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和谐稳定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六 加快社会体制改革的思路

政府的宏观调控、市场的资源配置和社会的利益关系协调,是现代社会运行的三种基础机制。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领域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并产生了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新的形势下,正确处理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成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加强社会建设,加快社会体制改革,努力协调好各种不同的社会利益关系,已经成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突出任务。

第一,加快就业和劳动关系方面的体制改革。坚持扩大就业的积极就业政策,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统筹城乡的劳动力市场,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服务职能,健全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多种形式就业,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大学生就业等工作。在劳动关系方面,把职工参与和集体协商制度作为协调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途径,要建立政府、工会、企业三方协调劳动关系的机制,完善解决劳动争议纠纷的法律法规和调解仲裁办法,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形成劳资两利、合作共赢的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

第二,加快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要把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要求贯穿收入分配的全过程。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通过规范收入和财富分配来调节利益关系。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要理顺收入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加大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第三,加快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使这一体系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重视保护妇女儿童权益,重视保护残疾人权益,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第四,加快城乡管理体制的改革。统筹城乡发展,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进户籍、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等领域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的改革,逐步消除农民进城务工的体制性障碍,在教育、医疗等社会发展领域加大对农村的倾斜,完善土地征用的补偿制度。

第五,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要进一步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明确教育、医疗等非营利机构的法人地位、行为规范、税收规则和监管制度,在提高社会事业机构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的同时,要坚持社会事业机构的公益性目标。通过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加大文教卫生事业公共投入的力度,不断增加城乡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下大力气逐步解决人民群众上学难上学贵、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公共投入要适当向广大农村地区倾斜,通过长期努力,逐步实现公共服务供给的均等化。

第六,加快社区和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基层社区组织,提高社区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发展和健全各种社会组织,增强它们服务社会的功能。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社会组织的发展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是不奇怪的。要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的政策,发挥各类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

第七,实行促进社会团结的社会阶层政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坚持工农基本群众作为国家主人翁的政治地位,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发挥知识分子在知识创新和科教兴国中的特殊作用,发挥私营企业主阶层和其他新兴社会阶层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作用,促进社会各阶层的团结。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

第八,实行综合治理的社会治安政策。坚持依法治国,加强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建设,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行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积极推进治安防范工作的社会化和民众参与,规范保安服务业,保护人权,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社会建设与社会体制改革工作,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必须坚定不移地积极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