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摘要
区域开发作为人类经济活动在区域空间的拓展过程,必然对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党中央适时提出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以及“生态文明”概念,明确了可持续区域开发的方向。可持续区域开发强调人类的经济活动在区域空间拓展过程中的永续性及其与生态环境的一致性。可持续区域开发理论使区域开发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使区域开发更加具有前瞻性,为生态开发和城市化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人类的经济活动皆由行为主体在一定的动力支配下展开。针对我国区域开发实际,从可持续区域开发的动力分析着手,探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利于增强可持续区域开发动力的机制。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不同制度安排将导致不同的环境结果。环境的产品特性和市场现状决定了政府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应起主导作用。在划分区域开发阶段的基础上提出区域开发的三种模式,即资源指向型开发模式、产业指向型开发模式和高新技术指向型开发模式,系统阐述了三种开发模式的内涵、特点及其实现途径。
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区域开发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采用环境技术效率指标对我国各省级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协调度进行评价;其次,结合区域案例,如高度城市化的长三角地区、处于资源开发阶段的西北地区和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提出了具体的区域开发战略;最后,针对东北地区系统阐述了其可持续开发的动力、机制和模式的现状,并提出解决对策。
基于上述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对21世纪我国可持续区域开发战略的选择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产业集群、区域创新、城乡统筹和生态开发四大发展战略,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