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版王朝 盗版君臣·诸葛亮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0章 卧龙为谁而飞

刘备作为一个当朝皇上的皇叔,带着两个兄弟亲自三顾茅庐,到最后终于从卧龙岗请出了诸葛亮——卧龙起飞了。可是,卧龙,你这究竟是为谁而飞呢?刘备、蜀汉抑或是你自己?

诸葛亮在外面玩够了,尽兴了,回来了,也睡醒了。走出茅庐发现刘备在等他,也许这是他早已预测到的,但他还是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在这间悠闲自得的茅庐里,《草庐对》也“对”了,刘备也表态了。诸葛亮呢,出山前当着刘备的面向弟弟交代了一句: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

这话什么意思?这不明摆着是说给刘备听的嘛。功成而退。可是,大功能告成吗?一个故事总要留点遗憾才有动人的美感。诸葛亮会给刘备和自己留下一点什么呢?

交代过这句“功成归隐”的话,诸葛亮就跟着刘备出山了,卧龙飞走了。可是,卧龙飞走了他还会飞回来吗?

关于这一点,《三国志》与《三国演义》里有很大的不同,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里,诸葛亮除了给刘备分析了当今天下形势、人才的重要性、夺取天下或三分天下的战略措施外,别的倒没有说什么。唯独“待功成归隐”这句话不同,这是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特地向弟弟交代的。

罗贯中干好事干到底,他让刘备知道诸葛亮有“功成归隐”的打算和设想,但却找一个“美丽的借口”不让诸葛亮隐退。诸葛亮给刘备制定的三分天下的战略实现了两步。最后一统天下,鬼都知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对于诸葛亮来说,这两步已经足够成就他的一世功名。可是,对于刘备来说,诸葛亮所说的功成隐退却是第三步一统天下的目标也实现之后。这样一来,诸葛亮的功名成就了,他也没理由隐退了。

从演义来看,在舞台上,诸葛亮告诉他的弟弟、刘备以及所有的观众: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功成隐退。表面上看来他是为了大汉的复兴、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刘备的蜀国而飞走了。但是,五丈原上,那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美名却与一代名相诸葛亮一起活了下来……

在历史上,诸葛亮其实首先是为了自己的一世英名,其次才是为蜀国和刘备而从卧龙岗飞走的。他是一位智慧过人的忠心耿耿的良相,这一点我们不可否认。在出山之前,也许诸葛亮压根就知道自己这一走就不会回来了。但是他的结局该怎么画上句号?他在没有从卧龙岗飞走之前就想好了——“病死在疆场”!

在《草庐对》中,诸葛亮没有对刘备说的话,要远远多于已经说的。为什么?《草庐对》是一篇完全用官方语言写的“决策建议报告”。它不是一篇诸葛亮的私密日记。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虽然被历朝历代的君臣所羡慕和妒忌,但是,诸葛亮与黄月英之间还有许多秘密呢,更何况他与刘备是各自怀揣着一份自己的利益坐下来对话的“鱼”和“水”呢?

虽然,鱼儿天天生活在水里,甚至离开水就无法活下去,但是,水能知道鱼儿肚子里装的什么东西,脑袋里想的什么东西?

四十多岁的刘备在茅庐里咨询二十多岁的诸葛亮:“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是啊,现在我们的汉王朝已经很危险了,曹操这个奸臣掌握了国家的政权,我们的皇上在落难啊。诸葛亮你作为当今一名士,难道就看着大汉王朝这样被奸臣吞没吗?

刘皇叔这个身份实在让刘备占尽了光辉——曹操与他一样在为了国家的统一和复兴而奋斗,却落得了一个奸臣的罪名。仅仅因为他姓“刘”的缘故,他的野心就被理所当然地遮掩住了。

在卧龙岗卧了十年的龙,什么才是他起飞的地平线呢?——刘备的三顾茅庐。

站在刘备三顾茅庐的地平线上,诸葛亮踏上了他起飞的第一个阶梯——《草庐对》!也就是他给刘备的一个三分天下甚至是一统天下的“决策建议报告”!

该报告不仅包含了对当前天下形势的具体分析,而且还分析了刘备自身和敌我存在的优势与不足。诸葛亮随后又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为刘备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最后还提出了对未来的美好设想及前景展望。下面我们来详细看看这份完整的报告。

当今天下局势: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方当前情况: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方当前情况: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我方存在的优势: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战略步骤:第一步先夺得荆州。因为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第二步再夺得益州。因为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第三步夺得整个天下。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

实施方案:跨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还有,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所以,你一定要高度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

前景展望: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这一套详尽的决策建议报告怎么样?刘备曰——“善!”

什么意思?——好极了!你诸葛亮太懂我刘玄德了!你简直比我为大汉的未来考虑得还周全。刘备打心眼里佩服诸葛亮!你诸葛亮为“大汉复兴”规划的战略步骤是我刘备做梦也想不到的。

就凭这一篇几百字的公文,卧龙不仅登上了他人生仕途的第一个台阶,同时也为自己的展翅翱翔描绘了一方广阔的蓝图。但是,这个时候,刘备听罢诸葛亮的一番高谈阔论后却在心里泛起了嘀咕:你这么有才华,有谋略,等到未来某一天,你功高盖主,我往哪放呢?

诸葛亮呢,既然能写出这么精彩绝伦的公文,他怎么会没“算计”到刘备的“担忧”呢?于是,诸葛亮就借与弟弟告别之机说道:“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表面上听着是说给弟弟的,实则是在向刘备坦白。这颗定心丸,妙哉!

其实,即使是诸葛亮真的当着刘备的面对弟弟说了这句话,谁都知道他是在“演戏”,包括诸葛亮自己。但我们猜测,凭借诸葛亮的超常智慧,他很可能会说。不过,《三国志》这部正史中却没有这么耐人寻味的一句。罗贯中后来在“演义”里给补充上了,这终究是让后人看了一场“戏中戏”……

可是,在这一问一答的对话中,我们看不出一点诸葛亮为自己谋划的痕迹。

你刘备是为了大汉的振兴和天子的宝座来找我的,我诸葛亮呢?也愿意效忠朝廷——效忠你刘家。我又不是股东,充其量只是一个替你挽救并经营“刘氏集团”的总经理。再说了,即使我把你救活了,你也不会给我一半股份。

虽然我口口声是为了你刘备、为了你大汉,但是,我心里想要的是什么我诸葛亮清楚就是了。不过,有几点,我即使不明说,也要敲打着告诉你,而且要首先告诉你——曹操之所以能打败袁绍,这不是天助他也,而是他重视人才。对于你来说,说白了也就是靠我诸葛亮……

你——刘备,要靠我诸葛亮来替你打天下;我——诸葛亮,要靠你刘备来成就我的一世英名。

你——刘备,现在连一块自己的根据地都没有;我——诸葛亮,已经为你策划好了一切。

现在,对于我诸葛亮来说,已经是万事俱备,就差你刘玄德来茅庐三顾我。你来了,那我们就开始合作吧。

《草庐对》在《三国志》刘备的一句“善”中画上了句号,但在《三国演义》里还没有结束。接下来是什么呢?

罗贯中又替诸葛亮命童子取出一轴画,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原来,整个天下都在眼下!

可是,让人费解的是,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民之术、克敌制胜之法,他为何深藏不露?而且,他现在是风华正茂,在这治乱交替之际、群雄并起之日,一个天天喊着要做管仲、乐毅的人,他不思建功立业,莫非是真想终老于山林之中?

非也!他是想风风光光很体面地出山,并且在出山后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也。当然,要回答这个问题,其中就涉及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自谋和他谋问题。

谋略,根据出谋者和用谋者的不同,可以分为自谋和他谋两种。自己出谋自己用,这是自谋;自己出谋,让别人用,这是他谋。诸葛亮这是自谋还是他谋呢?很显然,他不是以谋划为生的职业谋士。

表面上看起来,《草庐对》无疑是他谋,正如诸葛亮对刘备所说的:“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但如果有人认为《草庐对》只是他谋,没有诸葛亮的自谋,那就大错特错了。

诸葛亮之所以迟迟不出山,之所以不投靠曹操、孙权,这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绝不只想当一个职业谋士。他要做管仲和乐毅那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

这是他《草庐对》要达到的第一个目标,也即自谋的目标。第二个谋略目标才是为怀胎中的“蜀国”制订的争霸方略。由此我们得出结论,诸葛亮这只卧龙,他首先是为自己的一世英名而“飞”,其次才是为了刘备的天下而“飞”。

“三顾茅庐”是他起飞的地平线,《草庐对》是他起飞的梯子,刘备的蜀国是他翱翔的天空,“一世英名”是他最终的目的。《出师表》这层外衣,诸葛亮真应该计算一下它朦胧了多少人的眼睛。

诸葛亮啊,聪明也,但更精明也。其实想想这也没什么,诸葛亮送刘备一片实实在在的天下,他仅仅要一个名誉而已。这二人,一个要权和利,一个要名和誉,二人自愿合作,并且合作愉快又顺利,这实乃君臣合作的世间楷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