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大兴水利——疏浚吴淞江等太湖出水大河
清官要做事,做事要兴利除弊。海瑞巡抚江南,兴利之举,最为突出和最为成功的是兴修水利。水利为江南经济命脉,水利兴则农业丰收,百姓安康,水利废则水灾为害,民受其害。江南为重赋区,重赋有赖水利,水利在江南极为重要,是明人的一致认识。如嘉靖中期巡按吕光洵所说:“水利之兴废,乃吴民利病之源也。”大理寺丞周鸣凤也说:“东南之患,赋税为难,其病实在于水利。”
兴修江南水利的关键是解决好太湖出水。宣泄太湖之水有三条大川,东出嘉定、松江为吴淞江,东北出昆山、太仓为刘家河,更东北出长洲、常熟为白茆河。这三条大川,若水势稍缓,泥沙淤积,河身日高,久而就会成陆,所谓“出泄不及,则田与河涨成一壑,而患始不可极矣”。如果长期水利不修,经河既湮,支流亦将淤塞,沿河农田必然深受影响,整个苏、松、常、嘉、湖五府重赋区皆受其害。海瑞出任巡抚的隆庆三年,正值当年夏季大水,秋成歉收,饿殍遍地,饥民云集。
江南水利,朝廷原来设有专官。弘治八年,由浙江按察司管屯田官带管浙西七府水利,仍设主事,或郎中一员专管,三年更代。正德九年,设郎中一员,专管苏松等府水利。十二年,遣都御史一员,专管苏松等七府水利。十六年,遣工部尚书一员巡抚应天等府地方,兴修苏松等七府水利,浙江管山利佥事听其节制。寻设郎中二员于白茆港、吴淞江分理开浚。可到嘉靖三年,苏松等府管水利郎中被罢设,仍行浙江管水利佥事带管。所谓带管,依据巡按浙江监察御史吴从宪题称,“水利佥事亦以统属不便,专辖浙江”。为此,四十五年,参政凌云翼奏请专设御史督理苏松水利,而朝廷诏令东南水利不必专设御史,令两浙巡盐御史兼管。华亭县乡绅何良俊气愤地说:“祖宗时,松江旧有水利通判一员,谓之治农官,嘉靖中以为冗员,已经裁省。夫朝廷粮饷取给东南,然其生之之源,全在于农,农之耕种,全赖水利。则治农官其可以为冗员而裁革之耶?”到海瑞出任应天巡抚的隆庆三年时已近50年,江南水利无专人管理,水利设施得不到正常维护。
海瑞于当年十二月巡历上海县,巡视吴淞江淤塞状况,发现“吴淞江一水,国计所需,民生所赖,修之举之,不可一日缓也”,决定疏浚于江南水利最为重要的吴淞江。吴淞江和白茆河在正德、嘉靖之际曾由工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应天巡抚李充嗣主持大力疏浚过。李充嗣简用工部郎中林文沛、颜如瓌佐助,巡行镇、常、苏、松、嘉、湖、杭七府,先疏浚白茆河,工程起自常熟官仓河,至双庙一段,长13830丈;再抵海口一段,另行新开,长3550丈,深自8尺至1丈5尺,宽自28丈,渐加至32丈。工程始于正德十六年十月初十日,完工于嘉靖元年四月十四日。白茆河工程兴工两个多月后,又兴工疏浚吴淞江,起昆山新洋江口,迤东抵嘉定旧江口,长10700丈,深1丈2尺,宽18丈。兴工于嘉靖元年正月初七日,完工于二月二十二日。两项工程共支用公库银43340两,仓米83260石。两大工程完工,又置设相应配套设施,刬昆城湖淤田复哀堰,创设夏驾口石闸,“凡有相于二水者,酌古准今,兴革殆尽”。当年十一月至来年五月,又疏浚行经镇江、常州、苏州三府的漕河。此次疏浚,较为彻底。但由于海潮不时内灌,据说吴淞江“旋复淤塞”。
嘉靖中期,吕光洵为苏松巡按,认为苏松急务莫重于水利,故凡吴淞江、白茆河、七汊港等处,“皆亲至相度,得其源委,逐一画成图本……锐意欲开浚诸大河”。因调任,未得如愿。当时也有一些零星工程,如嘉靖六年常熟知县冯汝弼建造各港石闸,嘉靖二十五年巡抚欧阳必进主持疏浚太仓州七雅浦,建昆山县斜堰石闸。隆庆二年,常熟知县张博建白茆港石闸,昆山县疏浚金吴乡诸浦。但所有这些工程,均是地区性的小工程,于江南水利大局并无根本性的改善。嘉靖四十二年,给事中张宪臣奏请,苏、松、常、嘉、湖五府水患迭见,应“浚支河通湖水,筑圩岸御湍流”,对白茆河、刘家河、七浦、杨林,以及凡是河渠河荡壅淤沮洳者,“悉宜疏导”。从此之后,再无人议及疏浚之事。
海瑞抵任时,吴淞江南北岸250里间,支流数百,引以灌溉,但“自顷水利不修,经河既湮,支流亦塞”,民间流传民谚:“若要北河开,除非海龙王来。”有人甚至称,吴淞江为松江水利要道,但“湮没既久,岁成平陆”,白茆河两岸,“岁久渐堙,而田收不饶”。因白茆河出水不畅,无锡、与常熟接壤的长洲、昆山之田“皆低洼多积水”。其时水利官皆分管别事,另有差委,即使问及水利情形,皆茫然无知,水利之事,似与其毫不相关。
面对如此现状,海瑞委任上海知县张嵿率领沿江住居百姓,按行故道,勘察实际情形,测得淤塞当浚地段有14437丈,原来江面阔30丈,现议开15丈,预计需用工银76102两。因水荒秋成歉收,冬麦未播,春天正月之初,米价每石已到8钱5分,饥民众多,告求赈济。海瑞于当年正月初三日向朝廷奏疏开浚吴淞江。兴工关键在于工食银两安排。海瑞在奏文中称,筹划将每年导河夫银、巡抚衙门赃罚银、各仓存贮米谷,及溧阳县乡官太仆寺少卿史际捐出的赈济谷2万石等,作为兴工工食,按工给予银米。工程由松江府同知黄成乐督率,上海县知县张嵿、嘉定县知县邵一本分理。兴工之中,兼行赈济,也即以工代赈。因为饥民人数太多,工程浩大,银两不敷,当地官储民积仍然无法接济,海瑞请求朝廷,量留苏、松、常三府漕粮20万石,改折银两缴运,留米以充当地民食;凡是应天等十府州县库贮,各衙门无碍赃罚银,均听其调用;浙江杭、嘉、三府,同属太湖水域,吴淞江开浚三府同受其利,塞则同受其害,因此三府赃罚银也应如应天等府一例取用,而彼处饥民也听其上工就食。海瑞说,若如此,“吴淞借饥民之力而故道可观,民借银米之需而荒歉有济,一举两利,地方不胜幸甚”。为了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海瑞率领属官,布袍草蔬,披星戴月,乘坐小船,督察于工地,而且直接将工食钱粮发到民工手中,“不迟缓一刻,不扣除一厘,随官人役不横索人一钱,不巧赚人一饭”。当年大饥,灾民云集,激情高涨,工程进度奇快。正月开工,二月下旬即告完工。按实际勘测的范围11571丈,阔30余丈的河面开浚河面15丈,底阔7丈5尺,深1丈5尺6寸,实际用银,仅五万余两。长期处于淤塞不畅的吴淞江得到了较好的疏浚,在隆庆四、五年的连续大水年景就发挥了作用。
吴淞江疏浚大致就绪,海瑞又于隆庆四年正月二十七日巡历常熟县,地方百姓、乡官举贡生监纷纷告称,县内白茆河虽经隆庆二年开挑,仅通一线,隆庆三年大水不能流泄,江南东北部县份均受其害。疏浚吴淞江时,常熟饥民前往赴工就食者只有十分之一二,如果像开浚吴淞江一样,疏浚白茆河,兴工之中兼行赈济,也能收一举两得之利。海瑞即于次日亲自相视丈验,见其河果然浅狭,阔者不过4丈,水深不过4尺,狭者不及2丈,水深不及3尺。从太湖水系泄水角度考虑,若只开吴淞江而不开挑白茆河,难免水患。于是海瑞再次上疏朝廷,请求接续开浚白茆河。海瑞主张,吴淞江工程预计在二月二十日前后完工,原来所题开浚吴淞江的工银尚有余剩,而时当青黄不接,饥民仍然无处趁食,官方需要发放银米赈济。与其如此,还不如仍照开浚吴淞江事例,兴工之中,兼行赈济,既安顿饥民于目前,河道开通,又有望于秋天之收成。奏疏的同时,海瑞已责令署常熟县事通判姜国华丈量,约该开长5007丈7尺,计用人夫1649536工,该用工银41238两。此款来源,完全按照吴淞江兴工之例,“不取之民,不损于官”,只以仓库之积贮付食,就能成事。饥民告济,不散不止,海瑞已令县丞夏佐、典史钟应亨两人分工专督,姜国华总行稽察。工程于二月初九日兴工,到三月底完工,吴淞江工程余银不敷部分,权借苏、松二府练兵银各一万两,镇江府银二万两,以充工费,整个工程费银五万余两。工程完工之日,海瑞已调离巡抚专督南京粮储。
大江大河既通,内河塘浦也需疏浚,以利农田水利。海瑞兴修吴淞江之后,曾经上疏请求朝廷饬令工部,“凡海道圩岸塘浦等处,着令时加修理。抚按以此殿最府县,部院以此殿最抚按”。但明代江南水利工程从此再无大的兴作。万历三十六年大水灾,因为吴淞江下流无从宣泄,“三吴之民,胥沦鱼鳖,禾稼不登”。后来即使小有水灾,“低田辄淹没,直、浙数郡皆受其患,如长洲、吴江、常熟、昆、嘉、上、青、无、宜等邑之间,荒田数万顷”。明末江南不时遭受水灾,愈益凸显出海瑞兴举水利工程的重要意义。
海瑞看准江南水利是江南经济发展关键所在,时当水灾饥馑之年,筹措官府银两,劝募地方富人捐资,奏请部分漕米留存地方充当工食,采用以工代赈陈法,大兴水利,开浚吴淞江、白茆河、杨家浜等大河,并在各州县遍修圩岸塘浦支河,既兴修了水利,又安顿了灾民饥民,一举两得。由于海瑞等官员廉洁奉公,亲自督率,调停得当,核查严格,饥民热情高涨,工效突出,款项虽属有限,工程为时虽短,但成效却著。正德、嘉靖之交李充嗣兴举江南水利工程,时当明朝鼎盛时期,物力充裕,李充嗣动用南直隶等地十三府之力,“所费不赀”,“凡夫数十万金而后讫事”。而白茆工程刚结束,潮汐骤至,原留港口堰坝一时来不及开浚,数年以后,因浑潮日淀,淤沙渐积海口,上流泄水减缓,日渐阻塞。海瑞兴工时的隆庆年间,江南风俗财力非复当年,海瑞能够筹集的人力物力也极有限,吴淞江、白茆河两项大工程,所费银两约12万两,但因为调度得法,稽核綦严,主事者殚精竭虑,因而能奏奇效。民间传言,吴淞江开浚久而无功,海瑞曾以计激励士气以完工,反映了海瑞兴工时的心力。苏松巡按张问明高度肯定,说“万世功被他成了”。连对海瑞行事颇多訾议的华亭地主何良俊也连连称颂道:吴淞江之费,只是当年李充嗣兴工费用的十之二三,“由海公清白,不妄用,又用法严也”;“前年海刚峰来巡抚,遂一意开吴淞江,隆庆四、十年皆有大小,不至病农,即开吴淞江之力也。非海公肯担当,安能了此一大事哉”!稍后的华亭人范濂也褒赞道:“海公调停允当,不烦国课,不费民财,计日奏功,士民至今称颂。”海瑞疏浚的吴淞江等水利工程,不仅在保障农业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成为水利工程成功高效的典范,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