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第一次接触沙盘源于一次偶然。2008年,公司高薪聘请了一位从日本回国的博士生,给孩子们用沙盘游戏的方式做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我当时的咨询对象大多是小学生,当把这些孩子带到沙盘游戏室的时候,孩子们见到那么多沙子和玩具非常开心,每次咨询都会玩得不亦乐乎,到了下课时间还久久不愿意出来。
有一天,代课的沙盘老师有事不在,来上课的孩子却坚持要做沙盘游戏,孩子的坚持引发了我的好奇心。就这样,经领导同意,孩子们牵着我的手带我走进了那间“神秘的小屋”。
沙子的魅力不在于它一次一次揭示了心灵的密码,而在于它永远能够带给人们新鲜、好奇与冲动,让人不忍放下手中细小柔软的精灵,在一米见方的沙盘中,在安全的、不被打扰的环境中去创造、构建、修改属于自己的梦幻世界。
做沙盘的孩子叫小海,正在上二年级,是一个非常阳光的小男孩。据小海的妈妈反映,小海学习能力比较差,每天晚上写作业都要写到很晚,平时脾气也不太好,有一些强迫行为。小海妈妈咨询的诉求是,解决孩子拖拉、马虎、没有时间观念的坏习惯。
来到沙盘游戏室的小海开始了他的沙盘创作。首先,他从沙箱的正中间入手,将沙盘一分为二(他说挖开了一条河)。然后从河的右侧开始,分几次摆放了几棵树,右上方的位置摆了一只老虎,右下角是一堆大小不一的各种动物,这些动物都跟在老虎的后面,头都向着老虎的方向,其中有一只狗的头,向着沙盘右下角的外面。
在沙盘的左侧,小海重点做了几项工作:左上方分别摆放了一辆粉色的公共汽车、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她们似乎在车下对话,车头的方向被他反反复复地调换了很多次;左下方摆放了一辆橘色的挖土机,还有一个灯塔一样的物件,小海在灯塔下面垫了许多白色的小板子,并在紧挨着灯塔的右侧摆放了一组瓷质的小亭子和廊桥。
在沙盘中间的小河里,摆放了几只小鸭子,小海用手把鸭子反复摆放整齐,并在河的上、下位置分别摆了两座桥,把左右两个部分连接了起来。
小海用40分钟完成了他的沙盘游戏,并给沙盘作品起了名字:“我的家”。
沙盘做好后,小海带我游览了他的沙世界。他告诉我:“这条河连着我家和奶奶家,右边的大老虎是我的妈妈,后边是我、爸爸和我的好朋友们;左边的大汽车是一辆长途车,我的奶奶在犹豫是回老家,还是留在我们北京的家,小姑在劝她留下;挖土机在工作,那个塔是我们买的新房子,我觉得它盖得不结实,所以就在房子下面加了一些板儿,用来加固。”
我问他:“沙盘里有你吗”?小海说:“有啊,右下角的小白兔就是我。”接着他又赶忙介绍:“前面那只大老虎是我的妈妈,右下角向外看的狗是我的爸爸,我在替妈妈看着爸爸,谁叫爸爸老不回家!”
沙盘故事讲完了,一幅家庭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事后经过小海的同意,我在跟小海的妈妈沟通时,把沙盘故事复述给她听。小海妈妈的眼泪告诉我,孩子讲的故事是真实家庭关系的呈现。
小海的妈妈谈到,现实中,她与婆婆的关系非常紧张,半个月前她刚把婆婆轰回老家,她的丈夫每天都很忙,“有的时候人在家,心早已经飞走了”“整天说忙,经常半夜不回家”“在我怀孕时,他犯了不可原谅的错误,所以我们的夫妻关系非常紧张”。在这个家,小海是维系她与丈夫、婆家的唯一纽带(她说那些鸭子是她的儿子)。由于她嫌弃丈夫,长期把“脏”字挂在嘴上,每次丈夫上完厕所她要冲20遍,还嫌“不干净”。小海妈妈的这一做法导致小海每天上卫生间时,擦屁股要用20分钟、要使用半卷卫生纸,并且从来不在家以外的地方上卫生间。“孩子反复堆积小鸭子的行为,可能是他强迫自己,并追求完美的一种投射。”小海的妈妈说。
这次沙盘游戏的体验,让小海妈妈的心敞开了许多。后来她自己又申请单独做了一次沙盘游戏的体验,其中,压抑、郁闷、苦恼和自我封闭的意象都跃然沙盘之上,让她真实地看到了当下自己的现状,还有潜意识中投射出来的未知的自己。不久后,小海的爸爸、妈妈带着小海又做了一次家庭合作沙盘。至此,小海拖拉、马虎、强迫行为的原因和爸爸妈妈的问题基本都找到了。
针对这个家庭的情况,我们重新制定了咨询方案,以沙盘游戏为基础,采用叙事疗法、行为矫正、家庭治疗为主要的心理治疗技术,促进每个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主动发现自己在经营婚姻、家庭过程中和在教养孩子的方法上所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进行改善,使家庭关系进入了良性循环。
三个月后,小海的妈妈告诉我:小海的动作明显快了,学习也进步了;丈夫回家的次数慢慢多了,而且回家的时间也提前了……
有教育专家曾表示:“孩子生病,家长吃药”,大多数孩子的问题,是家庭教育问题的真实呈现。我们很多家长总是习惯于将目光紧盯着孩子的行为,而看不到自己的问题,其实家长一天不改变,孩子的“病”就一天不会好。
沙盘游戏的治疗效果,就是这样不可思议。我们不知道孩子会摆出什么样的场景,也不知道孩子的潜意识里到底有多少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的秘密——沙子的千变万化可以激发孩子心的触动,探究隐藏在孩子心底的秘密。沙子是流动的,又是固定的;沙子是物质的,却又赋予着生命。再没有什么玩具可以如它一般吸引孩子,靠近那一个个纯净的心灵。
沙盘游戏的神奇令我惊叹,我一下子就爱上了“沙游”这种工作方式。
在接下来近十年的时间里,我不停地探索沙盘游戏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操作方法及技巧,2010年首次提出“沙盘游戏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的新概念。在个人沙盘、学生团体沙盘、家庭合作沙盘等方面积累了几千个案例,丰富了心理咨询和家庭治疗的形式。咨询的形式也从过去由求助者说改为让他们在安全、受保护的环境里去体验、去自愈,咨询中避免了来访者的阻抗和防御。
经常听家长说:孩子越大越不听话!其实当孩子长到一定的年龄,有了自己主张的时候,他们会将自己内心的东西掩藏起来,这其实也是一种防御和自我保护。沙盘游戏使用了一种非语言的、与自己内心对话的形式,将孩子潜意识里的真实想法,不经意地呈现了出来。
写这本书的动念是在2012年的冬天,因为每天的心理咨询和小孩子的行为矫正的案例非常多,家长们每次来咨询时都会诉说孩子的种种让他们头疼的问题。比如,拖拉、马虎、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胆小不自信、多动症、抽动症、不爱学习、没有上进心、人际交往困难、厌学、网络成瘾,等等。家长看到的是孩子的表象和行为,并不清楚和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找不到背后真正的原因,所以他们很无奈,有挫败感。
沙盘游戏听起来像是一种游戏,事实上,准确来说,它是心理治疗的一种辅助工具。孩子在咨询师提供的安全、受保护的环境下,身心会放松下来,随后,孩子内心世界的东西就会真实自然地流淌出来。所以,沙盘游戏疗法不仅在心理咨询和行为矫正中能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时间和咨询效果上也为我们心理工作者找到了一条捷径。
孩子的心事,沙子知道!
刘丽萍
2016年11月23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