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故事(中华经典故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宋国人卖帽子

秋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商人,他听说南方的越国没有帽子,于是就把一种叫作章甫的帽子运到越国去卖。这商人琢磨着,这一趟长途贩运肯定能挣上一笔大钱。

冠为古代男子戴的帽子。此发冠雕琢重叠的莲花瓣,互相对称,下部雕有一个小圆孔,与冠背圆孔相对,后配白玉圆簪贯穿其中。整个器物线条圆润,琢磨精细。

章甫是古代商朝人戴的一种冠帽,宋国人是商朝的后代,所以宋国人戴这种帽子。这是礼仪之邦才用的东西,和我们今天为了保暖、防寒、装饰用的帽子有所不同。古代华夏人一般都留着长头发。他们的长发不是散开的,而要扎起来。而他们戴的帽子顶端正好有个空间可以容纳和固定发髻,看起来既利落又精神。在当时,如果看见头发短的人,便知是犯了罪受过刑罚的,因为有一种刑罚叫“髡(kūn)”,就是把犯罪人的头发剃掉。头发披散着、不束发的那是性格古怪、狂放不羁或精神有问题的人。

古人对于帽子很是讲究,所以形容人的衣着整齐得体为“衣冠楚楚”。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场合戴不同的帽子,和现代人西装革履(lǚ)一样,是一种礼仪规范。宋人经商的目的地——越国,就在现在的江苏、浙江、福建等地,那时这一带还是蛮荒之地,还没有接受这种华夏文化。

越国路途遥远,宋国商人跋山涉水、费尽周折,才把帽子运到越国。到了那里才发现,越国人不留头发,而是把头发剪得短短的,而且满身刺着稀奇古怪的花纹。越人是不戴帽子的。那种配着发髻带的章甫帽,对他们来说根本没用,是个一文不值的东西。

所以那位宋国商人白折腾了一场,只好失望而归。

庄子通过宋人卖帽子的故事,想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不要总是从自我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些、开阔些、灵活些,否则是要吃苦头的。

【博闻馆】

推销员卖鞋

从现代营销学的角度来分析宋人卖帽子这则故事,结论是:这个宋国人没有事先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选错了销售对象,也就是说他没能把商品推销给识货的人。

有趣的是,国外有一则营销事例,和这个卖帽子的故事很类似。

欧洲有个专门做皮鞋销售的公司,他们打算把销售市场拓展到全世界。于是总经理找来两名平时比较能干的推销员,对他们说:“我们打算在非洲开一个销售公司,先派你们两个去做一下市场调研,考察一下,看看那里的市场前景如何。同时,我还要考察一下你们的工作能力,看你们谁先打开非洲市场。”

两名推销员接受了任务,分别去了非洲的两个不同地区。地方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当时非洲人都是不穿鞋的。

一位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不穿鞋子,非常失望,很沮丧地给总经理写信汇报说:“这里的人都不穿鞋子,没有什么市场。”总经理听后就把他召回公司了。

另一位推销员来到非洲后,看到那里的人都打着赤脚,把他高兴坏了。他马上写信给总经理,说:“这里的人都赤着脚,他们每个人都需要鞋子,市场空间实在太大了!请快点调拨一万双鞋子到这里来吧。”

两位推销员看到的现象是一样的——非洲人不穿鞋子。但一个把它当成了障碍,退缩不前,从而与成功失之交臂;另一个把它当成了机遇,产生了奋斗进取的勇气和力量,从而获得了成功。

这个故事可以看作宋人卖帽子故事的引申。宋人卖帽子,欧洲人卖鞋,怎样把不戴帽子、不穿鞋的人们变成自己的客户呢?首先需要用更聪明、更温和的方式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文明。让剃发的人认同蓄发,让赤脚的人认同穿鞋。这同样论证了庄子的观点,不能只从自我的角度考虑问题,眼光要长远、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