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科技创新与发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深化农村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提高农村科技显示度

南国风光无限好,花城春意更宜人。现在全党全国人民都在深入学习贯彻十五大精神,在这形势大好、春光宜人的时节,我们召开第三次农村科技工作通气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是: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十五大精神为指南,用新姿态迎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交流总结1997年农业科技工作经验,沟通思想,统一认识,讨论研究部署1998年农村科技工作,推动农村科技大发展。

一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十五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1.认真学习十五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深刻认识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正确把握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现实水平,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坚持“面向、依靠、攀高峰”的科技工作总方针,立足国情,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2.深刻领会十五大报告强调的农业的基础地位、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科教兴农战略,充分认识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以及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以十五大精神为指针,振奋精神,团结奋斗,以全新的面貌迎接21世纪的挑战。

3.全面贯彻十五大精神,深刻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结合农业科技工作实际,加速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农村科技整体水平和科技实力,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国力。

4.正确理解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公有制有多种实现形式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原则,积极组织不同形式的科技活动,引导保护知识产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最大限度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确保科技发展与改革协调推进。

5.切实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提出的要求,分析研究有关科教兴国、科教兴农战略的精神实质,提出具体工作思路、实施方案,强化管理措施,使科技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真正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二 稳步推进农村科技体制改革,努力提高综合实力

(一)科技工作的概况

经过十多年改革,我国科技工作已初步形成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加强基础研究三个层次的战略部署,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市场机制已经在科技资源配置和科技运行中开始发挥基础性作用,初步测算1997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318亿元,技术开发类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来自市场的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例已超过90%;科技机构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近5000家,产值达亿元的科研机构有100多家;从科研机构分流发展起来的民营科技企业已达5万多家,总产值有望超过5000亿元。

科研水平在改革中得到加强。我国被收录《科学引文索引(SCI)》的论文数量,已从1986年世界排名第20位上升到1997年的第14位,基础研究的整体实力已居发展中国家前列。国家重点实验室达到150多个,自然科学基金从1986年的8000多万元增加到1997年的7.6亿元。1996年,国家启动了重大科学工程,安排专项投资20亿元。1997年,李鹏总理主持国家科技领导小组会议,决定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工作,在5年内拨专款25亿元支持农业、资源、信息、环境、人口与健康5个方面的重大基础研究。

改革十多年来,农业科研院所经历了艰难的改革历程,一些科研院所自身发展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如吉林省农科院玉米所、天津黄瓜所、重庆农科所、四川省农科院等通过开发自身科研成果,走上以科研促进开发、以开发养科研的良性循环轨道;已创出与企业联合开发、共同发展的不同模式。当然也有一些单位步履艰难,发展较慢。

(二)农业科技整体存在的问题

1.农业科技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学科设置依旧,研究领域狭窄,研究方法较落后,在科研管理上宏观调控乏力、微观不活,重复、分散现象仍然存在,科研单位自我发展能力低。

2.农业科技长期投入不足。虽然事业费、科研专项费、基本建设费近几年增长幅度较大,但需求缺口较大,影响科研水平的提高和成果的转化。

3.技术创新能力弱,成果储备不足,具有突破性的、有重大开发价值的科技成果少。高新技术发展滞后,难以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4.科技体制改革滞后于形势发展。许多工作为形势所迫,科技与经济脱节现象依然存在。科技人员积极性还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处于世纪之交的科技体制改革工作,必须坚持“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按照三个层次的战略部署,把加速成果转化、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加科技储备、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作为重要目标,在调整结构、分流人才、转变机制方面加大力度,组织和鼓励科技力量更加有效地进入经济发展大循环,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作出更大贡献,使科技进步真正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三)农业科研机构改革重点

农业科研机构改革的力度要加大,总的原则是:积极稳妥,以稳促放,先开渠、后分流,区别对待,试点引导,带动全局,逐步深化,发展与改革并重进行。

1.大力培养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要树立市场经济的观念、思想,研究、开发等工作都应有各自的目标、较好的市场前景以及应用价值,变被动适应为主动探索。

2.建立新的机制,发挥各自职能。机制的建立和各自职能作用的发挥对发展十分重要。政府部门要根据新形势要求,加强宏观调控,调整整体布局。重点进行宏观调查研究、政策方针的制定、发展预测和设计规划。放活微观管理,放手让产业部门、主管单位大胆工作。科研开发单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准确定位,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建立健全优势优先、强优联合、有序竞争的新机制,充分挖掘部门、地方、院所的内部潜力,充分发挥科技、管理人员积极性,促进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提高。

3.逐步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配置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的科技力量。重点要“稳”住以社会公益为主的面向大宗农产品的科研力量,以及少量基础性研究机构,集中优势力量解决全国性重大研究开发和科技服务工作。相对准确定位中央部属、省市属、地县机构的职能。中央机构应紧紧围绕国家目标,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着重解决全局性、基础性、关键性的重大科技问题。有条件的适于放开的机构,要以“放”为主,有条件的要向企业化转制,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结合。实行一所多制。省市区机构以应用研究和区域农业特色工作为主,着重解决本地区全局性,关键性的科技问题。基层机构要加强重大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开发和推广应用工作:要进一步转换运行机制,与农村区域性支柱产业和农业生产资料服务机构结合,提高服务功能和水平。构成技农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各类农民技术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自我服务功能。

4.积极创造条件,优化科技环境。地方科技费用中农业部分应保持不低于30%的比例,鼓励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投入的比重。

三 抓好重点科学研究,引导示范工作,着力提高科技显示度

(一)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指示,完成《纲要》的制定工作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我国人口众多,农业又是最大的产业之一,农业的情况如何,直接关系整个经济和社会全局的稳定。中国的农业问题、粮食问题,要靠中国人自己解决,我们也完全有条件有能力解决好,这就要求我们的农业科技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必然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这一英明论述,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稳定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正如姜春云副总理强调的那样:“我们要从更高的层次更广阔的视野认识进行新农业科技革命的重大战略意义。”因此,我们要用新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方式深刻地理解,要用跨世纪的战略眼光来分析这一论述。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是我国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面对世界竞争的需要,是人类发展和世界文明的象征,是农业和农业科技迈向21世纪的进军号令,全国农业科技界都应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这一伟大命题。

根据姜春云副总理的指示,由国家科委牵头,在1997年工作基础上加速《农业科技革命纲要》的制定工作。对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定义、内涵、目标、任务、政策、措施以及基本保障条件等方面,作出较为系统的描述。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尽早形成文件,上报国务院审批、发布,使其成为农村科技的行动纲领,加速农村科技的步伐。希望各部门、各地方给予大力支持和协助,尽早完成《纲要》的制定工作。把新技术革命和农村科技工作落到实处,充分显示在新时期农村科技的新特色、新作用。

(二)切实加强农业科研、开发、示范和管理工作,着力提高农村科技显示度

1.及时对攻关项目进行评估、调整

1998年是“九五”攻关计划关键的一年,按攻关计划管理办法规定,1998年将对农业攻关计划中19个项目、324个专题进行全面的中期评估、阶段总结、调整加强。根据“滚动管理”的原则,对那些执行情况好、具有实效或有重大进展苗头的专题,要给予鼓励和继续支持。凡签订三年完成任务的专题合同,必须按时按合同要求进行评估总结,对评估合格的专题方可续签合同。对已全部完成的专题在项目内调整或继续开设新专题研究。对那些未能按合同要求及时完成任务的,人员、资金连续两年不到位;通过引进或已解决的技术问题;已表现明显执行不好经努力仍不能完成任务的;其他非人为的、不可抗拒因素导致研究不能继续进行的专题、课题,不再给予支持。没有按期完成的合同,要有书面材料说明问题并记录在案,供今后参考。要制订一套科学、严格、公正、合理的评估标准。各主持部门和地方对所主持的项目、课题、专题可以先作自我检查,随时准备接受专家们的检查、评估,具体手续按国家科委正式文件办理。

“九五”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已经实施两年了。共完成国家拨款2.7亿元,经科技人员的努力,进展较好,有的已取得较好的成绩,如五大作物,1997年共增产粮食69亿公斤,棉花增产10.37万吨,年增效益101亿元。培育了一批新品种,完成了一批单项技术、综合配套技术的研制,并在生产中发挥了显著的影响。

五大作物、规模化养殖等重中之重项目已取得重大进展。“前启动,后补助”的做法在社会上引起广泛支持。“地方搭台,科技唱戏”、“课题从生产中来,成果到生产中去”、“边研究、边推广”等好的做法,有利于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要继续坚持,有些经验要引入其他项目中去,扩大影响。1998年要加强管理工作,总结两年的经验和不足,及时进行评估调整,确保攻关计划的水平和质量。重点突出技术水平,组装集成并实用化,及时总结各种确有实效的模式,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典型实例,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示范。

要启动“持续高效农业”项目,该项目是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好超前引导的探索。因此,起点要高,标准要严格,显示度要大。从申报情况看,各地的积极性都很高,都在准备,势头很好。虽然项目尚未启动,但已经在地方产生极大影响,可以说该项目与五大作物、畜禽规模化等项目一样,可能成为农业科技一种新模式或一面新的旗帜。

2.加速重大科技产业工程的实施进程

重大科技产业工程是国家科委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又一个重大举措。像电动汽车、高清晰度电视、小康住宅等项目都十分重要。农业方面,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工程实施旨在为21世纪农业发展作出超前示范,为生产提供可行样板,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形成。项目实施进展较好,自行设计生产的农业设施产品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形成了一个项目多个产业的发展势头,前景看好。1998年工作要点是,重点突出技术水平,尤其是形成自我知识产权的综合性配套技术、适合中国国情技术体系与装备,并带动设计与设备相关产业的形成,使其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来农业发展道路。

农业高效用水科技示范工程项目。主要以华北、西北为重点,为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将于4月底前完成论证。示范点确定将采用招标方式进行选择。此外,按国家科委要求,正在组织专家进行果品产业、生态农业等重大项目的筹划工作,力争于1998年完成立项、论证工作,争取得到经费等方面的支持。

3.进一步强化工程中心组建工作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农业方面共组建12个,其中正在建设的有8个,已完成验收的4个。按合同规定,1995年批准组建的大豆、玉米、小麦、水稻、棉花、半干旱工程中心应于1998年年底前完成组建工作,我们将按期组织专家进行验收。对1996年组建的家禽、家畜、肉类加工3个组建中的中心,要进行中期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是经费到位情况、计划完成情况、组织运行情况等。对执行情况不好的中心(含已命名的),要限期整改,给予警告,直至推迟验收、中止组建合同、撤销命名。匹配经费到位是一项重要考核指标,主管部门或地方要认真对待,严格兑现承诺。1998年还要抓紧组建一批中心,严格按照工程中心新的组建要求、新的管理模式以及新运行机制,在发布指南的基础上,严格认真进行招标工作,保证中心的组建质量。

(三)主动适应金融体制改革,继续做好星火计划工作

星火计划是指导科技引向农村的一面旗帜,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中国农村科技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国情,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项依靠科技、富国利民的伟大事业,是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要长期坚持下去。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重申要继续实施星火计划,扩大星火计划的规模。星火计划服务的对象依然是农业、农村和农民,特别是乡镇企业。今后一个时期,星火计划要按照党的十五大的要求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以强化乡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乡镇企业技术进步为中心,突出抓好农业产业化和农村资源开发,着力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发展支柱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操作上,要继续贯彻以高新技术引导培育经济增长点、培育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支柱产业发展、以支柱产业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技术路线。

1.做好星火西进工程实施工作

国家科委党组决定把实施星火西进工程作为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的重大措施,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促进星火西进工程全面深入实施。星火西进的目标是通过东西部互利合作、优势互补,提高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促进中西部地区建立真正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优化国民经济布局,促进东中西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要紧紧抓住东部产业结构调整、国家重视中西部发展的机遇,以科技、信息、人才为先导,动员各种社会力量,特别是企业和科技界的力量,通过互利合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中西部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为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示范。重点突出素质的提高和优势的发挥,做好技术与资源的结合、人才与资金的结合,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突出做好四项工作。

(1)培育区域支柱产业。以中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和资源开发为中心,动员组织1000家东部星火企业西进创业:培育支柱产业。

(2)加快技术进步。国家科委组织选择100项重点技术向中西部转移扩散,促进中西部地区农业和乡镇企业技术改造。倡导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向中西部转让技术。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建立紧密型长期合作关系。引导企业强化自身创新能力。

(3)培育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的领头羊,是带动行业科技进步的先锋。要在中西部地区重点抓好100家龙头企业的培育工作,强化科技开发能力,加大支持力度,使这些龙头企业真正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龙头”。

(4)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者素质是中西部全面振兴的基础,也是从根本上使中西部地区摆脱科技文化落后的保证。在国家层次上,用3~5年时间,为中西部地区培养100名企业家,组织东西部的管理、技术人员交流培训;中西部地区要加大培训力度,用3~5年时间,培训1000万名农村科技带头人。

各地都要重视星火西进工作,充分认识星火西进的重大意义。国家科委拟安排1000万元用于支持和引导东西合作,并建立表彰、奖励制度,表彰,奖励那些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集体和个人。地方科委要积极行动起来,加强领导,安排必要资金,结合东西部政府对口协作,把星火西进工作做好。1998年5月,国家科委将召开一个专门会议,进一步研究部署星火西进工作。还将从中西部地区再评选6个国家级星火西进示范县。

2.主动适应金融体制改革,积极争取资金支持条件

经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998年1月1日起,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取消额度指令性计划,改为指导性计划。这是一项影响广泛而深远的改革举措,也是我们这次会议讨论的一个热点。会前,我们邀请山东、广东、江苏、浙江、山西等11个省科委星火办的负责人就该议题进行了专门讨论。从大家的讨论看,大家对该项改革均持积极支持的态度,认为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机遇大于挑战,当务之急是拿出适应金融改革的、切实可行的办法。是不是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思考这个问题:

(1)认真追踪信贷管理的新办法,在此基础上改进星火项目申报办法和有关规定,使星火项目管理运行与银行新的管理办法一致。建立科技金融新的优势互补的合作关系。

(2)改进星火项目论证评估工作。要切实加强星火项目的论证评估工作,确保项目技术水平高、市场潜力大、示范带动性强。在项目管理上要做到质量第一,宁缺毋滥。

(3)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推进星火计划管理改革。星火计划要进一步突出示范带动作用,在力量配置和资源分配上瞄准当地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培育科技先导型企业。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要认真研究星火计划的管理改革,项目如何申报、引导资金如何使用、星火基金如何搞好管理等都要认真探索。尽早拿出可行的操作方案。

3.认真开展星火计划二次设计工作

农村经济要持续发展,乡镇企业正在进行“二次创业”。世纪之交,充满了变化和机遇,如何准确把握大局、顺应大势,找到我们新的定位、奋斗目标,要求我们未雨绸缪、超前设计,使星火计划作为一项事业,在21世纪继续健康发展。国家拟组织专门力量来研究开展这项工作,各地也应从当地实际出发,认真开展这项工作。

(四)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和人才培养

信息化、网络化是世界发展的潮流,是现代化的标志。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网络建设,以提高办事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星火计划已基本完成了信息网络的基础性工作,率先进入国家科委委内办公自动化网络,并已具备了全国星火计划信息管理联网的条件,要尽快健全完善网络体系并在全国逐步推广。1998年先作部分试点,1999年逐步推开。通过网络建设迅速提高星火计划管理水平、服务速度和质量。

农业科技信息网在攻关项目实施进展的基础上可望于1998年投入运行。第一步先联通有关部委科技部门和31个省市区科委;第二步与省部属农业科研院所和重点大专院校逐步连接;第三步逐步与1600多所农业科研院所和一批大专院校及有关单位,农业科技企业和少数农户相连,逐步形成一个完善的农业科技网。加速信息传递,促进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

人才培养是千秋大业、百年大计,1998年将完成1997年已经布置的选拔500名农业科技骨干的工作。这批人才将在21世纪起到关键性作用。在地方、部门推荐、评审的基础上对初选的人员进行严格评审,对合格人员予以公布,并结合有关科技计划渠道给予优先支持,使他们成为21世纪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的顶梁柱。继续拓展星火培训工作,完善基地建设,强化师资和专业技术培训工作,为农村科技与经济发展提供优秀人才。

(五)努力做好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工作

近几年,国家对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十分重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新增加25亿元投资,自然科学基金仍在继续加强,国家科委在“863”基础上正在组织S.863软科学研究。农村科技要大力加强这两方面工作,努力提高基础研究水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地方及有关部委要认真抓好这两项工作,加速我国农业基础理论水平的提高,提高高新技术的地位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能力。

(六)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渠道

国际合作是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和对外开放的极为重要的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取得显著成就,我们与近百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往来,与50多个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十多个国际组织签订了合作协议,官方、半官方及民间均有较好基础。我们要继续拓宽合作路子,吸收引进国际于我有用之技术和知识,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争取采用多种灵活的办法,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走出去、请进来”、“引进来、卖出去”等方法,搞好国际合作。积极努力开展星火国际化工作,在1997年已取得较大实质性进展(与埃及签订合作协议)的基础上重点摸清国外需求,建立、畅通各种渠道,推动技术和产品的输出,促进农村科技全面发展。

四 认真总结历史经验,运筹把握未来发展

近50年来,我国在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都取得十分惊人的成就,农业发展令人注目。用十分有限的资源养活世界1/4的人口,科技发挥了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虽然有一些较好的技术如地膜、旱育稀植等是引进的国外技术,但农业发展的主体技术是我国自行解决的。回顾近50年历史,有几大技术为我国农业大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一是高秆变矮秆,这项革命性的技术增加了作物的耐密植、耐肥水能力,大大提高了作物对光能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二是化学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跨越性发展,化肥、农药、农膜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极大提高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成倍地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三是耕作制度的变革,把几千年习惯的单熟制种植方式,改变为双熟或多熟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种植业的复种指数,使其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20%提高到目前的160%左右,增加了土地的产出能力;四是良种培育与杂种优势的利用,我国的粮食播种面积长期维持在1.1亿公顷左右,但粮食产量却不断增长,从1949年的1.132亿吨提高到1996年的4.9亿吨,良种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对我国粮食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五是节水农业技术,节水技术的推广,有效地增加了灌溉面积,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农业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还有集约化养殖技术和现代造林技术,大大地丰富了人民的菜篮子,改善了农业和生态环境。这些技术有效地支撑了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星火计划实施十多年来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成绩有目共睹、有口皆碑,在资金筹集使用、运行机制、科学化管理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管理方面,人们创造了许许多多富有价值的管理模式和成功的典型经验,在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服务生产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成效。我们要认真总结50年历史,总结成功的对今后仍有重要作用的经验,找出科技发展中历史教训和问题。这是一项十分重要又具有历史价值的工作,农村科技司已初步拟定组织有关部门和地方,编写《中国农村科技五十年》这一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献。希望有关部门、地方给予积极配合、早日完成,向国庆50周年献礼。

21世纪正在快速向我们走来,21世纪人口增长、资源紧缺状况有增无减,生活质量的提高势不可当,经济的高速增长将持续发展。要很好地解决这些发展和需求,必然依靠科技的发展,这给农业科技带来发展机遇,同时带来严峻的挑战,这些都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来分析预测未来。在这个新时代中,人们作了许多预测。一些美国科学家分析预测,网络将在21世纪成为主要的传播媒介,大约在2020年,欧洲会合并成一个国家。2005年前后,将有20%的美国人用电话购物,电视电话将大行其道。2012年,癌症基因疗法将逐步完善。2018年将可以用显微装置来修补细胞。到2020年,汽车不用汽油,将用氢来驱动。

时代在发展,要根据世界发展趋势来预测我们的工作,制定工作方针、政策及其具体措施。世界银行副行长理查德在《世界经济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机遇》这篇文章中分析,只用全球化来概括今天的世界经济是不够的,应引入“新世界经济”新概念,现在世界经济中两种力量在起作用,经济革命和技术革命并促使“新世界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主流,从事市场经济的人数已从10年前的10亿人发展到今天的50亿人。技术革命方兴未艾,人类经济生活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信息革命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活力,生产周期和产品开发周期大幅度缩短;跨国商业联系日趋复杂,形成一种“价值链”,跨国性资本流动增加;发展通过互联网购销商品,减少中间环节。新世界经济的特点是,速度快,知识密集程度高;跨国性质强,要求严格。

近几年来,知识经济的兴起在全球产生深远影响,各种形式的知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无形资产的投资远远大于、快于有形资产,拥有更多知识的人,将获得更高的报酬;在市场竞争中,拥有更多知识的企业,实力会更强;拥有更多知识的国家,发展会更快,综合实力会更强大。在知识经济、知识社会的推动下,农业发展更快,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出现一种“知识农业”的概念,对此我们要作分析、研究。知识经济、知识社会对我们的影响很大,知识经济给我们重要的启示是,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过于强调设备的引进,忽视了专利、诀窍、知识的引进,使我们走了很多弯路。日本、韩国在引进技术知识等方面做得很成功。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众多,资源紧缺,但是潜力较大,要使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我们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从中国未来的需求、世界的压力和挑战来思考,充分调查研究和系统分析,运筹我国21世纪农业科技工作,实现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21世纪经济发展宏伟目标。

1998年将是深化体制改革的关键一年。我们面临的形势是复杂的,我们要完成的任务是艰巨的。但不管形势如何变化,农业基础地位始终不变,科教兴国战略始终不变。农业、农业科技将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永恒的主题。我们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才能站好自己的岗位。1996年“九五”计划开局很好,1997年这一好形势又得以巩固。农村科技工作取得显著进展,离不开大家的勤奋努力,离不开大家对农村科技工作的一贯支持。

1998年农村科技工作能否做好,完全取决于大家的努力。希望大家回去之后,认真总结会议成果、领会会议精神,并把它贯彻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去,真正使全国农村科技工作形成一个整体,相互呼应,彼此配合,全面推进、整体发展。

(1998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