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封闭经济条件下的产业结构演进
1.封闭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演进的决定因素
产业结构是指各种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构成方式和经济技术联系。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从产业层面看,是结构体系从低度水准向高度水准、较低形式向较高形式的演进过程;从企业层面看,主要表现为企业竞争能力提升以及企业产品市场占有能力提高和品牌做大,从而企业盈利能力得到加强。因此,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至少包括三个层次:即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高效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主要是指产业之间的协调能力强且关联水平高,各产业之间能够协调、均衡地发展。产业结构高度化则表现为由第一产业比重占优势逐渐向第二、三产业比重占优势演进,由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向高技术含量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主导演进,以及由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为主向高附加值的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为主演进。产业结构高效化是产业结构效率的提升,表现为低生产率产业的逐步退出和高生产率产业比重的不断上升。
产业结构的演进、成长主要取决于社会需求结构、资源供给结构以及国际经济关系(包括国际贸易、利用外资)等几个因素。如果一国的产业结构与外部环境不发生任何联系,其结构的维系与变动完全由国内的相关变量决定,那便是封闭结构。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可以排除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此决定产业结构有序、自发演进层面的变量主要是区域内的社会需求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具体如图2-1所示。
图2-1 封闭经济条件下的产业结构演进机理
一是需求因素。在经济社会中,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市场需求是产业结构演进的最直接拉力。市场需求的变动必将引起生产和生产结构的变动,直接影响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收入水平决定着人们的购买能力,是影响市场需求的重要因素。收入增长会带来边际消费倾向的提高,需求结构的重心由必需品转向非必需品,更多收入用于购买高档耐用消费品,带动提供资本物品的产业发展,并反过来推动农业和轻工业的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为主要提供耐用消费品和设备的重工业上升为主导地位提供资本和劳动力,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在人均收入高水平阶段,个人需求趋向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和时尚化,这样的消费结构必然带动多层次的产业结构递进升级,促进高加工度化和以信息咨询业等高科技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配第—克拉克”定理也指出,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将刺激需求体系的分化和产业分化,引起产业之间和部门之间的利益差别,最终促使资源由生产基本生存资料的产业向加工度较高的综合性生产领域转移。
二是供给因素。显然,市场需求的满足需要相应的市场供给能力,因此,产业供给是产业结构演进的最直接推力。首先,产业供给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产业结构的演进。产业供给结构又可区分为产业间结构与同产业内不同质量产品的结构。如果供给的高技术产业比重增大或高质量产品比重增大,会直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其次,产业供给规模也会影响产业结构演进。生产规模扩大会促进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而且生产规模扩大有利于中间产品部门的形成,出现阿林·扬格所说的迂回生产,这种利用资源的专业化或资产专用性进行的间接生产,不但能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会带来生产工艺的改进和技术设备的改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演进升级。
根据生产函数,产业供给的规模和结构又取决于一国的技术水平和资源禀赋。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一国或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主要依赖于自然资源禀赋。如资源的种类、蕴藏量、分布状态、可利用的经济价值等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变动。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也相应提高,对自然资源禀赋的依赖性将下降,一国或地区可以投入更多的技术或人力资本,提高产品质量,或生产更多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品,从而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
总之,产业发展受到资源输入端(即供给)与市场输出端(即需求)的两极约束,即资源约束与市场约束。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既不能超出本区域内部能够获得的资源供给数量,也不能超出本区域所能得到的市场需求份额:
T·t′≥P≤S·s′
资源投入×资源投入产出系数≥产业生产规模≤市场总量×市场占有率
产业发展究竟是以市场需求约束为主还是以资源供给约束为主,主要受到“木桶理论”的短边制约,即当资源短缺时,它主要受资源因素约束,市场因素是无效的;当有效需求不足时,它受市场因素约束,资源因素是无效的。如果一种约束无效,它就是多余的,可以从联立方程中去掉。即:
其中:T代表生产要素投入,t′代表生产要素投入产出率;S代表市场总量,s′代表市场占有率
三是技术进步。从本质上讲,技术结构在同一产业内部反映了资源的组合方式,在产业间反映了资源的转换关系。技术进步会改变供给和需求结构,带来产业结构演变。
首先,某个部门的技术进步能更新和完善原有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促使该产业规模扩张,获得规模经济效应,降低劳动成本,带来产业间规模结构的变动;而且技术进步能带来新的生产工具、新的生产工艺和新的材料,从而带来质量上的结构变动,或开发出新的产品,形成新兴产业,或使更多资源进入生产领域,增加资源供给,并使资源在不同产业间转移成为可能。比如,技术进步会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但农业作为需求弹性较小的产业,技术的发展只会带来其成本和价格的下降及收益的减少,最终导致生产要素的流出和农业产业的收缩,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变动。
其次,技术进步带来效率提高和成本下降,对于产出需求弹性大于1的产业,当该产业的技术进步使单位产品价格降低时,该产业产品的需求规模便会扩大,吸引生产要素的流入,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化。而且技术进步能创造新的需求。技术进步创造的新产品使一部分潜在的市场需求转变为现实的市场需求;技术进步还可能改变消费习惯和偏好,刺激某些产品需求的增长。
四是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一个外生因素,它可能间接地调节需求和供给状况,从两方面对产业结构变动发生影响。为减少产业结构高度化过程中的迂回曲折,克服市场失灵,政府通常会通过产业扶持、产业调整、产业技术、产业保护、产业组织、产业布局等政策,加快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步伐,以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该过程中,政府政策倾斜或直接扶持的产业,更容易获得各种资源和更多的市场,但在政府设置较高进入壁垒的受保护行业,由于多数企业无法进入,产业规模往往会受到限制,这些都会影响产业的规模和结构,从而影响产业结构发展的方向。
2.封闭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演进的主要特点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一国产业结构的顺序演进是伴随一国生产要素及技术状况的变化而发生的自我维持、自我推动的产业渐进式演化过程,具有如下特点。
(1)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长期、缓慢的渐进过程。在封闭经济中,无法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技术进步主要取决于内生因素,必须经过一个长时期的自我成长过程,其结构的维系与变动完全由国内的相关变量决定,是一个典型的自主成长型的结构模式,产业结构的成长升级往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2)产业结构波动小,经济增长稳定性较好。封闭经济条件下,由于不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一国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处于自我维持、自我推动的渐进发展过程中,国际经济波动对其产业结构的扰动、影响也小,使一国产业结构处于相对比较稳定的状态。
(3)产业结构演进受体制和政府政策影响大。在封闭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中,政府往往以政令或计划形式直接调整产业结构,对各种经济社会资源具有很强的动员能力和支配权力,能够依据政策偏好,集中投资,在短时间内使某些重点产业优先建立起来。这种下达指令的方式属于硬性调节,调节幅度大而弹性小,可能产生方向性误导,容易产生调节过度,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化现象。
(4)市场分割,造成社会福利损失。这种福利损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无法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封闭的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只能依靠自身资源,受到“短板”资源限制,而造成国内“长板”资源的闲置、浪费;二是封闭经济排斥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无法获取“交换所得”与“分工所得”,前者是产品在消费领域的重新配置所得,即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国际贸易提升产品的多样性和异质性,进而增加产品的边际效用和社会福利水平(陈明森,2001);后者是资源在生产领域的更有效配置所得。三是国际上的闭关锁国必然导致国内区域市场的分割,造成区域之间相互封锁的社会福利损失。这种潜在损失包括三大部分:技术效率损失、产出配置结构扭曲损失、要素配置结构扭曲损失。根据郑毓盛等(2003)的测算,从1978年到2000年,由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导致的我国产出损失高达20%。刘培林(2005)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2000年中国30个省区市21个制造业部门的经济绩效分析表明,如果消除各省区市产出配置的结构扭曲,以及生产要素在省区市之间配置的结构扭曲,可以在不增加任何投入的情况下,使中国该年度制造业产出增长大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