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造化之相:文化研究语境下的藏族唐卡艺术(文化中国书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他山之石:研究文献整理及综述

(一)关于唐卡研究状况的特征分析

与其他许多主题一样,唐卡的研究也受到学科边界打破和其他学科共同关注的学术现实影响,呈现丰富的多样性。正如美国人类学家乔治·E.马库斯所说:“在文学、历史和艺术中,人们对文化差异和表达方式的本质、对通过文化革新和生产来操演权力所产生的兴趣,成为汹涌的潮流。”见〔美〕詹姆斯·克利福德、乔治·E.马库斯编《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商务印书馆,2008,第6页。不过,也与来源于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的其他许多主题一样,呈现一种“明确组织起来的多样性”。这句话来自乔治·E.马库斯对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20年美国人类学状况的分析。他认为,“源于人类学和人类学中土生土长的元讨论仍然影响了多样化的研究范式的形成,尤其是在那些最具声望的范式当中”(来源见〔美〕詹姆斯·克利福德、乔治·E.马库斯编《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商务印书馆,2008,第3页)。我在这句话中感受到了共鸣。在唐卡研究中,虽然的确呈现了多样化的选题,然而在具体研究里,能够明显感觉到原有学科的藩篱,因为谈论唐卡的用语都是彼此借鉴,人们似乎还是畏惧打破这种“约定俗成”,或者可以大胆推论:人们除了试图从不同角度去解读唐卡,对于唐卡本身大多还是一知半解的。综合国内外各种对于唐卡的研究,涵盖了“二战”以后人文学科的各种兴趣,包括变革、政治、行为主义、后殖民、全球化、后现代等,都被融入唐卡研究的背景之中,并且大量借鉴包括艺术学在内各种人类学等研究方法和各种社会、文化理论,甚至连文化研究中比较新近的女性主义研究也被运用到了唐卡分析中。虽然从女性角度研究唐卡是非常初步的,仅限于对于唐卡画面中女性形象的总结介绍,如《唐卡中的女性智慧》、《唐卡中的明妃度母天女》,但这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新的尝试的开始。

不过,唐卡虽然被界定为艺术,由于其功能的多样化,其本身研究的学科意识是模糊的,很多学科都有对其进行的深入研究并且做出了实质性的研究结果。从文化的角度来说,唐卡也在上述大背景中与其他话语和研究形成了大范围的派生或者相依附的关系。

在唐卡现实性研究的领域,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唐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产业化的话题都被新闻界关注着,常常是新闻界能够更快并且同样有效地承担起这些话题研究的基础描述工作甚至提出问题。这是唐卡的元话语与新的计划任务的并存,进行唐卡现实相关研究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因此,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唐卡研究不会再回到单纯的学术纯理论的研究领域,必然随着唐卡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继续调整方向与角度,更多地涉及现实应用性的研究。

(二)关于唐卡艺术的现有研究综述

唐卡研究一直是藏族艺术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论题,在众多的藏族艺术门类里,唐卡在藏族艺术的各种研究文献中,算是资料最为丰富的一种。对此我并无详细数据统计,但从唐卡艺术在各种藏族美术史中所占的页数和篇幅、从文献电子检索中得到的相关文献的数量估计,以及唐卡在我平时的生活中是在藏族艺术领域内被人咨询最多的话题,得出这一印象。

1.中文图书

与唐卡艺术有关的中文图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专门以唐卡艺术为主题的图书国家图书馆馆藏中文以唐卡艺术为主题的图书共有86种,经过我的整理约有77种。,另一种是藏族艺术的概论性图书,唐卡作为其中一种艺术门类进行专门的章节介绍国家图书馆馆藏中文有唐卡专章专节的藏族艺术主题图书有12种。。这些图书大多是在近20年内出版的。在专门以唐卡艺术为主题的图书中,画册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印刷相当精美。这些图书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普及性的唐卡概述。这种书以知识性为主,基本上综合了各种资料,对唐卡从历史、分类、制作方法、内容、艺术特色、价值、鉴定等方面进行介绍。比如达洛、白果主编《藏域奇葩——中国藏区唐卡艺术》,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裴晓军《我的唐卡》,向红笳译,文物出版社,2009; 《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全集》编委会编《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全集·第三卷,唐卡·缂丝·刺绣·紫砂陶·书法》,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李坦克《西藏唐卡艺术》,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隐尘《西藏唐卡:探索藏传佛教历史》,海洋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8;林日葵、姜文云、林辰著《藏传艺术珍宝——唐卡》,中国商业出版社,2005;洛松向秋《中国西藏唐卡绘画精选》,王国振英文翻译,达多藏文翻译,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5;隐尘《藏秘:唐卡奥义》,重庆出版社,2005; 《西藏唐卡大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5;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编《西藏唐卡》,文物出版社,1985, 2005年重印;刘建平主编《中国唐卡艺术》,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王家鹏主编《藏传佛教唐卡》,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3; 《西藏唐卡大全》出版工作委员会编《西藏唐卡大全》,西藏人民出版社、大象出版社,2000; 《西藏瑰宝·吐蕃、分治、元、明唐卡精选》,朝华出版社,2000; 《西藏瑰宝·清代唐卡精选》,朝华出版社,2000;黄英峰《如何欣赏唐卡》,阁林图书有限公司,1998;格桑本、刘励中编《唐卡艺术》,四川美术出版社,1992;宗者拉杰《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图说明镜》,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廖东凡《西藏·唐卡》,五洲传播出版社,2002;张鹰、李书敏《西藏民间艺术丛书·绘画唐卡》,重庆出版社,2001。这类图书既有整个藏区的概述,也有分区域的详述比如杨嘉铭、目雅·丁增、杨艺编《康巴唐卡:藏传绘画艺术吉祥瑰宝》,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谢继胜《西夏藏传绘画:黑水城出土西夏唐卡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红格尔多吉编《果洛唐卡·希热布唐卡画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1;红格尔多吉编《果洛唐卡·龙恩寺唐卡画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1。,如专门进行分地区唐卡介绍的《中国唐卡艺术集成》,就分了青海黄南“吾屯卷”、青海玉树“藏娘卷”、四川甘孜德格“八邦卷”、云南“迪庆卷”、甘肃“甘南卷”和“西藏卷”等若干册。该书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重大项目,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编写的。此外,还有一本讲解印度唐卡的图书。蔡东照:《神秘的印度唐卡艺术》,加藤敬摄影,文物出版社,2009。在以专章专节的形式收录在藏族艺术类或艺术史类图书里的唐卡部分也是以这部分内容为主。如康·格桑益西《藏族美术史》,四川民族出版社,2005。不过也有其他的专门论述,如对于绘画工艺的专门介绍,见底吾玛尔、丹增平措等《藏族工艺典籍选编》,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1990。

(2)唐卡的内容介绍。这种书也是普及性的,内容基本上是唐卡里的故事比如孟思齐编著《流传千年的藏密唐卡故事》,华夏出版社,2011;以及该书的台湾版《100幅藏密唐卡,一百个佛教故事》,台北知青频道出版有限公司,2010。、唐卡的某一主题或者人物如降边嘉措、周爱明《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唐卡》,中国画报出版社,2003;忠贞绘《密勒日巴唐卡画传》,山月文化有限公司,2007;谢继胜《黑水城所见唐卡之胁侍菩萨图像源流略考》,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1997;帕·克瓦尔耐、王维强《巴黎吉美博物馆藏叙述敦巴·辛饶生平的唐卡》, 《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第五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唐卡的某种材质比如邹加勉、易凯编著《古董速查手册:织绣唐卡》,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余友心主编《绘画唐卡》,重庆出版社,2001。等。在对唐卡的某一主题或者人物进行介绍的图书里,有著名的畅销书系列“传世唐卡”系列苗欣宇、梁璐璐著,由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有“佛教神明与传奇”、“西藏历史与艺术”等卷。、“唐卡中的……”系列吉布、白马僧格、琼那·诺布旺典等人分别编著,由国内多家出版社出版,包括“神话传奇”、“曼荼罗”、“藏医养生”、“八十四大成就者”、“绿度母”、“大手印”、“财神”、“观世音”、“法器”、“大黑天”、“三界”、“西藏活佛”、“西方极乐世界”、“男女双修”、“莲花生大师”、“女性智慧”、“佛菩萨上师”、“六道轮回与地狱精神”、“天龙八部”、“神话传奇”、“西藏史”、“天文历算”、“金刚空行护法”、“度母明妃天女”等卷,这一系列的图书还有台湾版。,还有一些是专门针对医药唐卡(曼唐)进行介绍的包括才让当智、加羊宗智、华措吉编译《四部医典八十幅唐卡及其解说》,西藏人民出版社,2010。。中国台湾也出版过唐卡分内容主题的图集。10指的是台北历史博物馆编辑委员会编辑,徐天福、刘殷志主编的《十相自在:藏传佛教艺术·唐卡·一,上师·诸佛·菩萨》和《十相自在:藏传佛教艺术·唐卡·二,本尊·护法·空行·杂项》,台北历史博物馆,2008。杨嘉铭、杨艺《西藏绘画艺术欣赏:八邦寺珍藏〈噶举金鬘〉唐卡赏析》,山月文化有限公司,2006;张宏实《探索西藏唐卡:护法·本尊守护神·曼荼罗:揭开藏传佛教即身成佛的秘密》,橡树林文化,2004;张宏实《探索唐卡——佛部与菩萨部》,淑馨出版社,1998。10也有个别图书与宗教结合起来,讲解唐卡的宗教修持。如《中国藏传佛教唐卡艺术》,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

(3)唐卡的画师介绍。这类图书都是在唐卡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后出版的针对传承人的专门介绍,包括家乡、生平、从艺经历、绘画工具、绘画过程和技法等部分。如西合道口述,吕霞整理《美善唐卡:唐卡大师西合道口述史》,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卓么本等绘《锦绣唐卡:来自画师卓么本和他的兄弟》,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由此可以看出,在中文唐卡主题的图书里,大量都是普及性的畅销书和精制画册,学术研究的图书很少。在相关的文字表述里,对于唐卡的美只限于画面分析和工艺美术的解读,没有涉及对于唐卡韵味美的研究。

2.英文图书

在英文里,唐卡的译法并不统一,“Thangka”、“Thanka”、“Tangka”、“Tanka”“Tanka”在英文里既有唐卡之意,也是日本三十一音节诗体短歌的名字。都有使用,其中以Thangka为最多。以唐卡为主题的图书数量比中文的图书少据我所收集到的图书信息,英文唐卡主题图书约100种,不过其中有不少都是中文图书的英文版,在本书中,凡是中文图书的英文版就不再提及。,与中文唐卡艺术图书基本上以艺术为主不同,国外出版的英文唐卡艺术图书与宗教密切相关。这与西藏文化在西方人眼中一直是神秘隔绝的宗教圣地不无关系。所以英文的唐卡图书大多也是综合介绍类型的,除了图集,文字类的图书偏重于制作方法与宗教关系。(1)普及性的唐卡概述或图集(目录)。 Ian Baker, Celestial Gallery, Mandala Publishing, 2009; J. R. Santiago, Thangka, Pilgrim Books, 2002; Doris Wiener, Thangka Art, Doris Wiener Gallery, 1974; Mario; the Dalai Lama; Tulku, Doboom; Yeshi, Kalsang; Beguin, Gilles Sciaky, The Sixteen Netens: Thangkas, Tibet House Collection, New Delhi, Editions Sciaky, 1984; Pema Namdol Thaye, Tibetan Thanka Painting Portrayal of Mysticism, G. C. Shannon, 1999; Sipra Chakravarti, Tibetan Thankas in the Indian Museum, Indian Museum, 1980; Lobzang Tsewang, Sakyamuni an Exhibition of Rare Thankas, Central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2001; Wellcome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Catalogue of Tibetan manuscripts and xylographs; and, Catalogue of thankas, banners, and other paintings and drawings in the Library of the Wellcome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Wellcome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1989;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Tibetan Tangkas(Small Colour Books), Stationery Office Books, 1977; Jean and Marcel Nies, Himalayan Art: Sculptures, Tangkas and Ritual Objects from Nepal, Tibet, Bhutan, Gallery De Ruimte, Netherlands; Marilyn M. Rhie(Author), Robert Thurman, Worlds of Transformation, Harry N. Abrams, 1999; Tucci, Giuseppe, Tibetan Painted Scrolls, SDI Publications, 2006.其中也包括了分区域 Suomen kansallismuseo, Mirrors of the void: Buddhist art in the National Museum of Finland: 63 Sino-Mongolian thangkas from the Wutai Shan workshops, a panoramic map of the Wutai Mountains and objects of diverse origin, National Board of Antiquities, 1987; Phuntsok Sangpo, Thanka Painting of the Tsang - Pa Tradition of Tibet, Mandala Publications, 2003.、分历史阶段Casey Singe, Tibetan Thangkas: Buddhist Paintings from the 11th to the 18th Century, A. M. &F. Rossi Publications, 2001; Steven Kossak, Painted Images of Enlightenment: Early Tibetan Thankas, 1050-1450, Marg Foundation, 2010; Pratapaditya Pal, Tibetan Paintings: A Study of Tibetan Thankas Eleventh to Nineteenth Centuries, Art Media Resources, 1984.的唐卡概述和图集。

(2)关于唐卡制作方法。 如号称自己是唯一一本详细描述唐卡技术与原则的(This book is the only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of the sacred art of Tibetan scroll painting.)David Paul Jackson, Janice A. Jackson, Tibetan Thangka Painting: Methods and Materials, Snow Lion Pubns, 1998。中文图书中的这方面内容一般是以专章专节的形式体现,大部分文字类的图书都有涉及,但并不会在图书主题里表现出来。而英文就有专门以此为题的图书出版。涉及唐卡的制作原料、方法、装裱技术如Ellen Rockwell, How to Frame a Thanka, Dharma Publishing, 1989。、保管方式如Victoria Blyth Hill, Lama Sonam Phuntsho, Care and Handling of Thangkas: A Guide for Caretakers, Pressroom Printer & Designer, 2007。等等。这其中还有一种特殊的主题,就是西方人体验唐卡制作的记录,多是日记的形式。如“80后”的巴西女孩在印度学习唐卡绘画的日记,Tiffani Rezende, Life and Thangka, Library of Tibetan Works and Archives, 2006。

(3)唐卡的相关专题。包括唐卡的符号如Ben Meulenbeld, Buddhist Symbolism in Tibetan Thangkas, Binkey Kok, 2001。、主题 如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所1987年编的英文版《西藏佛教唐卡艺术:八思巴画传》。Zhang Jiayan, An Xu & Luo Dan Yang Shuwe, Thangka, Buddhist Painting of Tibet, New World Press Ltd., 1987; Lama P. Pakhrin, Nirmal Kumar,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Buddhist Deities in Thangka, Adarsh Books, 2008; Robert N. Linrothe, Paradise and Plumage:Chinese Connections in Tibetan Arhat Painting, Serindia Pubns, 2004; Laila Williamson, Serinity Young, Body & Spirit: Tibetan Medical Paintings,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09。、故事如Louis van der Wee, The Tale of Thangkas, Snoeck-Ducaji&Zoon, 1998; Nirmal Chandra Sinha, Tales the Thankas Tell: An Introduction to Tibetan(Buddhist)Scroll Portraits, Sikkim Research Institute of Tibetology, 1989。等。

(4)唐卡与藏传佛教修行。这在西方被大肆渲染,一方面是因为西方学者大多从宗教角度切入唐卡研究,另一方面是这样的图书在图书销售上更像是有噱头可以吆喝。如Andy Weber, Jonathan Landaw, Images of Enlightenment: Tibetan Art in Practice, Images of Enlightenment: Tibetan Art in Practice, 2006; Detlef Ingo Lauf, John Gilmore Ford, Secret Revelation of Tibetan Thangkas: Picture Medit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Lamaist Cult Paintings, Hunter House, 1980; Don Pavey, Buddhist Colour, lulu. com, 2011。

(5)唐卡相关衍生读物。比如填色读物。如Tania Sironic, Thangka Colouring Book, Pilgrims Publishing, 2002; J. Jamyang Singe, The Tibetan Art Coloring Book, Harry N. Abrams, 1999。虽然这一类图书与学术无关,但说明西方人认识到了唐卡色彩的丰富性,以及唐卡和曼荼罗一样,对于心理学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 正如荣格所说:“曼荼罗符号并不只是表达方式,它还会有效果。它会对它的制作者产生作用。很古老的魔力效果藏在符号里,它的魔力保存在数不清的民间习俗里……这种图形在某种情况下会对制作者有很大的治疗效果,这已经在经验上被证实,也是很容易接受的。在这种情况下,从它们常常表现非常明显的企图来看,并将明显不可调和的对立面放在一起,应对显然无望地分叉。”(见C. G. Jung, Mandala Symbolis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9, p.5。原文是:“The mandala symbol is not only a means of expression, but it works an effect. It reacts upon its maker. Very ancient magical effects lie hidden in this symbol, the magic of which has been preserved in countless folk customs. . . The fact that images of this kind have under certain circumstances a considerable therapeutic effect on their authors is empirically proved and also readily understandable, in that they often represent very bold attempts to see and put together apparently irreconcilable opposites and bridge over apparently hopeless splits. ”)荣格感受到了佛教和印度教中对于曼荼罗精神建构和修行的重要意义,它是东方宗教里帮助人们稍微容易实现圆满和修行的工具。观想修习曼荼罗的过程,就是将视觉图像植入修行者精神核心的一个过程。

可以看出,在西方的英文图书里,同样没有对唐卡超越工艺美学的美学分析,主要集中在各类藏品的画册展示、宗教介绍、工艺技法介绍上。

3.中文论文及文章

在中文的论文和文章里,以唐卡为主题的多达近千篇,其中关于唐卡艺术的文章也有数百篇。中国知网刊录了以“唐卡”和“艺术”为关键词的发表论文、硕博士论文和文章数量352篇,“唐卡”为关键词的发表论文、硕博士论文和文章数量1031篇(截至2011年5月24日)。这些文章切入点非常多,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文章与发表论文、硕博士论文列表参见附录1)。

(1)综合性的唐卡艺术分析。这类文章和发表论文数量非常多,内容大同小异,以普及性的内容为主。还有专门的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以此为主题。在这类文章中除了概括艺术特色外,侧重于构图和装饰性,也有文章对唐卡与汉地工笔重彩、青绿山水,与壁画、与石刻画和伊斯兰细密画之间进行比较研究(文章列表参见附录1中表1)。

(2)唐卡工艺与技法。这类文章并不多,主要涉及唐卡制作工艺的用色、线描、装裱、修复等(文章列表参见附录1中表2)。

(3)唐卡某一主题、流派或作品的艺术分析。这类文章除了具体作品的分析鉴赏,主要集中在“格萨尔”和“噶玛嘎孜画派”两大主题,此外还有对绿度母、罗汉、护法神像唐卡的概括分析。还有专门以此为主题的硕士论文(文章列表见附录1中表3)。

(4)唐卡某一时期的艺术分析。对于唐卡断代艺术特征的研究,涉及唐卡史的几乎全部历史时期,尤其强调了在唐卡发展的历史时期与汉地艺术的交流,如明朝宫廷艺术等。还有专门以此为主题的硕士论文(文章列表见附录1中表4)。

(5)唐卡某一地区的艺术分析。由于热贡唐卡艺术2009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针对这一地区的唐卡艺术研究数量明显增加,超过了其他藏区。作为另一个唐卡传统画区的甘孜唐卡在比较早的时候是研究主要针对的地区。近几年由于西藏艺术理论教育对唐卡的重视程度增加,西藏大学等单位出现了很多针对西藏境内寺庙唐卡的专门研究。还有专门以此为主题的硕士论文(文章列表见附录1中表5)。

(6)唐卡艺术与宗教的关系。与有关唐卡和宗教的图书一样,这方面的文章也比较少。我认为其原因一方面是如果进入藏传佛教的教义教理,比较艰深,一般的学者不敢触碰;另一方面是对于唐卡的学术研究如今比较明确地放在宗教艺术的角度,做唐卡相关研究的学者也大多来自艺术院系或专业,他们本身对藏传佛教了解并不多(文章列表见附录1中表6)。

(7)唐卡艺术的功能。这方面的文章也很少,主要涉及非宗教的功能,如医药,以及唐卡艺术对其他艺术形式的启示等。虽然文章不多,却有两篇专门以此为主题的硕士学位论文(文章列表见附录1中表7)。

(8)唐卡画师分析。这类文章不多,涉及的画师既有传统的唐卡画师(主要是勉唐派的丹巴绕旦和青海热贡艺人),也有新藏画藏族绘画的新派绘画非“新藏画”一派。新藏画主要指的是甘孜藏族自治州以甘孜藏画院为基地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既学过传统藏画手法,又在汉地的艺术学院学习过学院派的绘画技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唐卡绘画形式。其他新派藏族绘画还有“拉萨布画”、“青海湟中农民画”、“藏派丹青”等。的代表(主要是尼玛泽仁和格桑益西)。有专门以此为主题的硕士学位论文(文章列表见附录1中表8)。

4.现有文献对唐卡艺术美的分析

综合各种文献中对唐卡艺术美的现有分析,主要集中在8个方面,涉及构图、手法、主题、造型等。

在构图方面,主要有两个艺术特征:

一是中心构图,指唐卡中相当多的都是肖像画,这类画作都是将人物置于画面中心,周围配上其他人物、事件、风景场景。在整个画面上,周围的配图都注意了大小、疏密和繁简的搭配。

二是散点透视的构图,指唐卡的画面内容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将同一主题的不同时间、地点的事物组合起来。

在造型方面,亦有三个主要的艺术特征:

一是象征性,指唐卡在具体表现上采用了最形象直观的方式表现抽象的佛教哲理。比如在《六道轮回图》中以猪、蛇、鸡的动物形象来象征贪嗔痴。

二是线描手法,指唐卡中的各种形象都用线条勾描,人物形象用铁线描、高古游丝;景物用粗细线。还有黑唐、金唐等唐卡直接用线条绘成。

三是精细入微的写实手法,指唐卡在人物形象绘制上的特征。

其他的三种艺术特征:

一是色彩浓烈、对比强烈,大量用金。

二是装饰韵味浓郁。

三是题材的广泛性。

(三)关于唐卡艺术的保护及产业化开发的现有研究综述

关于唐卡的保护与开发以技术性的文献为主,其中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内容主要见于中文文献。尤其是唐卡入选世界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前后,出现了很多对于唐卡保护的论文和图书。不过,2010年在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毕业的一位阿根廷学生专门以《贵德琼毛寺的沃摩隆仁唐卡研究》为题完成了英文的博士论文 Arizaga, Mara Lisa, The Olmo Lungring Thangka of Bon Khyung Mo Monastery in Khrika-Linking Issues of Minority's Identity, Modernization and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in Modern China,知网分类号:CNKI: CDMD: 1.2010.261040。,介绍了苯教和唐卡的基本情况,用大约1/3的篇幅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和传统文化保护的问题。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创意产业都属于公众也会投入注意力认知的范畴,唐卡艺术保护和产业化开发的相关文字资料如今大量出现在新闻媒体资料中,数量远超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