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均平赋役——开始推行一条鞭法
江南各地的赋役制度,自嘉靖时起,大体上赋税征收已不分官田、民田,扒平为一则,徭役征发则采用归并诸役的征一法,人丁逐渐摊入地亩中。海瑞出任应天巡抚之时,江西、浙江、福建等地正实行明代赋役制度史上的大改革——一条鞭法。海瑞于嘉靖末年担任江西兴国知县时,就实行过此法,现在巡抚江南,深切感受到江南赋税钱粮之重,谓“江南粮差之重,天下无有,古今无有……江南巡抚完钱粮是一大苦事”。重赋得以征收,唯改革征收办法使负担尽量合理别无良法,海瑞就在江南各地推行一条鞭法。
海瑞在《督抚条约》中说:“均徭银、力二差,近日题准总一条鞭概编银,不得已而为补偏救弊之法,一时良法也。”明人刘仕义说:“海公瑞巡抚南畿,慨小民困于徭役之不均也,乃立划一之法,以一县繁简适中为准,总计徭役几何,当用雇值几何,于是概一县之田,除一切优免外,总计田亩几何,一亩当出雇值几何,不论官、民,惟按户计亩,按亩收值,其编差徭,官自办雇。遂以其式,颁诸郡县,一体行之,名为一条边。”由此可知,海瑞实行的一条鞭法的前提是为了解决繁重不均的役法,其主要内容:一是以概县之田,承当概县之役,从而废除均徭法长期实行的排甲轮役制;二是按亩征银,将承役费用向田亩转移;三是差徭由官府自行雇募,既免除了百姓的力差,又减少了卖富差贫的作弊可能。这种改革,与万历年间推行于全国的一条鞭法已相当接近了。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赋役改革的进程也有快慢。苏州、松江和镇江等地在嘉靖十六年欧阳铎任应天巡抚时,已前后扒平田则,海瑞就在那些地区直接实行一条鞭法。苏州人伍袁萃论述道:“自庞惺庵(指浙江巡抚庞尚鹏——引者注)倡行条编法,而两浙积困为苏,海刚峰、蔡春台取而斟酌润色焉。凡吴中重役如斗库、斗给、里长、办当各官,自占柴薪、富户之类,一切裁革,倒悬之解未足喻也。以后各省遍行之,遂为划一之政,三公所施远矣。今吴中惟白粮一役,动至倾家,最为民害,而事关内府,议者咋舌。方今圣明在上,得一贤辅力请而归之司农,毋经阉竖之手,则江南二百年疾苦悉除矣。”苏州除了白粮一项重役后来一直存在到清代,其他杂役均已纳入一条鞭法之中。在镇江,府志记载:“隆庆三年,巡抚海瑞行文,议将概郡合用均徭、均费等银,不分银、力二差,俱以一条鞭征银在官,听候支解,嗣是,名为条鞭。民至今便之。”可见,该府落实了海瑞《督抚条约》的指令,实行了一条鞭法,民享其利。
在应天府,较之苏、松、常重赋区,赋役改革的进程则稍慢一些。南京乡绅顾起元说:“隆庆中,中丞海公计以官田承佃于民者日久,各自认为己业,实与民田无异,而粮则多寡悬殊,差则有无互异,于是奏请清丈,而官民悉用扒平,粮差悉取一则,革现年之法为条编,考成料价,一应供办,俱概县十甲人户通融均派,而向来丛弊为之一清,优免之家不失本等恩例,而细民偏累之病一旦用瘳。于是田价日增,民始有乐业之渐矣。”海瑞先清丈田亩,扒平田则,不分官田、民田,一则征收。应天府附郭县上元县志也载:“往昔田粮未均,一条编未行之时,有力差一事,往往破人之家,人皆以田为大累,故富室不肯买田,以致田地荒芜,人民逃窜,钱粮拖欠,几成敝县矣。赖巡抚海公均田粮,行一条编法,从此役无偏累,人始知有种田之利,而城中富室始肯买田,乡间贫民始不肯轻弃其田矣。至今田不荒芜,人不逃窜,钱粮不拖欠,而价日贵一日,亦由富室买田之故也。”江浦县,县志载:“隆庆三年巡抚都御史海瑞奏行一条鞭法……条编之法,一切差役计丁田而收其庸,称最便矣。”大约也实行了一条鞭法。溧阳县,县志载:“隆庆三年,知县邹学柱量田,适当隆冬之时,低洼田水深至数尺,只因催督甚严,承役人不及沿坵丈步,止将草绳绕塍围转,便将丈尺计,以见亩数,殊未的确……报申巡抚朱,洞见此弊,驳题量田人役,将诘其非,知县亲押赴院,则人人愿保自家,莫肯出一言以蹈危机,竟成溧阳之冤阱矣。通将官民合为一则,每亩均粮捌升有零,刻成碑石,以示永久。”巡抚朱,即朱大器。高淳县,县志载:官田、民田“至隆庆四年复行均丈,始为官民一则矣”。溧阳、高淳两县,大约推行一条鞭法均起始于海瑞,而完成于继任巡抚朱大器。
常州府,万历《常州府志》记载:“隆庆四年,巡抚朱大器行条编法。先是,江西诸郡行条编法,人皆称便,至是,兵宪蔡国熙广询而力行之。其法,先总概州县每年银差若干,其力差应出顾役银若干,其繁苦而应加增者明为加增,共该银若干;次总一州县实在丁田若干,除优免外,将一岁合用之数均派丁田,并入秋粮征办。应解者官自发解,应顾者官自给值,并里甲每田一亩,大约共输银一分五厘有奇。百姓不知有徭里之差矣。至今永为例矣。”该府实行一条鞭法,是在海瑞去任、朱大器任巡抚与蔡国熙改任苏松兵备道的隆庆四年。
海瑞在应天巡抚任上,大力推行一条鞭法改革,或即时实行,收效良好,或开始实行,由后任竟其绪,也有些地区,因其离任尚未来得及布施,似不免遗憾。可见何良俊批评他“第一不知体,既做巡抚,钱粮是其职业,岂有到任之后,不问丈田均徭,不清查粮里侵收,却去管闲事”,实在是不实之词。无论如何,他的改革举措,造福赋役特别繁重的江南着实不浅。时人伍袁萃感慨地说:“予自有知识以来几五十年,阅地方诸公多矣。清风高节,惟中丞忠介海公、兵宪春台蔡公,然不独风节超卓而已。吴中所最苦者,无如赋役之重,二公同心共事,调停而均节之,犹解倒悬也。匪直造一方之福,抑亦垂百世之利,所谓功在民社者,二公有焉。”巡抚海瑞和先为苏州知府后为苏松备兵道的蔡国熙,敢于担当、勇于任事,前后继起推行一条鞭法,谋求制度更新,为江南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在江南百姓中留下了不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