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史上的365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014年1月8日
绝路逢生——“黄色巨人”的兴衰

2012年1月,柯达影像业生产商宣布破产保护,紧接着,当年的2月份正式宣布停产,这件事震惊了世界。现代的年轻人,没有机会目睹柯达当年的辉煌,却见证了这一历史巨人的黯然谢世。柯达曾是一代影像业的巨人,是什么原因使它轰然倒塌呢?这是值得现代企业关注和研究的一件事。

诞生于美国的“柯达”拥有百余年历史,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它创建于1888年9月4日,创建人乔治·伊士曼(图1)为它注册了“柯达”(Kodak)这个名字。“K”是伊士曼最喜爱的字母,他认为,K的发音和形象都带有坚韧不屈和倔强的性格,而“柯达”又简短、易拼、朗朗上口,不容易重名,就这样,名为“柯达”的一代历史巨人从此诞生。图2是柯达在纽约州罗切斯特的总部大楼。

图1

图2

柯达成立的当年,迎来了开门红。这一年柯达研发出一种柔软的感光“胶卷”,成为照相材料的一次巨大飞跃。胶卷的发明,促使了“柯达1号”照相机的诞生,而发明“柯达1号”的正是伊士曼本人。从此,在柯达的引领下,开启了大众摄影时代。

随着摄影向大众的推广,柯达的名声随之大噪。到了1891年,它的销售额一举突破100亿美元。进入20世纪初,柯达产品已经遍及全球。1908年,柯达公司的雇员超过了5000人。随后柯达公司节节攀升,到了1930年,柯达在世界影像市场的份额达到75%,利润占这一市场的90%。在保持摄影和电影行业巨无霸地位的同时,柯达也向医疗、印刷出版和空间探索领域发展。1966年,柯达公司在海外的销售额达到21.5亿美元,在《财富》杂志排名中,排在第34位,纯利润占第10位,而当时位于感光界第二位的爱克发的销量仅是它的1/6,此时的柯达已经无人可比。图3为1990年柯达相机的广告。如图4柯达胶卷的黄色包装成为柯达的重要标志,柯达公司被誉为“黄色巨人”。

图3

图4

1973年,电子工程师斯泰文·塞尚加入柯达。偶然间,塞尚听说有一种硅材料可以感光,突然他闪现了一个新奇的想法,能不能在新型相机里装入一种电荷耦合器,用数字方式记录并存储图片信号呢?他用了一年的时间,终于设计成功首台数码照相机。一开始,这种相机非常粗笨,它重3.86千克,要用16节5号电池驱动,需要附带一个盒式磁带机作为存储器。塞尚用这个发明拍下了历史上首张数码照片,从此开启了数码照相机时代。

在一定程度上,数码照相机的问世得益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兴起。利用集成电路技术,数码照相机改变了人们记录影像的模式。这个发明具有开创性价值,也意味着丰厚的利润,但对柯达来说,却成了灾难的源头(参见本书5月20日“1977年数码照相机之父——塞尚”)。

在柯达发展的一百多年历史中,它一路成为影像业的先锋,创下了不少令人惊羡的业绩:最早发明的胶卷,最早问世的柯达相机,最早的数码技术,最早的傻瓜相机,最早的电影彩色胶片与彩色胶卷,最早进军数码和图文影像及打印技术,最早将图文技术用于航天领域,最早研发出太空飞行影像记录器等。直到2005年,它的销售一直在市场夺冠,成为名副其实的一代影像巨人。到了20世纪初,柯达产品遍及全球,作为一个称得上是巨无霸的公司,胶片业务给柯达带来了惊人的利润,在其鼎盛时期,柯达每年仅胶卷业务的利润就超过100亿美元。

在外界看来,柯达是一个巨人,但直到它申请破产保护时才被世人得知,这个“巨人”已经背负67.5亿美元的债务,全球企业界无不震惊。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盛极而衰的悲剧竟然发生在巨人柯达的身上。更令人震惊的是,将柯达推向深渊的,正是柯达自己的发明——数码照相机。

1975年,柯达发明数码照相机,开创了数码时代。1997年,柯达又推出全球第一款超百万像素的商用数码相机。数码相机创始于柯达公司,本应成为柯达首先要抓住的革新业务,在数码时代到来之际,使柯达在摄影业再次走向另一个巅峰,但是事与愿违,柯达沉溺在传统胶片市场带来的丰厚利润里不能自拔,最终让日本厂商乘虚而入。日本人大力发展了数码照相机业务,实现了令世人惊奇的“大超车”。

孕育了多年的暗流,终于迎来了2001年影像业的拐点。这一年,如井喷般的数码大潮已经不可逆转,使传统胶片市场遭遇毁灭性打击。如果在形势巨变面前,柯达能猛醒,立刻拨马回头还不算晚,但柯达却一再贻误时机而犹豫不决。到了2004年,柯达开始出现亏损,尽管2005年新上任的柯达首席执行官决心将柯达带入数码时代,但此时,日系厂商在数码领域已经占有垄断地位,留给柯达的机会已经不多了。有人说,柯达就像一头大象,始终不急不慢地在后面吃草,而奔跑在前面的动物已经把草吃光,当这头大象发现前面已经无草可吃时,为时已晚。

柯达这个曾经的“黄色巨人”面临死路一条。到了2012年1月10日,柯达的股价由1999年1月巅峰时代的78美元骤降到了40美分。在背水一战中,它不得不削减原来三个部门中的商用部门和消费部门,不得不把过去132年所积累的近1万项专利技术中的1100多项出售。但自2012年7月份宣布出售后,这些专利一直无人问津。在挣扎了几年之后,柯达这位胶片时代的“黄色巨人”终于认清了一个事实,这就是不得不临终转型。

2012年宣布破产保护之后,柯达的转型经历了一个长达20多个月的痛苦历程。过去赖以生存并为之骄傲的必须舍弃,过去不屑一顾的必须重新拾起。经过了无数调研和磋商,不得不放弃曾经获得高盈利的个性化影像业务,转型到文档影印业务和商业影像业务。2013年,柯达出售了过去曾作为公司重拳的“消费者成像专利”,首次步入了功能印刷市场,并与两个技术公司签订合同,打入接触屏传感器的制造业。

柯达的转型之路非常艰难,却十分奏效。2013年9月3日,柯达终于宣布脱离破产保护。2014年3月13日,柯达公司任命杰夫里·克拉克(图5)作为公司新一届首席执行官,担负公司的转型重任。事实证明,杰夫里是非常称职的人选。他集能力的强势与资深的经验于一身,由于过去曾统领过软件、硬件、服务器及印刷市场经营等业务,在柯达公司的重组、转型、财政运作及国际的商业经营上很快表现出不凡的能力,不仅果决胜算而且刀马纯熟。他担此重任,使柯达公司上下信心倍增。接任之后,他很快地将公司旗下的知识产权纳入到印刷、包装和服务领域的商业化上,在20多个月的重组中,柯达终于摆脱了破产和债务。

图5

2014年1月8日,应该在柯达公司历史上记上重重的一笔。这一天,柯达这位120余岁的老巨人,在纽约股票交易市场庆祝重新开盘。同年6月,柯达从它的功能印刷业务上获得了第一笔收益,它们的业务开始向美国之外,如欧洲、中国扩展,7月份客户增加到了第1000位,此时柯达已经引入了工业中最快的全色喷墨印刷体系,即柯达商用印刷系统6000C和6000P,并推出了用于包装的印刷业务,这些新项目已经成为柯达公司发展实验研究的新技术课题。至此,“黄色巨人”绝路逢生,再度创出奇迹。


关键词:柯达公司,乔治·伊士曼,数码照相机,杰夫里·克拉克,Eastman Kodak Company,George Eastman,digital camera,Jeffrey Clarke

图1:http://en.wikipedia.org/wiki/George_Eastman

图2、3、4:http://en.wikipedia.org/wiki/Eastman_Kodak

图5:http://www.kodak.com/ek/US/en/Jeff_Clarke_Elected_CEO_of_Kodak.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