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放下“念”想,无所畏惧
念稿,通俗地讲就是照本宣科。这是一种毫无技巧,更无压力的讲话方式。对听众来说,这种讲话形同灌输,不仅严重脱离听众,而且容易引起听众的抵触情绪。因此,要想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就必须放下“念”想。如此,才能无拘无束,在聚光灯下、在万众面前、在任何场合任意发挥,无所畏惧。
聚光灯下要淡定
我们都见过聚光灯,服装店、购物超市、电影院等地方总是灯光耀眼,给人以强烈的购物欲望和现场感。这里当然不是让大家联想在这种场合的舒心和畅快,讲这个话题意在引出演讲的场景。
刚上大学的胡鼎,一直不怎么活泼,起初同学们觉得没什么,以为时间长了就好了。但随着接触的增加,胡鼎不仅没有丝毫改变,反而紧张感有越来越严重的态势。在一次课上,他被教授请上台发言时,终于彻底暴露了:哆嗦着上台,刚站定就不停地咽口水、冒虚汗、声音颤抖,没坚持三分钟,他就脸色发白,嘴唇发乌,最后只能在同学们的大笑声中下台。
后来有同学问他:“你为什么紧张?”他回答:“我不喜欢和别人交流,喜欢自己一个人待着。”同学只好悻悻地走开。
这个故事道理很简单:一个大学生,是家庭的担当,是未来社会和国家的希望,你都这样不自信了,这个国家和你自己将来的事业、前途不都完了吗?再高的学历,不和外界接触又有何用?
善于言语表达,特别是在公众场合能当众讲话的能力尤其重要,因为这是在大众面前展示你自己的机会,是让朋友、同学、上级领导和下属员工认可你甚至佩服你的机会。这种机会如果都没法把握住,个人的发展前途肯定会受到严重的制约。
美国一项权威调查表明:在人群中,95%的人当众说话会不淡定,剩下的5%的人并不是不淡定,而是淡定得从来不敢当众讲话。
其实,我们要相信当众讲话不淡定的心理是可以通过训练逐步克服的。掌握讲话的技巧有助于缓解不淡定的情绪。上学时缺乏讲话训练,工作后也少有当众讲话的机会,使许多人讲话没有章法,让人感觉言之无物,重点不突出,思路不清晰,逻辑性不强。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学习一些讲话技巧而得到改善。当我们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时,就能找到自信,有了自信,当众讲话就会淡定了。
当众讲话虽然有一定的技巧,但技巧知道得再多,不去实践照样不能灵活掌握。因此,多练习是成功的关键。多练习一是便于技巧的掌握;二是使练习者习惯在人多的场合讲话。
在生活和工作中要找机会多开口,强迫自己多开口,开始可能比较难做到,但慢慢地,你会发现自己一次比一次说得好。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再加上多练,当众讲话不淡定完全可以克服。
由于自我意识的存在,人们非常关注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在这种情况下与人交往,免不了产生紧张、不安和担心等情绪。怎样克服这种紧张的心理,淡定地在聚光灯下开口讲话呢?
放马过来
很多讲话焦虑者缺乏自信,提高自信心有助于消除焦虑感。提高自信心有两个原则:一是减少对自己的否定性评价,增加肯定性评价,大胆放马过来。如“我现在的自我状态不错”“我做得很棒”“别人不会看不起我”;二是参与那些容易成功的活动或社交情境,当你与某个人接触能够不太焦虑时,就是一个信心的支持,通过多次锻炼,你的自信心就会越来越强。
降低内在欲望
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都会有一种内在的欲望,希望给对方留下好印象,而想把自己的缺点隐藏起来,这是很自然的事。然而,这种欲望太强,就会很在意自己的表现是否完美、是否出色,造成紧张情绪。当我们不苛求自己能让人人满意,能容忍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出现失误或失态,不过分在意自己的表现,而是追求自自然然地与人交往时,不淡定情绪就不会产生了。
模仿、效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仔细观察他人在与人接触时,是如何运用言语、表情、手势等技能的,模仿他人是如何待人接物的,从而增加自我的人际交往能力。
淡定的手段
深呼吸是最简便的放松法,当自己在社交场合感觉紧张时,可以找一个不引人注目的角落,有规律地做几次深慢呼吸,同时在心里默念:放松、放松。还有一种放松的方法是想象性放松法,通过想象让自己进入最容易放松的情境,如在幽静的公园里散步、在温暖的沙滩上晒太阳或者是在草原上看日出,每天练习几次,想象得越逼真越鲜明越好。当你以后在社交场合中感觉紧张时,便可想象练习时的情景,以达到淡定的状态。
聚光灯并不可怕,只要掌握自信原则,多些淡定就好。其实有时候你的举动别人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而你却为此惴惴不安了很久。你要认识到别人对你的看法,对你来讲并不重要,别人的讥笑或不屑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你,是他们的错而不是你的错,你不需为此负责,你更没必要“见光死”。
自信练习“八法”
这是我们熟悉的心理活动:
这么多人,让我即兴发言,又没有准备,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说话既要有逻辑性,又要思路清晰,还要能吸引听众,这好难啊!
我最怕表达,每次当众讲话,都是脸红心跳,语无伦次,真是难堪!
……
一个“难”字,让很多人一听到脱稿讲话便手足无措,丧失信心。工作有困难有解决办法,生活有困难有解决技巧。而脱稿讲话有困难,也同样有灵丹妙药。
我们都知道的美国口才大师戴尔·卡耐基先生,本来是没有一点演讲天赋的人,他曾经连续12次演讲都是在“极度紧张”“被人嘲笑”的情况下以失败告终。为此他无地自容,还曾萌生自杀的念头。这种酸楚不是一般人所能体会的。但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成为享誉全球的演说家、人类心灵导师。当有人问他最关键的成功因素是什么的时候,他答道:自信。
自信是个体对自己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成果抱有成功把握的一种预先反映。
居里夫人说:“我们应该对自己有信心,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天赋是用来做某件事情的,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做好。”所以,自信心对我们非常重要。
十大元帅之一的陈毅,20世纪50年代初担任上海市市长,有一次在上海文化广场做报告,著名导演黄佐临正好坐在演讲台的后面。陈毅在发言过程中不时地拿起讲稿看看,但黄导演发现陈毅拿起的“讲稿”上一个字也没有,只是张白纸。
陈市长的讲话总是深受上海人民的欢迎。这次也不例外,台下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会后,他问陈毅:“陈老总,您怎么用一张空白的稿纸啊?”陈毅笑着回答说:“不用稿子人家会讲我不严肃,信口开河。你们做戏,我也做戏嘛。”
陈老总的自信溢于言表。尽管作为一位文武双全的杰出的革命家,他发言可以不用讲稿而出口成章,但为了满足听众的心理需求,强化讲话效果,他就“做戏”式地用稿纸代替讲稿而脱稿演讲。有了这份自信,他才能在演讲时,胸有成竹,潇洒脱稿。
大部分人从一岁开始就会牙牙学语。有人认为:说话有什么值得琢磨的?我没有学过不也说得好好的?现在不是照常工作?有这些想法并不奇怪。但事实并非如此!
讲话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技巧。既然是技巧,就不是天生的,是可以经过训练而获得的。这种训练,首先就必须从自信抓起。有脱稿讲话的佼佼者总结了下面这八种方法。
真情眺望
一个人的眼神可以透露出许多信息。现实生活中,当对方东张西望的时候,直觉往往会告诉我们:这个人是不是要隐藏什么?他怕什么?他会对我不利吗?
不正视别人,通常意味着:在你旁边我感到很自卑;我觉得不如你;我怕你。躲避别人的眼神,意味着:我有罪恶感;我做了或想到了什么我不希望你知道的事;我怕一接触你的眼神,你就会看穿我。这都是从眼神中得到的一些不良的信息。
正视别人等于告诉他:我很诚实,而且光明正大。我相信我说的话是真的,毫不心虚。
笑出八颗牙
笑是坚强的推动力,它是医治信心不足的良药。但是许多人不相信这一套,因为在他们恐惧时,从不试着笑一下。真正的笑不但能治愈自己的不良情绪,还能化解别人的排斥心理。如果你真诚地向别人笑出标准的八颗牙来,他是无法对你生气的。
中国有句老话:“伸手不打笑脸人。”懂得笑,你便会觉得美好的日子又来了。当然笑就要笑得“敞亮”,皮笑肉不笑是没有用的,要露齿大笑才能有功效。我们常听到,“当我害怕或愤怒时,就是不想笑。”的确,这时任何人都笑不出来。窍门就在于你应该强迫自己:“我就大笑了,咋地?”
抢头排坐
在现实生活中,不管在学校教室还是单位礼堂,后排的座位总是先被坐满。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别太显眼。而这种坐法,反映的是这些人缺乏信心。相反地,敢坐前面是信心满满的体现。你不妨把这当作“纪律”试试看,从现在开始就尽量往前坐。当然,坐前面的确比较显眼,但要记住,涉及讲话的一切都是显眼的。
怕就说出来
内观法是研究心理学的主要手段之一,这是实验心理学鼻祖威廉·华特提出的观点。此法就是要求很冷静地观察自己内心的情况,然后毫无隐瞒地讲出观察结果。
别想多了
大众场合沉默寡言的人都觉得:“我的意见可能没有价值,如果说出来,别人可能会觉得很愚蠢,唉,还是不说的好。况且其他人可能比我懂得多,我说不是丢人现眼吗?”他们常常会对自己许下诺言:“下次一定发言。”其实,到下次他们还是不会发言。事实上,这些沉默寡言,期望重头来过的人,正是信心缺乏的高危患者,得了这种病又不根治,会越来越丧失信心。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如果尽量发言,就会增加信心,下次也就更容易发言。所以,想太多不如马上说,这才是提升自信的“强心剂”。
因此,不管是参加会议,还是一般交流、脱稿讲话,都要心无旁骛,拒绝沉默,当好“破冰船”,主动发言。不要担心你会显得愚蠢,观点虽不同,见解总入心,终会有人赞成你的说法。所以,别想太多。
多肯定,少否定
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当看到镜子里自己的形象或肤色时,他们总会忍不住产生某种幸福的感受。相反,也有些人却被自卑感所困扰。虽然彼此的肤色都很黑,但自信的人会以为:“我的皮肤黑又亮,这不是典型的墨玉么?”此时她的内心一定暗自窃喜。可是,缺乏自信的人却会痛苦地呻吟:“咋整地,我这张脸怎么这么黑啊?”两种人的心情完全不同。
提速百分百
许多心理学家将懒散的姿势、缓慢的步伐,跟对自己、对工作以及对别人的不愉快的感受联系在一起。但是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借着改变姿势与速度,可以改变心理状态。你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体的动作是心灵活动的结果。那些遭受打击、被排斥的人,走路都拖拖拉拉,完全没有自信心。而满怀信心的人则常常走起路来雄赳赳,气昂昂。他们的步伐告诉整个世界:“我的地盘我做主!”
使用这种“提速百分百”的技巧,昂首挺胸加快脚步,久而久之,你就会逢事自信满满,更别说脱稿讲话了。
别做作
卖弄、做作以欺骗别人,达到满足虚荣心的行为,它反映的是缺少自己不具备的气质却强行感觉自己拥有的心理。这实际上是另一种不自信。因此,讲话需要自信,但不可过头,尤其是一些不懂的问题,万万不可装懂。大胆坦然地承认,这不仅不会损害你的形象,还会给人以诚实可信的感觉。对于别人的魅力和取得的成就也要勇于承认,并致以钦佩和赞赏。
社会现实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在竞争四起的社会上脱颖而出,拥有自信、具备随时脱稿讲话的能力,往往比埋头苦干还重要。脱稿讲话是挑战,更是机遇,太多的人都是不敢讲或者不知该怎么讲,留下的是遗憾,失去的却是展示自己的机会。
你的胆怯没人懂
胆怯,是一种每个人都有的心理活动,就像每个人都会高兴和痛苦一样。由于它的内在表现像空气,来无踪去无影,而外在表现又严重影响人的交往和个人魅力的展现。所以,人们对胆怯才看不懂,猜不透,有时无奈,有时厌烦,急欲除之而后快。
徐刚是某大学的研究生,他的女朋友小燕是音乐学院的钢琴手,最近要参演一个音乐会。本来是好事,她却愁眉不展,这让徐刚很迷惑:“好好的,怎么不高兴呢?”后来和小燕聊天才知道答案。
小燕:“好久没有上台了,心里打鼓。”
徐刚:“以前小的时候不是也上台演出过吗?”
小燕:“是啊,人家现在就是害怕嘛!”
徐刚:“那就多练练,熟能生巧,就不怕了!”
小燕:“谁说的呀,人家怎么练都没用嘛,还是紧张得要死。昨天排练,手都在琴上抖,没有一首曲子能完整地弹下来。”
徐刚:“那就在家里练好再说!”
小燕:“可人家在家练都可以弹得很好。就是怕人多,我真怕到时候丢人丢大发了……”说着说着,小燕还透出了哭腔。
显然,女朋友的胆怯徐刚不懂。
据统计,约有四分之一胆怯的成人在儿时并不胆怯,但是在长大后变得胆怯了。这可能与遭受过挫折有关。这种人以前开朗大方,交往积极主动,但由于复杂的主客观原因,屡屡受挫而变得胆怯畏缩、消极被动。
事实上,小燕的胆怯并不是个案,它是由诸多因素导致的。如:准备不周全,得失心太重,越想完美越弄砸,等等。其实,即便是著名的表演者、歌唱家、球员,也会有这种“怯场”的压力。全球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就出现过一场表演暴音五次的最高失常记录,而这完全是由胆怯、紧张造成的。
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谁在意你,然而,一旦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就会引发小燕所说的紧张反应。所以,我们采取的措施应该是先接受这个状况,明白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知道上台怯场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就不必那么突显自己的不行,努力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紧张并接受它,一旦如此做了,我们就能与它和平相处。
根据神经语言程序学的原理,人的活动是受意识支配的,表层意识受更深层意识控制。因此,经过一定的自我训练,胆怯是可以克服的。
那么,胆怯到底是什么呢?
它实际上是一种错觉,是人们把预期的感觉当成真正的事实,因此提前预知到了压力、挫折、痛苦。人们的行为表现要么为了追求幸福,要么为了回避痛苦。胆怯正是为了回避这个假想中的痛苦而做出的反应。
既然是假想中的痛苦,你就必须正视它,顺藤摸瓜地问自己,你怕的到底是什么?怕丢人、出洋相、不成功……你做了胆怯的事后到底有什么损失呢?没有损失,只有收获,巨大的收获,不可用价格衡量的成功。督促自己看看克服胆怯后带来的巨大好处,最大的好处就是你突破了自我,突破了人生中最频繁出现的,最限制自身发展的障碍,走出了个人迈向成功的决定性的第一步。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你排除了胆怯的干扰,提高了做事的效率。
克服胆怯之后,你会发现交流是乐趣,而从交流中你会得到比乐趣更多的东西。
脱稿讲话,最大的起始点在于无惧无畏。如果你是一个独立讲台的演讲者,心情紧张在所难免,特别是听众的某些偶然因素人为地造成紧张。比如某个听众,突然发出一声尖叫,既容易造成场面混乱,又容易引起演讲者情绪的波动。
这时,你应该知道,会场上,你才是主角,在保证大局稳定的前提下,迅速转移目光,或者采取流动式的虚视方法,有意识地回避目光对视,以保持良好的心境。当然,凡事尽可能往好的方面想,多看积极的一面。合理运用语言暗示也是可以的。
在一堂意境课上。老师点开大屏幕展示画面——巨大而美丽的彩虹挂在天空,此时老师惊喜地说道:“哇!好美的彩虹呀!”同学们也睁大了眼睛赞叹:“好美呀!”老师接着提问:“彩虹像什么?”
孩子们议论开了,有的说像丝带,有的说像桥,还有的说像滑梯……
老师在开头就向我们暗示了她的意境——优美、明亮、温馨。怎样把握、突出并帮助同学去理解、感受故事意境呢?教师充分调动学生视觉与听觉,短短的几分钟把大家带入了“彩虹的境界”。
这是暗示和信念带来的结果。我们都玩过跳高,有时候总觉得自己跨不过去,可是当你看见一个比自己重了一倍的大胖子轻松跃过去的时候,你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是不是也充满了信心,暗自鼓劲(心理暗示):一个“石磙”都能跳过去,我就这么笨?
于是,你也毫不费力地跳了过去。可见,没有了包袱,放开了就可以做得更好。
事先做好准备,答题时就会应对自如;熟记演讲内容,演讲时便会口若悬河;发言开口时声音洪亮,结束时也会掷地有声。除了这些策略、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因为有能力才会有自信,有自信才能克服自卑、羞怯。
养成“站起来”说话的习惯
良好的脱稿讲话的习惯是进行社会交际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要求每个人都动起来,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只要我站起来说了,哪怕是错误的也比那些不敢说的人强百倍。”久而久之,不但增强了自己说话的信心,还培养了创新思维。渐渐地,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就都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轻松与人交流。
相传,有一对父子冬天在镇上卖便壶(俗称“夜壶”,旧时男人夜间或病中卧床小便的用具)。父亲在南街卖,儿子在北街卖。因为是第一次独自撑门面,所以,儿子谨小慎微地蹲在地摊前,一副胆怯的样子。不多久,有了看货的人,其中一个看了一会儿,说道:“这便壶大了些。”儿子也不答话,见大家都在挑夜壶的毛病,儿子才细声应和:“装的尿多。”人们一听,觉得好笑,便扭头离去。
蹲在南街的父亲也遇到了顾客说便壶大的情况。当听到一个老人自言自语说“这便壶大了些”后,他马上笑着站起来,轻声地接了一句:“大是大了些,可您想想,冬天夜长啊!”好几个顾客听罢,都会意地点了点头,继而掏钱买走便壶。
父子两人在一个镇上做同一种生意,就因为说话方式不同,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结果。原因就在于是否敢于大胆地“站起来”。我们不能说那个儿子的话说得不对,本来,买便壶不俗不丑,但毕竟还有些私密的因素在内。人们可以拿着脸盆、扁担等大大方方地在街上走,但若拎着个便壶走在街上,就多少有些不自在了。你不但不站起来,还极不雅致地来一句“装的尿多”,这不是令人难堪吗?而那个父亲则很高明。他首先站起来,一是对他人的尊重;二是从他人的角度讲话,一句“冬天夜长啊”看似离题却饱含深情,富于启示。
做生意如此,其他情况也一样。站起来讲话是自信、阳光的体现,大凡缺乏勇气的人大多猥琐、怕事,一到人多的场合就不知所措、心慌意乱,哪还有站起来“亮相”的胆量。
“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景。”随时脱稿讲话,貌似信马由缰、无拘无束,其实并不是这样。演讲,听者众多;会议,有大有小;闲聊,交流感情,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认真对待的场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景,并在这样的情景中,站立身体,挺胸抬头,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随时讲话的主动性就会被慢慢激发出来,从而带着情感,怀着兴趣去“说”。
苏玟洁是2016年一家IT公司新招的信息管理员,每天坐在电脑前整理资料、收集信息,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唯一不足的就是胆小怕事,不敢站起来说话。
一次,公司组织演讲比赛,因为她所在的科室大部分人都出差,只剩下她和两个新来的实习生。所以,部门领导让她做做准备。
这下让她犯了难。“站着说话不腰疼”,这句本来是揶揄那些自己得了好处,也不体谅别人痛苦的人的话,成了苏玟洁搪塞的理由。她从心里抵触演讲。
随着演讲日期的步步临近,苏玟洁如热锅上的蚂蚁,打退堂鼓肯定不行,因为当时自己没胆量拒绝,现在才说不干,部门领导肯定发火。但要上台,还要站起来有板有眼地讲话,她心里的确是七上八下。
万般无奈之下,苏玟洁只能硬着头皮上。
每天中午食堂开饭时,她都主动和厨房阿姨一起忙上忙下,帮这个同事打饭,给那个同事盛菜,并有意无意地聊上几句,按她的说法,这是“练胆”。事实上,当她每次站在同事们面前的时候,大家投来的都是会心和灿烂的笑容。由此,苏玟洁的信心很快建立起来了,她开始认真准备自己的演讲内容。
终于,演讲的时候到了,她大大方方地走向讲台,尽管心里仍然很慌张,但当她一眼望去,周围都是每天在食堂里见到过的笑脸,一切顾虑顿时烟消云散。
按照事先的准备,她站定身子,一字一句地开始了自己的演讲,没有客套,也没有讲稿,就那样侃侃而谈,如同日常与大家交流一般。苏玟洁的演讲声情并茂,条理清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一个星期后,公司邮箱发出了一条通知。当苏玟洁打开邮箱时,首先看到的便是:“一等奖:苏玟洁”这几个字。
从此,苏玟洁的讲话大胆了,工作有劲了,部门领导和两个实习生也不时投来敬佩的目光。
敢于面对众人,尽量争取发言机会,你就会越来越自信满满。苏玟洁的例子告诉我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放下包袱,充满自信站起来展示自己,时间久了,接触的面孔多了,就没什么可害怕的了。
要做到随时脱稿讲话,就要多站少坐,有“抢”着进入角色,“争”着站起来发言的意识和态度。
朋友聚会是练“胆”的最佳时机
胆小,泛指一个人怕事,过于谨慎,不敢面对人和事。其表现,除了躲避,更多的是紧张。心理学家认为,紧张是一种有效的生理应急方式,是对付外界刺激的绝佳手段。因此紧张并不全是坏事。然而,持续的紧张状态,则严重扰乱机体内部的平衡,并让人笨嘴笨舌,口齿哆嗦。因此,我们应该学会自我消除紧张状态。而朋友聚会是练“胆”的最佳时机。
张茵和温雅是最好的闺蜜,温雅大学毕业后准备去深圳工作,而张茵则打算回老家备考硕士。张茵一直腼腆,人一多时就不愿意说话。
过中秋节时,原来高中的同学相约欢度良宵。一大群朋友团聚在一起,甚是热闹。晚饭后,有同学提议搞个“中秋文艺演出”,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谁来当主持人呢?”同学问。
“我!”温雅大声地喊着,张茵看看温雅又看看大家,没作声。从她的神情可以看出,她其实很想试可又不敢。见此情景,早就知道张茵性格的温雅想,“这么好的机会可不能让她错过了”。她知道张茵一直很优秀,什么都好,就是胆小怕事。其实从与她的接触中,温雅曾听说她很崇拜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董卿,于是便快速转过话题说:“对不起啊,我抢茵茵的‘饭碗’啦!我虽然女儿身,但长得太像撒贝宁了,不行不行,一个人做不来。谁愿意做我的老搭档董卿呢?”
“我!”张茵一听董卿就来劲了。
于是,张茵、温雅开始了她们的节目主持。
“首先请黄杰为我们来一段相声。”张茵蛮神气地对同学中有“侯宝林弟子”之称的同学说。
黄杰大大方方地用明亮的嗓音来了段单口绝活。大家都拍手鼓掌。
“下面请温雅为我们表演舞蹈。”张茵继续了她的主持。
“现在请袁莉为咱们唱歌。”有一个同学来了段《青藏高原》。
在温雅的提议下,张茵又做起了演员。于是,同学们有的打拍子,有的敲茶几为张茵“伴奏”,大家一起跟着唱起《一生有你》:
因为梦见你离开,
我从哭泣中醒来。
看夜风吹过窗台,
你能否感受我的爱?
等到老去那一天,
你是否还在我身边?
看那些誓言谎言,
随往事慢慢飘散。
……
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温雅发现,从那以后,张茵的胆子变大了不少,当着众人讲话也大方多了。甚至在欢送自己的人群中还能带领大家一起喊口号——“期待再聚!”
讲话是与人沟通的一种最基本的载体,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现代社会,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强,好口才越来越被认为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必备能力。张茵的改变固然有同学的鼎力相助,但内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张茵能在公共场合勇敢讲话,是她克服心理障碍和紧张情绪的主动行为。可以说,以同学、故旧、朋友之间的聚会“练胆”,不啻为一个好的方法。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在朋友面前,很少有人会拘束、害怕。因此,在朋友面前有意识地放胆说话,毫无顾忌地放胆发言,将为你在不同的情景及陌生的状况中敢说敢讲、直言表达,提供锻炼的契机。
一般的人和演员有本质的不同,演员是“人来疯”,越多的人看她(他),她(他)就越自豪,她(他)喜欢别人欣赏她(他)。一般的人上讲台之所以心慌,是因为心里想着别人都是看自己,在关注自己,面子薄的人一下子就手足无措起来。
面子薄的人,不仅仅在讲台上,即使在大街上,都会手足无措,因为他心里想的就是:有人在注视自己。事实上在大街上谁会注视你呢?即使有,也就是扫了一眼而已,完全是自己心理在作怪。
面子薄的人在公众场合,一定要有这样的想法:其实他们谁也没有注意自己,自己不漂亮,也不难看;没有人喜欢自己,也没有人讨厌自己。只要自己这么想,首先心里就能安定下来。然后还要胆子大一些、脸皮“厚”一些,主动扫视、注视对面观众的眼睛、表情。只要你主动直视对方,就能让对方不自然起来。实质上也就是用眼光先战胜观众,做到这点,自己的情绪就能稳定下来了。
模拟多类场景,练就一副好口才
中国著名演讲家、“新中国演讲事业的开拓者”、中国第一位演讲学教授邵守义有一句名言:“是人才未必有口才,有口才必定是人才。”有口才的人说话具有“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等特征。
那么,要练就一副好口才,应该怎样才能做到有物、有序、有理、有情呢?
模拟多类场景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们知道,口才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它是靠刻苦训练得来的。古今中外历史上一切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演讲家、雄辩家,无一不是靠模拟场景训练而获得成功的。
先来看我国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演讲家萧楚女的场景模拟练习。
萧楚女在重庆就任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教员时,除了认真备课外,每天天刚亮就跑到学校后面的山上,找一处僻静的地方,把一面镜子挂在树枝上,对着镜子,想象面前是一座礼堂,接着健步走到镜子面前开始练演讲。他从镜子中观察自己的表情和动作,好的保持,错误的纠正,接着离开镜子,如此反复无数次,意在练习进场、上台、演讲、离开等各个环节。经过这样的刻苦训练,他掌握了高超的演讲艺术,其教学水平也迅速提高了。
1926年,他30岁时,就在毛泽东同志主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工作,他的演讲至今受到世人的推崇。
我们再来看美国前总统林肯的场景模拟术。
为了获得逼真的口才练习场景,林肯总希望把自己置身于角色之中,因此,他多次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观察他们的举止、手势、表情及如何论辩、如何答疑、如何举证等。他一边听,一边模仿。每次听完那些云游八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回来后都照单全收。他会找一个僻静的地方有模有样地学他们的样子。他曾把槐树、栏杆、树桩甚至是成行的玉米当作听众,练习口才。
萧楚女也好,林肯也罢,他们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与他们的刻苦努力是分不开的。对这两个人的模拟方法仔细研究后你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练口才的人,场景模拟要大胆。
人类获取知识的最初途径通常就是模仿。面对一个不会讲话的小孩,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你对他点头,他便会手舞足蹈,这就是模仿。其实,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大量的学习资讯与资料,我们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找出来并模仿。除了上面两例中的实景模仿外,任何关于语言表达的,比如相声、评书、小品、电视剧等都可以照搬照用。事实上,这种“拿过来就用”的情景在生活中并不少见。
刘国明原来是从事软件开发的,他讲话时通常没什么面部表情,语气、音色也是一条直线,缺乏起伏感。但自从他调入培训部后,通过自己对网络的熟悉,寻找到大量的模拟场景视频并逐个揣摩、训练。最终,在他主持的一堂公司内部PDF制作短训会上,让所有同事都大吃一惊。谁也没想到,原来讲话木讷,发言总是令人困倦的他居然可以声情并茂、幽默风趣地完成主持任务。
培养好口才,是为了随时随地与他人沟通、交流。当你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对象,当众发言时,如果出现紧张怯场、面红耳赤、大脑空白、思维混乱、语无伦次;重点不明、言之无物、条理不清;无文采,无新意;缺乏感染力、吸引力、说服力等情况时,你就会在大量场景(教室、公园、广场、公交车站、公交车上)的模拟演练中看到差距、找到窍门。
模拟的越多,你吸取他们优点的机会就越多。因此,只要我们持之以恒,时间长了,一样能滔滔不绝,侃侃而谈。
当然,场景的设定是多方面的,比如:求职面试场景、主持会议场景、打电话场景,等等。设定这些场景,能让我们有身临其境的现场感,能提供有针对性的对话参考,培养语言适应力。要记住,模仿的过程一定是提高的过程。
我们小时候向爸爸、妈妈及周围的人咿呀学语,向周围的人模仿身姿,同样,练口才我们也可以拜这方面有专长的人为师。
下面几种方法可以参考:
随时模仿。我们每天都会听广播、看电视,因此你可以随时跟着播音员、演播员、演员进行模仿,注意他们的声音、音色,他们的神态、动作,边听边模仿,边看边模仿,日久天长,你的口语能力就会得到提高,而且会增加你的词汇,增长你的文学知识。
专题模仿。要尽量模仿得像,要模仿对方的语气、语速、表情、动作等,并在模仿中有创造,力争在模仿中超越对方。
模仿专人。在生活中找一位口语表达能力强的人,请他讲几段最精彩的话,录下来,供你模仿。你也可以把你喜欢的,又适合你模仿的播音员、演员的声音录下来,然后进行模仿。
模拟多类场景其实就是设定一个交流的平台进行实战演练,达到提高说话水平的目的。应该说,经常进行模拟多类场景讲话,是增强自信心、培养好口才、确保随时讲话的重要手段。
【脱稿精例】
奥普拉·温弗瑞/人生唯一目标是做自己(节选)
我要分享的想法是:无论你有多么成功,也许你们会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这就难免会遇到失意之时。我希望届时各位可以记住:世上并不存在失败,那不过是生活试图将我们推向另一个方向罢了。
当你身处困境时,看起来是一种失败。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时刻提醒自己牢记这一点。当深陷困境时,感到难过是正常的,给自己一点时间去思考即将失去的一切。关键在于: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因为所有经验,尤其是你犯下的错误,都将帮助你、推动你更好地做自己,确定下一步何去何从。生活的关键在于建立起一个内在的道德情感导航仪,为你指明方向。因为从今以后,当你用谷歌搜索自己的时候,搜索结果中会提到“哈佛大学2013毕业生”。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这的确是一张抢眼的名片。
……
创办“天使网络”的想法在我心中萦绕已久,也正是“天使网络”让我确定了心中的那个导航仪。我决定不再单一地制作电视节目,还要关注节目的终极理念、采访对象、行业发展和慈善事业等。无论我们追求什么,我们团结在一起的信念将胜过其他一切。作为一个19岁就出现在电视节目中的孩子,起初我并不明白这个道理,直到1994年才有所醒悟。因此,不要指望能即刻明晰所有的事情,包括自身的志向所在。当我明确一切的时候,我利用电视这种媒介手段让天使网络做得更好,而不是单纯成为电视节目的一部分。
……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曾经做过超过35000次访谈,每当摄影机关掉的时候,所有的受访者必然会用自己的方式问出这样一个问题:“我表现得还可以吧?”布什总统这样说过,奥巴马总统也曾这样说过。无论英雄人物还是家庭主妇,受害者抑或是案件中的被告人。甚至碧昂斯也需要得到这样的认可,访谈结束后,她把麦克风交给我,对我说:“我表现得还可以吧?”
你们现在或许对离开舒适的大学生活会有些焦虑,并对于让社会检验自己的哈佛文凭心存犹豫,但无论你们在日后遭遇什么样的挑战、挫折与失意,只要内心目标坚定,就能获得真正的成功与快乐。人生确实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最大程度、最真实地展现自己。尽己所能,提升自己与家人以及周围的人。神学家霍华德·瑟曼说得好:“不要问自己世界需要什么,问问是什么让你充满活力地活着,然后大步去做,因为世界所需要的就是一个个朝气蓬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