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文化研究(第六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七 结语

第一,“混沌”本身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的“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的东西。所以说:“道之形象,真一难图”“玄冥难测,不可图画”。

第二,当今西方科学研究的“混沌(chaos)”,是可视、可听、可以捕捉,迎之可见其首,随之可见其后的东西。它可以用数学方程描述,可以用计算机描绘,已经不是那“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的“混沌之帝”了。在中国古代贤哲们眼里,这种chaos顶多是被倏、忽二帝好心凿开了七窍的、死去了的“混沌之帝”。或者说,今天的chaos是接近混沌之地而没有(也不可能)进入到混沌殿堂开发出来的东西。他们找到的可能是混沌殿堂周围的巡山大士或者某级守护神。他们虽然根本见不着“混沌之帝”的真面目,却也有助于人们了解“混沌”近旁的一些情状,工作还是令人十分欣慰的。

第三,“先天图”体系中的《阴阳太极图》告诉我们,任何客观物体的运动都不可能逾越光速(当今认识到的最高速度)之上,也不可能被冷却到绝对零度(当今认识到的最低温度)以下。任何粒子若被加速到光速之后,必然走入混沌,然后是速度减慢(波动性变弱)、粒子性变强。最后,粒子的一切运动被冻结,寂然不动而死亡。其实,谁也无法用人工方法将实物客体加速到光速,也无法将它们冻结到绝对零度

第四,“天根”是万物的归寂地,是它们的坟场。在天文学上称之为“黑洞”。然而,“天根”却又是万物化生的“玄牝之门”,是新生万事万物的生长点。

第五,越过光速之后的粒子是原来的粒子,还是新粒子,或者出现负粒子?

《阴阳太极图》所显示的阴阳消长规律明确告诉我们,越过光速之后的粒子应该是原来的粒子,但是它却走向寂静和死亡,绝对不会变成负粒子。

第六,《周易》哲学告诉我们,人分阴阳、物分阴阳,而且“物物各有太极”,都在遵循着天地自然规律随阴阳消长在变化发展。以人生为例,在120岁的人生周期里,60岁应是其阳气最旺的时刻(在“月窟”点)。正如《庄子·天下》中惠施的辩说:“日方中方睨”。这里却是人生旺长与衰亡的交界处。越过“月窟”或称为“更年期”,人还是你这个人,但是已经不是60岁以前旺长的你,而是走向衰老死亡的你了。绝对不会过了“更年期”出现性别上的突变。

第七,中国古代贤哲们为什么那样看重“天根”?在炼丹师眼里,“天根”是丹砂生成的关键时刻、关键地。魏伯阳称其为“道枢”,是“阴阳之始,玄含黄芽”之处,是“五金之主,北方河车”之地。

在仙道家眼里,这里是他们修炼的枢机,是“元阳”“真气”运行的起始和转折点。能否返阴还阳,能否得道成仙,就看他们能否对“之几”有个大彻大悟了。 “天根”是世间万事万物的起始点,万物由此而生;又是万物的归寂处,万物至此由于阳消已尽、阴盛至极而死亡。有一点必须清楚的是,在“天根”处新生的事物绝对不是已经死亡的事物的再现。它不像越过“月窟”点的事物仍保留着原来的躯壳。

第八,由此看来,被吸入到“黑洞”的星系亦将彻底坍塌死亡,被化解成混沌状态。而经“黑洞”释放出的新星系,将是弱不经风的稚幼星系,它们在那无垠的天际间慢慢漂泊成长,一时间还不会引起天文学家们的注意。相对于它们的长成,人世间似乎短暂得可怜。

当物体真能被冻结到“天根”处,那么,它们也将被彻底分化、瓦解成混沌状。走出“天根”则将有貌似前物却非前物的新生物体诞生。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