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国客观福祉指标体系的构建
建构中国客观福祉综合指标体系,首先要选择若干个统计指标组成指标体系来反映客观福祉的内涵。山东大学生活质量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依据研究目的要求、对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含义的理解以及所构建的生活质量概念框架,把客观上存在联系的、反映社会生活某一方面的若干个指标科学地加以分类和组合,形成客观福祉综合指标体系。为建立科学合理的客观福祉综合指标体系,我们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判断相结合的方法。在遵循一般原则的前提下,用定性分析的方法预选指标,然后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各预选指标的测量学特性进行量化判断,进一步筛选,最终确定组成评价指标体系的各个具体指标及其权重。
(一)指标预选及初步筛选
按照所构建的生活质量概念框架的几个维度进行分工,课题组组成了健康与基本生存质量、经济生活质量、政治生活质量、社会生活质量、文化生活质量、生存环境质量六个子课题组,探索对中国人的健康与基本生存福祉、经济福祉、政治福祉、社会福祉、文化福祉和环境福祉进行评价。各子课题组在参考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提出相应的评价框架,然后进行具体指标的设计和选取。从已经公开的政府统计资料(包括《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国土资源年鉴》及各地《统计年鉴》等)中预选出符合建构原则和基本框架要求的一定数量的指标,比确定的入选指标多50%到一倍组成预选指标集。在各个子课题组形成预选指标集后,总课题组进行集中讨论,并在课题组内部进行了问卷调查,然后将定量分析结果和定性分析意见反馈给各子课题组进行修改和完善。最终确定的预选指标集包含了115个指标。
(二)指标的筛选与确定
课题组首先建设了由200人组成的生活质量评价专家库。入库专家一部分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参与和从事幸福指数相关领域研究的知名专家(通过文献搜索进行选取和联系),另一部分则是选取了2010年中宣部主办的哲学与社会科学骨干研究班中的第33期和34期学员(由于该培训班的学员都来自国内各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具有广泛代表性)。在本轮指标筛选中,随机抽取了101名专家进行调查。我们对回收的专家调查问卷进行进一步的筛选,保证进入分析问卷的有效性和可靠度,共选取有效专家调查问卷83份。从图1可以看出,调查选取的专家在地区分布上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指标选取依据是专家内容效度比,按照专家评分计算各个指标的专家效度比,筛选出专家效度较好的指标。
图1 受调查专家的地区分布
由于社会评价指标之间通常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会导致被评价对象信息的重复使用,从而降低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各个指标与所属部分总分之间的相关(题总相关)程度越高,指标对于总体评价越具有足够的解释力。所以,根据相关分析的基本原理,本轮筛选我们从历年的各类国家统计年鉴中收集整理了所有客观指标的原始数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各个评价指标数据无量纲化处理后,进行相关分析,删除指标间相关系数较大的评价指标,减少和消除因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而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同时对各个指标与所属部分的总分进行相关分析,删除题总相关过低的指标。结合专家评价和相关分析的结果,最终确定的中国客观福祉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中国居民客观福祉指标体系
续表
续表
(三)指标权重及评价函数的确定
目前指标权数确定的方法主要有客观赋权法和主观赋权法,两类方法各有利弊。根据幸福指数研究的具体情况,本报告采用了客观赋权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和主观赋权法中的层次分析法相互结合的方法,即“层次—主成分分析法”,来确定客观福祉评价指标体系各个部分及具体指标的权重。
根据理论构建和实证遴选的指标,我们首先建立客观福祉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依次分为一级领域、二级层次和具体指标三个层次(如图2所示),其中层与层之间的连线表示上、下级之间各元素的相关关系。
图2 客观福祉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模型
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25位专家进行了层次分析的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5份,有效问卷进入数据分析,计算权重向量。由于采用了多人评判,在进行权重计算时采用了专家加权几何平均法。
在合成各省区的客观福祉评价结果之前,考虑到各指标间重要程度不同(即权重的不同),首先要对已经无量纲化处理后的各个指标数据再进行加权处理。具体方法是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的各评价指标的权重Wi,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具体为:
上式中指各指标数据加权后的结果,Wi指层次分析确定的各个指标的权重,Xi指无量纲化后的各个指标数据,n代表各领域或层次所包含的下级指标的个数。
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再采用公式①进行加权转换,按照特征值大于0.5以及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对客观福祉各个部分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主成分因子。然后根据主成分初始因子载荷、特征值、贡献率等得出每个部分的综合评价函数,最后再对各个部分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最终的客观福祉评价函数:
公式②中的Y为客观福祉评价函数,A、B、C、D、F分别代表健康与基本生存福祉、经济福祉、环境福祉、文化福祉和社会福祉的评价分数,字母前的系数则为通过“层次—主成分分析法”获得的各个部分的权重。采用同样的方法,得到了健康与基本生存福祉、经济福祉、环境福祉、文化福祉和社会福祉五个评价函数(这些评价函数及具体构建方法见本报告相应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