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名家词选(全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整理说明

龙榆生(1902—1966),名沐勋,又名元亮,字榆生,自称龙七,别号忍寒居士、怨红词客、风雨龙吟室主、箨公等,晚年以字行。江西万载人。民国四大词人之一。先后任教于上海暨南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南京中央大学及上海音乐学院等院校。一生致力于词学研究,曾主编《词学季刊》、《同声月刊》。著有《词学十讲》、《词曲概论》、《唐宋词格律》等,编选有《唐宋名家词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等,均为词学研究者、爱好者的案头必备书。

《唐宋名家词选》原为龙榆生于暨南大学国文系授课讲义,1934年12月由开明书店出版发行。此版《唐宋名家词选》(以下简称“初印本”)共选录42位词人的作品489首。其体例为:每位词家之下,先列所选之词作,部分词后列“评”,末列其选录数量及所据词集版本,再附“作者小传”和“集评”(部分词家没有集评)。此书初问世便引人注目,一时洛阳纸贵,至1948年已印至7版。

1955年,龙榆生对此书做了大幅修订,并于1956年5月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修订本”)。其修订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词家的增删。其中删除1家(元好问,19首),增选李白等53家,词作159首(详目见附录三)。如此,修订本入选词家共计94人,较初印本的42人增加倍馀。但其中仅刘禹锡、黄庭坚、朱敦儒三家所收词作在10首以上,其馀大多仅录一二首。

二、对词作的增删。除了上述增删的词家词作以外,修订本对初印本入选的各词家的词作,除鹿虔扆一家以外,皆有增删,共计删去158首,增加237首。故修订最终选录词作708首,数量较初印本489首增加近二分之一。

三、更换了一小部分词家别集的底本。如:李煜词录自《南唐二主词》,初印本用《侯刻名家词集》为底本,修订本改以明万历吕远刊本为底本。

四、“作者小传”部分,修订本将标目改为“传记”,并对文字做了较大的改动。

五、对编排体例略作改动:各词家选录数量及所据词集版本前移至词家名后;词后之“评”,条目多有增删,并对出处做了修订,另删去了标目“评”字;最后“集评”部分的条目也多有增删,并对出处做了修订。

六、删去了“自序”,增加“后记”一篇。

七、初印本的文字断句为圈点形式,修订本则全部改为新式标点符号。初印本以“△”表示句,以“·”表示逗,以“◎”表示韵,且不分平仄韵;修订本则改为以“·”表示句,以“、”表示逗,以“◎”表示平韵,以“△”表示仄韵。

修订本《唐宋名家词选》自从1956年出版后,影响巨大,重印至今不断。然而,初印本和修订本所展现的差异如此之大,在词选史上可谓绝无仅有,对两个版本的得失,尤其是修订本是否能够完全替代初印本,并非没有争议。如著名的龙榆生研究专家张晖先生,就在他与张宏生教授合写的《论龙榆生的词学成就及其特色》中明确提出:“词选丧失了特色,仅以保存郑文焯等的评语才得以被学者经常称引。新版的《唐宋名家词选》不足以代表龙榆生一贯的词学思想。”但同时,他也认可修订本“更侧重反映词史的全貌”(张晖《龙榆生先生年谱》附录五,原刊《文教资料》1999年第5期)。客观来说,修订本与初印本时隔20年,即便不考虑选词思路,在作者小传、集评等方面,龙先生无疑获得了许多新的材料,文字上也做了许多润色。更不用说,修订本删去初印本中177首词,又增加396首,两者间偏离达573首,几乎可做一部新书了。因此,即便我们认识到初印本或是更完整地体现龙榆生先生真实的词学思想,仍然不能将修订本一概否定,应当承认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只是,数十年来通行的始终为修订本,便于得到;而初印本却已罕见于世,几为人所淡忘。有鉴于此,我们策划了这本集初印本和修订本于一体的《唐宋名家词选(全本)》,希望尽可能提供一个全面而完足的本子,无论读者是希望多欣赏一些唐宋名家词,还是希望体会龙榆生先生最真实的词学思想,或是考察前后期之变革,均可各取所需。

此次整理编校,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唐宋名家词选(全本)》主体以1956年5月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唐宋名家词选》(即修订本)为底本。原书为繁体字版,为了方便广大读者阅读,今改为简体字。

二、凡修订本与初印本俱收及修订本新增之词作,其词牌名、文字、标点皆以修订本为准。如词牌名两本有异同,则出校记予以说明。

三、凡修订本删去之词作,皆照初印本原次序补录,列于各词家词作之后,并于词牌名右上角加“*”,词作正文则排为楷体,以与修订本词作正文排为仿宋体有所区别。其词牌名、文字及词后“评”皆以初印本为准,另依照修订本词作的标点体例加新式标点,标出句读韵脚。初印本词作右侧有参考朱祖谋、郑文焯二家对名句、警句的圈点,为与修订本体例统一,也一律不予保留。

四、凡修订本删去之词后“评”及各家“总评”,皆予补录,以作者年代先后插补于修订本之词后“评”及各家“总评”间,并于文字之前加“*”以清眉目。

五、凡所据底本更换者,在当页出校说明。

六、两本皆收之作者的“传记”(初印本作“作者小传”)文字多有异同,此次一律以修订本为准。

七、修订本全书均未使用书名号,此次整理,我们按照《标点符号用法》有关规定全部予以补加。

八、元好问非宋人,本不应入选,初印本以之为附录,修订本删除。此次为显示初印本原貌,仍作为附录一收入,以备一格。

九、修订本删除之“自序”,作为附录二恢复。

一〇、修订本增收作者及词目,今特别列出,作为附录三附于书后。

一一、稿中引词、评语或有与现通行本不一致、或以己意概括者,均仍其旧,以尊原貌;偶有显误字及句、读、韵标识之误,则据龙榆生《唐宋词格律》及相关别集、总集校正。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1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