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灌区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淮河流域概况

1.1 自然地理

淮河流域(含山东半岛)地处我国东部,介于长江和黄河之间,位于东经111°55′~122°45′、北纬30°55′~38°20′之间,面积约33万km2。跨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5省,涉及47个地级市。

淮河流域西起桐柏山、伏牛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江淮丘陵、通扬运河及如泰运河南堤与长江流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与黄河流域、山东半岛毗邻,面积约27万km2。跨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5省。

山东半岛以沂蒙山脉作为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北至黄河南堤,东部延伸于黄海和渤海之间,面积约6万km2,在山东省境内。

1.1.1 地形地貌

淮河流域西部、西南部及东北部为山区、丘陵区,其余为广阔平原和为数众多的湖泊、洼地。流域内山丘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3,平原(含湖泊)面积约占2/3。流域西部的伏牛山、桐柏山区,高程在200~2153m;南部大别山区高程在300~1774m;东北部沂蒙山区高程在200~1155m。丘陵区主要分布在山区的延伸部分,高程西部一般为100~200m,南部为50~100m,东北部在100m左右。淮河干流以北为广大冲、洪积平原,地面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高程一般15~50m;淮河下游苏北平原高程为2~10m;南四湖湖西为黄泛平原,高程为30~50m。高程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山东半岛地势自西向东呈马鞍形。西部南高北低,为泰沂山北麓山丘区和平原;中部为胶莱河谷地带;东部为低山丘陵区及沿海平原。

1.1.2 水文气象

淮河流域(含山东半岛)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流域内自南向北形成亚热带北部向暖温带南部过渡的气候类型,冷暖气团活动频繁,降水量变化大。淮河流域(含山东半岛)多年平均气温为12~16℃,分布的趋势是由北向南、由沿海向内陆递增;相对湿度年平均值为63%~81%,其地域分布趋势是南大北小、东大西小;无霜区为200~240d;年均日照时数在1990~2650h。

淮河流域(含山东半岛)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839mm(1956~2000年系列,下同),其中淮河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约为875mm。降水量地区分布状况大致是由南向北递减,山区多于平原,沿海大于内陆。淮河流域内有3个降水量高值区:一是大别山区,年平均降水量超过1400mm;二是伏牛山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mm以上;三是下游近海区,年平均降水量大于1000mm。沿黄河中牟一带为低值区,年降水量不足600mm。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6~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50%~75%,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多数站年降水量最大值为最小年值的2~4倍。淮河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深221mm,其中淮河水系238mm,沂沭泗河水系181mm。南部大别山区径流深最大,淠河上游径流深高达1000mm;豫东平原北部沿黄河一带和南四湖湖西平原最低为50~100mm。径流年内分配与降水年内分配相似,6~9月径流量占全年的55%~82%。径流年际变化较降水更加剧烈,大多数地区年径流深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在5~25之间,北部大,南部小。

山东半岛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678mm,降水量的70%~75%集中在汛期7~9月。降水量年际变化更大,多数站年降水量最大值为最小年值的3~5倍。山东半岛多年平均年径流深134mm,东部、南部径流深大,北部、西部小。径流年际变化较淮河流域剧烈,大多数地区年径流深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在20~40之间。

淮河流域(含山东半岛)多年平均年水面蒸发量在650~1250mm之间,其中淮河流域蒸发量650~1150mm之间,山东半岛在950~1250mm之间。蒸发量地区分布呈现自南往北递增的趋势,南部大别山蒸发量最小,不足700mm;山东半岛北部蒸发量最大,大于1200mm。水面蒸发量主要集中在5~8月,连续4个月最大蒸发量一般占年总量的50%左右。年际变化及其地区差异较降水量变化小,总体上北部变幅大于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