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 选题由来及其意义
2001年,在尼泊尔王宫血案中,比兰德拉国王一家全部罹难。此后,尼泊尔君主的威望、王室的声名均开始下滑。早在1996年即走上武装斗争之路的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乘势而起。从此,尼泊尔陷入战乱和政局动荡的迷雾之中。尼共(毛主义)的终极目标是建设一个世俗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意味着彻底改变印度教君主制国家的性质和传统。此时,全世界再度被这个雪域王国变幻莫测的时局所吸引。2006年,尼共(毛主义)经过十余年流血牺牲与合法斗争,终于携手各政党通过立法方式,将尼泊尔转变为一个世俗国家,印度教的国教地位一去不返。两年后,尼泊尔废除君主制,亚洲迎来了一个新生的共和国。
作为在现代化进程中被边缘化的周边国家之一,尼泊尔在我国学术研究领域一向未受到足够重视。上述巨变不禁令人对尼泊尔政治体制的变迁产生好奇并萌生探索的渴望。在目睹和亲历尼泊尔政局动荡的两年时间中(2004~2006年),我便注意收集相关资料。最初,对充斥尼泊尔的形形色色的外国援助颇为关注,但时局的发展表明,弄清楚其政治体制的变化轨迹似乎更为切近和急迫。这样说的原因在于,政治体制的变迁往往是各国现代化进程中难以回避的问题,甚至是首先面临的问题。合适的政体即政治结构可以动员足够的社会力量,促进社会发展,相反,则会引起持续的社会动荡。这一点在尼泊尔的政治变化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于是,选择这样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20世纪中叶以来尼泊尔政治体制变迁”的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均有较为突出的意义。
从理论层面看,君主制国家向现代民主国家的转变,其结果不论是成为保留虚君的英式议会民主制国家,还是废王以后建立民主共和国,它所经历的体制转型都是历史学和政治学领域值得探讨的主题之一。研究尼泊尔政治体制的变迁实际上就是探讨其政治文明和制度文明的发展。由于政治体制的变迁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价值观念的改变必然联系在一起,这一课题的研究势必丰富尼泊尔研究的内容,让人们从政体演变的角度,也就是从制度的历时性发展的坐标去理解尼泊尔的历史与现状。
从现实角度说,扩大政治参与、走向民主是20世纪中叶以来的国际潮流和世界趋势,但是,正如亨廷顿所言,从政治学的角度看,世界各国之间的最重大差别不是它们政府的形式,而是各自政府实行有效统治的程度。所以,每一个国家都应结合自身的国情和条件,选择切实可行的现代化发展之路。作为典型的个案,尼泊尔在推行民主化与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曲折和挫败,与其说给那些具有相似目标的国家提供了经验,毋宁说展示了足够的教训。此外,该国政治体制的每一次演变都昭示了其社会的经济、政治势力及国际政治与经济环境的影响等诸方面的微妙变化。对周边国家的政治文明、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和外交走向等进行深入了解和认识,是我国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构建和谐区域环境的需要,也是政府决策的先决条件之一。而对一国政体演变的分析和梳理是达到上述目的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研究尼泊尔政体变迁的实际作用如下:首先,有利于我国国民了解尼泊尔的历史文化尤其是政治文化,从而为增进友谊、促进双边友好关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有利于我国政府从政治体制角度了解其社会演变历程、认清其现实并对其未来发展做出恰当的预判,从而为决策部门制定外交政策提供适当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