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能源安全与东北亚能源合作的相关研究
一 国外相关研究
自20世纪的两次石油危机以来,能源问题一直是能源经济、国际经济、地缘政治、大国外交等领域的热点问题。西方学者与研究机构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专著和研究报告。有关研究成果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全球能源供求形势的研究
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中,最受人们关注的是由国际能源组织、亚太能源研究中心、美国能源信息署发表的年度报告。其中,国际能源组织每年发表的《世界能源展望》研究报告,内容最为翔实。该报告一般每年都对全球及主要经济体的能源需求及增长趋势、全球油气资源主要产储国的油气资源生产能力及发展动向、全球油气资源的价格走向等展开中长期预测。《世界能源展望》每年的主题内容都是被世界各国所关注的重要能源问题,例如《世界能源展望(2007)》的副标题就是“洞察中国、印度”,报告对中印两国的能源供求形势、能源结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政策等都做了较为深入和细致的分析。
(二)关于能源与国际秩序、地缘政治格局相互关系的研究
乔克里的《能源相互依赖的国际政治》、诺雷的《残酷的权力:政治与石油市场》和《20世纪80年代的石油政治——国际合作模式》、卡尔松的《石油与世界秩序:美国海外石油政策》、尤金的《石油世纪》、十市勉的《21世纪的能源地缘政治》、中堂幸政的《石油与战争》等都是这方面研究的代表性著作。此外,西方学者和研究机构还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例如,2000年美国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发表的《进入21世纪的能源地缘政治》,就是一篇影响力巨大的研究报告,该报告重点讨论了地缘政治与能源供给之间的相互影响,认为地缘政治对能源供给的影响主要包括主要能源生产国国内局势的持续动荡不安、全球化与非政府组织的影响与日俱增、冲突与权力政治四个方面。而能源对地缘政治的影响主要源于能源需求不定、能源供给波动、亚洲能源竞争、能源与地区一体化、能源与环保问题五个方面。
(三)关于全球能源资源重点地区,特别是中东地区局势与能源供给的研究
由于中东地区既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油气资源产储区,也是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最复杂的地区,因此包括前文所述的有关油气资源问题的代表性文献,基本上都以中东油气资源、地区局势等为重点内容。不仅如此,西方学者和研究机构还发表了大量专门研究中东地区局势与能源的著作、论文和研究报告。利伯的《石油与中东战争》、法里德的《石油与阿拉伯海湾安全》、阿里的《石油与权力:中东的政治动向》、石井吉德的《石油最终争夺战》等都是代表性的著作。上述著作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认为中东地区局势的演变、国际纷争与战争、世界大国在中东地区的渗透与相互斗争,都与油气资源划分与争夺、世界石油秩序控制密切相关,并且世界大国在中东地区的势力渗透、控制权争夺以及对中东国家事务的干预又进一步恶化了中东局势,加深了全球石油供给的脆弱性。
(四)关于世界石油市场运行与OPEC影响的研究
OPEC建立以后,国际石油市场的组织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即世界主要石油出口国建立起了一个国际卡特尔组织。在OPEC成立以后,国际石油市场如何运行、国际油价如何确定、OPEC对国际油价和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等问题,也是西方学者和研究机构普遍关注的问题。丹尼尔森的《OPEC革命》、查拉比的《欧佩克与国际石油工业》、甘利重治等的《石油价格是如何决定的》、森山山雄的《最新石油交易》、藤和彦的《阅读石油》等都是代表性著作。截至目前的研究都认为,OPEC对短期油价波动具有明显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OPEC对油价和石油市场运行的控制能力非常弱。
(五)关于中、日、韩等主要油气资源进口国能源安全战略、能源政策、能源外交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非常多,除了中国、日本、韩国之外还涵盖了美国、欧盟、印度等全球主要经济体和油气资源进口大国,这方面的研究文献不胜枚举。近年来,研究中国能源形势、能源安全政策、能源外交的文献越来越多,其中很多都在宣扬中国“能源威胁论”“亚洲能源竞争”“中美能源战争”等论调。例如,巴斯特罗曾多次撰文宣扬中国对日本、韩国能源安全的冲击。日高义树发表的《美中石油战争已经打响》的研究报告,着力渲染了中美围绕石油问题的斗争。美国参议院2005年发表的研究报告——《在东北亚地区正在激化的能源竞争与能源安全:美国的政策课题》,系统分析了中、日、韩能源安全形势以及三国的海外能源开发竞争,并且探讨了美国对中国进行能源遏制的措施。
(六)关于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的研究
相关著作有英国Keun-Wook Paik的《东北亚的天然气与石油:政策、项目和前景》,书中对中国、俄罗斯、日本和韩国的油气发展背景、战略和政策做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国外还发表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如能源宪章秘书长Kemper博士在《能源宪章在东北亚能源投资和运输中的作用》一文中提出了东北亚的能源合作需要借鉴能源宪章的经验;俄罗斯的马林科夫在《为亚太地区利用西伯利亚及远东天然气资源而建立跨国天然气供应系统问题研究》中讨论了亚太国家包括东北亚地区与俄罗斯的天然气合作问题;日本的Kensuke Kanekiyo博士强调了政府在东北亚能源合作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日本的Vladimir I. Ivanov博士提出了东北亚能源合作的安全性问题。另外还有由日本发起的“东北亚天然气和管道国际大会”,每届都会召集俄、中、日、韩、蒙等国家的专家和代表以论坛的形式专门讨论东北亚的天然气合作和管道建设。
二 国内相关研究
自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能源安全日渐成为我国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之一。有关研究主要从我国的能源安全战略、全球与地区能源地缘政治、我国与全球油气资源重点区域合作以及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四个方面展开。
(一)关于我国能源形势与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从内容来看,主要包括我国的能源供求形势、石油安全、能源结构、体制改革与技术创新、节能与环境保护等广泛的国家能源问题,以及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战略和策略等问题。这方面的代表性成果包括: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编写的《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罗强和王成善所著的《中国的能源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余际从和雷涯邻所编著的《经济全球化与国家油气安全战略》、宋明江和夏义善等主编的《国际能源形势和中国能源战略》、查道炯所著的《中国石油安全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吴磊所著的《中国石油安全》、钱学文等所著的《中东、里海油气与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等。
(二)关于全球与地区能源地缘政治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探讨了国际能源形势,能源与经济、军事、政治的关系,能源外交,大国的能源安全战略等方面的问题。其中代表性著作包括:徐小杰所著的《新世纪的油气地缘政治》、安尼瓦尔·阿木提主编的《石油与国家安全》、冯跃威所著的《石油博弈》、刘月琴所著的《冷战后海湾地区国际关系》、王鸣野所著的《美国的欧亚战略与中南亚五国》、王能全所著的《石油与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王铁铮等所著的《动荡的中东》、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所编的《全球能源大棋局》、王丰等所著的《石油资源战》、江红所著的《为石油而战:美国石油霸权的历史透视》等。其中,徐小杰的《新世纪的油气地缘政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著作对能源地缘政治学,特别是对中东、中亚和俄罗斯的能源地缘政治的分析,对于我国制定对外能源安全战略和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三)关于我国与俄罗斯油气资源重点区域合作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代表性研究成果包括薛君度和陆南泉主编的《俄罗斯西伯利亚与远东——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宋魁主编的《中俄油气合作现状、前景和影响》、郑羽和庞昌伟所著的《俄罗斯能源外交与中俄油气合作》等。李国玉(2001)提出了“俄罗斯丰富的油气资源量和能源外交是实现其长远计划的重要支柱”的观点。朱显平在《中俄能源合作及对东北亚区域经济的影响》一文中分析了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并认为能源合作可以作为推进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的突破口。
(四)关于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的研究
胡见义撰写的《东北亚天然气资源及其发展趋势》以及徐树宝、孙永祥撰写的《东北亚地区油气资源潜力及其需求》等,通过分析东北亚地区油气资源潜力及需求状况,提出了中国必须加强与东北亚的区域能源合作、开拓东北亚统一油气供需市场的观点。夏义善从能源外交的角度总结了东北亚能源合作的特点及产生的国际影响,提出中国的能源发展战略。徐梅(2004)、韩立华(2005)认为,未来推动东北亚多边能源合作的有效路径应包括:积极协调能源政策、拓展东北亚国家的共同利益、成立东北亚能源合作组织以共同解决东北亚能源安全问题。朱业宏、舒先林在《中日海外油气博弈:冲突或合作》中阐述了中日之间要摒弃传统的对抗和排他性的竞争,通过竞争下的合作实现各自能源安全的“双赢”局面。吴昊(2009)对中日韩能源安全战略内容、矛盾点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三国互视彼此为能源安全竞争对手不仅无助于解决各自的能源安全问题,而且会制约相互间互信关系的确立和区域经济合作取得的实质性进展。以上的著作和论文大都是在对东北亚各国能源状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从能源外交和政策的角度对东北亚能源合作进行分析,并对东北亚各国的能源发展战略以及区域内双边和多边能源合作提出了建议。
三 未来研究的方向
首先,目前关于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的研究大多比较分散和单一,缺乏系统研究。要在把握整体国际能源形势及发展的基础上,准确判断东北亚区域内各国能源安全形势,深入研究东北亚区域内各国在能源领域的利益、矛盾和政策导向,对目前双边和多边能源合作的态势进行分析,对未来东北亚能源合作的前景与中国的对策提出建议。
其次,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虽然潜力巨大,但合作水平和层次较低,进展相对缓慢,因此在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经济、政治等相关理论,提出促进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的战略创新点和新思路。
再次,将宏观战略分析和具体微观操作相结合,研究我国在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中应采取的对策,提出相对完整的和富于操作性的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的政策建议。
最后,对东北亚能源安全和能源合作的研究要采用跨学科综合方法,极大地拓展该问题的研究视野,克服经济学者仅仅将能源问题视为经济问题,国际政治学者主要将其归结为地缘政治问题,外交学学者主要分析能源外交策略等研究局限性,不仅使研究的理论支撑更坚实,而且对深化能源经济学、地缘战略学、外交学等方面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