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表现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信息的基本特征与分类

在自然界中有一些信息,例如水的三种物理状态间的相互转化规律,已经被人类认识了,我们称这样的信息为已被人类认识的信息;而另一些信息,例如既不会对人体造成明显损害又能有效杀灭癌细胞的简便方法,这样的信息尚未被人类所认识,我们称这样的信息为未被人类认识的信息。要说明的是,即使是对于已被人类认识的信息,仍然有必要继续加深对该事物的认识,因为人类对于事物的研究和认识实际上是无止境的。

对于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信息,例如圆周率π这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称之为客观信息;而对于我们在具体计算中所取定的圆周率π的一个近似值(只能是一个有限不循环小数),例如3.1415926,则被称为人为信息。易知,当人为信息与其相应的客观信息均为数据时,二者间则可以用=或≈或≠来连接。

一 信息的基本特征

由信息的定义可知,信息这个概念有以下几点基本特征。

(一)真实性和客观性


信息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及其状态的反映,只要有物质,就必然存在与其相应的信息。信息反映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它的真实性是它一切效用的基础。因此,信息具有客观性。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具有物质和信息双重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宇宙中一切事物的演化都是物质形态和信息形态的双重演化。现代宇宙学和信息系统自组织理论为我们对宇宙及宇宙中事物双重演化的一般过程和机制的宏观描述提供了可能。这其中主要涉及演化的方向、进化模式创新的一般过程和机制等问题。

目前人类还无法观察到暗物质,但这本身就是一条重要的信息,该信息激励人类寻找新的方法、途径去观察和计量暗物质。

(二)可转换性和可传递性


任何信息都是以某种物质的特定运动形式表现出来的。所以,信息必须依附于物质载体而存在。但这种依附性也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同种意义的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物质载体表现,不同种意义的信息也可以由一种物质载体来表现。信息在变换载体时的不变性,使得信息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为另一种形态。如物质信息可以转换为语言、文学、数据、图像等形式,也可转换为计算机代码、电信信号等。因此,信息对于载体的可选择性使得如今的信息传递不仅可以在传播方式上加以选择,而且为传递时间和空间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并使人类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各项技术的实现成为可能(如信息获取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存贮和检索技术、信息标准化技术等)。

任何信息只有从信源出发,经过信息载体传递才能被信宿接收并进行处理和运用。所谓信息的运动过程,就是信息的传递与反馈过程。因此,信息的获取必须依赖于信息的传递。信息在时间上的传递通常被称为信息的存贮。信息的传递是同物质和能量的传递相关的,其传递过程中必将伴有一定的物质及其运动的传递或变换、能量的传递或能量形式的变换。同时,信息的传递并不是被动地依赖于物质及其运动间的相互反映,尤其是人类进行信息交流、传递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选择适当的物质载体及其运动形式。

(三)共享性和时效性


信息的共享性主要是指同一内容的信息可以在同一时间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户使用。此时,信息的提供者并不因为其提供而失去原有信息的内容和信息量。信息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客观事物总是不断地发展变化,因而信息也会发展变化,如果信息不能适时地反映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那么这一信息就失去其效用。正是由于信息的共享性及时效性特征,人类在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这一宏大工程之时,才有可能在其内容及范围上实现共享,使信息最大限度地造福于人类。当然时效性又常常制约着共享的范围,这也是值得注意的方面。

(四)主观性


所谓信息的主观性是指信息的作用对于不同的主体是不同的,对它的评价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这是信息与数据的主要区别之一。当我们用数据这个词的时候,强调的是上面所说的客观性,强调它反映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为什么人们现在越来越多地使用信息呢?原因就在于信息这个概念更多地强调其主观效用,强调它对于人们做事的支持和帮助。而这种效用完全是因人因事而异的。对于一个从事户外工作的人来说,天气预报肯定是十分重要的信息;而对于从事室内工作的人来说,天气预报就没有那么重要。之所以需要指出这一点是因为客观的数据是无穷无尽的,人们集中力量了解、认识、分析其中的某些信息,完全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的。忽略了这一点,信息和信息处理就会漫无边际、无所适从。

(五)系统性或整体性


这是指信息之间的有机联系。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因此反映一个事物的全貌,绝不是单个信息所能完成的。信息的作用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有机组合起来的体系才能有效地发挥出来。也就是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并不是正确的利用信息的方法,必须要形成一个科学的信息和信息处理系统(包括指标体系和处理系统),这就是信息的系统性或整体性。

(六)时效性或动态性


这是与系统的动态性质联系在一起的,系统在变化或演化,它的属性也在随时间而变化。许多信息都要求及时、新颖。过时的信息,其作用与价值都将大大下降。因此,我们在研究和看待信息时,必须关注其时效性,把发展和变化的观念与信息的正确使用结合起来。

(七)相对性或不完全性


这是指信息永远是不完全的。客观事物的内容是无穷的,无论从不同的层次来看,还是从某一个层次来看,人们所掌握的信息不可能穷尽某一问题或某一事物的所有方面。所谓完全只能是相对于当时当地的需要而言。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总要不断增加新的信息。因此,对于我们所掌握的信息绝对不可过高地估计,把它们的完全性绝对化。

(八)未被人类认识的信息是没有穷尽的


在图1-1中,A和B即为由未被人类认识的信息所组成的集合,易知这是一个无穷集合。事实上,已被人类认识的信息越多,则人们会感到未被人类认识的信息更多,再加上此时人们会感到自己所遇到的挑战更多、更严峻,从而会在科研与创新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

图1-1 未被人类认识的信息没有穷尽示意图

以上八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从不同的侧面描述了我们对信息的理解和认识。

二 信息的分类

信息的种类繁多,按信源来划分,有无机界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等;按知识门类来划分,有科技信息、经济信息、社会信息等;按存贮方式来划分,有文献信息、非文献信息;按收集加工深度来划分,有原始信息、粗加工信息、精加工信息等。倪波、霍丹:《信息传播原理》,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第5页。若考虑信息的客观性及人为因素,则信息可分为客观信息与人为信息;按照信息被人类认识的情况划分,可分为已被人类认识的信息和未被人类认识的信息。

三 信息的社会功能

(一)资源功能


物质、能源和信息是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成了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信息资源”,大体有三种含义:一是广义信息资源,包括自然与社会所发出的待开发和利用的客观信息资源;二是一般文献信息资源,包括书刊、档案、技术资料等;三是数据库信息资源。科技界或信息服务业所指的“信息资源”,多指文献信息资源与数据库信息资源,尤其是可供联机网络信息服务使用的数据库资源。信息的不断“物化”与“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因。

(二)启迪功能


启迪功能,主要是指信息能使人及时了解与掌握各种学科、企事业等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了解与掌握学科前沿、学术流派、建设路向、尖端科技、生产技术、经营管理、金融动态、投资流向、舆论热点、调控措施、政策出台等,以作出相应的对策。各种知识是相互联系、触类旁通的。不同学科信息的交叉、移植是开拓知识新领域、科研攻关的重要途径。

(三)教育功能


凡是教诲人的思想道德情操、学风,培育人的知识、技能,增进人的良好意识等的活动都属于教育。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终身教育,都以信息传递为核心。政治思想教育、普及和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扩大知识积累,更新和改进知识结构,谋职和适应社会竞争,都要依靠信息的教育功能来实现。

(四)方法论功能


信息、信息论、信息科学,相对于文学、经济学、史学、天文学、地学、生命科学等“经性学科”来说,属于“纬性学科”,对于众多的其他学科更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它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促进着各个学科的飞速发展。

(五)娱乐功能


通过读书看报、看电影、看电视、听广播等,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得到了精神上的享受及对猎奇心理的满足。人们不仅在繁忙的工作中对信息进行接受和利用,也在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中接受信息的熏陶、砥砺。

(六)舆论功能


舆论,往往能集中体现大众的思潮,标明群众的倾向。某种舆论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有的是自发形成的,有的是由于被少数人煽动而引起的,有的则可能因某些突发因素诱发而形成。但是舆论又是可以疏导的。我们可以科学地运用信息传播,坚持正确的导向,积极引导舆论。

信息的社会功能,是由信息的基本功能(认识功能)所决定与派生的,两者构成信息功能的多样性。然而,信息的积极社会功能并不是轻易能获得的,而是需要经过艰苦的收集、科学的整理加工、成功的经营和准确的传递的。倪波、霍丹:《信息传播原理》,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第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