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周代的工艺
本文所说的周代,包括西周、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所谈的工艺限定在青铜器跟青铜镜方面。
青铜器的发展始于殷代,到殷后期已非常发达,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千变万化的形式。青铜器本来是殷王祭祀祖先用的祭器,形式有酒器、食器跟铜器,器上都雕有兽类面部的图案,也有怪鸟的图案。西周时,还承继着这个传统。但从春秋时期开始,这传统已经逐渐衰退,雕铸的图案已变成平板的,没有图案的部分增加,形成了细致的花纹带。到战国时斯,西周的传统破坏得更彻底,传统的器具形式与雕铸的图案衰退,器物表面更平滑,而且配上了金银的镶嵌装饰。镶嵌手法的出现,青铜器的色彩效果跟高尚趣味的兴起与流行,是战国时代最伟大的成就。作为宗庙器具的尊严已逐渐淡薄,而成为王侯宫廷宴客的装饰品。殷周的图案不用平滑的几何学的直线和曲线。战国时期铜器的镶嵌图案已超越兽面图案,创造出几何学的图式,表现出美丽曲线的韵律。铜带钩之类的装饰器具也有许多金银镶嵌的精巧作品。此外,镀金的技艺也始于战国,而且很流行。
战国的一大特色是南方大量制造铜镜,北方流行带钩。带钩本是北方胡人固有的服饰,传入中国后,便被制成美术工艺器。综合美玉、金银镶嵌与镀金方法的若干带钩,已从洛阳金村的战国墓挖掘出来。
战国时期,青铜镜也大量出现。它的出土地是长江中游的长沙跟淮河流域的寿州一带,是当时楚文化的一支,后来才逐渐及于黄河流域。
战国青铜镜的特色是铜质的精炼度不够,稍微薄一点;虽有方镜,但以圆镜为多。镜的背面精细的显出浅薄的雕铸图案。图案的表现方式有三种:一是纯粹的隐式图案,二是隐显图案的双重结构,三是隐显两图案之外另加上一层图案的三重结构。第二跟第三的图案表现形式是战国青铜镜最显著的特色,汉代铜镜已无这类多层式的图案。所谓“隐式图案”,是把青铜器的图案分解,构成类似纺织品上的小花纹。所谓“显式图案”,就是在这隐式图案上配上山字图案、鸟兽图案等的模式,这样,便构成了各式各样的形式,给人一种回旋的韵律感。汉代的铜镜以雕铸的图案为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