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能源文献选编:战略、计划、法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部分 能源战略

新国家能源战略(概要版)

2006年5月经济产业省

一 现状认识与课题

(一)关于现状的基本认识

1.能源供求的结构变化

如果基于石油危机以后的变化以及对未来30年的展望来看,可以认为,国际能源市场受供求双方各种因素的影响,正迎来重大的结构性变化。

目前这种高水平的原油价格,因为国际能源市场的结构性供求处于紧张状态,很可能在中长期里继续维持。

(1)能源市场的长期性变化

以两次石油危机以后原油价格高涨为背景,世界范围内替代石油和节约能源等相关对策有所进展,对石油的需求受到抑制。与此同时,非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国家的石油生产扩大,导致国际能源市场演变为供给过剩结构。鉴于这一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除海湾战争引发的临时性价格高涨外,原油价格一直比较稳定地维持在每桶3~19美元的水平。

在这一时期,以在低价位稳定徘徊的原油价格为背景,能源需求转向缓慢增加,就供给而言,对上游产业开发的投资出现停滞倾向。进入21世纪,以亚洲和美国为中心,全球性能源需求增加,结果导致能源供求转向结构性紧缺。

结果是,原油价格再次转向上涨基调,目前依然维持着每桶70美元左右的高水平(见图1)。

图1 原油价格的长期性变化

资料来源:经济产业省制作而成。图中数据反映的是日本交易量较大的沙特阿拉伯生产的“阿拉伯轻油”(Arabian Light)的价格变化。但是,价格决定方式在不同的时期有所不同。

(2)需求方面的结构变化

在需求方面,以亚洲为中心的全球性能源需求急增及这种趋势将长期持续的预期,中国、印度等为确保能源权益的活动日益活跃以及这些国家在国际能源市场上影响力的扩大,运输部门燃料需求增大的可能性,以及能源流通基础设施和二次供给设备不足、分布不平衡等所带来的需求国供给余力不足等,各种课题正显现出来(见图2、图3)。

图2 世界能源需求的预期

资料来源:IEA, World Energy Outlook(2004)。

图3 中国石油进口的变化

资料来源:新华社通信China OGP, 《石油资料月报》。

(3)供给方面的结构变化

在供给方面,油气生产国出现强化对能源资源的国家管理和外资管制动向,输送管道等大规模流通基础设施不足,非OPEC国家供给能力低下和对中东地区依存度攀高,以及以“石油生产能力极限论”为代表的关于长期性资源制约的意识高涨等种种迹象越来越明显(见表1、图4)。

表1 资源生产国强化国家管理动向的实例

图4 关于全球能源供给对中东和OPEC的依存度的预期

资料来源:IEA, World Energy Outlook(2004)。

表2 关于石油生产极限的预期

(4)围绕国际框架的讨论动向

围绕对能源供给结构造成重大影响的气候变化问题和核不扩散问题的国际框架的讨论日渐活跃,为了实现新框架,我国积极提供协作并做出贡献的必要性有所增强(见图5)。

图5 最近的国际动态的实例

(5)国内的环境变化

日本面临着诸多新课题,如对随着我国在未来国际能源市场上的购买力相对降低而产生的能源资源确保能力低下的担忧,以及在自由化逐步推进的环境下确保对维持合适的供给余力等的投资等(见图6)。

图6 我国在世界能源市场中的地位

资料来源:IEA OMR(2005.6), IEA WEO(2004)。

2.政局不稳等原因导致市场波动以及扩大波动程度的因素多样化

不仅仅是导致中长期能源供求紧张的结构性变化,可能对能源供给造成暂时性阻碍的市场波动因素,以及进一步扩大市场波动的因素等也日渐多元化(见图7、图8)。

图7 导致多元化和多层次化的风险因素的实例

图8 中东产原油和LNG供求的海上运输线

注:图示为经由马六甲-新加坡海峡的油轮航行的通常线路。图示 为ULCC(超大型油轮)以及迂回线路。

资料来源:资源能源厅根据JETRO驻新加坡办事处提交的报告书绘制而成。

3.各国推进能源战略的重新构筑

在围绕能源市场的形势发生如此变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都重新将能源问题作为国家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加以重视。一方面,在能源消费国中,可以看到增强国内能源供求结构体质、确保能源资源权益等强化举措;另一方面,在能源供给国中,诸如强化能源资源的国家管理等,基于各种各样的国家利益重新构建能源国家战略的动向日趋活跃(见图9)。

图9 各国能源政策动向的实例

(二)新国家能源战略的构筑

基于前述对当下能源所处内外环境变化的认识,以能源安全保障为基轴,构筑我国新国家能源战略是不可或缺的。

1.意欲通过战略实现的目标

《新国家能源战略》旨在实现以下三个目标。

(1)确立能够为国民所信赖的能源安全保障

当下世界石油价格居高不下,虽以目前石油价格这种程度的涨幅,对我国经济整体而言不会引起如石油危机时那样的大混乱,但我国能源供求所处环境却持续处于高风险状态之中,以下三方面最具代表性。

①供求持续紧张与石油价格长期走高对我国能源环境所产生影响扩大的可能性。②中长期石油、天然气供给是否能得以确保的不稳定性。③围绕能源市场的风险呈多元化及多层次化趋势。

因此,一面要强化构建世界最尖端能源供求结构的措施;同时,通过对对外战略的补强以阻止各种向多元化、多层次化持续发展的风险发生;并且,加强在紧急事态发生时将波动控制在最小程度的应急措施,力图保证能源安全保障体系确立。

(2)通过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一揽子解决为可持续增长确立基础

2005年7月于英国召开的格伦伊格尔斯峰会上,与会各国对一揽子解决能源问题和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性形成首脑级别的一致意见,并就“针对气候变化、清洁能源及可持续开发所制定的格伦伊格尔斯行动计划”达成共识。从这一共识我们可以看出,各国对地球环境问题与能源政策具有息息相关、互为表里这一显著关系的理解正逐步加深。

在确立能源安全保障,积极应对多元化、多层次化的能源供给制约时,有必要将一揽子解决以气候变化问题为代表的地球环境问题纳入考察视野并采取措施。而且,在尽可能下调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所谓的脱碳化)的技术层面采取中长期措施是不可或缺的。

我国在环境和技术方面领先于世界水平,为构建解决地球环境问题的各种国际框架发挥全球性主导作用是很重要的。

(3)为解决亚洲乃至全球能源问题做出积极贡献

国际能源市场,与包括资本市场动向在内的世界经济整体动向具有联动性。加之我国的产业和经济,以尖端产业群为中心,早就被纳入了以亚洲为中心的稠密的国际分工网络。

基于这一实际状况,以确保我国的能源稳定供给为第一目标,包括国内对策和对外政策在内,举全力采取措施;但同时必须保证,采取这些措施的结果不会引发全球性的资源获取竞争。为此,必须将基于与世界经济共存的基本立场,通过在国际场合中充分利用我国拥有的技术实力和处理能源问题获得的经验,与亚洲乃至世界共同进步、克服难题、构建发展的基础这一全球性视野的目标,作为《新国家能源战略》的基本姿态。

2.策划制定战略的基本立场

实现《新国家能源战略》的目标,要基于以下三大基本立场(见图10)。

图10 策划制定战略的基本立场

(1)实现全球最先进的能源供求结构

对于能源资源贫乏又是资源消耗大国的我国而言,为应对持续多元化和多层次化的能源供给风险最为切实可靠的对策,可通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能源供给来源多元化和分散化、保持能源供给余力等措施确立全球最先进的能源供求结构。

其中,在一定比率上依赖于具有供给稳定性优势、发电过程中不排出二氧化碳的核能,对于我国的能源供给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为了推进这一政策,确保以品质保证为核心的安全保障万无一失是很重要的。

(2)综合强化资源外交和能源环境合作

面对以结构性能源供求紧迫为代表的持续多元化和多层次化的风险,为了阻止风险的发生以及将其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有必要为全面强化资源外交和能源环境合作而努力。

(3)充实紧急事态应对政策

为了从根本上强化我国的能源安全保障,围绕紧急事态应对能力的提高进行重新讨论是不可缺少的。

3.实施战略时的注意事项

在策划制定《新国家能源战略》的具体内容时,有必要对以能源问题固有特性为基础的应对之策进行探讨。在实施战略的时候,则有必要充分留意以下三点注意事项。

(1)中长期内不发生动摇的措施以及为此设定明确的数值目标

为了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确定长期战略性以及在长时间内官民采取不发生动摇的政策是不可或缺的。为此,设定明确的数值目标等、共享官民应该为之奋斗的方向性是有效的。

(2)凭借领先于全球的技术实力实现突破进展

为了开发、引入创新性能源技术,官民一体共同努力,旨在构建领先世界各国的新一代能源利用社会。

(3)强化官民战略性合作以及与政府形成一体的应对体制

能源安全保障,是关系国家利益的国家性课题,在具体实施战略时,虽然官民需各自明确承担责任,但在对外局面中官民一体共同采取行动并相互支持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在政府内部,与应对课题相关的机构有必要明确共享目的,并强化一体化解决问题的措施。

4.设定数值目标

为了确立能源安全保障、齐官民之力采取不偏离基轴的措施,作为官民应该共享的长期方向性,设定如下五个数值目标。

(1)节能目标

石油危机以后,齐官民之力共同推动节能发展的结果是,我国的能源使用效率在过去的30年间改善了约37%,达到了世界最先进水平。

今后的目标是,截至2030年能源使用效率至少再提高30%。

(2)降低石油依存度目标

我国一次能源供给对石油的依存度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后逐渐降低,目前已降至约50%。

今后的目标是,截至2030年降至40%以下。

(3)降低运输部门石油依存度的目标

目前,运输部门的石油依存度几乎是100%。

今后的目标是,截至2030年降至80%左右。

(4)核能发电目标

核能发电正在成为约占我国发电总量1/3的基本电力动力源。而且,核能是在供给稳定性方面占据优势,在发电过程中不排出二氧化碳的清洁能源。

今后的目标是,即便到2030年以后,核能发电在日本发电总量中所占的比率也维持在30%甚至40%以上。

(5)海外资源开发目标

属于我国企业占有权益下的石油交易量在我国石油进口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自主开发比率)从8%开始逐渐上升,目前以交易量为基础计算的占比已达到15%左右。

今后的目标是,在日益激化的全球资源争夺竞争中,进一步扩大自主开发比率,截至2030年达到40%的水平。

二 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措施

(一)构成战略的具体项目及其定位

我国作为资源小国,对于能源安全保障而言,确保占据能源大宗供给的石油、天然气等的稳定供给是不可缺少的课题,政府自身有必要以强化为了全面加强权益获取和资源筹措的资源外交为代表,积极采取措施,全力应对难题。

同时,在国内以进一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推进核能发电的发展以实现能源供应来源的多元化和分散化、促进化石能源的有效利用等为代表的供求结构改革中,必须充分利用我国卓越的技术实力,官民一体,从中长期的战略角度采取应对措施。

而且,通过将由此获得的知识和技术诀窍向海外普及,为确立亚洲乃至世界经济整体的增长基础贡献力量。

针对以此为中心的国家诸多课题,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开展如下所列的具体项目,充分发挥使官民一体化措施在整个社会中形成良性循环的主动权。

1.实现全球最先进的能源供求结构

受全球能源供求结构性紧张状况的影响,加上今后中长期内这种态势还将持续的预期,在这种新能源价格体系之下,构建全球最先进的能源供求结构。

具体而言,在彻底推行节约能源的同时,促进几乎100%依靠石油的运输部门所使用能源升级,引进新能源并扩大使用规模,积极推动在供给稳定性和应对地球气候变暖问题上具有优势、对于可持续发展而言不可或缺的核能发电发展等,通过这些措施,包括降低石油依存度,努力实现能源的最佳混搭。

其目标是,截至2030年,将石油依存度降低至40%以下。

○节能领跑者计划

○运输用能源的升级计划

○新能源技术革新计划

○核能立国计划

2.综合强化资源外交和能源环境合作

为了确保占据能源大宗供给的石油、天然气等的稳定性,促进能源有效使用,在实现加强综合性资源确保战略的同时,充分利用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积累的经验和技术诀窍,从各个方面强化对外关系和国际贡献,为以亚洲为首的世界能源供求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另外,还要全面强化对近年来供求紧张、让人担心其会成为整个产业活动瓶颈的金属资源的确保供给战略。

○综合性资源确保战略

○亚洲能源环境合作战略

3.充实紧急事态应对政策

在全力应对上述课题的同时,还要加强万一有危机事件发生时的应对准备工作。

○强化紧急事态应对能力

4.共同的课题

通过上述为了实现强韧供给结构、强化综合性对外战略的措施,培育承担能源安全保障责任的强力民间企业。其中,作为相关措施核心之一的技术,以核能为代表,必须采取长期性政策,尤其是以官民合作为基轴不动摇的措施很有必要,与之并行的是策划制定展望中长期发展的综合能源技术战略。

○能源技术战略

(二)节能领跑者计划

1.目标

自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超过了30%。今后,通过确立技术革新和社会体系改革的良性循环,旨在实现截至2030年进一步改善能源使用效率至少30%的目标(见图11)。

图11 单位GDP能源使用效率指数及其目标值

2.具体措施

通过以下措施,确立节能领域的技术革新与将此内容纳入其中的社会体系方面的良性循环(见图12、图13)。

图12 节能政策的基本考量

图13 面向2030年可期待实现的节能技术开发的方向性

注:※1使用能够替代目前居于主流地位的硅(Si)动力半导体、降低电力损失、具有卓越的高耐压性等特性的SiC等材料的动力半导体。

※2利用燃料气化生成包括氢在内的气体,其中一部分作为气体燃料用于发电,同时对氢进行分离回收的技术。

※3通过最恰当地回收排出能源物质的手法,以及将收回的能源运送到最合适的需求地的技术,实现能源的有效使用。

※4使用一有电流通过即发光的半导体的点状光源照明,与既有照明系统相比可以获得更高的能源使用效率。

※5使用一有电流通过即发光的有机物质的面状光源,与既有照明系统相比可以获得更高的能源使用效率。

※6通过使用IT技术、提高输送效率、实现道路交通的舒适化,推进航空航海系统的高速化、信号机等交通管理的最合理化以及安全运输等。

※7促进道路使用者变更对时间、路线、交通手段以及汽车等的利用法,以缓和交通混杂状况的办法。

※策划制定对要求跨领域和长期突破性发展的技术领域进行明确规定的节能技术战略,并在2006年度中提出第一版。之后,定期对战略实施进展状况进行评价和调整。

※细化不同部门的领跑者标准,重点加强对满足标准者的援助。在住宅领域,积极充实为开发住宅和设备的综合性节能评价方法,以及加速高性能住宅和设备的普及提供信息和援助等的框架。

※到2008年前开发出由市场(投资家等)对致力于节能投资的企业进行评价的事业价值评价手法,并实现普及和地位巩固。另外,为了将这些措施推广至国际社会,以不同部门节能标准以及评价制度的国际性调整为目标,在我国2008年召开“G8峰会”以前,正式开启国际对话。

※建立健全有助于交通更加顺畅的道路网络,开发并推广普及充分利用IT等技术的系统,促进城市交通向公共交通转变,以及在高温排热的城市和地区的有效利用等,针对上述迫切要求社会体系和城市结构进行变革的课题,进行中长期探讨。

(三)运输能源的升级计划

1.目标

为了确立即便面对石油市场需求紧迫状况等能源市场变化,也能灵活应对的高效率运输基础设施,以2030年将运输部门的石油依存度降至80%左右为目标,进行必要的环境整备(见图14)。

图14 我国运输部门的石油依存度及其目标值

2.具体措施

全面推动与车辆和燃料双方相关的民间措施,以及与环境整备相关的政府政策等的三位一体发展,为将目前几乎100%依靠石油的运输能源的石油依存度降至80%左右创造环境。

(1)2006年度策划制定促进乘用车等的燃料费降低的新版燃料费标准,以切实改善汽车燃料费状况。另外,就如何提高对提升燃料费有一定效果的普通汽油的辛烷值进行讨论,尽可能早地在2008年度得出结论。

(2)通过加油站的环境、安全对策,在加速生物质燃料供给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在汽车产业促进对加入10%乙醇混合而成的汽油的应对,以2020年为目标年重新研究包括乙醇在内的含氧化合物混合上限的规定。另外,推广普及在充分利用GTL中具有重要作用、排气性能比汽油车毫不逊色的柴油车的同时,以21世纪头十年中期为目标,积极推进对GTL等的充分利用。

(3)对为了扩大国产生物乙醇生产规模的区域性措施,以及对生物乙醇等生物质燃料的开发进口提供援助的理想方式进行讨论。促进高效率乙醇制造技术和GTL技术的开发等,促进生物质燃料等新兴燃料的供给,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4)促进正开启实用化进程的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的推广普及的同时,采取措施集中开发与新一代电池和燃料电池汽车相关的技术,确立安全、简便、高效和低成本的氢储存技术,并推进下一代新型汽车的开发及实用化进程(见图15)。

图15 面向运输能源升级的动向和课题

注:※1在《京都议定书》的目标达成计划中,设定目标为:2010年度,包括换算为石油达21万kL的ETBE在内,引入换算为石油达50万kL的生物质燃料。

※2所谓HCCI(预混合压缩点火燃烧)发动机,是兼具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的长处的发动机。人们期待其产生NOx和颗粒物质少,能够实现较高热效率的发动机。

(四)新能源技术革新计划

1.目标

通过以产业自立为目标、实现引入规模的扩大,截至2030年为普及如下所列方向性而努力。

(1)使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与火力发电成本相当。

(2)积极推进生物质能源、风力发电等当地生产当地消费型措施,提高地区能源自给率。

(3)将汽车的新车销售大量转向混合动力车的同时,推动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引进。

2.具体措施

致力于根据不同能源来源的不同特性和普及阶段强化普及援助政策,培育基础产业群的同时,积极促进包括化石燃料的有效使用技术等在内的革新性能源高效利用。

(1)根据不同能源来源的特性和成长阶段性采取不同的引进支援政策,扩大“需求”和“供给”。

①关于正在向普及期发展的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能源等新能源,实施扩大市场支援政策,如在公共机构率先引进关联设施、适用RPS法,以及适用必要的促进措施和税制。②至于使用新材料的太阳能电池、有助于控制风力输出功率变动的蓄电池、旨在实现氢社会的燃料电池等的革新性技术,处于发展准备阶段,要战略性、有重点地推进技术开发与实证。

(2)培育太阳能发电产业群和燃料电池、蓄电池产业群,促进以风力、生物质等“当地生产当地消费”型能源为基础的地区经济发展等,形成与新能源产业相关的有厚重感的“产业结构”。另外,建设完善能够让人对新的能源供给和利用形态一目了然的新一代能源公园等。

(3)以超燃烧和能源储存为关键,战略性地开发对新能源经济形成支撑作用的基础技术,包括新一代蓄电池、充分利用生物技术的生物乙醇的高效率制造技术,以及燃料电池的低成本化等。

(4)积极推进包括化石燃料自身的有效利用在内的促进能源高效使用的革新性技术的开发与普及。

(5)针对革新性技术发起挑战的新能源风险企业经济要加大支援力度(见图16)。

图16 扩大对新能源等的引进的规划

(五)核能立国计划

1.目标

作为具有卓越的供给稳定性、在运营中不排出二氧化碳的清洁能源来源,核能发电是确立能源安全保障和一揽子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关键。目标是,即便在2030年以后,核能发电在发电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也要维持在30%甚至40%以上。另外,在有计划地全面致力于切实推进目前以轻水反应堆为前提的核燃料循环处理、使高速增殖反应堆尽早投入使用等诸多课题的同时,积极推进核聚变能源技术的研发(见图17)。

图17 我国核能发电占比及目标值

资料来源:资源能源厅《电源开发的概况》等。

2.具体措施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同时确保核能安全万无一失,采取以下措施(见图18)。

图18 围绕核能立国计划的动向与课题

(1)在电力自由化发展和需求增长低迷中,为了顺利地新建和增设核能发电设施、改建既有反应堆,推进对事业环境的整备,包括对初期投资等负担的均等化(诸如为了新建和增设核能发电设施、改建既有反应堆,在2006年度的企业会计中准备资金等)、降低并分散核能发电所特有的投资风险(在2006年度企业会计中为第二再处理设施进行资金准备等)。另外,在探讨今后的电气事业制度时,充分考虑核能投资的波及影响并慎重进行讨论。

(2)六所村再处理工厂开始作业,全国范围内引进16~18个钚反应堆发电机组,2010年度左右引入新型离心分离器,2012年轻水反应堆MOX燃料加工工厂开始作业等,加速确立以目前的轻水反应堆为前提的核燃料循环处理系统。

(3)为了将高速增殖反应堆投入使用,尽早策划制定包括明确国家作用等内容在内的过渡程序,迅速开启研究开发方与引进方之间的协商。在尽早重启“文殊”号反应堆的运行,确立钠处理技术的同时,积极推进次锕系混合提取等必要的技术开发。另外,以2025年左右完成实验反应堆以及相关循环设施、2050年前投入商业运营为目标,进行研究开发。旨在以此成为高速增殖反应堆循环使用技术的领跑者。

(4)在高速增殖反应堆循环使用技术的实验阶段,坚持与轻水反应堆发电相当的成本和风险由民间承担的原则,超过部分在相当程度上由国家负担,以此明确国家在过渡规划中的作用。

(5)通过GNEP构想和核能供给国家集团加强对与核能相关的材料、器材和技术的出口管理,为构建实现核能发电规模扩大和核不扩散并存的国际框架,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我国的经验和技术,提供积极协作、做出贡献。

(6)从2006年度开始,时隔20年重启对新一代轻水反应堆开发项目以及现场技术人员的培育和技能传承等的援助,以维持并强化我国在核能产业领域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另外,从长期性视角出发,切实推进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利用高温气体反应堆等制造氢的技术以及减轻放射性废弃物处理负担的核能转换技术等相关的研究开发。

(7)从2006年度开始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提供制度建设方面的诀窍支援,同时为中国提供人才培育合作和金融方面的援助,强化对在CDM计划中追加核能的国际框架的作用等,积极支持核能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8)以21世纪30年代中期开启最终处理为目标,火速强化充实地区援助等旨在选定最终处理地候选名单的措施,同时尽早将TRU废弃物的地层处理事业制度化,2006年度内策划制定与地层处理技术相关的技术开发工程表并积极推进以此为基础的技术开发等,切实推进放射性废弃物对策。另外,关于成为截至此前不进行处理研发活动起因的放射性水平较低的废弃物,尽早开始其处理事业的制度建设。

(9)在引入以确立品质保证为支柱的有效安全规制并将其固定下来的同时,积极充实长期化对策、抗震安全对策以及核物质防护对策等。

(10)通过加强与选址地区居民的直接对话、增进国家和地方等各个层级的信赖关系、继续支援地区振兴、实施更为细致的广听广报等措施,强化国家与选址地区之间的信赖关系。

(六)综合资源确保战略

1.目标

通过采取措施强化同资源国家的全方位关系、强化对我国企业在海外进行资源开发的支援,旨在今后进一步提升我国企业权益下石油交易量在我国石油进口量中所占的比重(即自主开发比率),截至2030年以交易量为基础计算的比率达到40%左右,同时积极推进供给来源的多元化(见图19)。

图19 我国自主开发比率及目标值

2.具体措施

以确保我国石油、天然气等的稳定供给为目标,强化我国与资源国家的广泛关系,通过援助我国企业,战略性、综合性地推进在资源国家的资源开发和供给来源多元化等政策措施。另外,通过配给集约化等措施强化天然气供给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全球能源市场稳定发展的国际贡献。再者,对供求日益紧迫的铀资源和稀有金属等矿物资源,也要全面强化对策。

(1)以强化与资源国家的综合关系为目标,通过切实应对资源国家旨在实现不单纯依靠资源的经济多元化发展和升级的需求,大力开展不局限于资源能源领域的广泛合作。具体而言,将先进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合作定为经济合作的重要渠道,积极加以推进。另外,通过振兴中小企业,建立健全教育、医疗等社会基础设施等广泛领域的合作,以及人员往来、投资交流、ODA的战略性运用、EPA的缔结等方式,大力强化经济关系。

(2)从根本上强化对以在我国资源开发中担当旗手的核心企业为首的石油、天然气开发企业关于矿产勘探开发的风险资金供给,同时为了在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矿物资源机构等中有效发挥风险资金供给等的功能,围绕重新探讨这些机构的评价方式等各种环境整备工作进行讨论。

(3)不仅在俄罗斯、里海周边地区,还在以利比亚、尼日利亚为代表的非洲国家、南美洲国家以及加拿大等地积极采取石油供给来源多元化措施。太平洋管道铺设项目,对于日、俄两国而言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项目,为了切实实现两国利益,积极开展日俄合作。

(4)2007年度前策划制定资源确保指南,强化与政策金融和经济合作活动整体的战略性协作关系,借此对通过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我国资源开发企业获取海外资源权益提供支援。

(5)强化对生物乙醇的开发进口的支援。

(6)充分利用我国的高端技术实力,如GTL制造技术、甲烷水合物生产技术以及DME开发利用技术、非常规型石油等重油的轻质化技术和精炼技术、碳封存技术等,积极推进有助于强化资源获取能力的技术开发。

(7)为了维持并强化LNG的供给能力,强化对面向战略性企业合作和资源国在谈判上容易获得比较优势的技术开发的支援,强化政策金融对相关投资案的支援等。

(8)继续推进对化石燃料的清洁高效使用,成为世界上最领先的化石燃料使用国。具体而言,促进天然气在火力发电和产业部门的锅炉需求中的使用,促进煤炭气化复合发电和煤炭气化燃料电池复合发电等煤炭清洁使用技术的开发和普及,开发利用煤渣油的有效使用技术,开发普及碳捕获和封存技术等。另外,通过包括给予投资激励机制在内的多方位支援,继续促进管道网络的整备。

(9)围绕供求紧迫越来越成为重大问题的铀资源和煤,以及为进一步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不可缺少的稀有金属等,积极推进勘探开发和相关投资活动,并对相关性强的经济合作项目进行深入发掘、整备必要的双边协定等,同时强化促进与矿物资源相关的循环利用、开发替代材料等综合性对策。(见图20)

图20 资源开发体制的综合性强化

(七)亚洲能源环境合作战略

针对能源需求正急剧增加的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战略性开展以我国具有优势的节能领域为代表的能源环境合作,旨在实现与亚洲的共生。

同时,也将视线置于为确保充分利用并积极扩充“ASEAN+3”等亚洲地区多边框架合作的实效性而进行的国际机制整备上。

1.基于《亚洲节能计划》、促进节约能源

在提出《亚洲节能计划》的同时,积极推进对以此为基础构筑运用节能机制的援助,以及对有技术实力的企业进行技术转移的援助。

①对亚洲国家的节能制度建设和运用提供援助,包括派遣长期专家、接受研修等。②通过ESCO领域的合作、支援节能标准志标志制度的策划制定等,推进民生、运输以及电力部门的节能合作。③通过促进产业间对话、充分利用政策金融和CDM计划等事务,扩大节能合作。④强化与IEA、国际机构等的合作关系。对策划制定节能标准的国际NPO等提供援助。⑤充分利用亚太伙伴关系、APEC、“ASEAN+3”等国际性框架,通过标准制定研究等推进节约能源。

2.在亚洲地区的新能源合作

①面向亚洲国家,积极推进为引入新能源的制度建设援助等。②通过接受研修生、派遣专家等支援制度建设。③对通过技术开发和实验开发等进行的技术引进提供援助。④通过FS调查、支援商务交流和政策金融、充分利用CDM计划等,为我国企业在亚洲国家开展的事业活动提供支援。

3.在亚洲地区普及煤炭的清洁使用、生产和保安技术

通过接受研修生、派遣专家、为技术开发和实验开发提供援助等方式,推动煤炭的清洁使用、生产和保安技术在亚洲地区的普及。

①通过接受研修生等人才培育、召开研讨会以及充分利用CDM计划等在商务运营层面上活动的展开,普及我国的清洁使用技术。②通过实证试验、人才培育等,实施关于煤炭液化技术的合作。③通过接受研修生、派遣专家等人才培育,普及煤炭的生产和保安技术。

4.在亚洲构筑储备制度

通过为构筑储备制度进行诀窍和制度层面的合作以及融通等区域性机制的建设,构筑亚洲地区的高效储备制度。

5.在亚洲地区推进与核能相关的区域合作

开始探讨区域性框架机制的建设,以强化东北亚核能发电国家间核能安全管理机构的合作。另外,为我国核能产业的优势技术能在亚洲各国得到充分利用提供支援的同时,通过支持人才培育援助和双边协定等材料和器材转移机制的构建,政府自身也积极致力于推进亚洲国家的核能和平使用(见图21)。

图21 《亚洲节能计划》的重点对象候补国及概况

(八)强化紧急事态应对政策

资源国家的国内政局不稳、相关水域的安全问题、事故、恐怖事件等导致市场波动的要因,以及投机资本流入能源市场等导致波动加大的要因反而持续增加。对以在石油依存度约为80%的时代构建起来的储备制度为代表的紧急事态应对制度进行总体检查,以充实和强化万一有事时的紧急事态应对政策。

1.火速强化通过引入产品储备和租借制度实现机动性投放的石油储备制度的同时,切实推进LPG储备。

2.促进国内燃气流通网络的整备,在对建设状况进行透彻检查的同时,针对充分利用已枯竭天然气田来建设地下燃气储备设施等与天然气相关的紧急事态应对体制的整备,进行实现可能性调查,并从中长期视角进行讨论。

3.截至2008年,从企业和能源跨领域的视角,对以石油储备为中心组建起来的紧急事态应对规划进行整体检查。另外,积极推动个体企业构筑危机管理体制,如策划制定能源企业应对恐怖事件、天灾和事故等事态的事业可持续发展计划。

(九)策划制定能源技术战略

通过提出就中长期而言很有必要的技术开发战略,实现不偏离官民一体基轴的措施,在以节能为代表的众多能源相关技术领域,我国成为世界的领跑者。另外,在承担稳定供应能源责任的同时,通过战略性支援技术开发等措施,实现对能够强力主导这些革新性技术的开发和投放市场的企业的培育。

1.以从2050年、2100年这种超长期视角追求的技术发展态势为基础,抽取出面向2030年应该开发的技术层面的课题,并提出实现这种开发战略的前进线路。计划在2006年度内策划制定并公布第一版开发战略,之后定期进行修改。

2.对以产学合作为首的促进跨领域能源技术开发的开发体制运作方式进行讨论。

(十)为了实现《新国家能源战略》

1.八大计划共同的课题

为了实现八大政策计划,作为任务承担者的强势企业,为活动提供支撑的强韧且高效的政府,以及对能源问题有深刻理解的国民,这三者之间的合作是不可或缺的。为此,政府要积极为实现三者的协作创造有利环境。

(1)促进强势企业的形成

成为确保能源稳定供给任务承担者的能源企业,在自由化不断发展的环境下,高效供给自不必说,还被要求确保具有充分余力的供给设备,确保在国际性竞争中的权益以及强化供给能力等。为此,作为政府,也应该通过整备市场环境、对参与国家性课题的企业提供支援等措施,积极推动形成在资金实力、技术能力以及经营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的强势能源企业。

(2)高效且有效地充分利用预算、税制等政策资源

为了实现各项政策计划,坚持一定的志向性,官民一体的措施是不可或缺的。为此,以通过数值等设定明确目标和评价实现程度为基本,大胆且有效地将预算、税制、法律制度等政策资源组合起来,综合性推进各项计划发展,以构筑为实现目标的PDCA循环发挥作用的构造并将其固定下来。即便在特别会计制度改革中,也致力于进行能够充分发挥国家作用的制度设计。

(3)积极实践与能源相关的广听广报以及能源教育

为了推进能源政策,在用户中通过辐射广泛的措施和市场对新的措施进行积极评价是不可或缺的。另外,在推进核能发电等能源供给设施设备的整备中,获得全国的理解和选址地区的深刻理解也是不可缺少的。为此,积极充实能源广告宣传和能源教育,以便以广听活动为基础,扎根于相互理解的同时,获得更加广泛的深刻理解。

2.结语

在《新国家能源战略》中,以“2030年的能源供求展望”(2005年3月在综合资源能源调查会接受质询)和之后状况发生的变化为基础,在设定2030年这一长期性事件节点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实现官民专心致志地进行战略性协调的措施,特别集中提出被认为很重要的政策计划。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期待官民各界广泛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

另外,本战略的内容,以措施的进展状况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与温室气体减排相关的内外讨论结果为基础,有必要不断进行重新认识。计划每三年进行一次修改,结合基于能源政策基本法的《能源基本计划》的修改,也对中长期能源供求前景进行修改调整,对各种政策不断进行评价和重新研究,以便在未来确认《新国家能源战略》所表明的方向性。

(张季风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