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国面临着多重的内部和外部挑战,如今北京有明确的战略目标,但是否有足够的战略手段完成这些目标?本文对此较为悲观,并指出了中国未来发展的三种可能图景。
中国是否有战略手段实现其发展目标?
从目前的证据来判断,尽管北京有战略目标,但是缺乏完成这些目标的战略。北京仍然遵循着一种难以持续的发展模式,并且在外交上追求一种零和政策,而这和它的长远利益相违背。
中国目前的领导层面临着几大挑战,其中包括以国有体制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沉重的环境代价、被腐败困扰的精英执政阶层以及缺乏透明性和责任制的政治体制。中国的领导对此有清晰的认知,但似乎他们既缺乏战略手段也缺少政治决心来应对这些挑战。
2012年,由世界银行和中国国家发改委共同发布的《中国2030》报告就指出,中国必须推动改革以取得可持续的发展,包括强化法治、提升私人市场的重要性,以及推行极为重要的国有企业和银行的改革。但目前我们仍然没有看到改革的迹象。执政的精英阶层本身就是小圈子的一部分,而这个利益集团的圈子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国有银行和企业,以及军队的相关利益。尽管领导层明确表示要推动改革,但具体的政策如何执行依然模糊不清。
更重要的是,中国急需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但中国在东海和南海问题上越来越高调的外交姿态,以及和美国的战略竞争都有可能打破平衡。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不少中国的鹰派人士开始认为中国已经崛起并超越美国,而后者正在加速衰弱。结果是,中国在印度、越南等问题上愈加强势,并激起了区域邻居的反弹,合谋组成一个由美国引领的体系和中国对抗。中国的行为带来了它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也带来了自我遏制的后果。
中国要想崛起,和美国保持合作关系必不可少。但在目前的情况下,战略不信任正阴云笼罩。两国时常将对方视为对自己利益的一种挑战。不少中国的战略学家认为美国的策略就是遏制中国、分裂中国,并坚持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就是证明之一。而美国的战略研究者也认为中国希望能主宰亚洲事务,并削弱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两国的合作极为必要。除了长期的挑战,在几个近期的议题上两国实际上有很大的合作空间。这包括:
阿富汗/中亚问题:随着美国军队逐步从该地区撤离,中国需要重新思考其地区战略。此前中国一直在“搭便车”,收获了地区稳定的好处。而现在,中美对该地区的稳定和反恐有着共同的需求。
互联网安全:网络攻击成为一个越来越不可忽视的隐患,急需一个全球规则和体系。中美在这方面有着同样的脆弱性,也意味着有更多的合作空间。
中东:中美有着共同的地区利益,包括稳定的政府、避免极端势力掌权。目前叙利亚是最紧迫的挑战。
东亚:中美必须协商,对对方的地区军事势力有多大的容忍度。
中美关系以及中国如何处理好内部问题将对中国的未来有着决定性影响。中国未来的图景有三个可能性:
和谐世界:这是最好的情形。中国的领导层在未来的5~6年内成功地强化了法治,改善了金融市场,允许人民币自由兑换,并使其成为一种主要的国际货币。消费驱动型经济年增长率维持在6%~7%,对出口的依赖降低,并在政治改革和法治的影响下保持社会稳定。国际上中国有着更强的声音,和西方国家合作改善国际规则,并且在东亚寻求到一种更加稳定的共处模式。
磕磕碰碰:中国缺乏一个明确战略,更多像是危机反应型的策略。领导层忙于应对环境的危机、房地产泡沫破灭、腐败以及社会不公和不满等一系列挑战。但最终中国会犹豫地推动经济和金融改革,并降低国有企业的影响力,以及缓和社会分化的恶果。外交政策的主题则是民族主义、谨慎以及中美合作-竞争态度的混合。
“中等收入陷阱”:为了维持7%~8%的增长,国有银行借贷不受约束并以政绩推动,造成了更多的债务负担和低效投资。随着房地产泡沫破灭,买房的中产阶级损失严重,社会不满上升。中国跌入“中等收入陷阱”,并且失去了攀爬生产价值链的机会。中国必须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竞争,但其相对较高的工资使中国处于劣势。随着内部矛盾加深,中国将外部世界视为问题的根源以及战略威胁,也因此助长了民族主义。
本文原题名为“Does China Have a Strategy?Modern China or Dystopia: Alternate Futures?”。本文作者Robert A. Manning为大西洋协会Brent Scowcroft国际安全问题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Banning Garrett为大西洋协会的亚洲项目主管。本文于2013年4月30发布于Pacific Forum CSIS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