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下属也要有限度
——超限效应
今议防堵者,莫不曰:“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不知此适得其反也。
——魏源《筹海篇·议守上》
【导读】
马克·吐温有一次听牧师演讲,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很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却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对方心理烦躁或逆反的现象,就是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
在这里,超限效应反映出了讲话者在表达时不注意方式方法,没有很好地把握“度”,同时没有换位思考对方的感受,而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
【领导力修炼】
修炼领导力,批评下属时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无端苛责。当下属没有按要求完成工作时,或者他的工作没有逻辑性,让人无法理解时,领导者的应对方式不同,得到的结果就有天壤之别。
作为领导,如果这时对下属劈头盖脸地一顿臭骂,之后简单地要求他返工,而没有向其提供任何指导和帮助,下属既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又在情感上遭受到了打击,可想而知,下属根本不可能达到应有的要求。
成功的领导者应明白自己批评下属时,最根本的目的是“消除过失,而保护个人”,即纠正员工的不当行为,避免攻击他的人格缺陷及他的个人价值。因此,有效批评的第一个原则就是“指责行为,尊重个人”。所以,批评下属时首先要明白下属的问题出在哪里,对他提出严肃批评,并给以指导,同时还要记得给予鼓励,这样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修炼领导力,批评下属时就要把握好“度”,切不可适得其反。
德谟克利特曾说过:“当人过度的时候,最适宜的东西也会变成最不适宜的东西。”这实际上告诉了我们一个哲理,那就是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把握“度”,适度则成,过度或者不及都不成。
在一个制造企业里,每次生产会议上,厂长都会将生产看板敲得震天响,对着底下的一群干部一通指责:为什么优良率没有达标?为什么工单没有结案?为什么那么多的员工违章操作?为什么车间环境那么脏乱?还能不能干啊,干不了就走人啊,等等,诸如这样的问题反复讲个没完。下面的员工全都耷拉着脑袋,思绪不知在哪里游荡,他们对这种批评早就产生了免疫力。
领导者在批评下属的时候,要把握好“度”,因为下属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而批评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在于对方能否从中感知到自己的错误,受到启发,关键是下属的个人主观感受。如果他的感受是“消极的”“被否定的”“被贬低的”,那么,只会收获相反的结果——敌对、反感,甚至无视领导批评。
修炼领导力,批评下属时要学会运用“互惠定律”。希望别人做好的同时,首先考虑自己是否做得足够好,是否让对方满意。领导者要想管好下属,必须以身作则。必要的行为约束、批评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需的,但是在严格要求下属的同时,还要做到勇于替下属承担责任,而且要事事率先垂范、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延伸阅读】
“超限效应”告诉我们:在批评中要做到适可而止,不能让对方产生反感和敌对的情绪,特别是作为领导者,要想让人们去做自己想让他们做的事情,而且要保证他们非常乐意去做,在批评下属时,把握适度原则更显得尤为重要。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凡事都需要有一个度,即圣贤所提倡的“中庸”。凡事过犹不及,我们做事也好,说话也好,都需要有一个分寸,这个分寸就是“度”。当把握好这个度时,那么自己的言谈举止都将是非常得体的;如果超过了这个度,那么就等于失去了分寸,不但事情办不好,还会落一个贻笑大方的下场。
然而,针对这个“度”,其实也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这个“度”是随地点、时间、对象的转变而随机变换的。在这一场合,自己的举止符合这个“度”,但换了另外一个场合,同样的举止就可能违背了这个“度”。要想真正把握好这个“度”,就必须学会随机应变,权宜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