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企业文化发展报告(201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总报告
General Report

湖北企业文化建设概要:成效、问题、对策

湖北企业文化研究中心 湖北省总工会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各国企业获取竞争优势,保持长盛不衰的战略选择。

一 企业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经营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被广大员工所认同并共同遵守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企业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企业制度、员工行为规范、企业标识、企业产品和服务以及企业形象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企业文化越来越成为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越来越成为企业持久发展的重要支撑,构筑企业精神高地越来越成为企业和员工的共同要求。实践证明,一个没有自己独特文化的企业就是一个等待毁灭的企业。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一)从世界发展趋势来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世界潮流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更趋激烈,竞争的内容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企业想要获得持续的发展,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国外优秀的企业纷纷将企业文化作为整合企业要素的重要手段,用企业文化来改变人的观念和行为的做法变得越发普遍,企业文化作为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引擎”日益受到重视。美国《财富》杂志曾指出,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没有卓越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哲学信仰,再高明的管理战略也无法成功。世界500强企业管理演变的历史也证明,那些能够持续高成长的公司,尽管它们的经营战略和实践活动总是不断地适应着变化的外部世界,却始终保持着稳定不变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目标,并善于不断给企业文化注入活力,这正是世界500强企业成功的深层原因。同时,随着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要求的不断提高,国际劳工标准进一步严格等问题的出现,企业文化的作用进一步凸显,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

面对世界企业日益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这一时代发展趋势,国内企业尤其需要深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凝聚力和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融入世界经济发展链条,赢得发展先机的重要条件。

(二)从历史传承来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保证企业基业长青的成功之道

企业文化与企业生命力相互联系,相伴而生,文化强,则企业强,文化弱,则企业衰。从历史上看,湖北工商业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企业文化的演进史。

先秦楚国的崛起,得益于楚国先民所铸就的楚文化精神以及“重商”的文化传统。正是基于楚商文化的因素,楚国很早就形成了发达的商业与繁华的都市,并依此而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明清以来,汉口就是中国四大著名商业名镇之一,楚商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在1889年晚清重臣张之洞督政湖北以后,弘扬楚文化精神,继承楚国的重商传统,以“大商务”观,兴商学,开商智,鼓商情,减商负,集商力,由此推动了湖北工商业的快速崛起。一大批楚商,在“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兼收并蓄”“报国爱国”“笃实守信”“浪漫玄幻”等楚文化精神的感召下,秉着科技救国与实业救国的理念,促进了近代湖北工商业的发展,使湖北成为近代中国洋务新政的三大中心之一,现代化水平居全国内陆城市之首,并产生了一批近代杰出的楚商及楚商品牌,如政治家兼实业家张之洞、地产大王刘歆生、纺织大王徐荣廷、水电火柴大王宋炜臣等都是当时极具影响力的楚商。汉阳制造业闻名全国,“汉阳造”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品牌。京汉铁路公司、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湖北布纱麻四局、汉口既济水电公司等一批楚商企业也快速崛起并闻名全国,开创了近代中国工商业发展的“湖北模式”。可见,一部近代湖北工商业发展史,实质上就是楚商及楚地企业不断弘扬楚文化与楚商文化精神的历史;现代新楚商要重新崛起,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时俱进,赋予企业文化以时代精神和特征。在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湖北工商业继续弘扬楚文化精神,曾经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开当时风气之先,引领了经济改革发展初期的时代潮流。短短几年间,在这块曾经孕育过辉煌楚文化的湖北大地上,诞生了一批有影响的楚商企业与楚商品牌。湖北工商业发展的历史表明,湖北企业发展的兴衰与湖北企业文化的打造密切相关,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了湖北企业的发展,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

(三)从现实需求来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湖北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

文化发展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湖北实现跨越式发展,离不开先进企业文化的强大支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文化强国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为企业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必须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必须打造企业精神家园,必须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以科学管理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实现企业和谐发展。湖北是中部地区重要的战略支点,湖北要赶超东部沿海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首先要实现思想上、精神上和文化上的跨越。湖北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人才密集,孕育了荆楚大地上一大批政治、军事、经济、思想、科学、文化等领域一流人才,逐渐形成了开拓进取、开放创新、敢为天下先的“湖北精神”。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将“湖北精神”融入企业核心理念中,鼓励企业奋起直追、敢为人先、弯道超越、后来居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9世纪是武力征服世界,20世纪是品牌改变世界,21世纪是文化创造世界,湖北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比投资、比项目,更要比精神状态、比文明程度。当今世界,各国看似复杂的竞争背后,实际上是一场以文化为支撑的竞争。在新的历史时期,湖北应抓住机遇,努力塑造“文化之魂”,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科技领域的跨越式发展。李鸿忠同志指出当今时代已进入以文化定成败的阶段,我们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加强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四)从提升企业竞争力来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不竭动力

当今世界,国际市场竞争环境正在深刻改变着企业的竞争格局,企业核心竞争力逐步由过去的以规模数量取胜转变为以价值质量取胜,从成本领先取胜转变为文化先导取胜,文化优势日益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国内外企业的成功案例表明,通过倡导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营造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对内能够凝聚人心,使企业员工统一思想,激发潜能,形成强大的合力;能够减少内耗、消除分歧,有效地防范和消除组织协作中可能产生的摩擦,达到提高企业凝聚力和亲和力的目标,最终实现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外能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有效吸引社会资源,丰富品牌内涵,提升品牌价值,是促进职工全面发展,打造共同精神家园的有力保障。

二 湖北企业文化建设成效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湖北企业开拓进取,以文化争先机,以文化求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从认识上看,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了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企业文化意识大大增强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文化取胜意识深入人心,企业文化建设逐步实现了由自发到自觉的转变。

一是改变了过去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花架子、可搞可不搞的认识倾向。企业文化不是一种口号,也不是一项运动。企业文化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导致行为方式的动因。企业文化既植根于所有的企业活动之中,又凸显于所有的企业活动之上。湖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文化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不再追求表面化、口号化、运动化的文化活动,而是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现代企业管理紧密融合,将企业文化落到实处,推进企业改革发展。

二是改变了过去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领导者的事,与普通员工无关的认识倾向。企业文化建设是关乎企业大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举措,任何忽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都不可能实现基业长青。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企业规范以及企业生存氛围的总和,它能够使企业员工把自身价值的体现与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上下一条心。企业文化建设不仅需要最高领导者的正确领导,还有赖于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唯有如此,企业文化建设才能不断取得新成效。

三是改变了过去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文化积累,而非主动建设的认识倾向。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将它作为先进管理方式运用到企业管理之中。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或偶然形成的,通常需要较长时期的积淀才会逐渐呈现出来。但是企业员工自发形成的文化,往往与企业的发展战略、长远规划和制度设计有所差异,若放任自流,必然会对组织利益造成损害,影响企业组织目标的最终实现。因此,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行为,自觉地建设企业自身的主流文化,克服各类庸俗消极文化,是形成优秀企业文化的必经之路。

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出现了以东风汽车公司等为代表的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实效、以文化建设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一批先进典型,形成了以湖北稻花香集团等为代表的坚持创业根本、注重文化传承的先进企业。

(二)从内涵上看,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了从浅层到深层的转变,企业文化内容更加丰富

随着文化理论研究和文化实践的全面推进,企业文化的内涵更加深刻,各界扭转了过去对企业文化框架性、概念化的浅层理解,更加注重深层文化建设,不断充实企业文化的内容。

一是重视文化管理,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企业科学管理之中。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手段,更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制度规范、组织框架、领导艺术无不渗透着企业文化的精神。中国移动湖北分公司响应新时期战略发展需求进行文化管理,立足企业经营管理大局,通过实施价值观管理、示范工程推动、标杆管理体系应用三项基础工作,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科学管理紧密结合,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重视人本管理,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以人为本之中。企业文化建设,既要在工作中重视人的发展和价值的实现,也应在工作之外关注人的思想和生活,全方位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只有坚持人本管理,吸引全体员工参与文化建设,才能真正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很多企业通过对员工的经常性教育与培训,建立了人才发展机制。企业精神、价值观、经营理念渗透于员工的价值体系中,激发出员工的工作热情、责任感、使命感,形成人才价值发挥机制。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既以“四有”职工队伍建设提升员工素质,又以业余文娱活动和职工关爱活动关心职工思想和生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增强了企业职工的凝聚力。

三是重视员工关系管理,将企业文化融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之中。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湖北企业积极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正确处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之间、不同工种之间、劳资之间以及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使企业真正成为一个人际关系良好、劳动关系和谐、充满活力的组织。中铁十一局集团公司推进项目人本文化建设,积极参与驻地党政机关、社区组织的党建联动活动,使党工之间增进理解和沟通,促进了党工共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了和谐企业,赢得了社会好评。

(三)从载体上看,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了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文化建设阵地不断扩大

企业文化的载体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企业文化既有物质的外显,又有精神的内核;既有制度的彰显,又有行为的表现。经过多年的探索,湖北企业文化新阵地不断得到开发,文化新元素不断得到挖掘,逐步形成了多形式、多渠道、创造性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可喜局面。

一是以物质载体为基础,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企业通过基础设施、企业形象、产品和服务、企业生产环境等物质载体的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对人的精神状态产生了巨大影响作用。中印南方印刷有限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强调对外必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必须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赢得顾客的信赖,通过制作宣传标牌,使管理理念深入人心;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让企业文化凝结在产品之中,最终在客户心目中树立起企业的良好形象,打造出“六〇三”和“中印南方”等知名品牌。

二是以精神载体为核心,塑造企业发展之魂。湖北企业在文化建设中注重归纳、总结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和历史传承,充分发挥企业精神的导向、激励调节和凝聚作用,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生机与活力。黄石供电公司打造企业与职工的共同愿景,以实现职企“双赢”为目标,大力倡导“企业以职工为本,职工以企业为家”的“二为”理念,促进职工“爱岗敬业、爱企如家”,在企业内部激发出一种职工与企业唇齿相依、共同奋进的动力。

三是以制度载体为保障,规范企业员工行为。企业通过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措施,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科学管理,规范干部职工行为,步调一致,安全有序,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十堰顺强运业公司将企业文化建设蕴涵在制度建设中,较好地发挥了激励作用和制度保障作用,使“顺强特色”深入人心,打造出全国一流的出租汽车服务品牌。

四是以行为载体为引导,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文体活动、生产经营活动,注重培养团队精神,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中国农业银行湖北分行实施“四个制造”:制造激情、制造快乐、制造感动、制造幸福,使广大员工真正感受到“企业发展我受益,企业兴旺我荣光”,使职工切身感悟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与个人价值的实现息息相关,进而产生文化的乘数效应。

(四)从覆盖领域上看,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了从局部到全面的拓展,文化建设领域更加宽广

企业文化建设领域日益宽广,企业文化建设主体不断增多,由大企业大公司覆盖到小微企业,由国有企业覆盖到民营、港澳台等各种不同所有制企业,由发达地区覆盖到欠发达地区,由效益好的企业覆盖到效益差的企业,逐步形成企业文化大发展的可喜局面。

一是从企业规模上看,企业文化建设由大中型企业向小微型企业拓展。由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文化体系较完善的主要是生产规模大、经营状况相对稳定、技术和资金实力较强的大中型企业。而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的小微型企业主要关注的是经济效益和规模扩张,没有太多精力搞企业文化建设。

二是从企业性质上看,企业文化建设由国有企业向民营、私营企业拓展。国有企业由于其特殊性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具有一定的领先性,而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日趋加剧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民营企业渐渐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对增强企业凝聚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湖北曾越(冰姿)服饰有限公司一步步推出了“军队+学校+球队+家庭”的管理模式,以军队式管理进行职业塑造提升执行力,以学校式学习进行观念引导提升学习力,以家庭式关怀进行氛围营造提升凝聚力,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三是从行业类型上看,企业文化建设由服务、窗口行业向生产制造等更广泛的行业拓展。服务、窗口行业直接面向顾客,企业更需把文化建设与企业形象塑造统一起来,吸引广大顾客,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湖北蓝特集团公司创立了“以人为本创天下、以智为本先天下、以搏为本富天下”的蓝特“三本文化”,打造了年交易量突破340万吨、交易额达到220亿元的两湖绿谷农产品市场,成为全国十大农产品批发市场(综合类)之一。

四是从发展趋势上看,企业文化建设由文化沉淀较深的传统企业向新兴企业拓展。“百年老店”有着深厚的文化积累和积淀,经过数代人的建设,文化体系不断完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新兴企业创立时间短,文化积淀弱,但是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进行文化建设。湖北很多新兴企业在借鉴“百年老店”文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形成的企业家精神、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积聚资源,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湖北赤壁华盛纺织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培育了职工健康向上的情操,为企业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既维护了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关系,又有力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五)从机制上看,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了从单一推进到整体的联动,机制更加完善

企业文化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依靠单一性的运作机制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是难以成功的。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湖北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了过去由企业工会单一推进到现在的企业、党政、社会的整体联动,企业文化建设的良好格局初步形成。

一是企业主导作用体现。企业在思想上正确对待,行为上主动建设,充分发挥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湖北部分企业已经成立了负责企业文化建设的职能部门,其中有的企业还专门设立了企业文化办公室,负责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指导、协调和实施。武汉公交集团第五营运公司专门成立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委员会,组织实施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建立安全、服务、保修、勤廉、团队、执行六大子文化管理与推进体系,形成了职责明确、系统联动、齐抓共管的组织管理模式,保证了企业文化建设各项举措的落实。

二是社会支持作用体现。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基础,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延伸。湖北各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为企业文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湖北各大媒体、大专院校、研究机构、文化单位、群团组织、社区等单位广泛参与、献计献策、营造氛围,为湖北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社会支撑。

三是政府引导作用体现。一方面,政府通过不断深化体制改革,为湖北省企业文化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政府通过政策和舆论导向,倡导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和文化理念,鼓励企业文化创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大发展。近年来,湖北省总工会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指引下,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六)从功能上看,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了从单一到多样的转变,文化建设作用凸显

企业文化作为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追求更高综合效益、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管理哲学,其功能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企业文化的导向、约束、凝聚、激励、辐射作用在湖北企业的成长与发展中得到进一步彰显。

一是重视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发挥其指引作用。企业以经营哲学、价值观念和企业目标为指引,指导员工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事物的评判形成共同的价值目标。武钢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坚持唱响“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主旋律,连续几年深入开展以“落后遭淘汰,创业促发展”为主题的形势任务教育活动,引导职工筑牢正确的价值取向,最大限度地发掘了职工的智慧,凝聚了职工的力量,促进了职工队伍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是重视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发挥其规范作用。企业以有效的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约束企业领导者和职工的行为,形成了企业发展的合力。湖北荆门供电公司着重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企业核心价值理念转化的机制,将企业的价值理念和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融入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使全体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的约束,促进了企业共同目标的实现。

三是重视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发挥其团结作用。职工视企业为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企兴我荣、企衰我耻”成为职工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爱企如家”变成了职工的实际行动。企业形成了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强化了团体意识,构建了和谐的劳动关系,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湖北齐星集团坚持人才发展观,构建学习型企业文化,员工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改观,团队意识大大增强,干部职工工作热情明显高涨,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为公司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

四是重视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发挥其鼓舞作用。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这种需求的满足能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良好的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对企业职工起着极大的鼓舞作用,企业职工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及行为对企业的价值,从而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并加倍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企业的荣誉和形象。劲牌公司以劲牌文化活动为互动方式,走进车间、市场,进一步贴近员工工作与生活实际,不断挖掘出公司内部(重点是基层)的年度优秀人物或团队,树立正面典型,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头作用。

五是重视企业文化的辐射功能,发挥其影响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源,能够塑造企业形象,并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稻花香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凝练和提升自身所独有的企业文化,并通过卓有成效的文明创建工作,将其变成全体员工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为企业发展输出文化动力,为百年品牌奠定文明之基。稻花香精神文化不仅成为全体稻花香人的精神共识,更在全社会引发强烈反响,深刻影响着龙泉精神、夷陵精神乃至宜昌精神的形成。

应该看到,湖北省企业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与国外优秀企业相比,与湖北省经济发展对企业文化的要求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在文化理解上还存在简单化现象,在文化设计上还存在教条化现象,在目标取向上还存在功利化现象,在文化内容上还存在同质化现象等。正视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是推进体现时代精神的特色企业文化建设,加快湖北企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 湖北企业文化建设路径选择

企业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企业文化本身又是一个微观子系统,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有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律,进行企业文化体系建设的战略思考,构建符合时代需要、符合现代企业需要、符合企业个性化需要的文化体系,是企业推进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一)确立以科学发展、和谐共赢为主导的企业文化目标取向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提升企业文化活力和社会影响力为主线,以打造楚商文化为特色,以增强企业凝聚力和职工归属感,打造利益共同体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丰富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为重点,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体制与机制,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现代企业制度、适应企业和职工共同发展需求的特色鲜明的湖北企业文化体系,营造浓厚的重商氛围,为促进企业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文化支撑。

(二)坚持以人为本以开拓创新为根的企业文化建设原则

1.指引方向,引领发展

文化是制度之母,包含着对行为标准的价值判定。特定的企业文化为企业重大决策问题指引方向,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企业文化建设需要顶层设计、总体规划、一体化运行。企业要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与企业总目标、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引导企业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解决战略发展问题的抓手。

2.以人为本,全员参与

职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影响着企业文化活动的实施方式与效果。企业要尊重职工的首创精神,激发职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情,鼓励支持职工开展文化创新活动;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塑造职工健康人格;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职工文化需求,促进职工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共同进步。

3.特色鲜明,符合主流

企业文化要体现地域特点、行业特点、企业特色,使职工感到企业文化既是本行业所特有的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又是本企业所具有的独特气质的完整体现,从而起到鼓舞士气、激励斗志、形成良好精神氛围的作用。要努力形成既与湖北主导文化一致,又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继承传统,开拓创新

文化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既要尊重历史,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开拓创新。要增强文化创新意识,建立有利于文化创新的体制机制,培养创新型人才,营造文化创新氛围,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文化成果。

5.统筹兼顾,整体推进

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企业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统筹兼顾,与企业党组织的各项工作统筹兼顾。逐步形成各级党和政府主管部门宏观指导,企业党组织、决策层、经理层自觉推进,全体职工共同参与,学术、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提供理论支撑,社团、中介机构进行咨询服务、技术指导的企业文化建设格局,营造全社会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建设以共同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体系

1.凝练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提高企业文化理解力

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确定企业文化理念和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企业理念要得到职工的理解、认同,对职工产生激励作用,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分析企业的定位,明确企业愿景。很多企业在进行愿景设计时,目标过空、过大,不切实际,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对企业的准确定位,也因此导致企业的愿景不明确。二是分析企业经营特色,提炼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企业自身的经营特色是企业价值观形成的基础。要避免企业精神文化的雷同现象就必须突出企业的经营特色。三是分析企业的文化特色,探求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文化。湖北祥云集团在长期的文化积累中,形成了“温馨的家园文化”的文化特色,这种家园文化特色体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对客户是一种大家庭文化,使企业具有亲和力、吸引力和形象力;对职工是一种小家庭文化,使职工产生了一种归属感、自豪感和荣誉感。四是建立企业的长远规划,将文化建设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持续发展培育的过程,建设企业文化应该有总体设计,企业在制定经营发展战略时,一定要包括文化的发展战略,要把企业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使企业的文化建设有持续性,得到不断的累积,避免企业因为领导者的改变而不断变更自己的企业文化精神。

2.构建企业核心价值体系,打造企业文化竞争力

企业核心价值体系,是统领整个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是体现企业领导集体意志、员工普遍认同的基本价值观念体系。企业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包括明确使命、规划愿景、提炼企业精神、确立核心价值观和提出与企业管理职能相匹配的相关经营管理理念等。企业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要以自身的历史文化为基础,以企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为导向,以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为依据;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形成政治认同和思想共识,增强对中国企业发展模式、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方式的认同;要组织职工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学习领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增强职工完成新任务、应对新挑战、实现新发展的信心和力量;要加强职工思想道德教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抵制和清除西方腐朽文化的侵蚀,消除封建落后文化的影响。确立企业核心价值体系时,领导必须持续倡导以树其威,摒弃惯性思维以浚其流,端正价值取向以正其航,加强研究宣传以厚其风,强化制度牵引以领其行,树立企业英雄以摄其魂,健全执行系统以彰其效。

一是领导持续倡导。领导亲自倡导企业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强化上下一致的执行力。同样重要的是,企业必须坚持多届领导班子长期持续倡导,不能朝令夕改,否则会搅乱员工的思想意识,让员工丧失坚持的信念,耗散核心价值体系的效力。国内外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企业,无一不是企业领导坚持不懈地倡导相对稳定的核心价值观的结果。

二是摒弃惯性思维。惯性思维是路径依赖的重要思想根源,是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巨大障碍,也是企业核心价值观落地的最大障碍。我们必须不断积极推动思想大解放,坚定决心与惯性思维告别,尤其要强化“五种意识”:树立团队意识,摒弃自得自满的惯性思维;树立忧患意识,摒弃故步自封的惯性思维;树立开放意识,摒弃自我封闭的惯性思维;树立创新意识,摒弃因循守旧的惯性思维;树立规则意识,摒弃心存侥幸的惯性思维。

三是端正价值取向。企业价值取向是企业核心价值体系中最接近员工普遍思想认识水平,最具直接现实指导价值的观念范畴,必须遵循价值架构和思维生成的一般规律,将端正价值取向置于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优先位置。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大力倡导、自觉践行企业价值取向。企业管理中要强调价值论优先于认识论、认识论优先于方法论,将企业价值取向固化于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之中。要按照企业价值取向的本质要求,建立健全企业责任追究体系,强化考核评估、激励奖惩和责任追究的作用。

四是加强研究宣传。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只有被广大员工普遍接受和掌握,并转化为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所自觉遵守和奉行;必须深入进行企业核心价值体系的本土化研究和普及性宣传,形成强势舆论和主导舆论,做到深入人心、耳熟能详、身体力行;必须深入调查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思维走向和利益诉求,不断丰富完善企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优化企业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结构和实践要求等要素;必须充分运用各种手段,深入开展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把企业核心价值体系普及纳入员工教育培训计划、融入员工思想道德教育之中。

五是强化制度牵引。制度具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的冲突本质上是价值观的冲突,制度的缺失也是价值观的缺失。制度建设必须以企业核心价值体系为基准,体现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管理者要高度重视企业制度建设在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将制度建设作为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经常性手段,将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托。执行制度时要避免双重标准,坚持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的同一性和统一性。

六是树立企业英雄。时代需要航标,思想需要先导,企业需要榜样。企业英雄是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是践行企业核心价值体系的杰出代表。学习宣传突出的先进典型,树立企业英雄,是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力抓手。企业要把体现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作为选择和确定先进典型的基本标准;要重视宣传企业共生英雄和情势英雄,重点宣传其将科学先进的个人价值观付诸企业构造,使之为企业确立发展方向和构建思想体系做出贡献;要重视总结、提炼、升华先进典型的文化共性,以企业仪式、企业故事等方式固化其共同价值观。树立企业英雄既可以丰富企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又可以放大企业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效应。

七是健全执行系统。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倡导的价值观要真正落地,最终要依托员工的生产生活实践。执行是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生命,必须树立执行意识,健全执行系统,建设执行文化。必须牢固树立“现在就开始执行”的观念,结合推行绩效管理,建设以业绩、责任和执行为基本内容的执行文化,实现执行文化与绩效文化优势互补、共生共荣。

3.选择多元企业文化的载体,凸显企业文化感染力

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企业文化的表象,是企业文化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不断丰富活动载体。

一是以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为载体。企业要以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本质安全型企业为目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促进企业发展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为重要内容,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贯彻先进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建立健全各项管理标准和制度,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优化产品和服务,努力打造中国企业品牌;要将企业文化建设寓于企业各项管理活动之中,通过组织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教育广大职工遵纪守法,敬业奉献,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和谐的企业氛围。

二是以企业文化资源阵地为载体。企业要准确记载企业历史,编写好厂史、厂志、大事记。抓好厂史教育,使新职工了解企业历史、光荣传统、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搞好厂史纪念活动,深化厂史事件、人物的研究,加强厂史遗址保护,搞好纪念场馆建设,并使之成为教育基地。厂史遗址及有关文物资料是中华民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必须精心抢救、保护,把遗址保护利用与发展工业旅游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规范企业精神教育基地和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建设,使中国企业的文化资产代代相传、保值增值。

三是以品牌为载体。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品牌形影相随,企业文化至高的境界是品牌,品牌至高的境界是文化。企业未来的竞争既是品牌的竞争,更是品牌所代表的文化的竞争。品牌是企业文化的标志,包括企业文化的方方面面。企业要通过产品、品牌将企业文化传播给消费者和全社会,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增强竞争力,努力将企业文化效益转化为市场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是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文体活动为载体。企业要积极创建文明单位,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普及科技知识,开展岗位练兵、劳动竞赛,利用各种活动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企业要大力选树先进典型,宣传先进模范事迹,激励广大职工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建功立业;要充分利用文化体育场所等各种企业文化设施,发挥摄影、书法、美术、文学、体育等各种业余文化社团的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业余文体活动,陶冶职工情操,提高职工文化素养。

五是以平面媒体和网络为载体。企业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企业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作用,积极拓宽企业文化建设的渠道,加强企业文化阵地的建设,广泛宣传企业文化,扩大企业文化的有效覆盖面,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力。

4.完善企业制度建设,增强企业文化凝聚力

企业制度是企业全体员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须共同遵守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是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企业制度建设必须以企业核心价值体系为基准,体现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理念应保持高度一致。企业制度建立是否科学,关键在于企业制度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与企业文化理念相违背的问题。同时企业制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控制目的和效果,也是衡量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指标。企业制度的健全、规范和完善,有助于通过制度将企业倡导的精神、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体现出来,并借助制度来引导和约束员工的行为,使员工能够在制度的规范下,自觉地按照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来要求自己。

加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要以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诚信教育和建立学习型组织为基础,制定和完善符合企业理念和企业实际的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企业标准和工作职责,把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体现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企业要制定和完善员工的仪容仪表、工作程序、交往礼仪、职业道德等行为规范,把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体现于员工的日常行为之中;制定和完善企业仪式、节日活动以及文体活动的制度和规范,把企业的基本理念通过各类活动展现出来。

5.塑造良好企业形象,提升企业文化影响力

企业形象是企业内部员工和企业外部公众对企业的认识、感受和评价,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形象是企业内在的各种文化信息所形成的凝聚力、创造力、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企业的总体布局、内外环境和设施,企业的名称、品牌、厂歌、厂徽、商品包装和展示,以及企业员工的服装、仪表、言谈都需要精心设计、构建和规范,使之对内凝聚职工,对外给公众特别是客户留下美好印象。企业员工的形象和企业产品是企业形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应以先进的思想教育人,用健全的制度规范人,用良好的机制监督人,塑造企业职工在市场竞争中的完美形象。名牌产品,是更高层次、更完善的企业形象。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创建名牌产品,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6.构建企业文化评价体系,强化企业文化推动力

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调研、诊断、决策、计划、实施、监督、评价等不断循环的过程,一个阶段的建设过程结束后,需要对成绩和效果进行相应的评价,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为下阶段的文化创新、文化管理循环提供依据、打好基础,从而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建立企业文化评价体系,在整个企业文化建设中是一项举足轻重的工作。没有科学的企业文化评价体系,就不能保证企业文化建设沿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涉及面十分广泛,为了客观、全面、科学地衡量一个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企业在研究和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导向性、整体性、科学性及可测性原则;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从对企业文化最本质的描述中,抽取能够使企业文化得到充分发挥的要素作为评价指标,结合企业实际,设计企业文化评价体系。企业要按照企业文化各层次之间的作用关系,从精神层开始评价,然后到制度层、行为层,最后再到物质层。

精神层即企业的精神文化,包括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哲学和企业道德等内容,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精神层的评价,可以从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和企业道德三个方面来细化指标。企业精神是一种群体意识,是员工现代意识与企业个性相结合的精神体现。这种群体意识有强烈的凝聚力、感召力,最终成为引导企业员工积极前行的灵魂。企业经营哲学是企业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物关系时形成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企业道德是企业文化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企业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和员工的职业责任。

制度层即企业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三个方面。制度层的评价,可以从企业领导体制、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三个方面来细化指标。企业领导体制是企业领导方式、领导结构、领导制度的总和,是企业制度文化的核心。组织机构则是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企业为了有效实现企业目标而筹划建立的企业内部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企业管理制度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有效措施和手段,是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时所制定的起规范保证作用的各项规定或条例。

行为层即企业的行为文化,包括经营活动、教育宣传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的活动和各种文娱体育活动等。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行为层的评价可以从企业形象、企业作风和企业行为三个方面来细化指标。企业形象是指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留下的印象。企业作风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是企业成员在生产工作、经营管理、人际交往中自觉流露的一种特定的风格和行为模式。企业行为主要分为企业家行为、企业模范人物行为和企业员工行为。

物质层即企业的物质文化,是由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企业文化。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是企业物质文化的首要内容,企业的生产环境、企业建筑、企业广告、产品包装与设计等,都是企业物质文化的主要内容。物质层的评价可以从企业产品、经营目标和企业环境三个方面来细化指标。企业产品包括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任何有形或无形产品。企业的经营目标考核指标包括那些可以具体衡量的以社会公众满意度为标准的社会效益指标。企业环境包括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以企业内部环境为重点。

(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六大关系

1.长期发展与短期盈利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维系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是企业百年不衰的源泉。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渐探索、积淀下来的核心价值观和理念,是企业历经多年形成的习俗和礼仪、制度规范,是企业上下长期遵守的行为准则。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打造,先进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必将成为企业利润之魂魄、发展之源泉。打造先进的企业文化,我们要避免短视行为,企业要正确处理好企业长期发展与短期盈利之间的关系:一是要长期培育,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二是持续坚持,企业做到有信念不难,难的是能否在复杂的环境下把持住自己的信念。

2.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的关系

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虚”的东西,喊一喊口号,贴一贴标语而已,企业可以把这些“虚”的东西搁置一边,着重抓好生产经营,这才是“实”,才是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完成的工作,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事实上,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同等重要,二者不可偏废,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生产经营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美国学者约翰·科特就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专门研究,结果表明,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公司的总收入平均增长率、公司员工收入增长率、公司股票价格增长率和公司净收入增长率,分别为682%、282%、901%和756%,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公司这几项增长率,则分别是166%、36%、74%和1%。因此,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我们既要抓好生产经营,又要搞好文化建设。

3.文化建设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企业文化建设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企业文化的内容是外在形式的依托与精髓,企业文化的形式是内容的具体表现,没有丰富形式的文化是僵化的文化。然而,在当前的企业文化建设中,有些企业只重视表层文化建设,忽视深层文化建设,只重视制度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只重视文化形式建设,忽视文化形式与文化内容的统一,文化形式与文化内容严重脱节。只有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的企业文化才是优秀的文化,才能使企业兴旺发达。

4.管理者与员工参与的关系

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事实上,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管理者的推动与广大员工的参与。企业经营管理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谋划者、决策者、指挥者与推动者。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思想、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充分重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主导作用。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创造者、执行者和受益者,只有员工把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内化为自己精神的动力、行动的指南后,企业文化建设才是可持续的。

5.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经历较长的时期积淀下来的,在此过程中既要继承本企业优秀的历史文化,又要善于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要与时俱进,根据时代要求及企业活动的内容、范围,不断赋予企业文化新的内涵,不断创新企业文化的内容与形式,打造符合时代和企业特征的企业文化,突出企业文化的个性,培育文化的亮点与特色,不断提升企业文化的品位。

6.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文化具有开放性。优秀文化都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有机融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既不能固守本土文化,排斥外来文化,妄自尊大,又不能崇洋媚外,妄自菲薄,丧失文化自信。我们要在进一步挖掘、发挥楚商文化优势的基础上,吸取省内外、国内外文化的精华,扩大企业文化的影响力。

四 湖北企业文化建设政策建议

企业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企业的一项长期工作,不是仅靠领导或几个部门推动就能完成的,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及员工的共同参与,要健全“企业主导、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员工参与”的工作机制,扎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一)加大资金投入,增强政府推动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软实力,繁荣发展企业文化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用伟大事业凝聚人,用先进典型感染人,用现代科技武装人,激发全社会共谋发展、忠诚敬业、诚信守法、牺牲奉献的高尚品质。要服务先行,依法行政,探索企业文化立法,从法律上规范和保障企业文化有序健康发展,营造有利于企业文化大发展的良好环境。

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立企业文化发展专项基金,加大企业文化的资金支持力度。减免用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税费,把企业文化建设费用列入生产经营的成本开支。

准确把握企业文化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新,对不同的企业实行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境内外企业文化建设,搭建企业文化交流的平台,组织企业文化高峰论坛,做好各种企业文化的信息服务。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企业中,选择典型企业,积极开展企业文化的试点工作,不断总结和提炼,逐步把好的做法推广到全社会。出台优秀企业文化的评价标准,引导企业用先进的理念和时代精神建设企业文化。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品牌推广活动,评选、表彰一批优秀的企业文化品牌,充分发挥其引领及示范作用。

(二)发挥企业主体地位,增强企业文化凝聚力

企业是优秀文化的缔造者,也是优秀文化的受益者。当今社会,优秀企业文化已成为标杆企业的代名词,没有一流的企业文化,就没有一流的企业。企业是构建优秀企业文化的主体。企业要组织力量开展企业文化的调查研究,制定企业文化发展规划,提炼企业发展愿景,总结企业文化的发展规律,确立体现企业愿景和独特性的核心价值观,确立传承企业历史、体现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意识的企业精神。

要增强企业文化与生产经营的融入度。企业要把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纳入企业战略体系,转化为各级领导和广大员工的业绩标准;把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贯穿到日常的经营和管理决策中,强化先进文化的决策导向功能、行为规范功能、开发培训功能。企业要导入CIS企业形象统一识别系统,进行企业文化建设项目的具体设计;注重企业历史教育,加强和规范企业精神教育基地和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各种文化资源的文化传承和传播作用;要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期性,注重先进文化的点滴积累;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先进文化内化为企业各级领导和广大员工的自觉行为。

各级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大有可为,要充分发挥工会在活跃职工文化、引导职工思想方面的积极作用;要重视工会网络建设,确保导向正确;要加快工会“职工书屋”建设步伐,打造工会文化服务品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职工文体活动,把优秀文化产品、文化活动送到职工聚集处,增强企业文化的凝聚力。

(三)汇聚社会力量,加大舆论引导力度

高度重视各种力量、各类资源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合力作用,增强优秀企业文化的感召力,在全社会形成关注企业文化、参与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文化的良好氛围。企业文化的主管部门、企业领导、有关社团要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制订建设计划,加强组织领导。企业要主动争取政府主管部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加强沟通与协作,凝聚全社会的力量;要处理好企业和所在地区的关系,协调好企业与所在社区的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发挥员工能动作用。企业要统筹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实现多方利益和谐共进、共谋发展的局面;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投资建设员工文化活动场馆,经营文化娱乐项目,开展文化咨询服务;逐步形成政府部门宏观指导、企业各级管理者各司其职、员工积极参与、学术团体和高等院校献计献策、社团组织和中介机构服务大力支持的企业文化建设大格局。

加大企业文化的宣传力度,综合运用境内外各种媒体资源,统筹用好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境内媒体与境外媒体、纸质媒体和电子媒体、掌上媒体与远程媒体,充分发挥不同媒体在传播先进文化中的独特作用。企业要向全社会和跨国企业所在地积极传播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先进的企业经营理念,体现企业负责任的社会形象,扩大企业品牌影响力,以文化建设助推品牌建设,以品牌建设促进文化发展。

(四)深化企业文化研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企业文化发展规律研究,以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企业要组织专家和学者开展企业文化发展规律的专题研究,深入企业第一线,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企业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发展路径、方法和手段,从理论的高度解读企业文化现象,为企业文化大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理论营养。企业要积极开展对本企业文化特色的研究,增强企业文化发展的针对性;围绕我国境外企业文化研究这一薄弱环节,鼓励开展境内外企业文化的比较研究,总结提炼境外企业文化发展规律;加大对企业文化研究的投入力度,设立企业文化研究专项基金。

人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归属。企业文化大发展,需要一支用现代管理思想和改革创新意识武装起来的企业文化领军人才队伍,需要一支敬业爱岗、团队合作、理论素养高、专业知识扎实、工作能力强的企业文化专兼职队伍,需要数以千万计的诚信守法、勤劳敬业的高素质员工队伍。企业要表彰那些立足岗位、连续工作10年、20年、30年不离不弃的老员工,使企业和职工成为同甘共苦的利益共同体;要加大培训力度,推进企业文化工作者职业化的进程;要重视企业经营管理骨干对企业文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宽他们的思路,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企业要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和优秀人格的培育,发挥工会大学校的作用,不断提升职工整体素质;要重视工会文化事业单位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加强基层工会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创建学习型组织,培育浓郁的学习氛围;统筹推进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组织企业文化工作者到先进企业和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开阔视野;强化境外企业员工出国前的培训,组织各种经验交流会,拓宽思路;要稳定职工队伍,使企业和职工成为同甘共苦的利益共同体。

(五)加强组织建设,完善体制机制

加强企业文化的组织建设,完善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的体制机制,是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的根本保证。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要站在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要对企业文化进行系统思考,出思路、出对策,确定本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提出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企业建立以企业文化部门为核心,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管理,形成从调研诊断、规划决策、组织实施、检查监督到考核评价的工作标准和管理机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计划、实施、总结等各项工作,确保各项制度和计划有效落实;坚持党对企业文化工作的领导,把党建工作有机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用先进理念指导企业文化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群团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形成文化发展的合力,相互促进。

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的评价标准。各企业根据实际制定企业文化的考核办法,把企业文化纳入领导班子的考核项目。企业领导要研究企业文化建设分行业、分地区、分类别的建设标准和发展规划,通过听汇报、开座谈会、现场考察等形式进行分项检查、分类指导,组织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