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则4 理解情绪,控制行为
年仅四岁的本杰明对他妈妈感到非常不满,因为他不想去上幼儿园。刚到幼儿园,他就把饭盒甩到了妈妈的身上。他妈妈很尴尬,但是并没有制止他。老师看见却跳了起来。
“嘿”,她使劲儿喊了一声,不亚于本杰明扔饭盒的那股劲,“不能打人。你可以生气,但不能打人,也不能打妈妈。”
“叛逆”的原因
感到愤怒、难过或者害怕都是正常的。当这些情绪出现的时候,教会孩子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经常有父母说:“我只想让我的孩子快乐。”但是,真正的快乐并不是一直处于快乐之中,而是可以应对人类的各种情感。你可以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
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大家经常盘腿坐在地毯上唱歌:“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现在,我们在家里也唱这首歌。当我们唱到,“如果感到生气你就跺跺脚,”我四岁的儿子就在地板上猛踩几下。
如果你不知道歌词,下面这个是最流行的版本:
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重复)
如果感到快乐,你就笑一笑
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
这首经典的儿歌在教育孩子处理情绪问题上很有效果,可以给孩子很有价值的参考。但是要注意——歌词的变化取决于是谁在唱这首歌。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如果歌词是关于伤心的部分,我们都大声地哭泣(“如果感到伤心,你就哭一哭。”)。而且我们还根据自己心情编出各种歌词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害怕、兴奋、孤独)。很多现在的版本都在不停地重复“快乐—快乐—快乐”,就好像唱这首歌的目的是为了让整个世界保持微笑一样。
事实上,我们并非总是处于快乐的状态。作为父母,我们很清楚,小孩子也不是一直快乐的。他们一会儿因为高兴的事欢呼雀跃,不一会就会因为愤怒、挫折和恐惧而勃然大怒。
孩子的情绪来势迅猛,很容易让人受不了。所以我们经常把一些不好的、不希望看到的情绪掩盖起来。我们告诉孩子:“没有什么好哭的,做个大男孩。”或者我们说:“那样不好,你不应该有那样的感觉。”然而,我们要学会接受那些负面的情绪,尤其是当这些情绪是针对你的时候,这也是为人父母的一部分。
有的孩子容易发脾气,有的爱哭,有的黏人,有的容易烦躁。我们需要接受这些情绪,但对于那些大家都不喜欢、让人恼火的行为,我们不需要忍受。即使是那些快乐的孩子,有时候也需要对他们的行为加以限制。
“叛逆”的收获
接受孩子的各种情绪,并教给他们如何应对这些情绪。这会让他受益终生。
我没有必要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
我不需要一直快乐。我的家人也会仍然爱我。
拥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不是坏事。
情绪会轻轻地来,悄悄地去。
人们会倾听我的话。我的情绪和想法是重要的。
我知道在不伤害人和东西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情绪。
为何有效?
海姆·吉诺特说过:“鱼儿游泳,鸟儿飞翔,人类感知。”吉诺特,一位儿童心理学家,他的畅销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已成为早期教育的经典之作。这本书指导了几代父母来接受孩子的感受,特别是难以承受的负面感受。“如果想让一个孩子诚实地长大,”吉诺特写道,“就不该鼓励他隐瞒自己真实的感受,无论这些感受是积极的、消极的,还是自相矛盾的。”
对于年幼的孩子,感受便是他们的一切。一个孩子扔着积木,喊叫着,感到很生气,但同时他也很有可能感到害怕,有一种失控感,感觉自己被误解。孩子被强烈的愤怒所包围,并且不知如何应对。那该是我们要做的工作。作为父母和养育者,我们需要教会孩子掌握一些技巧来应对这些情绪。在学龄前的时光里,孩子们通过简单的辨别、接受和情绪表达,就可渐渐学会如何处理强烈的情绪。
情绪和行为往往交织在一起,但是处理的时候要把它们分开。就像吉诺特说的,大多数的规则既包含了对情绪的要求,又包含了对行为的要求,这就是问题所在。其实我们需要区别对待情绪和行为问题。对于孩子的情绪,我们要给予认可,并要让他们清晰地表达出来;而他们的行为则需要被限制、被引导。大人的任务是帮助孩子找到一个适当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内心感受。扔积木的两岁小孩需要大人们来制止他的行为,但是他仍然需要表达他的感受。
摘下成人的有色眼镜
孩子的情绪可能会使我们感到失控。把注意力集中在你能控制的部分:孩子的行为。制止他们不恰当的行为,但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承认他们的感受,比如,气愤或是悲伤,这样做不会使事情更糟。那些不好的情绪不会因为我们的期望而消失;我们可以培养孩子某种睡眠模式,但是却不能控制他们的感受。
没有人喜欢惊吓,或是不开心,或是孤独、尴尬、气愤或受打击。但是,去除这些感受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把它们表达出来。
对于我们自己和孩子的负面感受,我们经常试图否定它们或是对其轻描淡写。“噢,这一点都不疼。没有什么好哭的!”或,“不要那样和我讲话。”或,“你不会是真的那样感觉的。”有时候我们就是想要让所有不好的感觉消失一空,让一切立刻都好起来。或者我们否认孩子的感受,因为这些感受让我们感到痛苦。多萝西·布里格斯和塞尔玛·弗雷伯格等心理学家认为这些方法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布里格斯和弗雷伯格坚决支持孩子感受的权利。
如果我们告诉孩子只能表现出愉快的感受,那我们就否定了他们人性中的另外一部分——这会使他们的内心充满困惑。被压抑的情绪不会消逝,它们只会被隐藏起来。这些被压抑的情绪会成为学校学习的障碍,并破坏我们一生的社交关系。
精神病学家斯坦利·格林斯潘把情绪称作“心灵的建筑师”。他的研究表明,情绪对于孩子正在发育的大脑至关重要。随着孩子历经各种感受,他们也在构建未来学习所需要的神经系统。
让我们为孩子好的情绪习惯打好基础。孩子所经历的每一种情绪都是一种机遇,我们可以教会他们如何应对生命中丰富的情绪内涵。
情商浮现
孩子的情绪可能会突然爆发,但是他们处理和理解人类情绪的能力才刚刚起步。一个三岁的孩子可能不知道,他所感受到的愤怒和恐惧是会消失的。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要记住——情绪永远都是在变化中的,但是,在情绪爆发的那一刻,它们又是强烈而真实的。
孩子们的“情商”也在不断发展之中。丹尼尔·戈尔曼的著作《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让这个术语广为人知。小孩子不知道将他吞噬的情绪是否有个名字,其他人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感受。孩子经常不能读懂别人的情绪。“哦—她很难过吗?我不清楚。”更为关键的是,孩子不明白,面对这些感受,他们该如何去做,而且他们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学龄前儿童缺乏对于冲动的有效控制。孩子可能会冲着别人大喊大叫,而且,如果没有大人的帮助,他们无法停止对别人的身体伤害。
攻击、愤怒以及隐藏的情绪
当孩子感到焦虑或害怕时,他们常常会做出一些有攻击性的行为。当孩子感到焦虑时,他可能会打人、推人或踢人。这是一种很普遍的反应。出现这种状况,大人应该试着处理孩子的害怕情绪,而不是急于探究“是谁先动手打人的”。这儿有一个例子,两个三岁的孩子因为一辆消防车打了起来。齐克手中拿一个消防车玩具,山姆走了过来,齐克开始尖叫并开始推开山姆。
大人:齐克,我听见你在大喊大叫。你是不是担心山姆会抢走你的玩具车啊?(找到孩子害怕的点)
齐克点了点头。
大人:山姆,你是要拿走齐克的车子吗?(寻找信息)
山姆:不是的。
大人:我听山姆说他不会拿走你的消防车。(强化信息)
大人要学会透过孩子的行为举止来发现孩子的情绪。假如开始的时候比较难做到,先试着观察游乐场上别人家孩子的行为。有时候看出别人家孩子的情绪反而比较简单。如果你观察到愤怒和攻击性的行为时,停下来想一想,孩子做出这些行为是不是因为他们感到害怕、担心、尴尬、挫败或是其他一些隐藏的情绪。问孩子一些问题来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情绪。“你是不是担心山姆会伤害你?”“你是不是在担心什么事情?”“你感到失望,是因为你觉得_____会不一样吗?”“有什么东西让你害怕了吗?”
试试这个——加进你的工具箱
学习情绪管理并不是一件简单到能够速成的事情。许多成年人可能从来也没能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然而,不断练习就能提高这方面的技巧。你的孩子受到的训练越多,他就会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控制好自己的行为。
定义情绪
“你觉得很伤心,你想妈妈了。”
“你很生气,你现在真的很想出去玩。”
“瞧,乔伊看起来很害怕。我觉得他不喜欢你的面具。”
第一步,描述出在孩子脸上看到的情绪。说出你看到的情绪。一旦你定义了孩子的情绪,她就能意识到她当前的情绪状态。“噢,这就是生气时的感觉啊。”认识情绪同样能够让孩子明白,别人也会有这样的情绪。生气、伤心、高兴和害怕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孩子还需要知道一些情绪词汇。虽然孩子学习语言的速度非常快,但是对很多孩子来说,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依然还是很困难。当情绪强烈而迅猛地充斥着大脑时,本来表达能力就有限的孩子更感觉难以说出自己的情绪状态。孩子需要一些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三岁及以下的孩子只需要一些基本的词汇就够了(如,生气、伤心和高兴)。四岁左右的孩子就已经具备了学习更加精细的情绪语言的能力,可以说出各种不同的情绪名称,如嫉妒、失望、挫折,等等。
然而,不要急于给孩子的情绪贴标签,面对孩子的情绪,不能仅仅说“你就是觉得累了”。当然,孩子有可能真的只是累了,但这样也有可能会忽略孩子真实的感受。疲倦时,人们处理事情的能力自然会有所下降,但内心的感受依然是真实的。如果你应付不了当时的情况,或者你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处理,可以先问问孩子的感受。“你生西妮的气了吗,她做了什么事情让你如此生气?”或者只是简单地问孩子:“你现在觉得怎么样了?”
限制行为
孩子可以有自己的情绪,但同时他们也需要受到限制,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做。打妈妈和弟弟是不可以的,摔碎厨房的灯也是不对的,给别人起外号是对别人的一种伤害。孩子的行为会伤害到人或物吗?如果是,大人就要介入并且阻止孩子的不当行为。
宣泄体能
大多数情况下孩子能很安静地坐着。当强烈的情绪来袭时,大人应做好心理准备,来应对孩子的某些行为。奔跑、推打、拳打脚踢这类剧烈的身体活动能够让孩子的情绪得到宣泄。不要让情绪累积,而是要将其转化成安全的方式输出。你可以将孩子充沛的体能转化成其他适宜的方式宣泄出来。更多信息请参考法则5:让孩子去打、去踢。
寻找代替方法
我儿子五岁的时候曾经画过一幅画,画的是毒橄榄。我特别喜欢那张画。因为这表明我儿子在情绪处理技能上有了巨大的进步。当时我们正在准备晚饭——他最爱吃的墨西哥煎玉米卷——但是迈尔斯等不及了,他生气了。几分钟之前,他已经又喊又叫又跺脚了,因为晚饭还没有准备好。之后,他主动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开始拿记号笔画起画来。当他把那幅画递给我的时候,我们俩都笑了。“我画完这幅画之后,就不再生气了,”他说道。
孩子们可以通过写、画、打或跑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对于孩子们来说,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安全的方法来疏导内在的情绪。如果你给孩子一些具体的选择,你会惊讶地发现,即使不用提示,他们也会自动地借助这些工具来发泄情绪。
“失控的情绪”这一部分给出的“叛逆法则”会教会你一些释放情绪的方法,请特别关注法则5:让孩子去打、去踢和法则7:记录孩子的言行。
根据孩子的脾气,快速确定他的心情。例如,五岁的斯黛拉,无论什么时候,当她妈妈试图帮她表达难过的情绪时,她就会陷入深深的恐惧。一些孩子可能会在地上打滚。帮助你的孩子迈出这一步——只要你确保自己已经知道并且接受他的情绪。
情绪处理的步骤
1.识别并定义情绪
帮助孩子弄清他们的情绪。“你生气了。”帮助孩子读懂面部表情以及其他的情绪识别线索。“你看乔伊的脸,他看上去很害怕。”
把你观察到的描述出来。“你把椅子推到了,还在跺脚。你看起来很生气!”问他一个问题。“你害怕萨姆会来伤害你或者拿走你的玩具卡车吗?”
2.接受并重视
接受孩子的情绪。接受所有的情绪——包括负面情绪。孩子不用一直都开心。孩子悲伤的时候,就让他们悲伤,生气的时候,就让他们生气。所有人都会有这些情绪,即使是成年人。
强烈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情绪总是在很快的变化中。
3.恰当地表达情绪
在情绪消散之前需要把它表达出来。你可以有强烈的情绪,但是你的行为得有所限制(比如,打人)。找到合适的方法来释放情绪:“你不能打尼特,但是你可以打这个盒子。”
帮助孩子自我调整,尝试新的方法来释放情绪。
试试这么说
承认和接受情绪
你真的对我很生气。
你想要更多的曲奇饼干,但是我说不可以。这让你很生气。
你太生气了,想要打人。
你的表情看起来很难过。你想妈妈了。当我想念某个人的时候也觉得很难过。
没关系。当你感觉难过的时候可以哭出来。
哇!那个拼图让你这么沮丧。
那就是你现在的感觉,但是我知道情绪是能改变的。
限制行为
你可以对我生气,但我不允许你打我。
你可以生气,但你不能打马森。
不能伤害别人。
即使你想你的妈妈,我也不能让你跑出大门。
你可以不高兴,但是你不可以踢打游戏机。你会弄坏它的。
感到_____没有问题,但是我不能让你_______。
被掩饰的情绪
你在害怕什么吗?
你在担心安东尼吗?
你之前是担心他会拿走你的玩具吗?你之前是担心他会伤害你吗?
避免说的话
你没事——那一点也不疼。
别哭。
大哥哥/大姐姐是不哭的。
那不是你的真实感受。
我知道你不想这样。
来吧,笑一个。
家庭之外
当我某个孩子在哭的时候,经常会有陌生人上前想让他高兴起来。“哭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或者他们会说,“事情没这么糟糕。像你这么大的大哥哥是不哭的。笑一笑,我看看。”
不是你遇到的每一个人都能很好地接受孩子的这些负面情绪。所以你可以告诉孩子她的情绪是正常的,不要担心别人说什么。别人只是好意,想帮忙。有时候一些新的面孔确实能够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帮助她冷静下来。假如孩子的哭声或者某些行为影响了别人,就带着孩子离开那里。找一个地方让她完全释放自己的情绪。
当另一个人出现的时候,这个人可以是你的伴侣,或者是保姆,他们的某些话也能够帮助孩子冷静下来,比如:“乔伊现在真的很难过。他很想念他的奶奶。我告诉他即便是大人,有时候也会这样难过。”这些话为孩子的情绪创造了一种安全、和谐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