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在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国民经济发展连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使3亿人脱贫,3亿农村人口转移。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近40万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0%。中央财政收入8.3万亿元,外汇储备2.8万亿美元。全国粮食产量实现了5.46万吨,是1950年1.132万吨的5倍,粮食总产、单产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91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由2002年的4.8%提高到2010年的10.9%,进入新的较快增长期。
政策体制的不断完善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土地改革解决亿万农民生产的基本条件,实现了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耕者有其田”的愿望,到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建立、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长期稳定,农业税、特产税、牧业税的取消,新农村建设,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等,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科技进步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十大技术体系为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决定性作用:①绿色革命带来新品种培育技术(培育矮化新品种、品种更新换代); ②耕种制度变革技术(单熟制→多熟制,提高复种指数); ③化工技术的应用(化肥、农药、地膜); ④区域治理技术(中低产田改良、小流域治理); ⑤生态环境农业技术;⑥工厂化高效农业技术;⑦畜禽规模化养殖技术;⑧信息农业技术;⑨农产品加工技术;⑩节水农业技术。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我国农业科技进步从“六五”以前不足27%发展到“十五”的48%和目前的52%左右。
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农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矛盾与问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科技进步贡献率不高;生产效率低:全社会从业人员劳动生产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概括起来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是:资源消耗多、环境代价大、生产效率低、投产比率小、质量安全差、市场占有少、城乡差别大、国际差距大。
党的十六大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提出国家战略与发展目标。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2020年发展目标: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基本实现工业化;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实现全面建设小康;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1世纪中叶(2050年左右),建设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真正的农业大国和农业强国。
理想的中国未来农业是:专业化工业化产业农业;生态功能型区域化农业;企业型国际化高效农业;结构合理的科学化农业;高科技集约型农业。转变发展方式已成燃眉之急:生产方式从小农生产向工业化、专业化转变;组织方式从自然经济向社会化、企业化转变;营销方式从个体分散向产业化、市场化转变;管理方式从家长行政向制度化、法制化转变;种植方式从小农粗放向区域化、标准化转变;养殖方式从传统散养向规模化、工程化转变;经营方式从自给自足向市场化、国际化转变;发展方式从自由传统向集约化、科学化转变。实现农业农村工业化的战略重点是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生产专业化、种植生态区域化、种养集约规模化、生产技术标准化、农村居住城镇化、从业人员知识化、农村服务信息化、农村监管法制化。
发展的基本思路是解放思想,用发展新型工业化国家的思路来思考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规模化农业、区域化农业、产业化农业、品牌化农业、功能化农业、市场化农业、国际化农业;世界大农业、大农场的大视野;农业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农村现代化。走农业农村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是中国农业持续高效发展的最佳途径,是我国现代农业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要紧密结合中国的国情,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大力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为实现中等发达国家提供理论基础;大力加强应用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攻克,为实现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大力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迅速把高新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大力加强创新体系建设,优化组织结构和学科结构,改革优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机制,为我国农业农村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大力培养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技经管人才,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加强新型组织化体系建设,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大力发展现代企业,充分发挥企业的带动作用,积极推动农村工业化进程。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保证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切实加强农村工业化的领导,充分应用市场经济条件的灵活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时调整政策,制定政策,保障农村工业化的顺利发展。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按照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和发展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我国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作者在40多年的学习实践工作中,经历了我国农业的发展过程,目睹了我国农业的成就和辉煌,在我国农村科技的探索和创新中伴随着许多思考和梦想。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农村科技创新和发展,作者把一些没有公开发表过的主要研究报告、探索思考以及创新过程中的见解编辑成册,提供给对农业科技与农村经济发展进程有兴趣者参考批评。由于是在发展进程中的浅见,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当”,敬请指正!
本书得到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2004DIBJ186)和中国林科院林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CAF201203)共同资助。同时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单位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编著者
201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