为由,派兵包围了施里武的住宅,先是将其软禁,随后又将其驱逐出境,终生不许其回国。1996年3月,拉那烈要求人民党按照协议将50%的地方政权移交给奉党,但被洪森坚决顶回。进入1997年后,随着新的大选日益临近,两党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也进入了白热化。1997年2月,拉那烈宣布成立包括民柬在内的民族团结阵线,共同参加1998年大选。由于民柬已被宣布为非法,奉党与其结盟无疑是触犯了法律。因此,拉那烈的做法不仅引起了党内的分歧,也被洪森抓住了把柄。同年4月15日,以翁潘为首的5名奉党资深议员宣布不再接受拉那烈的领导;拉那烈不仅没有诚恳挽留,反而将这5人开除出党。人民党立即介入,反对奉党取消这5人的议员资格,而且支持他们召开“奉党全国代表大会”,另组奉党领导机构。这次分裂使奉党在国民议会中彻底丧失了多数党的地位。
1997年5月25日,奉党以“零配件”名义进口的近3吨武器被人民党查获。经过一天的对峙,最后只有手枪交给了拉那烈的卫队,其余的武器全被国防部没收。这起“武器走私案”使拉那烈忍无可忍,只有与人民党斗争到底一条路可走。但当时的10万人的皇家军队中,奉党能控制的只有3万人,实力明显处于下风。于是拉那烈和洪森又展开了一场争夺民柬的恶斗,也正是因为这场斗争民柬最终消亡。
在奉党和人民党人的斗争一触即发时,民柬内部也在为生存问题而绞尽脑汁。以乔森潘为首的温和派建议与拉那烈谈判,并把民柬武装并入拉那烈的部队。这样一来保存了民柬的力量,同时增强了奉党与人民党对抗的力量。尽管波尔布特不是太愿意,但最终还是同意了这一方案。洪森在感情上不愿意与波尔布特一伙接触,但又不愿意奉党与民柬联合,于是宣布与民柬谈判是非法的,与民柬谈判的人应当逮捕。但拉那烈并不理会洪森的威胁,派其亲信作为政府的首席谈判代表与民柬谈判。经过5~6月间的3次谈判,拉那烈的代表与乔森潘就所有的细节问题达成了一致。洪森随即派人与民柬武装部队总司令宋成联系。波尔布特知晓此事后,就派人于1997年6月9日夜里杀害了宋成全家。但波尔布特的这一行动遭到了乔森潘和切春的反对,宋成的部下反过来围攻波尔布特。波尔布特仓皇逃跑,几天之后向切春投降。6月21日,乔森潘和切春与拉那烈的代表恢复谈判,并于7月3日达成了最后协议。双方决定于7月6日举行合并仪式。但这不是洪森愿意看到的,于是他命令所属部队于7月5日对拉那烈部队发动进攻。由于实力相差悬殊,事先得到消息的拉那烈不得不于7月4日离开金边,流亡法国,民柬回归社会的想法也随之破灭。
国际社会对柬国内的武装冲突十分关注,并且普遍对洪森持批评态度,同情和支持拉那烈,东盟甚至决定延缓柬埔寨加入东盟。面对国际社会的压力,洪森采取了比较精明的应对之策,最终化解了这场危机。首先,洪森继续坚持双首相制,并且让奉党高级官员翁霍担任第一首相。其次,洪森强调拉那烈的行为危害了国家安全,触犯了法律,必须加以审判。最后,洪森保证在1998年按期举行大选。为了使未来的大选结果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在东盟和日本的调解下,洪森又导演了一场精彩的大戏。1998年3月15日,金边法院以走私武器、勾结民柬、阴谋推翻政府等罪名判处拉那烈30年徒刑、罚款5000万美元。洪森随即于3月21日请求西哈努克国王赦免拉那烈。3月31日,拉那烈回到国内,新一届大选拉开了序幕。
五 第二届大选的举行与联合政府的再次成立
在第二届大选之前,形势对人民党总体有利。波尔布特于1998年4月15日死亡,政府军又于6月5日攻陷了民柬最后的基地安隆汶。民柬的基本瓦解可以说为人民党参加大选聚敛了一笔雄厚的政治资本。从外部环境来看,当时东盟正在经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对柬埔寨事务的关注程度降低;西方国家因为洪森同意拉那烈回国参加大选,对他的批评也大大减少。从两党的力量对比来看,人民党人多势众,组织严密,内部较为团结,竞选策略得当,而且掌握着宣传和舆论工具。而奉党几经分裂之后,力量已大不如昔。拉那烈的竞选策略重形式而轻结果,以他为主组建的民族团结阵线也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桑兰西党(高棉民族党1996年3月与自由团结党合并后改用现名)的异军突起,又拉走了奉党的部分选票。这样大选由上届的两强相争变成了三强角逐。
随着大选的临近,反对党对大选的恶劣环境的抗议也不断高涨。以奉党为核心的民族团结阵线先是要求国会满足他们的4个条件。由于在设定的最后期限5月18日之前,国会没有完全满足反对党的要求,民族团结阵线宣布抵制这次大选。由于洪森的态度强硬,柬全国选举委员会宣布选举计划按原计划进行。
1998年7月26日,大选如期举行。共39个政党在全国23个选区竞争122个国会议席。本次大选登记的选民有540万人,投票率高达90%,有效票为490万张。8月5日,大选初步结果公布(9月1日公布的最终结果与初步统计完全一致):人民党的得票率为41.4%(203万张),获64个议席;奉党得票率为31.6%(155万张),获42个议席;桑兰西党得票率为14.3%(70万张),获16个议席;其他36个政党没有获得议席。
由于人民党未能获得宪法规定的单独组阁的2/3议席(82席),于是洪森提出组建三党联合政府,并得到了国王的首肯。但奉党和桑兰西党联合近20个反对党指责人民党在大选中有严重的舞弊行为,并且先后提出了彻底核实选票、在部分选区重新选举、改变议席分配等要求,都被人民党拒绝,全国选举委员会也驳回了反对党的投诉。
奉党和桑兰西党并不善罢甘休,从8月23日开始在金边组织抗议游行,并且规模越来越大,直至发生流血冲突。由于此次大选有来自世界各地的500名观察员在联合国的统一安排下监督,国内的非政府组织和参选政党也派出了近50万人进行监督,因而大选的公正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因此,拉那烈和桑兰西的行动没有获得国际社会的支持。
在关键时刻,西哈努克国王再次发挥了他无与伦比的作用。经过他的斡旋,三党同意在规定的9月24日举行新一届国民议会议员就职典礼,从而避免了一场宪法危机。但三党在国民议会和政府领导人的人选问题上的分歧依然存在,多轮协商无果而终。于是西哈努克国王又提出了一个能让各方接受的方案:将议会由目前的一院制改为两院制,拉那烈担任国民议会主席,人民党主席、上届国民议会主席谢辛担任新设的参议院主席,并且规定国王不在国内时,由参议院主席代行国家元首的职责;而洪森继续担任首相。经过复杂的修改宪法程序以及议会和政府其他重要职位分配的反复协商,新一届联合政府最终于1998年11月30日正式成立,并且宣布其目标是实现国家持久和平与稳定,振兴经济,消除贫困。2000年,本届政府又提出了“三角战略”并大力推行。“三角战略”实际上是柬埔寨长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目标:一是维护国家与人民的和平、稳定和安全;二是柬埔寨融入国际社会,并与国际金融机构实现关系正常化;三是使柬埔寨坚定不移地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重点就是要做好复员军警,财政、管理和司法改革以及严禁非法砍伐树木等方面的工作。
经过努力,新政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就。第一大成就是基本保持了政局稳定。再次联合执政的人民党和奉党都吸取了上一届政府的教训,签订了共同政治纲领作为联合执政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注意协商和配合,相互扯皮和争斗的现象明显减少,没有再次出现兵戎相见的局面。洪森和拉那烈多次在讲话中强调要维护两党的团结,洪森甚至认为,两党联合执政是维持柬埔寨长期稳定的决定条件;不论是人民党还是奉党,如果谋求一党单独执政,就会犯历史错误,他不会出任由人民党一党组成的政府总理。政局的稳定也为柬埔寨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新政府的第二大成就是基本解决了民族和解问题。在新政府的感召下,乔森潘、农谢等民柬领导人于1998年12月27日向政府投降。1999年3月,民柬最后的军事领导人切春(Chhit Thoeun,也称达莫)被捕。这样民柬就从柬埔寨彻底消亡了。新政府的第三大成就是改善了对外关系,提高了柬埔寨的国际地位。1998年12月8日,联合国恢复了柬埔寨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99年4月30日,东盟在河内同意柬埔寨正式加入东盟,成为东盟的第10个成员国。此外,中断近两年的国际援助逐渐恢复,外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新政府的第四大成就是柬埔寨的经济重建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新政府把发展经济作为其主要任务,并且制定了使GDP增长率保持在6%~7%,10~15年赶上越南和印尼的目标,同时强调缩小贫富差距和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新政府主要开展了3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二是重点发展国际旅游业,三是积极引进外资。经过几年的努力,经济增长率虽然没有实现预定目标,但在东南亚金融危机肆虐的大环境下,新政府任期内的年均增长率能接近6%已是难能可贵了。此外,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工业产值和就业人数以及外资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即便是这样,影响柬埔寨的政治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问题仍然大量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君主立宪制面临严重挑战。在共和制和多党制的冲击下,君主立宪制能否在柬埔寨长期存在已不得不打上问号。二是审判民柬前领导人问题。美国、联合国等强调必须公开审判民柬前领导人,柬政府从还历史的本来面貌、巩固现政权的角度出发,也同意审判。但双方在接受审判的人员名单、审判的地点和法庭的组成等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尤其是柬政府意识到审判问题处理不当,有可能使得来之不易的民族和解局面毁于一旦。如英萨利等人的投诚为瓦解民柬作出了重要贡献,事后得到了西哈努克国王的赦免;乔森潘等人也是主动投诚政府。这些人以及一些仍握有实权的前民柬将领明确反对审判,并且多次扬言再度发动武装斗争。如果名单进一步扩大,就会牵涉到西哈努克国王本人以及在国王身边工作过的人。为了维护国内的稳定,柬政府不得不与国际社会周旋和斗争,以争取到以柬埔寨为主的审判权力,并且坚决反对审判英萨利。但美国和联合国在此问题上拒不让步,双方的谈判一度陷入僵局,最后以柬埔寨政府的让步而告终。三是地方选举的问题。尽管人民党和奉党都强调要保持团结,但双方争夺柬埔寨政坛主导权的结构性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双方都把2002年的地方选举作为2003年大选的预演和动员。为此,人民党和奉党都召开党代会,制定了地方选举的具体目标和计划。奉党的目标是在地方选举中获得40%的席位。人民党为了保持对基本政权的绝对控制,洪森政府就规定此次地方选举只能投票给政党而不能投票给个人,这样的选举办法明显不利于人民党以外的其他政党。反对党的抗议根本就不可能改变人民党的决定。四是柬埔寨政治谋杀事件层出不穷,社会治安恶化。1993年以来,每次大选前后,针对奉党和其他反对党的政治谋杀屡屡发生。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国内政治的稳定与各政党之间的合作,也使国际社会多次谴责柬政府保护人权不力,严重影响了柬埔寨的国际形象。同时这也反映出柬埔寨的多党民主制度既没有稳定的经济和社会基础,政治基础也很薄弱,柬埔寨的民主化道路还很坎坷。
2002年2月3日,7个政党的将近7万名候选人参加了地方选举,争夺全国1621个乡、区地方政权的席位。最终人民党赢得了1597个地方政权,并占据了其他职位的70%;在首都金边的76个分区政权机构中,人民党获得了70个。奉党在地方选举中遭到惨败,所获席位竟然少于桑兰西党。地方选举的结果也预示着人民党将在下一届大选占有较大优势。2002年5月,洪森宣布新一届大选将于2003年7月27日举行,各大政党的活动又以大选为中心展开,开始了一个新的政治轮回。
六 第三届大选的举行与新政府的艰难成立
在地方选举中惨败的奉党,在2002年5月又先后发生了两次大的分裂,力量进一步被削弱。第一次分裂的起因是以担任柬埔寨皇家部队副总司令的奉党元老坎萨文指责担任联合政府内政部长的尤霍里出卖党的利益,并且结党营私,打击异己,因而建议拉那烈撤销其部长职务。拉那烈最初想大事化小,但奉党的62名中央委员中有55人坚持要求将其撤职,拉那烈只好将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尤霍里撤职,尤霍里随即退出奉党,于6月4日另立山头。第二次分裂是拉那烈的同父异母弟弟夏卡朋退出奉党。夏卡朋虽然在人民党与奉党之间多次改换门庭,其间又因两次发动未遂政变而被判刑和流放,后来是因为国王的赦免才得以回国,但他财大气粗,经费充足,仍然有一批追随者。因此,夏卡朋另组“高棉之魂夏卡朋党”并与桑兰西党结成联盟。这样,从1997年至此,从奉党分裂出去另外成立的政党已多达7个,在面临新的大选之前再次分裂则表明拉那烈的个人地位已受到严重挑战。要求改组中央领导,制定新的路线,调整与人民党关系,适当进行斗争,已成为奉党内部的主流呼声。
但奉党也没有坐以待毙。原来的全国选举委员会由11人组成,其中7人由人民党任命,实际上人民党主宰了全国选举委员会。针对这一情况,为了在未来的大选中获得一个比较公平的竞争环境,奉党在2002年4月提出了选举法修正案,主要内容是全国选举委员会人数由11人减少为6人,由人民党、奉党和桑兰西党各出2人组成,同时改革省级选举委员会和地方选举委员会的工作程序。拉那烈明确表示,如果不改革选举办法,新的大选就不能提前举行。奉党的提案引起了其他党派的强烈共鸣,洪森政府不得不于7月26日举行内阁会议,讨论并通过了选举法修正案。8月21日,由拉那烈任主席的国民议会对内阁提交的选举法修正案进行了修改补充后予以通过,新的法律规定全国选举委员会由5人组成,其中主席和副主席各1人,成员3人,但没有规定选举委员会产生的办法。
桑兰西党虽然也出现了内部分裂,但总的来说处于发展和上升势头。2002年6月,桑兰西党召开了党代会,制订了参加2003年大选的具体计划,决定积极扩大基层,模仿人民党组建村级委员会,以使该党在国民议会中的席位从目前的15席增加到55~65席。
面对奉党和桑兰西党的咄咄逼人之势,人民党则显得气定神闲,并没有出台大的举措。这表示人民党对自己的实力已有充分的信心。
2003年2月20日,历时1个月零5天的选民登记结束,由于登记的选民在规定的2月15日之前并未达到选民总人数的95%,所以实际上这次选民登记是延长了5天。全国共有620万选民进行了登记(占选民总人数的93.8%),比上一届的510万人增加了110万人。到参加选举的政党登记截止日,共有23个政党进行了登记,比上一届的39个减少了16个。
6月26日,为期一个月的竞选活动正式开始。奉党和桑兰西党都以建立廉洁政府为主要竞选口号,以抨击人民党的贪污腐败。此外,奉党还打出了不怕越南人和反越南人的旗号,桑兰西党则批评柬埔寨有可能像缅甸一样,被一群腐败的将军所控制。6月30日,参加大选的各政党签署了保证不使用暴力、保证大选在公正与安全的环境中举行的联合宣言。值得一提的是,洪森在大选之前的7月21日将其中文译名改为“云升”。尽管有关方面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但从他后来又将名字改回去的行动来看,这次改名的目的只有一个,即希望借这个名字的吉祥寓意,使他的党在大选中再次获胜,个人再次出任国家领导人。
7月27日,1993年以来的第三次大选在柬埔寨全国的24个选区、1.28万个投票站举行,23个政党角逐123个议席。已经登记的620万选民中有80%参加了投票,1000多名国际观察员和3万多名本国观察员监督了整个投票过程。
最初的计票结果显示,人民党在此次大选中一枝独秀,将肯定获得过半席位。虽然人民党表示希望继续与奉党组成联合政府,但奉党明确表示不愿意,而桑兰西党也表示不会同人民党联合执政。到7月30日,人民党在大选中获胜已成定局,但不够单独组阁的2/3议席。这时人民党与奉党和桑兰西党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奉党和桑兰西党既不承认目前的大选结果,也拒绝参加由洪森担任首相的政府,而是公开要求成立一个没有洪森参加的三党联合政府。这一要求遭到了人民党的拒绝,洪森本人也不同意辞职。8月8日,全国选举委员会公布了大选的初步结果,人民党、奉党和桑兰西党的得票率分别为53%、21.87%和20.75%。人民党表示尊重大选结果,并重申支持洪森出任新一届政府首相,而奉党和桑兰西党则继续拒不承认大选结果,公开拒绝与人民党和洪森合作。
8月10日,西哈努克国王提出了一个完全将奉党和桑兰西党排除在政府和议会之外的解决政治僵局的方案,但遭到了这两个党的坚决抵制。8月23日,奉党和桑兰西党联合成立“民主联盟”(简称民联),继续要求成立没有洪森的三党联合政府。8月30日,大选的最终结果公布,在总共123个议席中,人民党获得73席,奉党获得26席,桑兰西党获得24席。此次大选的结果表明,人民党的势力和影响不断扩大,有可能在2008年大选中获得单独组阁的2/3席位;奉党在柬埔寨政坛已是明显走下坡路,甚至可能进一步被边缘化;桑兰西党是异军突起,已成为柬埔寨实际上的第二大党,该党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支持下,有进一步上升的可能性。
桑兰西党与人民党本是死对头,该党抵制大选结果,拒不参加联合政府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而与人民党有10年联合执政经验的奉党这次拒绝人民党的邀请则是该党对自身现状有一个比较清醒认识的表现。奉党第一次与人民党联合执政时,与人民党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但最终被人民党打败,国家也陷入混乱;第二次联合执政时,奉党注意与人民党的团结与协作,这样做虽然有利于国家,但本党的影响力却急剧下降,人民党对奉党也不是很重视。因此,奉党的真实想法是,最好的结局是成立没有洪森的三党联合政府,削弱人民党的影响力;即使要与人民党再次联合执政,也必须使人民党充分认识到不能再轻视奉党这个盟友。当然,奉党周旋于人民党与桑兰西党之间究竟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目前尚不好评估。
从斗争方式来看,为了不给人民党启动国家机器进行镇压的机会,奉党和桑兰西党一改1998年大选后进行大规模示威游行的做法,只是依据宪法规定拒绝与人民党联合执政,这种非暴力不合作政策使人民党只能干着急。而人民党在2003年9月中旬开除了内阁中的17名奉党官员,并警告将把更多的奉党党员开除出政府。
经过西哈努克国王的多方斡旋,新一届国会议员于2003年10月4日宣誓就职。但由于奉党和桑兰西党的抵制,不仅国会不能正常运转,新一届政府也迟迟未能成立。面对奉党和桑兰西党的顽固立场,人民党也做了一些让步,同意组建三党联合政府,但必须由洪森担任首相,而且要按6∶2∶2的比例分配政府部长席位。2003年11月5日,三党领导人谢辛、洪森、拉那烈和桑兰西出席了由西哈努克国王举行的三方会谈,并在由西哈努克起草的关于国会和政府框架的声明上签字。根据这份声明,三党同意组建三方联合政府,洪森继续担任首相,谢辛任参议院主席,拉那烈任国民议会主席,人民党成员任第一和第二副主席,桑兰西党成员任第三副主席。但就在僵局即将打破的关键时刻,风云突变,拉那烈突然离开金边前往法国,接着“民联”宣布在框架声明上签字是迫于国王的压力,“民联”也没有同意洪森出任新政府首相。这使得柬埔寨的政治发展又被乌云笼罩。
又经过几个月的相持,局势并没有往“民联”所希望的方向发展。洪森领导的看守政府并没有被拖垮,相反社会基本稳定,经济稳步发展。对“民联”不利的是国际社会指责的对象不再是人民党和洪森,而是变成了奉党和桑兰西党。日本政府明确表示希望人民党与奉党组成联合政府,拉那烈和桑兰西向欧美国家游说的行动也没有取得什么效果,即使是支持桑兰西的美国都希望柬埔寨尽快成立新政府。由于国际环境有利,国内也没有出现动荡,人民党的立场日趋强硬,一方面不再谋求三党联合执政,另一方面表现出将单独执政到2008年的态势。与此同时,为了使奉党同意与人民党联合执政,人民党许诺给奉党45%的政府职位,另外安排24个副省长、185个副县长职位,以帮助奉党的发展。为了照顾奉党与桑兰西党的关系,人民党还同意奉党推荐部分桑兰西党成员参加政府,数量多少由奉党决定(当然只能包含在45%的总数之内)。在现实面前,拉那烈又一次妥协了,他在2004年3月15日与洪森举行了单独会晤,会后两党迅速成立了联合工作小组。
为了防止奉党在国民议会表决新政府领导人时变卦,以及与桑兰西党联合抵制对洪森的任命,人民党和奉党在2004年7月8日和12日通过他们所控制的国民议会和参议院通过了一项宪法补充条款,规定新国会和政府组成将用举手方式一次性表决通过。但这项有争议的宪法补充条款遭到了桑兰西党以及一些非政府组织的批评,西哈努克国王也拒绝签字,授权代理国家元首谢辛签署。
尽管出现了政变谣言,桑兰西党议员拒不出席国会,但新国会和新政府还是如期在2004年7月15日正式成立。国会和政府主要领导人基本上还是原班人马,持续了将近一年的柬埔寨政治僵局终于打破。
在这场政治风波中,真正得利的是人民党,不但赢得了民心,在国际社会也得分不少,并且获得了单独执政的经验。奉党虽然得到了45%的政府职位,实际上只是把应该属于桑兰西党的职位据为己有,而奉党的东摇西摆和言行不一可能使它在未来失去更多。在这场斗争中还有一个失意者就是西哈努克国王。国王提出的多个解决政治僵局方案都被否决,表明国王的影响力已明显下降。展望柬埔寨未来的政治发展,柬埔寨主要党派可能围绕首相任期不能超过两届以及将组阁的条件由获得2/3的席位变为简单多数进行磋商和斗争。
2004年,柬埔寨政坛还发生了一件重要变故,那就是年已82岁的西哈努克国王10月6日宣布逊位,他的儿子诺罗敦·西哈莫尼(Norodom Sihamoni)亲王于10月29日成为柬埔寨的新一任国王,柬埔寨进入了后西哈努克时代。过去10年来人民党一直不同意西哈努克退位,关键是害怕他退位之后继续从政。这次人民党之所以改变态度,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是西哈努克年事已高,他和王室在柬埔寨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二是拉那烈牢固把持着奉党的领导权,与人民党的合作进入了相对稳定的阶段,西哈努克已无东山再起的政治资本;三是新国王西哈莫尼长期生活在国外,对国内政局无法构成实质性影响。
七 第四届大选的举行和新政府的成立
在第三届联合王国政府的成立过程中,桑党采取抵制参加国会的错误策略,导致自我排除在国会和参院之外。新政府由人民党和奉党联合执政。然而,桑党也迅速调整了斗争策略,表示要做一个“建设性的反对党”,并要求修改宪法。人民党看出桑党的韬光养晦,以图东山再起的策略,没有同意修改宪法,继续加强与奉党的合作,并对桑党进行打压。2005年,柬埔寨军事法庭指控桑党的重要领导人谢占尼密谋组建军队,要求进行传讯。2月3日,国会召开会议以2/3的绝对多数同意通过决议撤销桑党主要领导人桑兰西、谢占尼和谢布的豁免权,桑兰西和谢布逃亡国外,谢占尼遭到了刑拘。
2006年,柬埔寨的政党关系出现了“重新洗牌”的局面,人民党的搭档奉党由于党首拉那烈官司丑闻缠身再次出现了分裂,而桑党却渡过重重难关,在2006年东山再起。奉党主席拉那烈面临巨大压力于3月3日提出辞去国会主席职务的申请,很快得到人民党的同意,10月18日,拉那烈党主席的职务遭到奉党罢免,12月,拉那烈又被妻子指控犯重婚罪。面对这样的局势,拉那烈只得自我流放海外。同年,洪森通过柬埔寨一个富豪的斡旋,接受桑兰西的书面道歉,建议西哈莫尼国王赦免桑兰西的罪名。2006年2月10日,桑兰西回到柬埔寨。桑党与奉党握手言和,使柬埔寨的政党关系出现新的局面。而总的说来,人民党已经完全掌握了领导国家的主导权。
2007年4月,柬埔寨成功进行了第二届全国基层选举。由于选举是在全国大选前一年举行,因此被看作是大选前的预演。各个政党都把基层选举结果看作是分析和调整选举大选战略的依据。在此次地方选举中,执政党人民党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在全国的1622个区、乡政府中,人民党赢得1592个区乡,反对党桑兰西党获得28个区乡,分裂后的新奉党只获得2个区乡,新组成的拉那烈党全军覆灭。
2008年,柬埔寨第四届全国大选投票工作顺利举行。像在基层选举中一样,人民党赢得了压倒性胜利,获得了国会123个议席中的90个。大选结果显示,人民党已经成为柬埔寨政坛上第一大党。人民党获得压倒性胜利的同时,成为反对党联合其他大选失利的政党攻击的目标。他们认为大选中出现了许多非正常情况和人民党在大选中作弊。柬埔寨国家选举委员会在解决了反对党关于大选中不正常情况的多项投诉后,于9月2日正式公布了大选结果,这个结果与人民党在大选结束后公布的一致。9月24日,柬埔寨成立了由人民党副主席为首相的新一届政府。
八 第五届大选的举行
2012年6月,柬埔寨举行了地方性的选举,主要的几个政党进行了角逐。人民党仍然赢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奉辛比克党、拉那烈党、人权党以及桑兰西党在地方性选举中的表现都不佳。地方性选举结束后,柬埔寨主要的政党就开始为国会大选做准备。在地方性选举中失利的政党积极进行组合。拉那烈党和奉辛比克党再次合并组成新的奉辛比克党;桑兰西党和人权党合并组成柬埔寨救国党。
2013年7月28日,柬埔寨正式进行第五届国会投票选举。尽管一共有8个政党符合参选条件,但人民党、新组建的奉辛比克党和救国党是最有实力的三大政党。初步投票结果显示,全国共有540万选民投票。在国会的123个席位中,人民党赢得68个席位,救国党出人意外地赢得了55个席位,奉辛比克党没有获得席位。人民党没有获得像第四届国会选举时出现的压倒性胜利,获得的议席比上届少了22席,所得议席占国民议会全部议席的比例也是199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此外,救国党还明确表示拒绝接受该结果,认为选举过程存在违规行为。当全国选举委员会正式公布选举结果后,救国党举行了连续数日的和平示威活动抵制新一届政府的成立。应该说洪森领导的人民党政府在过去几年中政绩尚可,救国党之所以能异军突起,与民众对人民党长期执政所产生的“审美疲劳”以及人民党政府的贪腐行为日益严重不无关系。
尽管救国党不承认选举结果的示威游行不断,但柬埔寨还是于2013年9月25日召开了首次内阁会议,宣布新政府成立,洪森继续连任柬埔寨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