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启幼儿心智的蒙学
蒙学,是对我国传统的幼儿启蒙教育的一个统称,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蒙学也称蒙馆,是指旧时的启蒙学塾,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和小学。此外,蒙学也指在蒙馆里的读物教材,又称小儿书。蒙学教育通常采用个别教育的手段施教,注重背诵与练习。
1 蒙学的含义及发展
对于蒙学的含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蒙学是一种教育机构。另一种观点是将蒙学看作一个特定层次的教育。还有一种观点将蒙学区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蒙学泛指所有启蒙教育;狭义的蒙学专指启蒙教材。
蒙学的产生并非一蹴而就,它有着显著的脉络。
2 蒙学的书籍
古代蒙学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死记硬背,以背诵、讲书、写字等为主。其教材内容既注重伦理道德教育,也注重字词句章。从内容上大体可分为五类。
第一类是综合性的。这类书籍主要是当作儿童识字的工具,同时也穿插一般性的知识。这类书通常把同类事物的名词组合在一起,用押韵的方式编成句式短齐谐韵,易诵易背。
第二类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教材,是为培养儿童的封建道德观念和伦理思想而编订的。
第三类是历史教材与历史故事书,特点是“多是四言,参为对偶,联以音韵”,这类教材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第四类是以陶冶性情为主的蒙学诗歌教材。目的是陶冶儿童的性情,开阔其意境并进行美感教育。
第五类是传授常识的。这类书籍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天文地理、草木鱼虫、衣食器物等都有所涉猎。
《千字文》
《千字文》相传为南朝人周兴嗣所作。它在中国古代的童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不仅是启蒙和教育儿童的绝佳读物,更是一部生动的小百科。《千字文》是四言长文,内容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百家姓》
《百家姓》成文于北宋初期,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
《三字经》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围极广,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核心思想包括儒家的仁、义、诚、敬、孝。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通俗、顺口、易记。
其他蒙学经典
续表
传统蒙学读物的特点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蒙学热”似乎持续不断。最突出的表现是蒙学读物大量出版,对此社会反应不一。支持、赞赏者有之,谴责者也有之,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独具特色,编写经验极为丰富,认真地进行研究并科学地加以总结,对当今儿童读物和社会普及通俗读物的编写有重要的意义。
3传统蒙学的现代意义
传统蒙学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未成年人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仍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首先,蒙学教育是人生的最初教育,是培养品德的“雏形”阶段,传统蒙学“蒙以养正、德教为先”的教育理念启示我们在未成年人德育中应注重早教固本。
其次,蒙学注重养成的思想启迪我们在未成年人道德教育中始终坚持教化与践行的统一。
再次,重视社会环境、人际交往对儿童品德形成影响的思想告诫我们,应充分注意环境对未成年人道德形成的作用,极力营造有利于他们品德塑造的社会环境。
最后,在对未成年子女的道德教育过程中,家长更要言传身教,注重率先垂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训导、激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