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道统观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提要

本书以明清时期朱陆之争为文化背景,以道统观为视角,选取清初15位学者为个案,仔细研究了他们在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反思中对儒学发展所做的新的思考。本书把所选取的清初学人按其思想倾向分为三种类型来探讨其道统观。第一,程朱学派的道统观。魏裔介和张伯行以编撰道统谱系的方法从形式上卫道,陆陇其以辩论的方法辟邪卫道,熊赐履则兼采此二法,他一方面编纂《学统》从形式上卫道,另一方面撰写《闲道录》,在辨析中维护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吕留良则通过对科举考试的试卷评点来维护程朱理学的诠释话语正统性。第二,陆王学派的道统观。孙奇逢、黄宗羲、陈确、李颙、屈大均这五大家的学术主旨都表现为以陆王心学为宗。在对待程朱理学的态度上,虽然他们都不可能否认这一官学的学术合理性,但他们的宽容度却极为不同:黄宗羲、陈确固守心学立场最为坚定,孙奇逢从承认不同学派的学术价值出发,学术态度甚为宽容,而李颙、屈大均的学术态度则介于二者之间。第三,超越程朱和陆王两派的道统观。王船山奉张载为正学,提出了“气学”道统观;颜元以“三事”“三物”为道之内涵,注重躬行实践,提出了“习行”道统观;顾炎武以经典考据为治学之方法,以经世致用为治学之目的,提出了通经致用的经学道统观;费密以“中实”为道之内涵,沿着两条途径进行传承:在帝王之间传承不息的称为“道统”,在圣门师儒之间传授不断的称为“道脉”,建构了较为系统的“道统道脉”说;方以智吸收了《周易》、道家、儒家等学派中对“道”的解读,提出了“道”即“自然变易的中道”,并认为这一“道”为“三教”及百家诸派以不同的学术方式来诠释,形成了“三教合一”的复合式道统谱系。

中国哲学史中的“道统”特指儒家学说的传承统绪,它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为描述儒家思想的传承历史而人为构拟的历时性谱系。其表现形式有二:一是人物谱系,按不太严密的历史顺序排列的一组被奉为“文化英雄”的精英知识分子;二是经典谱系,是蕴含了儒家思想精髓的一系列书籍。其功能有二:一是论证儒学或儒学中某支派学说的合理性,这是“道统”的一般文化功能。二是当这种学术谱系的论证功能被王权所利用时,“道统”的一般文化功能就转变为王权合法性的政治论证功能,此时,“道统”所体现的儒学就被尊为“官学”或正统文化,被赋予了在意识形态领域高于其他学说派别的至尊地位。清初程朱学派用道统为王权合法性做了政治论证,其他两派则用道统对自己学说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清初学人道统观的丰富多样性显示了他们在明末清初“卫道”的时代主题下所进行的多维思考,启迪我们如何承担我们这一时代的“文化使命”。

关键词:清初 道统 道统观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