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17明城之行
爷爷这时候做了一个决定,一个是被这事气的,一个也是因为中医的姑姑非常迫切,又火烧眉毛的要求,大家一起去明城。那里有一个世界性的药材展销会,会上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药材及其设备。其实说白了,中药材的发源地在中国,老外能带来什么中药原料?可是人家的设备高端大气上档次啊。
姑姑需要一个非常有经验的,又靠得住的,又是自己人的老中医坐镇,那最好的人选其实就是爷爷跟中医了,所以她才不顾中医还没放假就先把他定好了,可是这小狐狸居然来了个一物降一物。然后她是两边都落空,老爸不来,一一更不想来。她都能想象得出来,中医是怎么得意的看着她笑,然后对她说“这就是一物降一物”那欠揍的表情的。
其实她也知道她老爷子跟中医一样,不愿意去。因为,这个原因她归结为,他们俩个思想封闭,观念落后,不愿意面对新的事物。可是,这俩个确实又是他们家最有价值的古董。
而且这么大个展销会,要找到好的药材也容易,柳蕙需要的药材可以找齐,用不着再到处找。
多种因素一起就促成了一行人浩浩荡荡的明城之行。
明城可是个难得的美丽城市。气候温暖,整个城市就是个天然的大氧吧。空气非常好。它的周边却又是森林环绕,是个天然的中药材宝库,有不少道地药材。
而明城里那个巨大的展销会馆就是为了展销而起,为的是给全世界的经济搭桥铺路,从而更好的发展自身的经济建设,大家双赢。
每年举办的展销会一场接一场,展销会管从来就没有休息关闭过,据说要开展销会都得排队,展厅的安排已经排到了一年后了。
这一次为期一周,可以说是中药界的盛会,不夸张的说百分之九十的厂商都会来占个位,更是超过百分之百的商家会组队前来。热闹非凡。
不过,中医也不是第一次去了,他已经代表姑姑参加过一次。还代表姑姑跟着去过另一个也号称世界性的展销会,那个是在更北的城市,冬天真的很冻人的地方。
小型的展销会那就去得更多了。小小年纪的中医已经被姑姑重点培养成了一个代言人,为姑姑代言。跟着姑姑飞了不少城市,开了不少眼界。
可是每一次他的新鲜感退去之后,剩下的只有疲惫。没真正去占个位展销过的人是真的没体验,那是真的很累啊,他觉得姑姑活得是真的累,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这么抵触姑姑。
如果姑姑只是让他去逛展销会,学知识,他会非常高兴,可是这只能是想想就好。中医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什么天才,他只是因为接触多了就知道了,离真正的天才差得太远了。
象这种号称世界性的大会展,甭管来的是什么人,从哪来,是不是世界的,反正就是人空前的多。就算是明城也并不是经常会有的,更多的是一些全国性的展销会,而且象明城已经是非常好的了,一年中会展不断,自然赚得盘满钵满。
这个时候的明城热闹可见一斑。会展周边所有能住人的象样点的,上点档次的旅馆,宾馆,甚至是民宿,能挂牌出来的都会有人去住。现在去找住的地方肯定是找不到的,满城找住的地方,十个有十个客满。总的一句话,一宿难求。而且房价普遍上涨了百分之三十,机不可失啊,这个时候不赚钱还等什么时候呢?于是不单止是住的,连吃的也涨价。造成了整个展销会期间物价大幅度飞涨。自然惹得怨声载道。
姑姑自然早有安排,可是没想到居然一下来了这么一堆小伙伴,这下子住宿就有点紧张了。那就只好几个人挤挤打地铺了,本来是想叫上奶奶一块来玩玩的,可是奶奶说这种展会就算了,忙的累的,都没心思玩的,还累得大家要照顾她,就没跟着来。柳瑶柳蕙两姐妹是顺路,她们玩几天就回家了。而那两个小子是多余的,临时插队的,计划外的意外。
姑姑他们提前了十天来做准备工作,象是一些参展的单位,有些提前一个月就来了也不奇怪。
参加这种大型的会展,一个参展单位要做很多很多的准备工作,看着琳琅满目的,整洁干净的,美轮美奂的展品,真正能想到前提工作是多么累人的并没有多少,客人来了,享受的是眼前的一切,看到的是眼里的所有。不管你多累,在这里只要展现出一丝乱,一丝不好来,别人都会嗤之以鼻,不会说,啊,你们这么累,出点小失误是应该的。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个道理。这台上的一分钟不能让人满意,不能打动人,那这个展会是白花钱了,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当然现在姑姑也走上正轨了,不象开始创业时这么艰难,那时的一一尽管是小孩子,但因为很专业,而且象这么小的年纪是很令人刮目相看的。于是他就成了姑姑手中的一张王牌。不过中医跟那些老中医,老药商,老种植户们聊起来都非常投缘,而且中医也学到了很多他们的经验,这些都是书上学不来的,不少还是一些有传承的东西。
一一为姑姑的发展说是立下汗马功劳都一点不夸张,他就相当于开国功臣。
那时的中医跟着姑姑,一天有十几个小时都必须呆在会展中心,接待着很多客户。刚开始的时候他也只是旁观,可后来渐渐的发现,其实并不难,因为他都懂啊。
他知道怎么辨别药材的好坏,知道药材的产地,生长条件,采摘时节,用药部位,药材的功效以及炮制。
按客户的话说:“这孩子了不得啊,这么小的年纪,前途不可限量啊。”然后这些人在同等的条件下,都优先选择了中医他们家,为之后的发展铺下了一条路。
爷爷说,那时姑姑接手的这家药厂是国有企业,已经是连年亏损,工资都发不起,很多职工都买断工龄,或者辞职离开另寻高就。
当厂里传出说要找人承包或是卖掉的时候,姑姑思来想去,在爷爷和哥哥们的支持下,又几经周折,才接手了下来。
之后就开始了艰难的创业。连带着小天才的中医都被深卷其中。
这其中的难与苦,真的是只有经过的人才有切身体会,不足以为人道之。中医不想说什么,他就几次看到姑姑在没人看到的时候掉泪。小表妹小的时候有一次没有父母在家看着,自己爬到窗台上玩,掉下来,险些连命都没了。还有爷爷,这么大年纪了还得跟着姑姑天南海北的跑。
总之那个时候,中家所有的人都是姑姑的有力后盾,全力支持着她。
可是到后来,老爷子却越来越抵制药厂,甚至都不想到姑姑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