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文化研究(第六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善恶论与性论

在周敦颐看来,诚的主要意思就是真实无妄,不加矫饰,杜绝人为,其特性是 “纯粹至善”。既然 “诚”是纯粹至善的,那么,恶是如何来的呢?周敦颐用“几”这一概念来说明。

诚无为,几善恶。周敦颐:《通书·诚几德第三》。

寂然不动者,诚也;感而遂通者,神也;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诚精故明,神应故妙,几微故幽。诚、神、几,曰圣人。周敦颐:《通书·圣第四》。


周敦颐关于“几”的理论来源于《周易·系辞》:“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又说:“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

“几”是指事物变化之初兆,吉凶来临之先兆。圣人深究宇宙之理,穷研事物之变,知几而作,开物成务。

周敦颐接受《系辞》中 “几”的观念,作了创造性发挥,强调 “几”的道德意义,用来说明人性中恶的来源。在他看来,“诚”至善无为,“几”则有善有恶。周敦颐用 “诚”和 “几”来对善与恶进行说明,同朱熹等人用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来说明善与恶有异曲同工之妙。

周敦颐说:


性者,刚柔善恶,中而已矣……刚善:为义、为直、为断、为严毅、为干固;恶:为猛、为隘、为强梁。柔善:为慈、为顺、为巽;恶:为懦弱、为无断、为邪佞。惟中也者,和也,中节也,天下之达道也,圣人之事也。故圣人立教,俾人自易其恶,自至其中而止矣。周敦颐:《通书·师第七》。


周敦颐说“刚柔善恶”之性是指气质之性,而“中”之性则是指本然之性。他说“圣人立教,俾人自易其恶,自至其中而止矣”,使人修养而止于“中”,把中看成是成德的最高境界。《大学》说“止于至善”,在周敦颐,诚就是至善,所以,周敦颐这里的 “中”,是与至善之诚相通的一个概念,实际上相当于朱熹所说的天命之性或本然之性。

周敦颐对 “刚柔善恶”的气质之性分析得很细致。因为 “刚柔善恶”属于气质之性,气质之性则有善有恶。此前人们一般只看到 “刚”和“柔”的善的一面,周敦颐则看到它们也有恶的一面。有 “刚善”,也有“刚恶”;同样,有“柔善”,也有“柔恶”。“刚善”“柔善”虽是善,但却是发自气质之性的善,是不可靠和不足恃的,义与猛、直与隘、严毅与强梁、慈与懦弱、顺与无断等之间,“如反覆手耳”,有时会出现以恶为善或善恶不辨的情况。只有作为本然之性的 “中”,通于纯粹至善的 “诚”,才是修养的最高境界。而恰恰因为气质之性中的善恶极易变化,所以 “自易其恶,自至其中”的修养功夫就相当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