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学研究(2018年第1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一

崔唯航 胡文臻

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和民族精神的深度突出强调“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

庄子生于安徽蒙城,是中国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与老子齐名,“老庄”并称。庄学思想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明影响深远。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引用《庄子》,譬如,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提到:“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庄子·人间世》)这一远一近的相处之道,既是庄子的处世哲学,更是中国人的朋友观、外交观。全面系统地开展庄学研究,深入挖掘庄学思想内涵,与时俱进、学以致用,可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贡献更多更好的中华传统智慧。这本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共安徽省蒙城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主办,安徽省政府参事室协办的《庄学研究》的诞生,可谓恰逢其时,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对推进智库型对策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庄学的理论源头和核心内涵是庄子思想,“物我为一”是庄子思想的核心理念。《庄子·齐物论》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和自然是统一的有机体,共存共荣,和谐相处。这种朴素的生态伦理思想对当今的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危机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自近代以来,西方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把自然看成征服的对象。人类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给自然带来沉重的灾难。恩格斯曾告诫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一旦自然生态系统平衡被打破,将带来人类无法抵挡、无可挽救的后果。无数事例证明,不善待自然的结局只会是自取灭亡。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祖先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发现并实践了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传承给我们极高的智慧,如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

物我为一的境界不仅体现在人与自然的相处方面,它在社会治理方面表现为“无为而为”。《庄子·在宥》曰:“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莫若无为。无为也,而后安其性命之情。”社会治理要顺应规律、顺应民意,其目的是成就人、成就社会,而不是治理本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老子·第四十九章》)。老庄哲学的自然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对施政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圣人贵言,不以常心(己心)强加于人,乃能因任百姓之意愿(百姓心)而自化,尊重差异和个性,自成其性。以民为本,得民者昌,失民者亡,得民心者得天下。

无为而为的关键是以百姓之心为心。《共产党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主体,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创造的经验、拥有的权利、发挥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要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时时处处做到以百姓之心为心,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物我为一的境界,从终极意义上说就是人的完全的自我实现,心灵的自由和人的解放,这与共产主义崇高理想是相通的、一致的。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强调,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的理念,张开怀抱,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以孔孟儒学、老庄道学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基因密码,支撑着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走到今天,并开拓出一种有别于西方的人类文明发展新形态。庄学作为中华文明宝库的重要一支,其理论的穿透性和思想的魅力在新时代熠熠生辉,热情召唤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去创造。

希望《庄学研究》在学术研究与应用对策实践方面,铸造集刊精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续繁荣!

2018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