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的阴阳
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素问·金匮真言论》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
——《素问·生气通天论》
《素问·天元纪大论》言:“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人的整个生命过程都处于“化”,也就是说人体自身调节阴阳,从而使人体内外的阴阳趋于平衡。生因化而存在,将“化”作为中心,调节阴阳升降,所谓“四者之有,而贵常守”,“不生不化,静之期也”。
五脏六腑
在中国的阴阳学说看来,阴阳存乎天地之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人类在天地之间生存,同样也离不开阴阳,自《黄帝内经》起,人体的脏腑就被中医分成了五脏六腑,在这些脏器中,肝、心、脾、肺、肾五脏为人体全部生命活动的核心。“人以天地之气生”,“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除了人体内部要维持平衡外,人和天地之间也能相互对应:“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所以,阴阳平衡,不仅包括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还包括人与天地之间的阴阳协调一致。
种种原因导致了阴阳失调,从而引发人体不适,而中医的任务就是调和阴阳,使二者保持平衡。张仲景曾说:“凡病,阴阳自和者,必自愈。”当然,人体自身也具备此种自愈能力,西医称之为免疫力,然而在自身免疫力不能恢复平衡的情况下,就要借助于外力。
☉寒湿侵肺
五脏的功能
在古代,解剖学尚未诞生,人们是通过猎获、捕杀动物,或屠杀战败的俘虏,来掌握内脏解剖的常识的。在进行解剖时,人们极易发现有一不断跳动的脏器位于胸腔正中,其跳动能够将源源不断的血液供应给人体,这个位居人体正中心位置的、和血液循环密切相关的重要脏器,便被称为“心”。
《黄帝内经》的作者通过解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进行了观察,主张要注意观察和测量活人身体的外形特征,“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发现心的作用是主管调节血液运行,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心主血脉”,是说脉管和心脏直接连在一起,血液在脉管之中循环游走,心脏的跳动能推动血液在脉管中不断运行。
从对“心”的了解中可知,任何一个脏器都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解剖学上的器官,它们还具有人体的很多生理功能。
☉最初的解剖学
如“脾”并非是免疫器官的脾脏,它主要指的是人体对饮食的消化、吸收及营养物的输布功能,是后天生命活动的根本,是人体气血生化的源泉,还关系到肌肉是否坚实丰满。若是有人缺乏食欲、消化不良、肌肉消瘦,便可诊断是脾胃虚弱。
“肝”除了具有藏血,对血液循环进行调节,协助脾胃消化的作用之外,还可使人的气机通畅、情绪稳定,并能对人的情志活动进行调节。若是一个人脾气暴躁经常发火,别人会说他“大动肝火”。
“肺”是主管呼吸功能的,但也和人体的体液代谢相关,并能对免疫功能以及心主血的功能进行调节。肺气受损表现为免疫力低下、感冒、发烧等。
“肾”的功能十分复杂,先天遗传的优劣、生长发育的状态、骨骼的强壮、生殖机能的强弱以及衰老的速度均能体现肾的功能。肾气对调节水液代谢具有重要的作用。肾虚则会造成生长发育缓慢、性机能或者生殖功能障碍、早衰等。
“心”与“神”的关系
在古代,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解剖也是粗糙进行的,对内脏的观察也是通过肉眼实现的,可以说,这种直接观察的方法很难使人体的诸多功能得到细致的研究。后来,对生命活动进行的深度观察发现,神志活动与心脏的跳动都是生命的重要指征,精神紧张,心跳就会加速,血行就会加快;失血过多,心脏就会剧烈跳动,神志不清,甚或导致死亡;长期慢性失血,就会导致心悸、失眠、健忘、记忆力下降等。人们渐渐认识到,心脏对血液运行具有推动作用,而血液为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心”和“神”关系密切。
☉健忘、记忆力下降
中医理论认为,“主血脉”与“藏神”是心的两个基本功能。心主血脉和藏神是相互联系的,藏神以主血为先决条件,心血充足,方能化神、养神,进而令心神灵敏不惑。这时,“心”虽和解剖中的心脏相关联,但抛弃了解剖学上的心脏的单一含义,将大脑、神经等部分功能也笼络其中。可通过对舌头的颜色或面色进行观察来判断心功能的盛衰。心主神志,为意识、精神以及思维活动的中心,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
☉以舌观心
※ 男女体质的差异
人人皆知,男女体质是不同的,《黄帝内经·灵枢·五音五味篇》中说“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意思是,气有余而血不足,月经每月都会从体内排出,冲任之脉的血气,难以营养口唇附近区域,故而导致女性不生胡须。由此可见,女性的体质特征包括气有余而血不足,月经都会从体内排出,不生胡须。
女性发育成熟后,体质的“个性”表现为来月经,冲脉、任脉气血充盈,可孕育孩子,随着年龄增大,体质渐渐衰败,易掉牙脱发,脏腑阴阳失衡,经停,因此也不能再受孕。而男性体质发育成熟的标志是肌肉结实,筋骨强盛,肾气平和,五脏六腑阴阳平衡,可娶妻生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也渐渐变差。如果肾气发生了衰落,就会造成精气不足,脏腑阴阳失衡,头发脱落,筋脉迟缓,生殖能力下降等。所以女性在养生时务必注意补气养血,男性在进行体质养生时务必注意养肾护阳。
男性往往代谢旺盛,肺活量大,与女性相比,其血压、基础代谢、能量消耗等相对要高,如果得病,病情也来势汹汹;而女性免疫功能比较强,基础代谢率较低,寿命与男性相比要长。
此外,男性和女性的心志也有差异。例如,男人在平时大气,较为张扬,大多是阳性外张的体质表现。而女性相对细腻敏感,易为情所困,肝气不舒,易引发或加重气郁、气虚、阳虚等体质。
☉为情所困
维持体温为什么能够提高五脏的机能?
人体的生长发育、脏腑功能、津液代谢、血液循环等要想维持正常,都须依赖于气的激发与推动。任一环发生气不足,都会影响人体发育,导致脏腑功能及经络功能减退,甚者会引发血虚、血瘀等病变。而此种“气”,作为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能将邪气驱出体外,抵御外邪入侵,具有熏蒸温煦的作用。正常人的体温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这与气的温煦作用紧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