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周边地缘环境已成为中国外交面临的一大挑战,中日钓鱼岛争端和中国与越南、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争端尤其引人注目。与此同时,朝核、伊核、阿富汗局势等严重影响地区安全的问题仍然悬而未决,而且不时有恶化的风险。除了政治安全议题,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进程的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的浮现、中韩自由贸易区协定的草签以及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银行的发起等,都为中国周边地缘经济格局增加了新的变数。
这种变动的发生,究其根源,大概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全球层面的权力与战略变动。美国视中国为最有可能的权力竞争对手,全球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推动了原先潜藏矛盾的表面化,一度冷却的矛盾重新白热化。第二是地区层面的权力与安全矛盾。日本对中国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全面超越仍然心有不甘,而不少其他周边国家也对中国崛起抱有疑虑,加上现实主权争端的激化,地区局势呈现更加复杂的局面。第三是国家层面的因素。一方面是要看到中国自身实力的迅速增长是地区权力与安全格局发生变动的一个根本原因,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许多周边国家或仍处于国内政治进程的转换之中,或存在现代化进程中国家所共同面临的民族主义思潮有增无减势头的问题。这种国内政治的“外溢”,也是导致中国周边地缘环境复杂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面对这种变局,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党中央调整了以前一贯将大国外交视为重中之重的思路,将周边外交提高到一个空前突出的战略位置。2013年10月24~25日,中央举行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这是从未有过的。在具体的战略、政策中,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互联互通、亲诚惠容等一些理念的出台,到承办亚信峰会、坚定进行海上维权等行动的扎实推进,中国的战略理念不可谓不新,政策力度不可谓不大。尤其要指出的是,中央以“一带一路”为重大战略抓手,从陆上、海上两条线对外巩固、拓展中国的战略空间,而周边无疑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如何从理论上认清、从战略上应对好周边地缘环境的新变化与新趋势,特别是就当前中国面临的突出问题与挑战提出具有战略性、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不但可能推动理论上的创新,还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是理论界亟须重点关注的研究议题。
有鉴于此,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和《国际关系研究》编辑部以“周边地缘环境新趋势:理论分析与战略应对”为主题,经过半年的征文、准备和筹划,于2014年6月28~29日举行第六届上海全球问题青年论坛。此次论坛共邀请了全国三十位演讲嘉宾,征集论文二十余篇,与会学者就地缘政治理论及其实践、世界地缘政治格局新趋势、东亚地缘环境分析、周边地缘热点问题、中国周边地缘环境中的美国因素、周边地缘环境变化对中国外交的影响及其应对六个分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鸣研究员做了主旨演讲,《世界经济与政治》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袁正清研究员作为特约点评专家参与点评,《国际关系研究》编辑部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傅勇研究员为会议做了总结。总的来说,虽然提交论文的代表均为青年学者,但在学术的规范性、观点的新锐性等方面不乏可圈可点之处。本次文集即是本次会议的部分成果,虽然有部分优秀论文因为各种因素未能收入,但相信收入的文章亦基本能够反映当前中国周边地缘环境变化的概貌,其中的一些思考与建议也值得参考。
最后需要提及的是,上海全球问题青年论坛是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发起的学术论坛,旨在聚焦有意义的学术议题,展现青年才俊风采,为学界同人提供学术交流平台。论坛自举办以来,已经获得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广大青年学者的广泛认可和大力支持,正在向一个规范化的常设学术交流平台迈进。我们期待新一届论坛继续得到学界同人的指导与支持,为繁荣我国的国际关系研究、构建国际关系青年学术共同体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