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青海省域次一级区域科学发展指标体系基本架构与说明
各州、地、市区域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是结合各地区不同的主体功能发展定位,在对青海省科学发展整体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部分调整的基础上,建立分类管理的评价考核体系:东部地区重点评价考核经济增长、财政收支、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建设、污染治理、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等方面指标;柴达木地区重点评价考核经济增长、财政收支、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建设、资源综合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等方面指标;环青海湖地区重点评价考核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城乡居民收入、公共服务等方面指标;三江源地区重点评价考核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城乡居民收入、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指标。
一 西宁市科学发展水平监测评估指标体系
根据全省“四区两带一线”区域发展战略以及建设“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的战略部署,西宁市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率先实践“四个发展”,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实现跨越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第一目标实现绿色发展,坚持民生第一追求实现和谐发展,坚持稳定第一责任实现统筹发展,在东部城市群建设中充分发挥核心作用,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中提供新的支持,增强在全省的发展引擎辐射功能和维稳支撑作用,全力建设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青藏高原现代化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此,西宁市科学发展水平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分为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发展4个方面,共计53项指标(见表5-3)。
表5-3 西宁市科学发展水平监测评估指标
续表
(一)跨越发展指标
西宁市跨越发展指标包括GDP增长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率、园区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率、旅游业总收入增长率、城镇化率、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铁路客运量、铁路货运量、进出口总额增长率、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及增长率、企业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共16项,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西宁市作为全省首位度最高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要求,体现了西宁作为交通枢纽的经济地理区位条件,以及“夏都”旅游名城、“大美青海”门户的旅游业发展优势,并且在科技、文化、教育、民生等方面对全省的示范与带动作用。
(二)绿色发展指标
西宁市绿色发展指标包括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耕地保有量指标实现率、生态保护治理投资增长率、湟水流域好于Ⅲ类水体达标率、空气质量优良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生活污水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工业SO2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增长率、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下降率、每万元GDP能耗、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废水排放总量共17项,突出考察了西宁市作为全省人口集中度最高的唯一的地级城市,其环境对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承载状态,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自然生态与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三)和谐发展指标
西宁市和谐发展指标包括城镇登记失业率、就业者负担人口、基尼系数、高低收入倍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房价上涨指数、参加养老保险人数比重、参加医疗保险人数比重、参加失业保险人数比重、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指标、每万人刑事案件发案率、亿元GDP工伤事故死亡率12项,着重反映了民生与稳定的要求,突出了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内涵质量的考察。
(四)统筹发展指标
西宁市统筹发展指标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每万人拥有高中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口比重、传染病发病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人(次)、广播人口覆盖率、电视人口覆盖率、有线电视入户率8项,从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区域等方面,考察城市基础功能的完善程度,从而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全面而系统的基本公共服务与支撑。
二 海东地区科学发展水平监测评估指标体系
根据全省“四区两带一线”区域发展战略以及建设“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的战略部署,海东地区应突出高原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区、新型工业园区、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镇群等建设任务,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为主线,加速经济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加快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业建设,承接和发展先进的现代制造业,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和规模,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城镇建设和城市化进程,提高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重视改善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显著提高各族人民富裕和幸福程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富裕文明和谐新海东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为此,海东地区科学发展水平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分为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发展4个方面,共计44项指标(见表5-4)。
表5-4 海东地区科学发展水平监测评估指标
续表
(一)跨越发展指标说明
海东地区跨越发展指标包括GDP增长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率、旅游业总收入增长率、城镇化率、农业增加值增长率、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油菜马铃薯蔬菜种植面积、肉类产量、果品产量、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共13项,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海东地区在经济规模、城镇化进程、特色农产品、青藏交通线重要通道等方面的跨越发展要求。
(二)绿色发展指标
海东地区绿色发展指标包括耕地保有量指标实现率、森林覆盖率、湿地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湟水流域好于Ⅲ类水体达标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生活污水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工业SO2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下降率、每万元GDP能耗、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废水排放总量共15项,既立足于海东地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任务重点,又着眼于未来东部城市群建设中城镇化对环境支撑能力的要求,从而考察其环境对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承载状态,较好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自然生态与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三)和谐发展指标
海东地区和谐发展指标包括城镇登记失业率、基尼系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参加养老保险人数比重、参加医疗保险人数比重、参加失业保险人数比重、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指标、每万人刑事案件发案率、亿元GDP工伤事故死亡率共9项,突出了东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特点,着重反映了城市化发展中对民生与稳定的突出要求,强调了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内涵质量的考察。
(四)统筹发展指标
海东地区统筹发展指标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传染病发病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人次、广播人口覆盖率、电视人口覆盖率、有线电视入户率共7项,从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区域等方面,考察城市基础功能的完善程度,以期在东部城市群建设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对相关指标的监测,尽可能地避免城乡、区域差距拉大的问题,为城镇化过程中实现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提供引导。
三 海西州科学发展水平监测评估指标体系
海西州在“十一五”时期谋发展、促和谐、奔小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强烈,在践行海西速度,全力推进循环经济试验区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探索具有柴达木特点的科学发展模式,闯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的成功之路上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已经进入循环经济试验区和统筹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加快建设、经济加速发展、产业加速转型、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提升的关键阶段。在这一背景下,海西必须紧紧围绕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坚持民生优先、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开放融入、区域联动、项目支撑,加快推进循环经济试验区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显著提高科学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走出一条符合海西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建成富裕文明和谐新海西、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为此,海西州科学发展水平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分为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发展4个方面,共计41项指标(见表5-5)。
表5-5 海西州科学发展水平监测评估指标
续表
(一)跨越发展指标
海西州跨越发展指标包括GDP增长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率、园区工业增加值、工业循环经济比重、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率、旅游业总收入增长率、城镇化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铁路客运量、铁路货运量、企业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共14项,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海西州作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所在区域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特点,体现了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资源优势发挥以及青藏高原重要交通枢纽结点等方面的跨越发展要求。
(二)绿色发展指标
海西州绿色发展指标包括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治理沙漠化面积、生态保护治理投资增长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生活污水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工业SO2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每万元GDP能耗、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共11项,遵循海西州作为全省资源开发与利用高地的区情,以及循环经济试验区的产业发展要求,突出了资源与生态、工业化和城镇化与环保之间的匹配要求,能够较好地考察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三)和谐发展指标
海西州和谐发展指标包括城镇登记失业率、基尼系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参加养老保险人数比重、参加医疗保险人数比重、参加失业保险人数比重、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指标、每万人刑事案件发案率、亿元GDP工伤事故死亡率共9项,突出了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应着重解决好与民生和稳定相关的问题,从而为跨越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统筹发展指标
海西州统筹发展指标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传染病发病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人次、广播人口覆盖率、电视人口覆盖率、有线电视入户率共7项,从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区域等方面,考察城市基础功能的完善程度,以期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对相关指标的监测,尽可能地避免城乡、区域差距拉大的问题,为城镇化过程中实现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提供引导。
四 海北州、海南州科学发展水平监测评估指标体系与说明
海北州、海南州在全省“四区两带一线”功能区划中同属于环青海湖区域,在生态地位、资源条件、经济基础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和关联性,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现代畜牧业、新型工业化、生态保护、高原特色旅游业、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力争走在全省牧区前列,更加注重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发展保障能力,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民生改善,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实现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努力闯出一条欠发达牧业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功之路。为此,海北州、海南州科学发展水平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分为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发展4个方面,共计34项指标(见表5-6)。
表5-6 海北州、海南州科学发展水平监测评估指标
(一)跨越发展指标
海北州、海南州跨越发展指标包括地区总财力增长率、旅游业总收入增长率、农业增加值增长率、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共6项。鉴于全省经济总量考核中对于环湖地区生产总值指标的弱化,海北州、海南州在跨越发展指标群中剔除了与地区生产总值相关的指标,而是依据区域功能定位,立足于两州的旅游与农牧资源优势,选定相关指标,并保留了人民收入增长性的考察。由此,体现了区情和未来发展定位,能够比较充分地反映两州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
(二)绿色发展指标
海北州、海南州绿色发展指标包括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耕地保有量指标实现率、生态保护治理投资增长率、治理草原退化面积、治理沙漠化面积、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生活污水排放达标率、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工业SO2排放达标率共10项,重点考察两州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情况,以期为产业发展、资源优势发挥提供基础性支撑。
(三)和谐发展指标
海北州、海南州和谐发展指标包括城镇登记失业率、基尼系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参加养老保险人数比重、参加医疗保险人数比重、参加失业保险人数比重、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指标、每万人刑事案件发案率、亿元GDP工伤事故死亡率共9项,突出了经济、社会加快发展阶段,应着重解决好与民生和稳定相关的问题,从而为跨越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统筹发展指标
海北州、海南州统筹发展指标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传染病发病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人次、农村贫困发生率、广播人口覆盖率、电视人口覆盖率、有线电视入户率、乡村医疗机构覆盖率共9项,从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区域等方面,考察城市基础功能的完善程度,对经济社会欠发展的牧业区的农村贫困程度,以及以医疗卫生设施为代表的农牧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能力,通过对相关指标的监测,为加快解决贫困问题、城乡差距问题提供引导。
五 黄南州科学发展水平监测评估指标体系
黄南州近年来依托资源优势,紧紧抓住国家高度重视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在文化与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探索之路上迈出了新步伐,以国家级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坎布拉国家公园建设为代表,实现了文化产业的新发展,并以此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农牧业现代化和改革开放的发展。为此,黄南州科学发展水平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分为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发展4个方面,共计31项指标(见表5-7)。
表5-7 黄南州科学发展水平监测评估指标
(一)跨越发展指标
黄南州跨越发展指标包括地区总财力增长率、旅游业总收入增长率、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发电量、新增特色优势作物面积、新增冷水养殖面积共8项。鉴于全省经济总量考核中对于黄南州地区生产总值指标的弱化,在跨越发展指标群中剔除了与地区生产总值相关的指标,而是依据区域功能定位,立足于黄南州的黄河水电资源与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选定相关指标,并保留了人民收入增长性的考察。由此,体现了区情和未来发展定位,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了黄南州实现跨越发展的路径可行性。
(二)绿色发展指标
黄南州绿色发展指标包括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耕地保有量指标实现率、生态保护治理投资增长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生活污水排放达标率共5项,重点考察黄南州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情况,从而为顺利实现产业发展的转型与升级提供绿色导向。
(三)和谐发展指标
黄南州和谐发展指标包括城镇登记失业率、基尼系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参加养老保险人数比重、参加医疗保险人数比重、参加失业保险人数比重、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指标、每万人刑事案件发案率、亿元GDP工伤事故死亡率共9项,突出了经济、社会加快发展阶段,应着重解决好与民生和稳定相关的问题,从而为跨越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统筹发展指标
黄南州统筹发展指标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传染病发病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人次、农村贫困发生率、广播人口覆盖率、电视人口覆盖率、有线电视入户率、乡村医疗机构覆盖率共9项,从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区域等方面,考察城市基础功能的完善程度,对经济社会欠发达的牧业区的农村贫困程度,以及以医疗卫生设施为代表的农牧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能力,通过对相关指标的监测,为加快解决贫困问题、城乡差距问题提供引导。
六 果洛州、玉树州科学发展水平监测评估指标体系
果洛、玉树两州近年来依托资源优势,紧紧抓住国家高度重视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玉树州克服了严重的地震灾害,通过高起点规划、大手笔运作和大项目支撑,以灾后恢复重建为重点,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培育发展特色经济,倾心珍视民族团结,着力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取得新突破、新成就。为此,果洛州、玉树州科学发展水平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分为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发展4个方面,共计28项指标(见表5-8)。
表5-8 果洛州、玉树州科学发展水平监测评估指标
(一)跨越发展指标
果洛、玉树两州跨越发展指标包括地区总财力增长率、旅游业总收入增长率、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共5项。鉴于全省经济总量考核中对于果洛、玉树两州地区生产总值指标的弱化,在跨越发展指标群中剔除了与地区生产总值相关的指标,而是依据区域功能定位,立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地位的独特性与重要性,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比较滞后的客观现实,并前瞻特色旅游产业发展优势与潜力,选定相关指标,保留了人民收入增长性的考察,比较客观地体现了区情和未来发展定位。
(二)绿色发展指标
果洛、玉树两州绿色发展指标包括生态保护治理投资增长率、治理草原退化面积、治理沙漠化面积、废水排放总量共4项,重点考察两州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情况,从而更好地体现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系列工程对当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作用,并为产业发展的转型与升级提供绿色导向。
(三)和谐发展指标
果洛、玉树两州和谐发展指标包括城镇登记失业率、基尼系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参加养老保险人数比重、参加医疗保险人数比重、参加失业保险人数比重、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指标、每万人刑事案件发案率、亿元GDP工伤事故死亡率共9项,突出了经济、社会加快发展阶段,应着重解决好与民生和稳定相关的问题,从而为跨越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统筹发展指标
果洛、玉树两州统筹发展指标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两基”人口覆盖率、传染病发病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人(次)、农村贫困发生率、广播人口覆盖率、电视人口覆盖率、有线电视入户率、乡村医疗机构覆盖率共10项,从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区域等方面,考察城市基础功能的完善程度,对经济社会欠发达的牧业区的农村贫困程度,以及以医疗卫生设施为代表的农牧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能力,特别是针对初等教育普及率仍然需要大幅提高的现实,用“两基”人口覆盖率指标加以考察,通过对相关指标的监测,为加快解决贫困问题、城乡差距问题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