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文化研究(第六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

图2原本是六码道自然码“光学码盘”的图样,已为南宋高宗绍兴年间的一位叫做洪迈(字紫微)的著名学者绘制出来了,洪氏把它称做《六十四卦生自两仪图》。(见图4)

图4 南宋·洪迈《六十四卦生自两仪图》

大概限于当时的生产技术条件,它没有应用到今天的自动控制中,而被用来解释“阴阳消长”的哲理。洪迈这张图与他同时代的朱熹的《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在阴阳结构上完全一样,都是表明“两仪”如何“生四象”“生八卦”“生六十四卦”的。人们大概不难看出,图4与图1d、图2、图3一样,都是把前一圈(或前一行)的黑块或白块再分成一黑一白两块,而且都呈黑白相间。依此法你尽管分下去,图3这样码盘已经分到了十三层,据说,国外已经做出了二十几层的码盘。如果技术上解决得好,你还可以继续细分下去,做得更精密。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北宋邵雍的“加一倍法”,今天称之为“一分为二”的方法。其实,这种方法还应该追溯到战国时代《庄子》中的名言:“一尺之垂,日取其半,万世不竭”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2007,第952页。

在詹姆斯·格莱克著《混沌:开创新科学》(James Gleick CHAOS;Mak-inga New Science)〔美〕J·格莱克著,张叔誉译:《混沌:开创新科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中介绍的“曼德勃罗集”表明,通过一个个越来越精细尺度上的“分形”放大获得渐增的集合,其复杂性始终不减。虽然只介绍了七张彩图,相信还可以继续分形放大下去,如《易》图。

另外,这种思辨,对于我们研究基本粒子的物理学家们,也许会有一种启发,任何物体都包含着构成它们自身的子部。也就是说,今天发现的基本粒子,或许明天还能在这些基本粒子内部,找到构成它们自身的更细微的什么粒子(比如层子、夸光等)。按“先天图”的结构规律,今后可能会发现什么“毫”粒子、“微”粒子、 “毫微”粒子、 “微微”粒子……。只要仪器合适、方法对路,你可以花些气力尽管找下去!终究还会有新的、更细小的粒子被发现。

反之,如果我们从图外往里看,人们又将发现,事物又都是“合二而一”的。电子、质子的合构成原子,不同原子的合构成性状各异的分子,而分子又组合成世间各种实物客体,你完全可以用不同方法去合成许许多多新材料。

大量不同的实物客体构成星球。我们的地球和其他星球组成太阳系,进而再组成银河系。人们又进一步发现,我们的银河系再与其他河外星系,统属于某个更大的什么星团、星系。

研究天体物理的先生们,也可以无穷无尽地找下去。同样,到头来谁也无法找到何处是尽头,谁为最大。

这也许就是中国古代贤哲们的“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哲学思辨吧。

这里还可以看出,“一分为二”和 “合二而一”这两个哲学概念,在“先天图”里是同一回事,只不过是观察角度不同罢了:一个从里往外看——“仰则观象于天”;另一个从外往里看——“俯则观法于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