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学史·周代卷:孔子、《六经》与师承问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结语

齐思敏(Mark Csikszentmihalyi)简洁地总结了上文所论及的各个方面。


今传本《论语》在汉代依然没有定型。尽管各篇的内容可能源于战国时期,但这些篇很少被称引,表明它们大多还未广泛流传。近年的考古发现表明,直到汉代各篇还只是自行流传,但在公元前55年已经存在一部与今传本非常相近的本子。Makeham(梅约翰),“The Formation of Lunyu as a Book, ”24;梅约翰总结道:“直到公元前150~前140年,《论语》才作为一部书存在,这部书以从前的多部夫子格言选为基础。”因此,尽管此书的部分文本无疑经过孔子弟子的传承,甚至可能一直追溯到孔丘的时代,但《论语》本身的定型是在汉代。Mark Csikszentmihalyi, “Confucius and the Analects in the Han, ”p.144.


何晏《论语集解》序记录了大多数早期传注者的姓名,他们对《论语》的实体传承以及各学派正统阐释的建立很重要。有关隋代以前的早期注释者,参阅朱彜尊(1629~1709)《经义考》,第6册,台北,中华书局,1979,卷211~213;傅武光编《论语著述考》,第一部分,台北,鼎文书局,2003,第1~20页;John Makeham, “The Earliest Extant Commentary on Analects: Analects zheng shi zhu. ”T'oung Pao 83(1997):260-299.马国翰(1794~1857)编《玉函山房辑佚书》,第4册,第202~430页,收录有从史书中采集的失传旧注;王仁俊(1866~1913)编《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第67~70页,搜罗有一些马国翰失收的片段。《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第2册,中华书局,1993,第846~856页,详细评论了马国翰等人所。这些传注者的著作已经亡佚,何晏的集解保存了许多他们的传注。关于何晏的集解,参阅John Makeham, Transmitters and Creators: Chinese Commentators and Commentaries on the Analects(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3): 23-47。早期传注者的身份、围绕《论语》所形成的学术派系,都不是本书所关心的。下面我们将转而讨论《论语》的内容,看它所记载的夫子论德行的学说和夫子如何从礼仪的角度阐释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