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政府行为理论的探索
第一节对政府作用以及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理论归纳和总结。面对当今的新形势,政府完全主导一切显然不行,计划经济时代已成为过去式。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也行不通,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以及市场经济本身运行的无序性已经做出了明确的回答。新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在进入21世纪之后的美国次贷危机、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种种现实问题面前也显得束手无策。当今的现实对各国政府行为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政府行为到底应该如何定位,政府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已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 本书理论观点——政府协同论
基于理论进步和经验积累,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引发的对政府主导的讨论,政府对自身经济职能的定位更加理性。人们的注意力已集中于“政府失灵”而不再是“市场失灵”,政府更加关注自身的结构缺陷和制度缺陷,以期通过自身的制度改革,提高政府效率。理论界关于政府和市场责任如何有效分担达成的共识也越来越多。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往往不能得到有效发挥。政府的中心责任就是为市场运行提供制度基础,政府行为的最佳表现形式就是政府效率和政策效果,如日本战后的贸易立国政策;亚洲四小龙的外向型战略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土耳其加入欧盟的政策等,良好的战略与政策已经成为撬动经济发展和腾飞的有力杠杆。
在本节,笔者引入自组织理论的思想观点,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政府协同论”的思想观点,对新形势下的政府行为进一步探讨。政府协同论观点也是本书的立论观点。
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效率是政府自组织特性以及协同特性的发挥,表现为负责任、有所为、正确的战略与政策,促进微观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进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体到旅游产业的发展,这种自组织特性的政府行为效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政府主导作用,即通过国家战略方式,确定旅游业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并给予优先发展的战略发展次序;二是政府的协同作用,即采取宏观调控的方式,在充分发挥微观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同时,运用政策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辅之以行政手段干预和调控产业经济运行;三是政府规制,即政府完全退出产业领域,只通过政策手段和制度手段对旅游产业的发展予以协调。
二 政府协同论的科学依据
(一)自组织理论(Self-Organization Theory)
在宏观经济研究领域,基于自组织理论形成的较有影响的观点是:解决市场失灵和政策问题关注的主要焦点应该是科学和研究,而非传统经济学以需求为主导的方法。若想进一步提高未来决策的有效性,应该讨论如何拟订政策和预防系统发生故障,而不仅仅是市场失灵问题。著名经济学家福斯特(John Foster,1997)认为,在经济和政治经济背景下,非线性结构的变化是经济的持续功能系统。拉扎瑞尼亚等(Sergio G. Lazzarinia, Pedro Carvalho de Mellob,2001)运用自组织理论,分析了金融市场的运行,指出金融衍生品市场自我调节的功能缺乏强有力的政府政策支持和政府监管,显然有违市场的效率。
自组织理论是系统理论的重要组成,也是20世纪自然科学研究的核心成果,并以其强大的科学性迅速被社会科学所接受,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研究的众多领域。自组织理论的观点是:组织是指系统内的有序结构或这种有序结构的形成过程,应该深入研究组织系统是如何在一定条件下自动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在自组织理论中,耗散结构理论(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主要研究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关系及其对自组织系统的影响等问题。该理论认为,当开放系统内部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阈值时,它就可能从原来无序的混乱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和功能上的有序状态,即耗散结构。形成耗散结构的主要条件是系统的非平衡态、非线性和开放性。所有自组织都具有耗散结构特征,是一个远离平衡态且达到非平衡的非线性区域的开放系统,自组织可以通过与外部环境持续地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有序状态。
在宏观经济理论中,政府既是“守夜人”也是“有形之手”。政府行为原则是通过政府政策和政府效率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相比“无形之手”,由于政府的强制性职能,使它能做许多市场不能做的事件,甚至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政策,缓解乃至消除政府失灵。政府的基本职能决定了政府的自组织特性。也就是说,在开放的前提下,政府是一个具有耗散结构特征的独立系统,在获得空间、时间或功能的稳定的过程中,能够自行创生、自行演化、自主地从无序走向有序。竞争和协同是政府系统自组织演化的动力和源泉,政府系统自组织特性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非平衡性。政府的强制性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等社会经济职能表明,政府作为一国最大的组织系统,包括资源配置、实现公平效率等职能的非平衡以及公共产品部门、社会保障部门等子系统种类、数量、发育程度等非平衡等诸多非平衡态。政府行为的绝对平衡状态是不可能达到的,只有相对稳定的平衡趋势状态,在非平衡态下,各子系统必须寻求与其他子系统的协同机制来促进政府系统的优化和政府效率的最大化。政府的非平衡性加强了政府内各个子系统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非线性。政府职能涉及的相关变量十分复杂。在政府系统内,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关系以及多层次、多种类的子系统等。政府通过制度和政策,调节各个要素之间的非线性的关系,可以实现政府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进而走向更高层次的无序和有序。
(3)开放性。政府作为一个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断地与市场系统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不断输出制度产品和公共产品。
(4)涨落性。政府系统存在涨落。涨落是指通过破坏系统的原有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推动系统向有序结构进化。政府政策效应是对政府行为的检验,政府因此具有相当的张力,调整政策以适应剧烈变动的市场环境,于是产生了政府行为有效性,由于非平衡性的存在,政府系统具有涨落的随机性。
(5)协同性。系统内外大量的涨落的存在使系统具备了走向有序的可能。只有系统内各子系统达到协同,才能形成有序结构。政府子系统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互相依存、互相作用,一方面通过竞争独立地发挥自己的功能;另一方面通过协作来完成单个主体所不能及的活动。这种合作和竞争的结合,实现了政府政策效应和政府高效,进而促进了政府系统与市场系统的竞争合作,使市场机制更趋完善。
(二)协同理论(Theory of Synergy)
协同理论创立于20世纪70年代,研究由完全不同性质的大量子系统组成,在诸如电子、原子、分子、细胞、神经元、力学元、光子、器官、动物乃至人类所构成的各种系统从无序到有序过程中,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是通过怎样的合作才在宏观尺度上产生空间、时间或功能结构的。协同论集中研究以自组织形式出现的系统结构,找到与子系统性质无关的支配着自组织过程的一般原理。其创立者赫尔曼·哈肯(Herman Haken)认为,系统各要素及子系统之间的协同是自组织过程的基础,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通过竞争而协同,从而使竞争中的一种或几种趋势优势化,最终形成一种总的趋势(自组织理论称之为“序参量”),从而支配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系统内各子系统的竞争和协同作用是系统产生新结构的直接根源。
协同学指出,在系统演化过程中,众多的状态变量在平稳发展时期所起的作用大致相同,差别不大,但在接近状态变化的临界点时,大部分“快变量”本身变化极快,还未来得及影响或支配系统的行为就已经消灭或转变了,极少数“慢变量”变化相对缓慢,有机会支配或影响系统的行为。因此,慢变量支配和主宰着系统的演化,代表着系统的“序”或状态,因而又叫做“序参量”。慢变量代表的“序参量”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系统之中的子系统通过竞争实现协同产生出来的,反过来,它又支配着众多子系统。众多子系统对“序参量”的“役使或伺服”强化着“序参量”自身,也促进着子系统对“序参量”的进一步伺服,进而促进整个系统自发地组织起来。而且,“序参量”可以相互竞争、相互合作和相互共存,从而使得系统的自组织演化具有不同的组织演化形式。竞争和协同的对立统一是系统自组织演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的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思想。
协同现象一旦产生,这个系统在宏观上就能够产生时间结构、空间结构或时空结构,形成一定的自组织功能结构,表现出新的有序状态。一个国家的政府,作为代表一个主权国家的特定行为主体,政府职能决定了它具有自组织的一般属性。因此,政府协同性就是政府和政府成员在运用公共权力服务统治阶级事务和公共事务时的主观协同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本质内容来说,政府协同性包括政府认知的协同性(探索和把握政府有效履行职能和实施高效管理的内在规律)、改造的协同性(将认知转化为实践)和审美的协同性(政府在履行职能的实践活动中树立社会公信力和良好形象)。改造层面的协同性是核心,认知层面和审美层面的协同性都是为改造层面的协同性服务的。从性质上讲,政府协同性包括政府合理使用公共权力的协同性和政府滥用公共权力的协同性。对于前者,要充分肯定;对于后者,要有效制约。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竞争中,一个国家为了实现战略意图和战略目标,为了国家的整体利益,政府的协同性显得尤为重要。这正是本书把“协同论”这一哲学思想作为立论依据的基本理由。
综上,政府自组织要实现协同关系,发现、识别系统内部使大量子系统集体运动的宏观整体模式有序的变量(自组织理论称为“序参量”),成为系统形成协同机制的关键。一般来说,“序参量”支配系统各个部分,它不仅是系统内部大量子系统协同的产物,并且“序参量”一旦形成,又对子系统有支配作用,主宰系统整体演化的过程。在系统自组织过程中,在临界点上,一个或几个“序参量”一旦处于支配地位,就会拥有主导优势,迫使其他因素或状态服从它们的伺服(Slaving principle),从而“序参量”产生支配子系统的机制,与子系统发生协同机制。
具体到旅游产业层面,旅游产业自组织系统通过与外部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并在内在机制的作用下,自行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向复杂方向成长,不断提高产业自适应、自成长。
三 政府协同论的作用机制
在当前市场经济作为基础性的运行机制的世界大环境下,国家力量(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企业力量)作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中矛盾运动的统一体而并存。政府行为如何定位?企业作用如何发挥?政府的协同性如何发挥?本书认为,政府首先应该发挥自组织特性,使微观层面实现系统内部的协同;其次,在宏观层面上通过制定正确的战略与政策(“序参量”)发挥引领、导航、管理、规制的协同作用,重点在维护国家利益、确保国家安全、推动可持续发展、有效管理国家等方面有所作为,避免对微观层面的过多干预。企业则在发挥自组织特性的基础上,在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引领和指导下,充分发挥有效配置社会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现效率与效益最大化。二者的关系及其行为表现、作用机制是根据自身作用实现的一种合理平衡,即协同问题。这种相互作用的协同机制既能有效解决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问题,又能有效解决政府越位缺位、市场效率低下的问题,实现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社会发展,整个经济社会运行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下面运用自组织理论对这一观点进行演绎证明。
(一)假设条件
(1)复杂性。市场经济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系统,在一个主权国家里,政府代表国家,企业代表市场;政府为企业服务,企业在政府引领、指导、管理、规制下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2)非平衡性。政府追求国力增强和企业追求利润的关系是一种竞争合作关系,也即协同关系。
(3)非线性。政府是服务公共事务型政府与服务统治阶级事务型政府的统一,是积极自觉型政府与消极自发型政府的统一,是契约型政府与道义型政府的统一。
(4)开放性。经济系统处于开放经济状态,非自由贸易政策。
(5)协同性。政府协同性的发挥主要是制定正确的战略与政策,体现国家意志;政府是公共性的,其衍生的自利性受道德准则和制度刚性的有效制约,政府自利性能够促进政府协同性的正面发生;政府廉洁、高效,对社会负有责任,具有很高的社会公信力。
以上假定条件最大限度地接近或者逼近现实。下面运用自组织理论对这一观点进行演绎证明。
(二)政府协同论的作用机制
根据协同理论,协同既有与竞争相对立的合作、协作、互助、同步等狭义的协同意义,也有竞争与合作的广义含义。在关于整体行为的系统科学理论中,所谓的竞争,都是与合作、协同相联系的竞争,是以协同和合作为基础的,是与协同和合作不可分离的相竞相争。系统在发展演化中存在一个共同规律,即任何系统中的子系统经过有目的的“自组织”过程,都可产生新的稳定有序结构。同时,系统从无序状态转变为有序状态,除了子系统间的协同作用机制外,还需要外部环境提供适当的控制参量。当控制参量发生变化,不仅改变着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地位,也改变着子系统之间的协同方式和程度。若外界环境不提供系统要素之间关联变化的条件,系统是不可能产生自组织行为的。因此,只有当外部控制参量持续不断地输入,并且输入量要达到某一特定的阈值,才能通过产业系统的协同机制产生协同放大效应。
基于此,开放的产业系统运行过程不仅是一个在外在环境作用下不断演化的复杂系统,也是一个有着内在的核心动力的自组织系统。从无序向有序转化的关键,是识别系统内部的序参量,当序参量变化到极大值时,系统之间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就能够产生协同现象和相干效应,系统新的有序结构才能出现。从而在宏观上就能够产生时间结构、空间结构或时空结构,形成一定的自组织功能结构,表现出新的有序状态。笔者认为,随着世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文化意义得以充分的展现,并最终与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类文明的构建和提升相联系。在宏观经济系统中,政府系统对于旅游业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政府政策对旅游产业的广义影响之上。在旅游业发展早期,政府政策的导向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当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政府的作用则体现在与微观企业的竞争合作上,也即协同发展。
(三)政府协同作用机理
在经济系统中,政府作为一个子系统,不仅具有自组织特性,也有与市场进行竞争合作的协同特性。政府有效和政府政策应该是这两种特性作用的最大限度发挥。
1.自组织机理
政府的自组织特性使政府不断通过政府有效和政府政策使整个经济系统处于自组织状态,并通过政策工具,激发政府和市场系统自组织特性的创生、演化,进而形成更高级的政府与市场的协同系统,达到政府与市场整体系统自组织的创生、演化以及和外部环境的均衡,实现帕累托最优。
政府的自组织机理表现在:政府开放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以及外部因素的随机扰动,政府系统内部状态参量由此产生涨落,当政府内部出现的涨落对原有结构的冲击低于临界状态,则涨落回归,强化原有政府结构;而当这些涨落超过了临界状态,则政府原有结构便失去稳态,政府出现不确定性,进而形成序参量,即政府政策和政府效率,序参量役使政府子系统产生协同机制,在包括协同机制在内的非线性机制的作用下,进而形成新的均衡,作用机理如图2-1所示。
图2-1 政府自组织机制
2.协同作用机理
在经济系统中,政府与市场在各自的自组织过程中,在非线性区域内,由于非平衡性形成了随机涨落,经济系统通过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分别获得了自组织的外部条件,而政府与市场行为演化的动力是各自系统内部各子系统通过协同机制,使竞争力的一种或几种趋势优化,最终形成总的趋势,即序参量,在这里,序参量即政府政策和国家战略,政府政策和战略通过役使机制和协同机制使子系统走向均衡,并促进经济系统向有序或更高有序状态演化。
政府协同作用机理可以简单描述为:在开放的大环境下,由控制参量(政府)通过提供适当的环境,通过竞争机制促使子系统参量之间产生竞争,系统因而趋于非平衡状态,然后通过协同机制使子系统状态参量产生竞争合作,系统产生巨涨落并产生宏观序参量(政府政策),序参量补充市场进行自组织演化,最终形成整体系统的自组织和协同特性,作用机理如图2-2所示。
图2-2 政府协同机制
由此可以得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系统是一个开放的、远离平衡态的、具有耗散结构特征的复杂系统,具有鲜明的自组织特性。经济系统内部政府系统和市场系统之间既有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一面,又有相互制约、相互排斥与竞争的一面,是一个复杂的自组织系统。政府与市场协同的本质是政府系统和市场系统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作用、协调配合、同步,产生系统发展的序参量,支配系统向有序、稳定的方向发展,进而使系统整体功能发生倍增或放大,实现协同效应。在经济系统自组织演化过程中,序参量即政府政策和战略,是政府和市场两个子系统集体运动、相互竞争与协同的产物,序参量一旦形成,就成为支配子系统的因素。政府协同机制的本质,是政府政策与市场机制的协同,是政府自组织系统内部以及市场自组织系统内部各状态参量在政府政策的作用下,通过政府与市场产生协同机制,最终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本书在下面的章节里,根据本章对于政府协同机制的分析,对土耳其旅游业发展进行实证研究,检验笔者提出的政府协同论观点,并基于政府协同论,构建政府与市场协同型旅游发展模型。从理论上来说,旅游业属于市场系统的一部分,旅游产业系统应该在政府政策驱动下,一方面依据自组织演化的基本规律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在政府协同机制的作用下,实现产业更高层次的发展。实证研究的基本思路是:
前提1:旅游产业系统演化遵循自组织理论的基本规律;
前提2:旅游产业系统自组织演化遵循协同动力机制规律。
基于这两个基本的前提,根据政府协同动力机制模型的分析,提出以下的命题:
命题1:自然禀赋驱动,是开放系统下旅游业发展的前提;
命题2:政府政策驱动,是开放系统下旅游业发展的序参量,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即序参量的运行模式;
命题3:投资驱动,决定旅游业的发展模式;
命题4:创新驱动,决定旅游国际竞争优势。
结论:在旅游业发展的萌芽及起步时期,政府主导型旅游产业调节方式对旅游产业系统自组织演化起促进作用;在旅游业发展的成长及扩张时期,政府主导型旅游业发展方式须向政府协同型旅游发展方式转变,政府与市场协同型发展模式促进旅游产业走向更高层次发展。
本章对自重商主义时期原始的国家干预理论和政策主张、到自由主义时期、凯恩斯主义时期,再到新自由主义时期、新凯恩斯主义时期的政府行为理论以及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理论进行了系统归纳总结。通过对自由主义和政府干预经济理论的理性反思,我们不难发现,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呈现融合趋势,国家干预主义在强调国家干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而经济自由主义则由彻底的自由放任观点逐步向承认国家干预的合理性转变,国家干预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的争论,已经不是需要不需要国家干预的问题,而是在多大程度上进行干预,以及如何干预的问题。
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而言,政府的作用一直存在,认同市场机制的人也不会否认,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要靠良好的国家制度和政府政策来指导、培育和支持。近年来,系统学理论广泛地运用于经济学研究。本书结合当今新形势下有关政府行为以及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讨论,以系统学自组织理论为理论依据,提出了政府协同论观点。分析了政府行为的自组织特性,即非均衡性、非线性、开放性和涨落性,以及在政府自组织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战略与政策作为序参量,促进市场自组织特性的发挥,并通过与市场的协同机制,形成整体经济系统的自组织特性,最终达到动态均衡的机理。这种均衡会实现资源最优配置,最终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这也是本书的理论观点——政府协同论的基本观点。这个观点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是一种新型的具有竞争优势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