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评生产力首要性原理及所谓功能解释

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者围绕历史唯物主义的争论中,一些学者和张闻天类似,也区分了生产关系的两重性,即把生产关系区分为生产的物质关系(或劳动关系)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所有关系)。科恩本人也接受这种区分。在讨论生产力首要性原理时,科恩据此提出,生产力的变化首先引起生产的物质关系的变化,然后再引起生产的社会关系的变化。在提出这一观点时,科恩还特地批评了与张闻天的见解相类似的另一种观点,即主张生产力和生产的物质关系联系得太过密切,以至于后者的变化不可能是前者变化的结果,两者毋宁是同时变化的,因此并不存在独立于生产的物质关系的生产力的变化。科恩不同意这种观点,在他看来,生产力不仅可以脱离生产的社会关系单独发展,也可以脱离生产的物质关系即劳动关系单独发展。参见科恩《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段忠桥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第四章第六节以及第六章第六节的论述。

在上述准备工作之后,科恩对生产力首要性原理进行了论证,科恩将这种论证视为一种功能解释,根据这种解释,“被解释的东西的特性是由它对解释它的东西的影响决定的”。科恩:《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段忠桥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第317页。举例来说,鸟长有空心骨是因为空心骨有利于飞行,在这里,被解释的现象(鸟长有空心骨)是根据它有利于鸟的飞行这一原因来解释的。科恩认为,对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也可做类似解释,他写道:“流行的生产关系之所以会流行,原因就在于它们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现存的生产力水平会决定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将提高其水平,而那类提高其水平的生产关系也就会流行。换句话说,如果K类型生产关系流行,那是因为就现存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来看,K类型生产关系适应这一生产力的发展。”Cohen, G. A., History, Labour and Freedo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p.10.译文引自段忠桥《理性的反思与正义的追求》,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7,第51~52页。科恩提出,在这段话里包含着以下三个命题: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解释了哪些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而哪些不适合生产力发展;

(2)某一类生产关系的流行,是因为促进了生产力;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解释了经济结构(作为生产关系的总和)的性质。


依照科恩的意见,上述第(1)个命题可以解释哪些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但不能解释哪一种生产关系最终流行;第(2)个命题解释了一种生产关系流行的必要条件;将这两个命题合并,会得到第(3)个命题,只有这个命题表达了生产力首要性原理。科恩不仅在《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一书中,而且在其他地方阐释了其功能解释的含义,对此段忠桥教授有全面而精当的介绍。此处的三个命题即转引自段忠桥教授的上引著作(段忠桥:《理性的反思与正义的追求》,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7,第51~52页)。

需要指出的是,科恩的生产力首要性原理和生产力一元决定论并不完全一致。生产力一元决定论的初始含义,是认为生产力的发展,会推动生产关系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在科恩那里,这一原本具有本体论性质的命题,变成了纯粹认识论的命题,这体现在,科恩只限于以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解释”流行的生产关系的性质,而不是从生产力的发展出发,推演出生产关系如何变化以响应这种发展。换言之,一种生产关系何以成为流行的生产关系,对他而言已不再是必须回答的问题。

科恩这样做在某种意义上为生产力一元决定论卸除了负担,因为按照他的解释,历史唯物主义无须从生产力的发展出发,推演出生产关系的相应变化,而只需根据生产力的水平解释生产关系的性质。但这样一来也给科恩的理论招致了负面后果。在上述第(1)个命题中,他实际上承认,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并不止于一种。在第(2)个命题中,由于科恩只解释了一种生产关系得以流行的必要条件,而没有解释其充分条件,这就带来了段忠桥教授指出的下述可能性,即对科恩而言,一种生产关系之所以流行,可能源于和生产力无关的其他因素,尽管这一生产关系在功能上适合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段忠桥:《理性的反思与正义的追求》,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7,第55页。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解释生产关系的变化时默认了生产力以外的因素,科恩就不自觉地走向了他要为之辩护的生产力一元决定论的反面。科恩对非决定论因素的引入还体现在他的下述观点上,即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并不解释所有生产关系的特性,而只能解释一部分生产关系的特性。由这个观点出发可以引出有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多样性的结论。见科恩《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第193~194页。但科恩并没有令人信服地证明,这种非决定论观点是如何与他的基本理论相契合的。

科恩对问题性质的转换,即他将一个本体论的问题转化为认识论的问题,决定了他所解释的仅仅是一种生产关系的性质必须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这种静态匹配关系。借用一个譬喻,这相当于某种生物学理论只能解释昆虫的外观在色彩上和环境相一致,至于昆虫的外观何以变得与环境一致,则无从解释。在此意义上,科恩的生产力首要性命题事实上可以兼容前文概括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两类因果关系。加拿大马克思主义者伍德敏锐地观察到这一点,她写道:科恩的解释“不包含任何特定的时序先后性(Temporal Sequence)。生产力动态可能会冲破社会关系的外表,并推动后者相应地改变;或者,停滞的生产力由于其不能发展,从而导致社会关系的变化,以鼓励和加速技术进步。的确,科恩的公式能够对应这两种情形”。Wood, E. M., “The Separation of the Economic and the Political in Capitalism”, New Left Review,1981, Ⅰ/No.127, p.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