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新华网“新闻中心”
简介:新华网是新华社主办的,中国最大,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重点网站,被称为“网上国家主力”、“网上的《人民日报》”。新华网通过中(简体、繁体)、英、法、西、俄、阿、日7种语言,24小时不间断发布全球新闻,独家报道世界各地热点信息,第一时间追踪突发事件,深度分析评论焦点话题,每日发布的中外文最新新闻信息超过180万字,是名副其实的“网上新闻信息总汇”。新华网“新闻中心”依托新华社遍布国内外的150多个分支机构,组成了覆盖全球的新闻信息采集网络,提供丰富、权威、快速的原创新闻信息。在强手如林的互联网世界中,以其权威、准确、及时的报道,鲜明的特色,厚实的内容为海内外广大网民所瞩目和喜爱。
新华网“新闻中心”被人们称为“全球新闻总汇,网上信息航母”。
2005年、2006年两次荣膺“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频道)”。
理念:
•与时俱进,追求卓越
•党的教导记心中,勇攀网络新高峰
•网络无改稿,社会责任大
•传播中国,报道世界,引导舆论,服务网民
•永远追求人才,不断发现人才,坚决重用人才,决不亏待人才
•只有固定的精神,没有固定的模式
•网络无限,挑战无限,竞争无限,发展无限
特点:融汇全球新闻信息,网罗国内国外大事
口号:点击新华网,新闻很精彩
频道:“滚动新闻”“评论频道”“时政频道”“地方频道”“台湾频道”“港澳频道”“国际频道”“军事频道”“华人频道”“财经频道”“体育频道”“科技频道”“互联网频道”“教育频道”“文娱频道”“社会频道”“法治频道”“汽车频道”“房产频道”
经典栏目:“话题评说”“新闻聚焦”“时政评说”“深度报道”“焦点网谈”“国际观察”“华人故事”“财富人生”
域名:www.xinhuanet.com/newscenter/index.htm
情系中国魂 网尽天下事
——对新华网“新闻中心”的评析
从世界上第一家基于Internet的电子报纸——美国的《圣何塞信使报》于1987年问世以来,各大传统媒体纷纷触“网”,作为新闻信息供应商的世界各大通讯社也纷纷抢滩互联网。新华社从1997年11月7日开通了自己的网站“新华网”以来,数次改版,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新华网由北京总网和分布在全国各地的30多个地方频道及新华社的十多家子网站联合组成,每天以7种语言,24小时不间断地向全球发布新闻信息。目前,新华网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网站,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网络平台规模全国第一,有“中国互联网站航空母舰”之称。新华网担当着“传播中国、报道世界”的使命,以及时、权威、全面、快捷的新闻信息成为海内外网民了解中国,认识世界的重要窗口。
新华网“新闻中心”是新华网的知名品牌栏目,它依托新华网的资源优势,整合、会聚最新的新闻信息,深度的分析解读,深刻的专题报道,多媒体的技术创新,多方面的信息汇总,展现了“新闻中心”以新闻立网的原则。“新闻中心”下设有包括“时政”“国际”“评论”“地方”在内的19个频道,网民可以在“新闻中心”中一网打尽,了解最新的动态,监测环境的变化。“新闻中心”情系中国,辐射世界,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一个通道。
一 全面丰富,彰显网络魅力
新华网“新闻中心”正是因为信息的全面,而成为“中国网上信息总汇”。“新闻中心”细化分类,将不同的频道整合起来,能够全方位地报道中国,给世界了解中国提供一个立体的视角。其中“时政”频道以“聚焦时事热点,关注高层动态”为宗旨,从“高层动态”来报道国家领导人的动态情况;“地方领导”则报道各省、直辖市领导的新闻信息;“时政要闻”是对时政热点的报道评析;另外“党务”“政务”“人大”“政协”“外事外联”“人事任免”“史海回眸”“新华视点”“热点观察”等从不同的角度报道中国的时政动态,分析中国的时事热点。“地方”频道则从“地方要闻”“领导之声”“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区域经济”“媒体选登”等子栏目对地方联播,展现地方的新气象。“台湾”频道以“聚焦台海,情系两岸”为理念,关注台海情况,从“频道聚焦”“阅读排行”“海峡时评”“台湾政局”“军情动态”“国际观察”“经济文化”“大陆之声”“走进台湾”“台湾娱情”“社会民生”等20个栏目报道台湾的总体情况。“港澳”频道是从“香港新闻”“澳门新闻”“评论观察”等20个栏目关注港澳新闻,评析热点事件。“华人”频道从“华人新闻”“华人图片”“华界时评”“华人文苑”“华人在欧洲”“华人在线”“海外生活”“文化传承”等12个栏目介绍华人在国际上的情况。“新闻中心”每天都有醒目的头条,对热点话题加以关注和解读,如《大部制不是简单“拼接组合”发力在中后程》等。“以新闻立网,与大事同在”是新华网的特点。在大事背后突出的是新华网的权威和责任。除了“硬新闻”的报道,“新闻中心”还开设了“文娱”频道、“体育”频道、“社会”频道,增强报道的可读性,以平民的视角关注民生、社会。还有一些专业性质的频道:如“财经”频道、“房产”频道、“法治”频道、“科技”频道、“汽车”频道、“互联网”频道,这是在细分受众的基础上做出的频道设置,也体现了新华网“新闻中心”的服务意识。
“国际频道”以“报道世界,聚焦热点”为频道诉求,集纳了国际上重大的事件以及最新的发展态势,有“世界报道”“环球博览”“分析评论”“中外交往”“特别策划”等13个栏目设置,使受众能比较全面地了解世界动向,让国人洞察世界的变化;“军事”频道以权威军事播报,最新军情解读见长。设有“军事报道”“军情动态”“军事访谈”“军事论坛”“军事图片”“兵器大观”“军迷擂台”“军事纵深”“军事专题”“军史回眸”“战地/军事记者专栏”等栏目,对军事动向做全息的、纵深的解读。
新华网“新闻中心”提供全面的信息,在互联网中成为“信息航母”。它实现了准确的定位,打造自己的新闻总汇地位,为世界了解中国,中国了解世界提供了信息的交流平台。新华网“新闻中心”能够在无限的网络世界中成功地生存,最重要的是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即提供全面丰富的信息资源,起到了“瞭望”作用。
二 快捷准确,体现媒体责任
新华网以优势的资源创造着互联网上的众多“第一”,如率先报道伊拉克战争的爆发、中国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时效是网络新闻的生命,“快人一步,才能超人一程”,这是网络的生存法则。因此,“新闻中心”强调新闻的时效性和独特性,以“第一时间”的原创新闻,来吸引网民,打响品牌。但新华网严把准确关,树立自己的品牌公信力。新华网总裁说,“网络无改稿,社会责任大”。2004年10月9日,中国两名工程师在巴基斯坦被武装分子劫持,14日15时56分,值班编辑发现路透社引用匿名消息称“巴军方成功解救两名中国人质”。此时,不少网站根据外电播发了“成功解救两名中国人质”或“两名人质一名受伤一名毫发无损”等消息。新华网在不确定消息真实与否的情况下,冷静判断,紧盯新华社消息,以权威报道两名人质一名获救一名遇难,及时澄清不实消息,受到网民的信任。
新华网的报道,关注的不仅是国内,更多的使命是对外宣传中国,使世界了解中国,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因此弘扬准确的报道风格,也是取信于世界的明智之举。
新华网恪守“网络无改稿,社会责任大”的职业理念,事关舆论导向的新闻往往冷静客观,以求对事件有一个明晰的报道,也正是这种责任意识,树立了其良好的社会公信力,打造出知名的品牌。
三 多媒体融合,发挥传播优势
新华网以“亮剑”的精神不断创新,整合多种媒体,发挥集合传播的作用,利用网络传播技术,积极拓展新的应用领域,更大程度地方便网民、服务网民、培养网民的忠诚度。新华网“新闻中心”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扩大传播效果,通过“热播视频”“图说天下”“图片聚焦”“直播访谈”“赛事直播”“奥运直播”“文娱视频”的开设给网友直接的信息输入和感官刺激,激发受众的“选择性接触”和“选择性注意与理解”。
随着网络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网上报道的形式不断出新,重大事件的网上现场直播成了各家网站的“杀手锏”。新华网的视频直播在全国网站中的规模最大、影响最大、技术设备也称得上一流。自2001年3月1日起,新华网就开始对中央各部委及地方政府的新闻发布会、重要活动和全国各地重大新闻事件进行网上直播。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是2006年举世瞩目的重大新闻事件,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受众眼球。新华网《36小时全程见证青藏铁路通车》大型现场网络直播专题,以图文滚动播报和音视频穿插播报的方式,在36小时内不间断对青藏铁路通车全程进行专题报道,开创了全球网络媒体对一场重要活动跟踪滚动播报的时长纪录,全面显示了网络媒体报道的时效优势和海量优势,并首次将北京、西宁、拉萨三地联动发稿集合在同一专题上,实现了网络专题报道模式的一大创新,实现了重大题材正面报道形式上的新突破。
图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有着文字无可比拟的优势,新华网“新闻中心”开设有“图说天下”“图片聚焦”板块,各频道也设有图片区域,将一些经典的、重要的图片展示出来,图片一目了然,除了给人以醒目的感觉,更能方便受众打开链接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多媒体的整合提高了网络新闻信息的可读性,在点击率由用户自主决定的网络世界中,可读性强的信息将拥有更高的点击率,自然就会拥有渗透力和影响力。新华网有自己优秀的团体和新华社的资源优势,在技术和规模上自然拥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内容和技术的有效嫁接,多媒体的运用,更使之锦上添花,增强传播效果。
四 言论扬声,提供舆论导向
新华网“新闻中心”设有评论板块,各个频道下面一般都有评论、评析栏目,其目的是通过观点的呈现来表达思想的倾向性。靠言论扬声,为人们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是新华网的职责所在,它通过关注时事、热点、民生,来建构对现实社会的引导。
“话题评说”发表了新华网的评论——《我是北京劳模,北京却让我很受伤》;“时政评论”发表了新华时评——《阻挠舆论监督是蔑视人民知情权》,另外新华网还吸取多家媒体的精华,来充实自己的舆论阵地,如《长沙晚报》的《物价上涨是给农民涨工资吗?》和《“干干净净工作”是怎样为官的最强音》等不同媒体的言论。这充分发挥了网络的资源整合、集纳优势,通过复制—粘贴—组合—加工形成了新闻产品,进入网络流通领域。
新华网“新闻中心”的论坛是新华网最活跃的地方,在分频道里有“时政论坛”“财经论坛”“军事论坛”等分论坛,网民帖文中有关心国家大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建言献策;有抨击腐败,对社会不公平表示不满;还有人们对日常生活、情感世界的肺腑之言。这些栏目为平民提供了一个公共的话语空间,人们可以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通过民间舆论场的波动来影响网络的舆论导向。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发展阶段,新华网依靠自身的条件通过言论扬声,通过理性的、建设性的评论来引导社会的舆论动向,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五 结语
新华网“新闻中心”两度荣获“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频道)”,在网民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它肩负着传播中国、报道世界的使命,以新闻立网,与大事同在,为政府分忧,为民生守望,用言论扬声,它沟通着人民和现实,它连接着中国与世界,通过全面、丰富、快捷、准确的新闻信息洞察环境的变迁,引导现实的形塑。
(王延辉)
主编访谈与时代同行
——访新华网总裁周锡生
《网络传播》: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两会”闭幕后会见中外记者时说:“昨天我浏览了新华网,他们(网民)知道我今天开记者招待会,竟然给我提出了几百个问题。我觉得他们对国事的关心,深深感动了我。他们的许多建议和意见是值得我和我们政府认真考虑的。”这一段话,由现场700多名中外记者及其所属媒体经由电视直播、网上直播、网络报道和报纸发行等各种途径,迅速传遍大江南北让中国的网络媒体和数以千万计的网民兴奋不已、津津乐道。网上论坛对于此事的评论历经多日不绝。您和您的同人听到温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提到新华网有何感想?您如何看待网络媒体在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显示的民意?
周锡生:听到这个消息,我们的反应是激动、感动、压力。
激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第一次向中外媒体宣布他上网浏览,关注网上民意,而且浏览的是新华网。作为新华网的一员,大家都十分激动。自2000年新华网首次直接参加全国“两会”报道以来,新华网对每年“两会”都全力以赴,尽管大家非常累,尤其是今年“两会”,网络媒体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新华网作为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按照中央外宣办和新华社“两会”报道领导小组的布置,事先进行了精心的组织和各方面的报道准备。温总理在这么一个重要的场合提到新华网,使大家感到平时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也是应该的。
感动的是,总理日理万机,还亲自上新华网浏览,直接了解网上民意,高度重视网上民意。作为网络媒体的工作者,大家非常感动,也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因为大家的工作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和重视。温总理记者招待会进行中网上反响极其热烈,网民好评如潮。新华网论坛的编辑们立即以“总理感动网民,网民感动总理”为题综合编辑了一条互动消息,如实反映当时网民们的感动心情。从事后各方面的报道看,温总理会见中外记者那天,激动和感动的不仅是新华网的同志们和新华网的网友们,还有全国广大的网民和网络工作者。因为温总理的讲话体现了对整个网络媒体和网上民意的高度重视。
在激动和感动的同时,我们更感到巨大的压力。温总理浏览新华网意味着我们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所负的责任更大了。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更加发奋努力,扎实工作,不负重托,更好地承担起我们的责任,让党和国家领导人更多、更快、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网上舆情、网民心声,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构筑一个更便捷的网络通道。
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兴媒体近年来快速发展,在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网上论坛,不仅是一个巨大的,而且是一个不分国界、不分阶层、不论身份、不分时段的互动交流平台。网民来自方方面面,他们的意见、他们的呼声也是方方面面的。网络媒体在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要特别注意正确、稳妥地把握好网上舆论的导向,尽可能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网上舆情,防止偏激和片面,以便真正有助于一些问题的妥善解决。特别要注意到,虽然最近10年来我国的网民数量急剧增加,但目前差不多1亿的网民在全国13亿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还比较小,网上民意并不能代表全部民意。作为新闻网站,对网上民意,特别是网上反映的一些问题,要加以认真分析,要冷静地思考,全面地看待,特别是要放在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国家的整体利益、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中国的国情等大背景下去分析、思考。对网上反映的问题,要注重调查研究和核实,不能不加区分和不经核实就随意传播,否则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把问题复杂化,甚至对整个网络媒体的公信力造成负面影响。
《网络传播》:据新华社报道,2004年9月24日,新华通讯社社长田聪明参加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的第一届世界通讯社大会,他在开幕式上说:新华网成了一个真正全面展示新华社产品的平台和载体,从而大大拓展了新华社的服务功能和影响力。同时新华社也正在研究如何使新华网成为新华社新的经济增长点。您对新闻网站的商业价值有何看法?
周锡生:我认为互联网站不管是政府网站、新闻网站、商业网站,还是文化娱乐性的网站和其他专业性的网站,它们有共性也有特性。属于共性的主要是在内容的传播、国际互联互通、网络基本功能的应用和增值服务等方面。特性的方面就各不相同了。新闻网站特别是我国的新闻网站在性质、使命、定位、功能、价值等方面与商业网站有很大的不同,在很多方面甚至有本质的区别。不能简单地将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放在一起谈论商业价值。
新闻网站,特别是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我认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把新闻信息服务、宣传报道放在第一位,要自觉地、积极地、主动地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服务于社会的进步与和谐发展。如果新闻网站不首先把主要任务完成好,不把作为主打产品的内容做好,而去追求所谓的商业价值,我认为不仅是本末倒置,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也是不会成功的。当然,新闻网站在完成好首要任务的前提下也要积极拓展市场,增强自身实力和竞争能力,谋求长久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保持队伍的凝聚力、人才的吸引力和稳定性。新闻网站作为互联网站的一部分,本身也具有很多的网络应用和服务功能,这些功能如果善加开发和利用,同样可以拓展它的商业价值。新闻网站的信息来源广,信息比较权威、可靠,其信息增值服务包括有线互联网和无线互联网,大有可为,关键是要把握得当,贴近市场、贴近受众,真正有价值,得到社会和市场的认可。
这几年来,新华网一直在这些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做成了不少事情。今后,我们还要更好地利用新华网先进的网络平台优势,增强新华网的网络服务功能,开发利用好新华网的信息增值服务,开展好新华网的其他服务,在确保社会效益优先的前提下谋求更多更好的经济效益。
《网络传播》:新华网创办至今,我们觉得新华网不但有权威性,而且新闻做得特别好看,您能给我们讲一讲数年来新华网还取得哪些骄人的成绩,您能回过头来给我们讲一讲那些重大事件推出的台前幕后吗?
周锡生:新华网的前身是新华通讯社网站,2000年3月正式改名为新华网。5年多来,新华网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国家的大力扶持和新华社的直接领导下,顽强拼搏,不断创新,扎实工作,连年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海内外的影响越来越大。回顾这几年的发展,骄人的成绩谈不上,感受比较深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一系列重大报道,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和扩大了影响。比如对党的十六大、2000年以来的全国“两会”、神舟五号发射、抗击“非典”、2001年上海APEC会议、悉尼奥运会、雅典奥运会等重大事件、活动的报道,新华网充分依托新华社的整体实力和优势,都做了大规模的和创新式的报道,展现了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主力军的实力,为社会各界特别是为网民提供了比较有特色、有气势的网络报道服务,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互联网界的一致好评。网民赞扬新华网不愧是“党的网、国家的网、人民的网”。
第二,这几年来凡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新华网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在全国网站乃至全球中文网站中第一播报。比如2002年3月20日,新华网在全球网站中率先播报了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消息。还有最近几年的民航飞机失事、清华北大爆炸案、印度洋地震海啸、莫斯科人质事件等等,新华网的快速报道给网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因此较好地体现了新华网作为新闻网站的实力和特性。
第三,新华网在宣传报道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严格遵守宣传报道纪律,严格把好政治关、导向关、事实关、技术关,敏感问题、复杂问题不跟风,不炒作;十分注重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权威性、可靠性。没有发生大的失误。作为年轻的网络媒体,依靠一支十分年轻的队伍,在比较复杂的环境中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第四,新华网大力加强论坛建设,发展论坛的人气越来越旺。新华网“发展论坛”2001年3月开办之初每天仅有200多人次登录,现在每天的访问人次已高达30多万,最多时接近60万。外界的反映是新华论坛的网友素质比较高,观点言论比较有见地、有分量,很多建言献策很有参考作用。
第五,新华网在办好自身网站的同时积极参与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先后承建了一大批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网站、机构组织网站、开发区网站等。新华网承建的上海APEC会议官方网站,得到了国际媒体的高度评价。现在我们正在加紧承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要求十分高,任务非常艰巨。这对新华网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艰难的考验和挑战。
至于新华网重大报道的幕后故事,确实有不少值得回忆。伊拉克战争报道就是其中之一。2001年3月伊拉克局势急剧恶化,美国不断威胁要攻打伊拉克,战争随时可能爆发。当时正是“两会”报道十分紧张之时,新华网的采编人员十分紧缺,主要力量都在“两会”上。在此情况下,我们把家里仅有的年轻采编人员和返聘的老编辑全部调集起来,分成四个班日夜坚守岗位,紧盯全球主要通讯社、国外主要电视台和新华社前方记者发来的消息,在紧盯各种消息源的同时,我们十分注重分析形势,及时对事态进行自己的判断。根据当时的形势我们比较准确地估计战争很有可能在3月20日上午9时左右爆发,于是果断地把38名中英文编辑全部调集到一起,分成12个不同的发稿口,准备抢发稿件。在新华社驻巴格达报道员紧急传来战争打响的英文消息的几秒钟后,新华网就把中英文消息抢发了出来,同时接连不断地编发有关美国攻击伊拉克的最新文字、图片报道,推出大型专题进行战况分析和国际局势的分析,新华网的报道被各种媒体纷纷转载。新浪网总编辑陈彤说,新华网在报道伊拉克战争中夺得了金牌。这次报道新华网确实做得比较漂亮,使我们的队伍经受住了考验和锻炼。这次报道看似在时效上比其他网站只快了一点,但其中付出的艰辛只有新华网的同志们自己知道。
《网络传播》:在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上您和您所服务的网站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心得?
周锡生:在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我们的主要心得是首先一定要认真地学习和领会上级的指示精神,坚决贯彻上级指示精神,认真细致地做好新闻事件报道的策划和各项报道的准备工作,充分发挥集体的创意和力量,合理地安排人力,要求各岗位的报道人员必须加强执行力。在报道上要充分考虑新闻网站的特点,敢于创新。
新华网在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上有一系列创新。比如,2002年新华网经中央和外交部独家授权,在人民大会堂现场直播中美两国元首共同会见记者的重要活动,新华网对这次活动进行了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现场直播。新华网的摄像机第一次在国际重大新闻事件中与CNN的摄像机架到了一起。我们的现场文字报道、图片报道和音视频报道被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外国主要新闻媒体的记者大量采用。这次报道开创了全球网络媒体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现场直播的先河。外国主要媒体的记者在现场感到十分吃惊,纷纷赶来观看。美国白宫记者、日本记者等干脆从新华网上直接下载内容发稿。
《网络传播》:“网络无改稿,社会责任大”,您的这句话几乎成了网络媒体从业者的座右铭,您能结合网络媒体的特点进行深入阐述吗?
周锡生:网络媒体是一种全新的媒体。网站上发布出去的任何消息都没有更改的余地。这一点与报刊、电台和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的新闻播发方式是不同的。我一再向我们的编辑们强调,网站编发稿件不是个人日记,日记可以随心所欲、涂涂改改。可网络无改稿,社会责任大。稿件一旦发出,它就成了完全公开的东西,没有任何还手之力。随着网络媒体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站和网络编辑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大。
新华网播发的稿件不仅会瞬间传播到五洲四海,而且会瞬间被国内外各种搜索引擎收录,想改稿和撤稿是不可能的。新华网作为国家主要新闻网站承担的责任就更加重大,无论是一条新闻还是一条信息,如果报道失实,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网站的编辑一定要慎用鼠标、慎发稿件,不仅对文章的选题、标题、内容要特别慎重,而且对其中的标题符号也都要格外慎重。
《网络传播》:您曾经就做好网络媒体提出“要以党性原则做指导和以‘三贴近’原则指导实践”,那么您认为网络媒体新闻宣传应该怎样发挥自身优势?
周锡生:网络媒体要发挥自身的优势,除了必须遵循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和纪律外,还必须首先认真思考和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网络媒体、新闻网站自身究竟有哪些优势,可以发挥哪些优势;二是如何根据网络媒体的特点来充分发挥优势。我认为作为新闻网站,特别是重点新闻网站,首先要发挥好自己的新闻信息报道的权威优势、原创优势,要有自己的第一手新闻信息,要有自己对新闻事件的分析判断,不能忙于照抄照搬和转转贴贴。否则是不可能体现出优势的。
网络媒体要真正发挥优势,必须在内容上做大做强、做精做细,必须充分考虑到网络媒体受众的需求。网络媒体的受众很大一部分不是因为看不到传统媒体才来看网络媒体的,而是希望在传统媒体之外看到更多、更深、更细、更实、更精彩的内容。所以要充分考虑网络媒体受众的需求来做好网站的内容,充分运用网络媒体的新手段、新形式,使网民对网站的内容想看、爱看。
《网络传播》:新华网办出这么多特色栏目来,一定跟您本人分不开,因为熟悉您的人都知道,您是个非常资深的媒体人,而且互联网界对您的评价非常高。能不能介绍一下您自己的经历,或者做新华网的感受?同时借此机会再给刚刚从事网络业的或者将要从事网络媒体业的年轻人提一个希望,建议他们应该强化哪些素质?
周锡生:谢谢你的夸奖和大家的鼓励。其实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媒体从业者,如果说有些个性,就是我责任感比较强,比较喜欢思考一些问题,不固执,善于博采众长。国内外的主要网站不仅仅是新闻网站,都是我日常调研的重点,也是我创新的源泉。从我自身的经历来说,比一些年轻的网络媒体人来说要丰富一些。当过新华社驻外分社的记者、首席记者和社长。办过杂志,当过总编辑和总经理。岗位变化比较多,但总体来说,一直是在从事媒体工作。正是这些不同的岗位,使我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要说做新华网的感受确实有许多,主要的感受是艰难、压力和拼搏。新华社领导把我放在新华网总裁的岗位上,我别无选择,必须竭尽全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否则对不起领导,对不起新华社,也对不起关爱新华网的网民。新华网这几年快速发展,除了要感谢上级领导的亲切关爱、直接领导和大力支持外,我要借此机会特别感谢我们的团队、我的同事们,他们付出了很多很多,大部分中层干部连续几年放弃了周末休息日,没有他们的全力支持、帮助和困难时刻的同心协力,新华网很难把繁重的任务承担下来。
对于网络媒体的年轻从业者,我建议他们首先要强化政治理论素质和新闻专业素质。如果这两个素质提不高是很难当好新闻网站的编辑记者的。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敬业敬业再敬业,努力努力再努力;竞争面前不畏惧,艰难面前不退缩,成绩面前不骄傲。这些既是对我自己的要求,也是与网络媒体年轻从业者的共勉。
《网络传播》: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升级、传播手段的日益多样化以及受众不断地被市场细分,新华网对下一步的发展有哪些战略上的高瞻远瞩?您有哪些思考?
周锡生:现在国内外互联网的发展确实异常迅猛,互联网本身是一个崭新的事物,互联网的发展必然会直接影响到网络媒体的发展。从新华网来说,既要立足自身,更好地挖掘自身潜力,发挥好自身优势,更要扩大视野,不断学习,博采众长。最近我们正在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首先要在内容上真正做到导向性、准确性、可读性、贴近性和生动性的良好结合。网络媒体是一种全时化的媒体,要充分发挥全时化媒体的作用,要从新闻信息的量到质都有新的创新和发展。同时,我们在技术建设、队伍建设和品牌建设上,采取更多的措施,这些方面我们一直在思考,也在不断地调整。
(《网络传播》记者 张世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