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农业机械化管理
一、不同层次农业机械化管理的内容
(1)社会经济战略研究层次 主管农业的行政领导(如市、县长)及农村发展中心的工作,主要是通过农业机械化与农村经济发展协调的研究,农业机械化与工业发展协调的研究,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机械化关系的研究等,确定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和方针(如加速发展农业机械化,实施半机械化与机械化并举,搞因地制宜选择机械化等决策)。
(2)宏观管理组织层次 农业机械化司局、农业机械工程局、研究院所、学校等的工作内容,包括组织进行区划、规划,制定科技攻关战略、机器生产及技术机具引进规划,研究生产模式、农业机械经营形式、服务体系及更新决策等。
(3)微观经营管理层次 农场、机务站(队)、制造厂、维修厂、供销公司等的技术和业务工作,包括企业规模、市场营销、产品布局、种植制度、作业工艺、机器配备、机器更新、生产计划、调度等。
(4)机器技术层次 工程技术人员、驾驶操作人员的业务,包括机器操作、技术维护、修理、油料化验、油库管理等。
二、农业机械化科学管理方法
(1)借助运筹学、控制论中成熟的方法和模型,解决农业机器管理中有关决策问题,由经验定性决策向优化定量决策发展。如线性及非线性规划方法用于机械作业计划制定,机器系统配备,企业经营规划等的定量决策计算;排队论、随机模拟用于农业机械化供销服务系统,加工网点配置,加油站配置计算等;库存论用于库存管理定量计算等。
(2)从生产管理向经营管理的内容扩展。对农业机械化企业(如机械化农场、专业户),这个问题已经提到日程上来。以前使用农业机器的单位,如生产大队和农场,种什么作物是由上级定的,种多少面积是不变的,单位的任务只是如何把生产搞好,增加产量,而没有多少经营问题。现在则不仅要考虑搞好生产,更要注意经济效益,要决定种什么作物、种多少、搞什么副业项目、规模多大等,要结合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状况,在适合当地的若干可行经营方案中,制定出优化的经营方案来,以获得最大收益。有些传统的内容(如机器配备)要延伸,由以前仅在种植计划一定前提下配备机器,变为包括计算种什么、种多少、配什么机器的作业系统多参数优化。
(3)强化系统分析能力,发展出机器系统管理决策的方法模型。如通过对机器作业成本、作业时间、作业适时性损失的系统分析,建立机器—时间系统优化模型。通过前茬作物作业对后茬作物作业影响的系统分析,建立一年两熟地区的机器系统配备模型。
(4)随机模拟技术、仿真技术的应用,使得非确定性复杂问题的研究、分析、决策成为可能。如作业期的确定、服务能力确定、灾害预测等,进一步提高了农业机器管理决策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