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2018年湖南发展研究报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深刻领会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

唐宇文

习近平总书记所做的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高瞻远瞩,审时度势,首次提出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概念,并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做出了全面部署。通过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我认为,对于立志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国来说,“现代化经济体系”主要涵盖了三个方面的核心要义。

一 现代化的发展观

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的理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发展观。高质量发展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提高效率效益是发展的永恒主题。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崛起,都证明了这一道理。例如,德国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实施了“以质量推动品牌建设,以品牌助推产品出口”的国策,在全球确立了“德国品牌、质量一流”的国家形象;日本崛起前的几十年,假冒伪劣就是其产品的代名词,但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实施了“质量强国”战略,设立了以美国质量管理专家的名字命名的“戴明国家质量奖”,而且在企业广泛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很快就使日本产品凭借质量优势大举进入全球市场,一些专家认为日本经济振兴主要得益于其成功的质量革命;再看美国,20世纪80年代,日本产品因物美价廉大举进军美国市场,对美国企业产生很大触动,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出台了《质量振兴法案》,并设立了马克姆·波里奇国家质量奖,通过实施一系列激励质量创新的措施,90年代美国企业重新确立了对日本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了在主导产业上重归全球霸主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观不正确、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经济发展加快从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目前,我国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超过90%,重点工程质量优良率达到100%,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达到7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在6%以上,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后,必须大力强化现代化发展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本产出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二 现代化的产业体系

要着力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没有强大的实体经济,便不可能建成世界经济强国。英国、德国的发展是如此,美国、日本的发展更是如此。那么到底哪些部门属于实体经济?一般认为,实体经济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主要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文化产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建设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必须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产业经济质量优势。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重视提升实体经济的主体地位,作为实体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制造业,其增加值连续七年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220余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6.2%,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2%,达到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研发经费占世界研发资金的20%,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全国金融总资产达200多万亿元,资金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血液”,其要素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支撑作用,全国劳动从业人员超过7亿人,其中各类知识和技能型人才超过1.5亿人,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创造了雄厚的人才条件。今后,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进程中,关键是要把各种要素调动好、配置好、协同好,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充分发挥资本、资产、资金对现代产业发展的支撑杠杆作用,充分调动各类劳动者和人才投身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协同促进实体经济和产业体系优质高效发展。

三 现代化的经济体制

要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为建设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提供制度保障。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党的十八大以来,“放管服”改革持续向纵深发展,又有力地激发和释放了市场主体的活力。目前,我国市场主体已达9000多万户,其中企业约3000万户,再加上2亿从事家庭经营的农户和城市非工商户创业者,形成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同时,宏观调控方式不断创新,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今后,要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自主决策、自主经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机制上制约发展活力和动力的顽瘴痼疾。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性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消费、投资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从体制机制上保障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总之,我们要深刻领会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扎实推进新时代的经济建设,为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