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话书林:图书馆的故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深圳图书馆的故事

深圳图书馆(以下简称深图)是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后兴建的“八大文化设施”之一,建成于1986年。植根特区的沃土,凭借改革开放的东风,深图自问世以来一直走在时代前列,是深受广大市民欢迎的读书场所,也是举世闻名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公共图书馆。

深图的故事丰富多彩。限于篇幅,这里仅论及深图两个最为凸显的业绩:探索并践行公共图书馆的精神理念;引领现代化技术的潮流。

一 探索并践行公共图书馆的精神理念

公共图书馆的基本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在我国图书馆界是长期缺位的,致使弊端重重,乱象丛生。深图作为中国的公共图书馆,其服务理念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国内公共图书馆整体发展的历史环境,也无例外地经历了这一历史发展过程。种种弊端和乱象,深图都曾经程度不同地存在,有的情况还十分严重。

深图自建馆以来一直将开放作为旗帜,多年来是走在全国前列的。但当时所标榜的开放,主要是指开架服务,如全部文献均实现了开架,不设闭架书库,这些做法在那个年代是开风气之先的。然而当时办理借书证只限于户籍人口,在深圳居于大多数的非户籍外来建设者是不在此列的。有些阅览室(如港澳台阅览室)要限定一定级别的读者。显然,这些做法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开放、平等还有着很大的差距。

为了纠偏,我们适时地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主要有免证进馆、不分户籍敞开办理借书证、向所有人开放所有阅览室等。为了让市民了解我们的方针,我曾多次对媒体宣称:“深图向所有读者敞开大门,免费提供服务。无论你的身份、地位如何,有没有工作、户口、住房,衣着是否鲜亮,囊中是否羞涩,既然来到图书馆,就是渴求知识、拥抱文明,都会受到一视同仁的热情接待。”但要全面贯彻这一方针还是遇有不少阻力的。如,当时严格执行非户籍人口办理暂住证和边防证的制度,否则一律按照“三无人员”收容并遣送回原籍,图书馆免证进馆的做法明显与这一规定不符,因而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非难。再如,全面免证开放使得不少小偷、流氓及精神疾病患者也到图书馆里来,难免有为非作歹的,加大了安保管理的难度。但无论如何,我们还是克服困难坚持了下来,殊属不易。

最为困难的还是纠正“有偿服务”的弊端。由于多年实行“以文养文”政策导向,形成了“十亿人民九亿商”的局面,机关和事业单位“创收”成为一时风气。在当时的深图,服务收费也是“创收”的重要内容。各服务部门收费多少是按比例提成的,多挣多得,于是部主任们都各显神通赚钱,为职工发奖金成了他们的头等大事。这件事直接牵涉职工利益,且积重难返,改正谈何容易,任你有天大的“理念”,现实中也寸步难行。

但我们没有采取怨天尤人、无所作为、听之任之的消极态度,而是抓住时机、适度推行、逐步改进。首先是对有偿服务项目进行了整顿,杜绝未经批准的乱收费行为,由于创收不足造成奖金减少的部门由馆里补贴。2005年初,全市事业单位实行奖金改革,由市财政发放统一标准的岗位津贴。借此良机,我们基本取消了所有的有偿服务项目。部分需要保留的收费项目,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全部上缴财政,不再和职工的奖金福利挂钩。对此,有人惋惜“损失”,但我们认为,这样做才算是走上正轨。

2006年7月,深图新馆落成开放。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大好时机,努力将多年来我们对公共图书馆的理解和探索融入新图书馆之中,全力打造一个“真正的公共图书馆”。在业界,我们祭起了“天下之公器”的旗帜,从理论上澄清有关公共图书馆的诸多问题,探索公共图书馆的精神实质。对外宣传上,我们提出了“开放、平等、免费”的口号。这是借用160多年前英国曼彻斯特公共图书馆的传统提法,本属陈年旧事,但却在21世纪的深图新馆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乃至有许多人认定是我们的“创新”。一时间,“开放、平等、免费”成为业界内外热议的焦点。

其中公众最为关心的热点还是免费服务,为此我们还有一个更为生动形象的提法:到深图不用带钱包。一时媒体争相报导,市民街谈巷议,公关工作很是成功。我们不是在“忽悠”群众,而是实实在在地实行了彻底、全面、真正的免费服务,就连一般准许收费的如读者证工本费、读者年审费、上网费等也都免掉了。读者涉及的费用实际上只有两项,一是象征性的外借押金,文献外借5册押金中文100元、外文200元,因为我们的社会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诚信制度;一是逾期滞纳金及书刊损坏赔偿金,因为我们还要维护全体读者的利益,为国家财产负责任。

深图的办馆理念和实践在全社会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无论是有关领导、业界专家,还是媒体、市民,都对此给予了积极的评价,甚至一时蔚成社会风气。此后不久,深圳的各大文化场所陆续免费对公众开放,全国有多家省市级公共图书馆也相继宣布实行免费服务或减少服务收费,就是那些不肯转向的也不敢那么理直气壮无所顾忌了。这些都与深图的率先作用有关,应该说是我们开的好头儿,在社会公益服务上捅破了窗户纸,撕开了遮羞布。正如前文中说到的,深图是国内探索和实践公共图书馆精神以及公益文化服务的先行者,起到了为天下之先的作用。

二 引领现代技术潮流

实现公共图书馆的精神理念,离不开技术手段的支撑。深图将“技术立馆”作为重要方针,并多年保持在现代技术应用上的优势。

说到技术立馆的方针,并不是什么人先知先觉、高瞻远瞩提出来的,而是历史的缺憾造成的,或者说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深图1986年建馆,至今只有20多年的历史,属于新建馆、后起馆、后来者。与国内许多业已建馆一百多年的大馆、老馆相比,失去了许多历史机遇,显得先天不足。譬如,没有可称为“镇馆之宝”的珍稀馆藏,没有多少独特的资源,也缺少深厚的业务传统。后来者如何居上,怎样才能跻身大馆、强馆的行列,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要把历史的缺憾变成历史的机遇,变弱势为强势,不能甘为二三流的图书馆。这样,深图就走上了技术立馆、技术强馆之路,亦即现代化图书馆之路。

现代化图书馆是个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为方便起见,这里仅简略介绍几个带有历史标志性的重大项目: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ILAS);联合采编协作网(CRLNet);无线射频识别(RFID)。另一重大项目“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SSL)”再做专文介绍。

1.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ILAS)

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即Integrated Library Automation System,简称ILAS。ILAS是1988年文化部下达的重点科研项目,由深图负责开发研制。20年多来,ILAS从1.0~5.0,又相继发展了ILAS-Ⅱ、d-ILAS(ILAS-Ⅲ),以及公共版、大学版、企业版、小型版、Big5版、Unicode版,以及相关的LACC(集中采编)、UACN(联合采编),已经成为适合各种需要的图书馆自动化系列产品。许多开发、研制和推广ILAS的老员工都记得当年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难忘往事,这是深图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

ILAS是中国图书馆自动化的里程碑。可以说,没有ILAS,就没有中国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化的今天。正是ILAS,给国内成百上千的图书馆带来了自动化、数字化的观念和技术,使它们由此走上了现代化图书馆的道路。这里仅举一个非技术的例子。最初ILAS的售价只有人民币5000元左右,而同时期美国图书馆自动化系统INNOPAC的价格是50万美元,每年还要2万美元的维护费。这个价格是当时(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国内任何一家图书馆都无法承受的,只是到21世纪之后,才陆续有经济发达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和部分著名大学图书馆具备了这样的经济能力。仅仅在这个意义上,ILAS将中国图书馆自动化事业推进了至少10~15年。

ILAS是国产图书馆自动化软件的骄傲,创建了多个“最”和第一。它是国内首个独立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ILAS的用户有3000家左右,这个数字也是世界之最,超过国内外同类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ILAS问世以来,共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的大奖计11项,这在全国图书馆界乃至整个文化系统也位居第一,其中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推广类)三等奖、联合国TIPS系统颁发的科技之星奖等含金量很高的重要奖项,因此有人戏称ILAS是“获奖专业户”。

最值得称道的,还不是ILAS的技术成果和诸多奖项,而是它成功的产品化进程。在ILAS问世的同时,国内也有过类似的研制开发。我当时供职的北京大学就至少研制过三个图书馆软件,其中两个属于学校正式下达的任务,我作为课题组成员自始至终参加了这两个项目。课题组是学校从计算机系、计算机所和图书馆当中选派的尖子人才,技术力量绝不比ILAS差,研制的成果也具备了相当高的水平。但成果问世后,大家只热衷于报奖项、分奖金、评职称,软件束之高阁,无人问津,就是在北大图书馆也没有正式应用。而ILAS则迅速完成了产品化的进程,并及时推向了全国乃至海外。所以说ILAS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产品化的成功,又靠产业化推动自身的不断发展,这无疑受惠于深圳经济特区特有的观念、制度和政策。

2.联合采编协作网(CRLNet)

联合采编协作网的正式名称为“地方版文献联合采编协作网”,英文名称为China Regional Libraries Network,简称CRLNet。从实际运作上看,英文名称更合乎其实质,因为我们的着眼点始终是各地方图书馆在书目数据上的整体合作,而不是局限于什么“地方版文献”。

CRLNet的创建者是深圳图书馆、湖南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天津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六家图书馆。实际上深图是其首创者、组织者和执行者,也是全国的书目数据中心和数据质量控制中心,因此是这个项目当仁不让的“老大”。

事情的起因在于业界面临的共同难题。大家知道,图书馆的核心业务之一就是图书编目,编目的结果,过去是卡片式目录,计算机化之后是机读目录(MARC)。各个图书馆都在为完成编目任务而疲于奔命,却无法有效利用他人的成果,也无法将自家的数据与他人共享,书目数据难以互相利用,全国的图书馆实际上都在下大气力重复同样的工作。

这个道理简单而明了,却由于行政体制等原因,在中国就是无法有效实施。当时国际上已经有了行之有效的联合编目模式,即美国OCLC模式OCLC(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 Inc.),即“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总部设在美国的俄亥俄州,是世界上最大的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机构。,可资借鉴,为我所用。于是在深图的倡议下,六家图书馆一拍即合,于2000年在深圳开会,签订了协议,当年12月CRLNet正式开通。如今,CRLNet已发展了香港、广西、浙江、广州、北京、吉林、黑龙江等多家单位成员馆,形成了一个超过200万条记录的网上书目数据库。据统计,数据覆盖率回溯数据可达90%,新出版图书可达70%。

现在看来,CRLNet已经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了当年预期的目标。首先,按照国际先进的理念和通行的模式,突破了多年的瓶颈,建立起平等协作、互利互惠、实时上传下载,并由执证编目员控制质量的一整套制度和技术保障,形成了美国OCLC之外最大的中文编目网和中文书目数据库,而且在全国速度最快、效率最高。其次,从实际功效上看,解决了成员馆的编目难题,实现了书目资源的共建共享。仅以深图为例,编目数据中有90%是由CRLNet提供的。要知道,与2000年CRLNet建立时相比,深图的购书经费增长了五倍多,可以说,如果没有CRLNet的支撑,就无法完成如此骤增的工作任务。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CRLNet在2005年荣获了文化部首届“文化创新奖”的殊荣,这也是该年度唯一获奖的图书馆项目。CRLNet与ILAS不同,它只是一个图书馆的内部工作系统,旨在完成图书馆的书目数据编制任务,不大可能有突出轰动的社会效应。这项文化系统的最高荣誉授予了CRLNet,说明了社会各界对这项成果的高度认可与充分肯定。

3.无线射频识别(RFID)

无线射频识别,即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亦称电子标签。从技术上讲,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大家知道,原来图书文献是凭借条码扫描进行电脑识别的,采用RFID技术就是要转换成新的标识系统。近年来,RFID在物流等多个领域得到了较多使用,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的时间并不算长,深图是国内首家大规模全面应用RFID技术的大型综合性图书馆。可以说,RFID在国内图书馆的应用历史是从深图开始的。

正因为是首家,就难以避免首家的烦恼。大约在2002年前后,深图新馆应用RFID的问题就被列入日程,决策颇费踌躇。因为当时在图书馆使用RFID还属于非主流,不仅国内尚无先例,在国外也不多,且大多为中小型图书馆,诸多的大馆、名馆都没有使用。我们的管理者及业务、技术骨干对此也不熟悉,基本上是从头学起的。一旦决策失误,使用失当,不仅2000万元设备预算打了水漂,全馆的整个业务管理和馆藏体系也会打乱,后果不堪设想。经过多次考察、论证,最后我们下决心上马,并在2006年7月深图新馆试开馆时全面启用。事实证明,RFID在深图的应用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当初的决策是正确的,是具有远见的。然而时至今日,当年决策前后那种忐忑不安的惶恐心情,依然记忆犹新。

RFID技术在深图的成功,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首先,开创了RFID技术向图书馆应用专业化转变的新局面。RFID本不是为图书馆度身定做的,需要一个适应图书馆“水土”的过程。这点很像当年IT走进图书馆,开创了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化的新领域。深图创造性地应用RFID技术促进了这种转变,同时也利用RFID实现了许多业务上的创新,其中很多都是独创,绝不仅仅是条码的替代品。

其次,开发了“文献智能管理系统”。这一系统的研制与应用,使全馆上百万以开架方式为主的传统文献得到了高效的管理和应用,使得在原来条码识别管理下无法解决的难题,如文献定位导航、减少错架乱架、实现精确典藏等,都得以圆满实现。其中不乏我们的首创,如排架方式的革新,研制了智能书车等。这就实现了当年我们应用RFID的初衷:不仅仅将其视为条码的代用品,不是为应用而应用,而是作为契机和手段,创造性地打造智能化的环境,让全社会受益,让读者受益,让全馆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受益,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再次,开创了以自助服务为主的服务模式。这是我们对外服务中最为彰显的一种嬗变,乃至形成了深图的服务特色。自深图新馆开放以来,以RFID技术为依托的自助服务模式和各种自助服务设施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深图新馆开馆后,外借量骤增,日均约计1.2万册,周末高峰时曾达3万册,如此巨量的工作有95%是由自助外借设备完成的,而几乎所有的还书量都是通过自助方式完成的,还有自助还书设备在图书馆门外24小时工作。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自助借还模式和自助服务设施,每日上万的读者在服务台前排队借还书,会是怎样不堪的局面。

RFID技术在深图的创造性应用还产生了又一个更为重要的成果,就是“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SSL)”,我们再专门介绍。


(本文原名《服务立馆,技术立馆——谈深圳图书馆的办馆方针》,是笔者在深圳图书馆青年馆员培训班上所做的报告摘要,刊载于《深图通讯》2008年第4期。收入本书时有所删改,但事例和数据均为当时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