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受益匪浅的极简国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采民谣而成的乐府诗

乐府初设于秦,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汉武帝时,在定郊祭礼乐时重建乐府,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由此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1 乐府诗的发展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

秦朝,统一时间短,百废待兴,虽然已有乐府官署之名,但仍然没有采诗之实。

汉承秦制,汉初经济凋敝,乐府机关也只能跟随秦制,无所增更,勉强维持而已。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国力变得雄厚,乐府的规模扩大。到东汉,采诗成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大量优秀的民间诗歌以乐府的形式得以保存。

魏晋六朝时,乐府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这一时期创作乐府诗的诗人很多,成就也很高,大多是沿用汉以来的乐府旧题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进行写作。

唐朝经历安史之乱后,社会动乱、政治腐败,有识之士希望能借由政治改良,以风气推行等方式挽救日渐式微的国势,这样的想法反映在文坛上,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与白居易、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诗歌承接了杜甫的社会写实的风格,试图在诗中反映民生疾苦和社会现实弊端。

宋代时,郭茂倩将所有乐府诗歌汇集到一起,编成《乐府诗集》,如《木兰诗》。

2 《乐府诗集》

北宋郭茂倩编撰了一部继《诗经》之后,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内容包括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其中有著名的《昭君怨》和项羽的《垓下歌》。

《乐府诗集》的重要贡献是把历代歌曲按曲调收集分类,使许多作品得以留存。《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其中,郊庙歌辞和燕射歌辞属于朝廷所用的乐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少有可取成分。鼓吹曲辞和舞曲歌辞中也有一部分作品艺术价值较差。但总的来说,它所收录的绝大多数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诗歌。

3 乐府双璧

《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又名《木兰辞》。《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当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保家卫国的热情、勇敢善良的品质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片段


《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创作时间大致是东汉献帝建安年间。《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嫁到焦家,却为焦母不容,因而被遣回娘家,其兄逼其改嫁。新婚之夜,兰芝投水自尽,焦仲卿亦殉情而死。从汉末到南朝,此诗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不断被加工,终成为汉代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其中大量运用铺陈的写作手法,叙述了焦仲卿与刘兰芝之间的爱情悲剧。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孔雀东南飞》片段

4 《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的区别

我国诗歌创作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历来有诗国的美誉。从这种意义上讲,正是汉乐府民歌使中国诗歌从《诗经》开始的现实主义精神,发展成为延续未断的更加丰富、更加具有创作活力的传统,其地位之重要,是不言自明的。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昭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效仿,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