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张闻天论生产关系的两重性

1963年,张闻天撰写了《关于生产关系的两重性问题》一文。1979年,该文正式刊发于《经济研究》杂志。张闻天:《关于生产关系的两重性问题》,《经济研究》1979年第10期。在这篇文章里,张闻天系统地表达了他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新阐释。张闻天的理论工作,不仅代表了中国学者对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真正改进,而且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也是十分新颖而深刻的。从写作时间来看,张闻天的这篇著作要远早于科恩、巴里巴尔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他在近乎封闭的研究环境下,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创见。

张闻天将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里的一段论述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张闻天征引的这段话如下:“人们在生产中不仅影响自然界,而且也互相影响。他们如果不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有趣的是,在这段话里,马克思定义的生产关系,其实只是劳动关系,马克思在这里并没有提出有别于劳动关系的所有关系或生产的社会关系的定义。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61,第486~487页。在他看来,参照马克思的这段论述,可以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等范畴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做出如下解释。

第一,生产关系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与生产力相联系的生产关系,或用他的话来说,是“直接表现生产力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是“人们为了进行生产,依照生产技术(即生产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情况和需要而形成的劳动的分工和协作的关系”。在文中,张闻天曾建议将这种生产关系称作“生产关系一般”,在个别地方,他还曾以“直接生产关系”代指这种生产关系。张闻天认为,在马克思的笔下频繁出现的生产方式概念,指的也就是“生产关系一般”。在他看来,上述生产关系一般并不能独立存在,而需要和一定社会形态里特殊的生产关系或所有关系相结合,“这种特殊的生产关系,即一定社会形态中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品的所有关系。任何生产关系一般,都必须在所有关系的形式中表现出来。生产关系一般是内容,而所有关系是形式。”他还指出,所有关系事实上是“包摄所有这些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总的形式”,是作为总体的生产关系,而不只是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关系。

第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表现为上述两种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关系内这两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这种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产关系的两重性。”“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所有关系对生产关系一般的发展,起促进的作用;但是到一定的发展阶段,这种所有关系又阻碍这种发展。”“显然,这里被消灭的是生产关系的特殊,即所有关系,而不是生产关系一般;那表现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一般不但不能消灭,而且还要继续保存和发展下去,不过要在另一种所有关系……中表现出来而已”。

第三,上述两重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还进一步表现为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从事直接生产的阶级,在生产关系内总是代表生产力的;而剥削阶级,在生产关系内总是代表所有关系。

第四,不能把生产力等同于技术;不能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看作人和生产技术的矛盾,而不是生产关系内部的矛盾;不能把生产力最后决定生产关系,看作生产技术最后决定生产关系。张闻天在论及这个问题时毫不吝惜笔墨,他指出,技术本身并不等同于生产力,因为技术只有同人的劳动相结合,为人们所掌握、所推动,才能成为生产力的重要的物的因素。所以,马克思把生产力看作劳动的生产力,“任何生产力,一定要表现为劳动的生产力,才是名副其实的生产力。”“生产技术的作用,也只有在人的生产关系中,才能表现出来,脱离了生产关系的生产技术,不过是一堆无用的死东西。”这样一来,“生产技术的发展过程,完全要受到它所在社会的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的制约,是很自然的了。”在上述观点的基础上,张闻天对斯大林的生产关系定义展开了批判,其要旨是认为斯大林的定义使生产关系变得片面而狭窄。鉴于他的这一批判极为独到而深刻,值得引述如下:“(1)由于它(指斯大林的定义——引者按)排除了政治经济学研究表现生产力的生产关系方面,而只研究所有关系,它就使所有关系只有形式而没有内容,同时也就使生产关系失去了内在矛盾的动力。这样,生产关系就被人为地简单化和片面化了。(2)它把所有关系看作是生产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因素,而不承认所有关系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包摄所有表现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的所有关系。这样,它就缩小了所有关系,即全社会经济结构的意义。(3)它把阶级关系(或社会集团的关系)看作是生产关系的另一个组成部分,而不知所有关系即阶级关系,阶级关系即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这样,它也就缩小了阶级关系的意义。(4)它把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即分配关系同所有关系和阶级关系并列起来。殊不知所有关系,阶级关系,不但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中而且也在产品的分配中表现出来,不但在产品的分配中,而且也在生产、交换和消费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生产关系如果没有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四个方面,不但是片面的,而且是不可能存在的。(5)它把阶级关系和人们在生产中‘互相交换自己的活动’混淆在一起,并且把生产中人们‘互相交换自己的活动’同产品的交换、即社会内劳动置换关系混淆在一起了。”张闻天:《关于生产关系的两重性问题》,《经济研究》1979年第10期,第42页。

张闻天主张生产关系具有两重性,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转化为两重生产关系的矛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对生产关系两重性的界分,实质上暗示了后文还将详细讨论的问题:①生产关系实质上具有两重功能;②某种所有关系在特定时期的流行,并非必然由生产力水平所决定,而可能只是服从于剩余榨取的需要。

张闻天就劳动关系、生产力和所有关系的相互关系的讨论,大体属于前文介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第二类观点,即把劳动关系作为有别于生产力和所有关系的独立概念。这种观点的缺陷,是在强调劳动关系的独立性的同时,相对忽略了劳动关系作为中介的地位。除此之外,张闻天的理论还有如下两点缺失。第一,他偏重强调劳动关系和所有关系(或生产的社会关系)的区别,相对忽略了所有关系对劳动关系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布雷弗曼发展了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理论,详细考察了后面这种影响。布雷弗曼:《劳动与垄断资本》,方生等译,人民出版社,1979。考虑到这一点,像张闻天那样以生产关系一般来代指劳动关系,便是不适当的,因为在劳动关系中可能包含着反映特定所有关系即特定社会权力的内容。为此,就应该以直接生产关系(这也是张闻天使用过的概念)代替生产关系一般,作为劳动关系的同义词。第二,在张闻天那里,表现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仅限于劳动关系,他在此忽略了,某些所有关系也有表现生产力,或者更准确地来说,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功能。例如,《资本论》里谈到的对铁路建设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股份公司,作为一种特定的所有关系,就发挥了这种功能。马克思:“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末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资本论》第一卷,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688页。

基于上述讨论,劳动关系和所有关系事实上都有两个功能,即一方面表现、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另一方面服务于对剩余的占有。为此,可以提出表1-1所概括的四种组合:①表现生产力的劳动关系;②表现生产力的所有关系;③服务于剩余占有的劳动关系;④服务于剩余占有的所有关系。在这四种组合中,只有①和④是张闻天认可的。

表1-1 两种生产关系及其双重功能:四种组合

在转入下一节的讨论之前,还需就生产力、劳动关系、所有关系这几个基本概念的含义做一番说明。

(1)生产力:从其构成来看,生产力涉及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甚至地理空间诸要素。科恩在讨论生产力的要素时,将空间也列入其中。参见科恩《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段忠桥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第69~70页。从劳动过程的角度看,生产力是依循特定的劳动关系对这些要素进行开发、组合和利用的能力,在此意义上,劳动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是生产力的组成部分。与此相应,生产力还包含着各种可以直接运用于生产的科学技术知识,以及用于协调或组织劳动关系的“组织知识”。哈贝马斯曾将“技术知识”和“组织知识”相区分,并将两者列入生产力的构成要素,见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郭官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第148页。

(2)劳动关系:是生产中的协作和分工关系,它不仅直接表现生产力,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经典作家认为了劳动关系可以直接形成生产力,例如:“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工业发展阶段始终是与一定的共同活动的方式……联系着的,而这种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受分工制约的不同个人的共同活动产生了一种社会力量,即扩大了的生产力。”见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60,第33、38页。另一方面,劳动关系的形成也受着剩余占有关系,即所有关系的制约。因此,在劳动关系中,既有表现生产力、属于生产力的部分,也有表现所有关系、属于所有关系的部分。劳动关系在此意义上体现为一种概念的中介或过渡。

(3)所有关系(或生产的社会关系):是与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的占有直接相关的权力关系。依照科恩的定义,“生产关系是对人和生产力的有效的权力关系,而不是法律上的所有权关系。”科恩:《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段忠桥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第81页。对生产关系作为一种权力关系而非权利关系的详细论述,见该书第8章。大致来说,所有关系涉及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对生产资料及其他资源的支配权力;②对他人劳动力的支配权力;③决定产品分配的权力。这些权力关系也会对劳动关系的形成和变化发挥直接的影响。

现实的生产,是生产力、劳动关系和所有关系的某种结合,这种结合导向生产方式的概念。在以下的讨论中,我们将在匈牙利思想巨匠卢卡奇的晚年本体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一个新的关于生产方式的结构分析,即把生产方式看作由两类目的论活动组成的有机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