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老城区历史演变与保护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影响

一个地区适于人居并形成城市的首要条件是其对人类生存的保障程度,在人类活动的早期,自然条件的优劣往往是最先考虑的因素。人类最早的聚落和城市大多选址于河流沿岸水源充沛、地势开阔、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的区域。此外,有利于交通和防御的地形条件、环境承载力也是必备因素。

一 西藏自然条件的基本特征及对建城的影响

位于青藏高原的西藏是我国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这里空气稀薄、日照强烈,山川奇峻,具有极其壮丽的自然景观,既有适宜人类生存的土地、水源、动植物及矿产资源等条件,也有海拔较高、空气稀薄、日照强烈、环境承载力相对较低等不太宜居的因素,因而在历史上西藏的城镇大多分布在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河谷地区,特别是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地区及拉萨河、年楚河流域,即习惯上说称的“一江两河”地区,这种历史分布格局延续至今。

西藏自然条件的特征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地势高、河湖多。西藏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这里有众多巍峨的高山,其中包括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山脉四组东西向的高大山系,以及横断山脉和帕米尔山结等南北向的山系。除高山外,西藏还有许多的河流与湖泊,其中近90%的外流水系面积属印度洋水系,这种高山纵横、湖泊星布的地貌,既在一定程度上对西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造成了天然阻隔,也在一定程度上使西藏得以形成独特的发展形式。

二是地貌类型多样。尽管总体上西藏地势很高,但其内部自然条件也有较大差异性,既有高山峡谷,又有冰川戈壁、河谷平原,全区共分为藏北高原、藏南谷地、藏东高山峡谷区和喜马拉雅高山区四种类型。其中: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有一系列山丘和山间盆地,面积广阔,是西藏主要的牧业区;藏南谷地位于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是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经的地域。这里有若干河谷平地和湖盆谷地,是西藏农业条件最好的区域;藏东高山峡谷区即横断山地,位于那曲以东,包括一系列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峡谷间有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是西藏与云南、四川的交界地区;喜马拉雅高山区位于藏南,由几条大致东西走向的山脉组成,平均海拔6000米左右。

三是气候特殊。西藏气候受地形、地貌和大气环流的影响,显示出独特性和多样性。气候的总特点是空气稀薄、气压低、氧气含量少,日照多、辐射强,气温较低、温差大,气候干燥,在高山峡谷地带具有明显的垂直气候带。各地气候也存在较大差异,西藏的西北部地区严寒干燥,东南部地区温暖湿润。

四是适宜人类生存的区域面积相对小。西藏约有一半的面积地形复杂,气候特殊,不适宜人类居住,有较大面积的无人区。自然条件最好的区域为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尤其是包括拉萨、山南、日喀则地区的藏南谷地,这里适宜人类生存,是西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二 拉萨建城的自然条件

在广袤的西藏,拉萨属于西藏自然条件较好、适于建城的区域。拉萨地区位于藏南谷地的拉萨河谷一带,海拔在3600~3900米,属于拉萨河谷冲积平原地貌区,这里具有面积较大的冲积和洪积平原,地形相对平缓开阔,土壤肥沃,适宜农林作物的生长,也利于畜牧业的发展,土地自然生产率较高;从气候条件看,拉萨地区地处西藏东南部,属于温和半干旱气候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强烈。年平均气温为6℃ ~8℃,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降雨日少夜多,昼晴夜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9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约3000小时,灾害性天气较少,因而拉萨地区宜于人类生存,且各种资源能供养一定规模的人口。

公元633年,逐渐强大的雅砻部落在藏王松赞干布的带领下,从雅砻河谷迁移到自然条件更优的拉萨,并开始营建城市,自此之后拉萨一直是西藏最大的城市。自17世纪中期以后,其规模和地位远高于西藏其他城市,成为综合性的区域性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