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篇
Theory Reports
用党的十八大精神引领湖北企业文化建设
王红[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为进一步加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企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文化建设,“文化强企”是“文化强国”的重要一环,企业文化在企业综合实力竞争中的作用和战略地位日趋凸显。实现湖北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必须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把文化的力量变成构建湖北战略支点的有力精神支撑。
一 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把握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管理科学领域分化出来的一门新学科,经过短短30多年的时间,企业文化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企业文化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经营业绩、促进企业发展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精神动力。进入21世纪后,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主要表现为以企业文化为基础的核心能力和学习能力的竞争。
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与内涵,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美国领导力专家约翰·P.科特和詹姆斯·L.赫斯科特把企业文化定义为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是指企业中一个分部的各个职能部门或地处不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的那种共通的文化现象。迈克尔·茨威尔在《创建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一书中写道,从经营活动的角度来说,企业文化是组织的生活方式,它可以由企业员工“世代”相传。因此,企业文化可以定义为在组织的各个部门得到体现和传播,并可以由下一代员工传承的组织的运作方式,其中,包括组织成员共同拥有的一整套信念、行为方式、价值观、目标、技术和实践。杰克琳·谢瑞顿和詹姆斯·斯特恩在其著作《企业文化:排除企业成功的潜在障碍》中谈到,企业文化一般是指是企业的环境和个性,以及企业所有的方方面面。它就像是一个人的行为一样,拥有其自身与众不同的特点。清华大学教授张德在《企业文化建设》一书中指出,企业文化,即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一致遵守的个人最高行为目标和价值标准。企业文化是企业理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以及制度形态文化的复合体。我国著名文化学者刘光明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其产生的土壤是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它所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为该组织成员所共同认可。这说明企业文化是文化在组织中的反映,即企业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培育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并体现出企业管理者主体意识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
从上述表述可以看出,企业文化的定义及内涵十分丰富。经研究发现,在对企业文化的众多理解中,只不过各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核心还是一致的。国外学者更多地强调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即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所共同拥有的一种价值观,其核心是企业中的人。而国内学者大都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企业管理理论,主要强调企业文化是管理者的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促进企业发展的途径,也有的认为是管理者的主体意识,是组织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目前,管理学界公认的企业文化由四个部分构成,即企业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实际上也概括了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文化理解与建设内容的共识。
二 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实质,把握湖北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机遇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湖北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
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这里所指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因此,文化实力和竞争力就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高度和宽广视野,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深刻阐述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企业文化是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能把由不同个体构成的组织凝聚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领航作用。党中央的决定对于加强文化建设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必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湖北企业文化建设也将迎来大发展的战略机遇。
(二)湖北发展“黄金十年”的阶段目标奠定了湖北企业文化发展的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湖北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2012年湖北实现经济总量超2万亿元,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社会发展亮点纷呈,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管理不断创新,为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未来十年是湖北科学发展的“黄金十年”,从国家层面来讲,“黄金十年”意味着湖北要加快构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以支点地位带动、辐射中部崛起,从而服务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就湖北自身而言,“黄金十年”的核心是富民强省,让老百姓富起来是核心的核心。这两个层面的问题归根结底都要依靠湖北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来实现,都要依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共同推动。
正如李鸿忠同志所强调的“湖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首先要实现思想上、精神上和文化上的跨越。湖北要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比投资、比项目,更要比精神状态、比文明程度。湖北要成为重要战略支点,不仅要打造经济社会发展的硬实力,更要打造精神文化的软实力”。目前,湖北正面临机遇叠加的“五局之势”,即改革深化带来的大局优势、经济格局转变带来的全局优势、中央战略带来的布局优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带来的“谋局”优势以及“湖北气场”形成的格局优势。湖北企业应该把握机遇,联系企业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提高湖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优势转变成促进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文明湖北”建设的新部署描绘了湖北企业文化建设的共同愿望
“坚持先进文化引领,努力建设文明湖北”,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文明湖北”建设是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重要支撑。因此,要求我们在加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着力抓好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富强湖北、创新湖北、法治湖北、幸福湖北提供精神动力、文化支持和生态保障。“文明湖北”的建设是促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提高精神驱动力和文化影响力,促进湖北发展的新部署。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之一,建立和发展企业文化是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更是文明湖北建设的主要承载体,是企业从“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到“承载中国先进文化走向世界”的具体体现,建设“文化强企”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部分。
三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掌握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因此,坚持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
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理论指导。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风貌的充分体现,对企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起着重大推动作用。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的精神支柱和立身之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充分体现企业全体员工的根本利益。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实现新发展,实现企业的文化自强。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方面,我们要深刻认识文化在企业发展中战略地位,在准确把握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内在规律上高度自觉,在积极承担推动企业文化大发展的历史责任上高度自觉,坚定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信心,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吸收和借鉴一切外来的先进文化,使企业文化在新形势下获得新的生存形态和精神境界,努力开创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文化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积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开展文化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中。
我们建立的企业文化模式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首先,作为企业管理指导思想的企业文化,既有组织协调生产、反映现代化企业大生产的自然属性的一面,也有它作为实现不同的生产目的的手段,体现不同社会生产关系的社会属性的一面。其次,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整个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也同样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以有效的管理手段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增加社会有效供给,是劳动者自身利益的需要。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充分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实现劳动者权利的需要。因此,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的实质是社会全体劳动者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管理。最后,企业文化建设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现民族特色。民族文化是漫长的历史、生活方式、教育与经济长期培育积淀的结果,其他民族不能予以否定。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培育我国企业文化的沃土,企业文化建设在更深的层次上受到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来从未间断,因而自古以来就有着自己的发展道路,对于外国的文化理念我们应该取其精华,不能全盘照搬。在建立我国企业管理文化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中华民族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由于我国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十分不平衡,我国企业管理文化的模式也应该是多层次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主人翁地位的充分体现,企业对职工个人需求的充分满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受到一定的制约,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很高的水平。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们还要提倡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的精神,要不断创新发展观念、破解发展难题,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企业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坚持以人为本,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体,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模式。
四 充分了解湖北企业文化建设现状,选择湖北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湖北企业的文化建设状况及特点
企业文化总是与企业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尤其与企业发展的比较成熟的阶段相联系,湖北企业文化的发展状况与湖北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密切相关。随着湖北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湖北企业文化的整体建设呈现出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
首先,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逐渐深化。湖北省企业文化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大力推进,人们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逐渐深化。一是改变了过去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花架子,可搞可不搞的认识倾向。湖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再追求表面化、口号化、运动化的文化活动,而是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现代企业管理紧密融合,将企业文化落到实处。二是改变了过去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领导者的事,与普通员工无关的认识倾向。企业文化能够使企业员工把自身价值的体现与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上下一条心,企业文化建设不仅需要最高领导者的正确领导,还有赖于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三是改变了过去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文化积累,而非主动建设的认识倾向。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或偶然形成的,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积淀才会逐渐呈现出来,但是企业员工自发形成的文化,往往与企业的发展战略、长远规划和制度设计有所差异,必须自觉引导,否则就会影响企业组织目标的最终实现。
其次,企业文化建设的特色逐渐鲜明。一般来说,企业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必须体现某些伦理精神,湖北企业改变了过去普遍只注重“以人为本”“诚信”“创新”等作为企业基本价值观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将共性与企业自身个性特征结合的做法,开始注重赋予企业文化建设新的内涵和内容,并在经营实践活动中注重结合企业特点与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形成富有个性特色的企业文化。
2011年湖北省有24家企业入围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武钢集团、东风汽车、大冶有色、长飞光纤、百步亭集团、蓝特集团等企业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建设,形成了诸如东风汽车公司的“东风文化”、武钢“四个每一天”文化、湖北宜化“文化宜化”、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烽火文化”、中铁十一局“项目人本文化”、湖北稻花香集团“稻花香文化”等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凝聚了人心,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再次,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逐渐完善。企业文化建设需要长期的积淀、修炼、倡导、培育和塑造。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湖北企业持续建设和完善企业文化体系,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治企、以文兴企”,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品质,积极探索适合企业发展的文化建设和管理新路径,努力实现企业管理从“管理治企”向“文化治企”转变,实现了由企业单一推进到企业、党政、社会的整体联动,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匹配、领导倡导与员工参与的共鸣、企业文化的“柔”与制度化管理的“刚”相济、内部与外部的协调,精神与物质“两手抓”的企业文化建设的良好格局。
最后,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逐渐凸显。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文化的力量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引擎”,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最大限度地凝聚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形成价值观导向与制度约束,使劳动关系趋向融洽,调动了职工积极性,促进了企业与职工利益共同体的打造,为企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东风、武钢、宜化、武烟、大冶有色、三环、华新、烽火通信8家企业入围2010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东风、武钢进入2010年世界500强。目前,湖北省已拥有中国名牌产品51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3个,湖北名牌产品655个,“湖北制造”竞争力指数为82.43,居中部首位。
尽管湖北省企业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不少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对企业文化理解不够、重视不够,物质基础薄弱等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引导,转变观念,研究对策,狠抓落实。
(二)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推动湖北企业文化再造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持久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构筑企业精神高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和员工的共同要求。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及推动湖北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精神高地”的要求,湖北企业仍存在较大不足。我们必须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湖北企业文化再造,增强湖北企业的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
1.提炼员工统一的核心价值观
统一的价值观就是所有员工思想意识层面的价值取向总是一致的,并且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与之相吻合。价值取向只有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和践行,才能形成有价值的企业文化,才能深入人心进而转化为强大的执行力。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对企业发展在思想和实践中具有引领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引导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和对外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挖掘自身精神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企业文化,培育令人振奋的企业精神,开展愉悦身心的人文教育,锻造凝魂聚气的核心价值。湖北企业文化建设应特别注意对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提炼、解释和引导工作,使员工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接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制度
将制度文化融入、固化到企业文化中,有利于形成员工意识、行为生长的制度土壤。湖北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员工大众文化和企业经营文化相结合;员工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愿景相结合;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以员工的自我管理、自我提升为基本路径,培养员工和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协调好个人价值多元取向和企业统一价值体系的关系,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
3.建设兼收并蓄的特色文化
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必定是融合了民族文化和历史人文精神的精华,注重吸收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营养来充实、丰富、发展自己的企业文化。因此,建设企业文化,既要立足本国传统优秀文化,又要积极吸纳世界优秀文化,将本国与世界文化中的精髓部分融合起来;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兼收并蓄,开拓创新,创造富有时代精神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4.培育学习创新的员工队伍
持续的创新活动是企业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保持竞争优势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湖北企业要不断提高员工素质,营造浓厚的学习与创新氛围,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全新理念,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当知识型员工,提高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12。
2.中央编译局:《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
3.中共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五个湖北系列解读》,《湖北日报》2012年10月12日。
4.宋剑伟、胡晓珍:《企业文化研究综述》,《商业文化》,2011.9。
5.约翰·科特、詹姆斯·赫斯科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曾中等译,华夏出版社,1997。
6.迈克尔·茨威尔:《创建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王申英等译,华夏出版社,1999。
7.强以华:《湖北企业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然趋势》,《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1] 王红,湖北企业文化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