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对待生活的心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坦然面对危机

在危机面前的惶恐,不如坦诚的对待,就会发现危机并不可怕,而且还会很快过去。

随着经济危机的蔓延,使许多企业和公司都受到了影响,人们对生活也由此产生了莫名的担忧和恐惧。而面对经济危机,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却坦然处之,他说:“经济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危机面前的惶恐和不安,与其忐忑不安的生活,不如坦诚地对待,这样你就会发现危机并不可怕,而且会很快过去。”

北宋元丰三年,文学家苏轼因为遭受到文字狱的侵害,所以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其实这个官衔只不过是个空衔,真正要他做的事情而是让他代表政府让他看管“犯官”。而这些“犯官”没有什么实权,也没有俸禄,只配给一份微薄的实物。所以自从他到了黄州后,一家老小二十多口人的生活便成了难题。

但是,这种境况并没有让苏轼陷入苦恼和忧愁,他则是坦然地接受了这一切的变故。为了能够维持家计,他省吃俭用,从自己的积蓄中取4500钱等分为30串,挂在屋梁上,每天用钱时就取下一串,这样来控制自己每天用度不超过150钱,余下的就放在一个筒子里,用作有客人来,招待他们的费用。就是这样如此拮据的生活,却让苏轼过得依旧有滋有味。

为了能够让家人不挨饿,他便思考如何解决温饱的问题。于是他想到种田自力更生。于是他经过多方的申请,从当地政府借来了五十亩的废地。便带领全家人进行开荒种地。我们可想而知,对于一个从来没种过地的文人来说,劳动是件很不体面的事情,更是一件很苦的事情,所谓“垦辟之劳,筋力殆尽”。但是苏轼却放下了身段,不怕吃苦,躬耕田亩,在他认为,虽然劳累辛苦,但却从劳作中得到了乐趣。苏轼曾作诗说道:“犁锄忙碌闲愁少,稻谷丰肥秽草稀。小郡谁言无意趣,云心月性不相违。”这正是他在劳动愉悦心境的真实写照。

为了能使贫苦的日子不凄凉、无味,他便学着古人那种“晚食以当肉”的进食方法,每天在自己饥饿的时候再吃饭,这样即使再难吃的菜,吃起来也跟肉一样的香。由此看来,苏轼推崇这种方法,只是希望自己能够从贫苦中品出味道来,在他看来外物的好坏全在于自己主观的感受上,主观感受好了,那么一切都会随之变为好。

这就是苏轼从苦境中寻找乐趣,在逆境中求得解脱,将凄苦化为快乐,乐观地对待各种困难,从容地度过“经济危机”的心态。此外,苏轼这种不惧危难、达观自适的人生态度,在他的《定风波》一词中也得以体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经历过危机后,感悟生活颇深,所以写道:“一蓑烟雨任平生”,“人间有味是清欢”,这也正是苏轼在“经济危机”面前表现出来的崇高思想境界和坦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