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服务均等化与资源共享(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公共图书馆普遍均等服务探析

赵敏

(湖南省韶山毛泽东图书馆,411301)

一、普遍均等服务的定义和来源

公共图书馆的普遍均等服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可以保障居住其中的所有人,无论其经济社会地位、居住场所、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种族宗教等区别,都能就近获取其需要的知识、信息、文化资源以及其他公共图书馆服务。

普遍均等服务原则是世界各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共同原则和目标,也是我们几代图书馆界前辈的梦想。图书馆服务均等的理念来源已久,著名的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每位读者有其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66年在《图书馆服务宣言》中提出:“向所有读者提供平等服务。图书馆,特别是公共图书馆,以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益、满足公民基本信息需求为职责,通过对全社会成员实行普遍均等的服务,维护每个社会成员的信息公平,不因其年龄、生理和健康状况、社会地位、种族、性别和文化背景不同而改变。”“图书馆是开放的信息中心。公民进行文献阅读与信息获取是他们参与社会管理、从事科技与经济活动、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而使用图书馆则是他们行使其信息权利的途径,各类型图书馆应该提供开放服务,以保障公民自由阅读与平等获取信息的权利。”1994年我国《公共图书馆宣言》也明确提出:“公共图书馆应该在人人享有平等利用权利的基础上,不分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向所有人提供服务”。

2006年9月13日,中国政府正式发布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第三部分“公共文化服务”第一条“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指出:“以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坚持公共服务普遍均等原则”,2006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要求,这是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前所未有的划时代的里程碑,她宣告了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整体非理性时代的终结,标志着中国公共图书馆时代的开始。随着这一目标要求的提出,服务均等的理念逐渐走入中国社会,深入社会公民人心。

二、普遍均等服务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OECD国家对“普遍服务”的定义,它应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可获得性,即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当得到相应的准公共产品;二是非歧视性,即所有用户都应当被同等对待;三是可承受性,即服务的价格应当为大多数用户所能够承受。

公共图书馆是国家举办的,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图书馆,它以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利为职责,平等地向所有人提供相同的资源(当前知识、信息和想象作品)服务。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公民,通过对全社会成员实行平等服务,维护公民公平享受图书馆服务的权利。其建立的根本目的就是向所有人提供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从而为公民实现文化权利提供保障。尊重和满足公民的文化权利,是衡量社会发展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准。享受公益性的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是公民实现文化权利的重要方面。实现普遍均等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它成为图书馆服务的基本原则之一。

三、普遍服务均等的均衡发展

1.服务对象的均衡发展

公共图书馆是服务于大众的,这就决定了其服务对象的复杂性。因为读者的教育程度不一样,经济水平不一样,需求不一样,对图书馆的的利用程度也不一样。

在现阶段,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目标人群应进一步聚焦于弱势人群,以实现知识信息的普遍供给。《纲要》提出:“切实维护低收入和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采取政府采购、补贴等措施,开辟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保障和实现城市低收入居民、残疾人、老年人和农民工等群体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

弱势群体规模庞大,分布广泛,结构复杂,在文化与信息需求方面极不平衡,如果在知识信息的获取方面不努力坚持公益性和平等性,势必要加剧社会的贫富悬殊,导致更大的不平等。因此,公共图书馆应在平等服务的基础上加强对弱者的关注,消除用户利用图书馆的各种障碍,保障弱势人群的信息需求,针对性地对弱势群体的文化需求开展有效性的服务,而且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要有更多和无偿的付出,确实履行起为所有社会成员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文化与信息需求服务的职责,提供各种知识和信息服务,让他们真正在文化与信息方面分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2.服务方式的均衡发展

传统型图书馆的服务基本是以图书馆为中心,围绕图书馆馆舍展开的。主要服务方式是馆内阅览、书刊外借、文献复制、参考咨询等。这种服务方式没有使图书馆藏书与需求者之间达到最优的效果。在向数字化图书馆发展的今天,图书馆应改变传统服务方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变被动为主动,根据读者的个人爱好、习惯、特点等提供个性化服务,让读者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自己需要的服务,使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不再是千篇一律,不具备针对性,而是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3.服务区域的均衡发展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图书馆的投入、资源分配也不平衡,偏远、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图书馆投入明显不足,图书馆建设差距增大。经济发达地区或城市的文化生活、图书馆各项资源相对丰富,经济欠发达地区或农村的文化生活、图书馆各项资源相当贫乏,有的地区缺乏甚至没有文化设施,以至于那里的人们根本无缘享受文化成果及文献资源和图书馆服务。经济决定基础,意识决定发展。场馆建设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及文献建设等经费严重不足,业务工作的开展受到限制;图书馆网点布局不合理,图书馆服务能力受限制;体制不畅,使资源共享受到瓶颈制约;图书馆人员的整体素质与社会对信息资源需求不相适应,种种原因导致图书馆服务能力低下,造成图书馆事业发展现状与构建和谐社会不相协调。因此公共图书馆应采取各种方式,让更多的人支持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公共图书馆也应打破地域和管理体制的约束,尽快实现公共阅读经费公众分享的资源分配机制,从场地、资金、技术、人才几方面支持乡村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图书馆,采用集中使用,分区域、分层次流通的图书管理方式,把那些长期呆在书架上的图书和每年增添的图书分配下去,流动起来,以促进乡村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图书馆的发展。

四、如何实现普遍均等服务

1.树立服务均等意识,加强制度保障

公平获取信息是每个公民应该享受的权利,维护读者公平、平等获得文献和阅读权利是公共图书馆制度的最重要的价值取向,确保读者能够公平自由地利用知识信息历来是公共图书馆人追求的目标。因此,政府应制定政策,大力扶持和发展公益性的文化信息事业,让公共图书馆有充足的财力,真正免费平等向全体社会成员开放,同时,图书馆也应转变观念,树立大图书馆意识,整合图书馆资源,突破因时间、空间、经济等带给公民利用图书馆的障碍,保障全体社会成员获取信息资源的自由和平等权利。

2.健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指一个地区的公共图书馆以保障普遍均等服务、实现信息公平为目标,独立或通过合作方式提供的图书馆服务的总和,或者说,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包括所有单个图书馆以及它们建立的任何形式的合作平台。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保障公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公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公共图书馆必须通过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整合有限资源,增大效益,实现资源共享,切实维护公民的正当权益,努力消除信息鸿沟,让公民得到更多更实惠的图书馆服务,以实现保障公民权利的目标,让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真正成为“阅读中国”的支柱。

3.实现普遍服务均等的方式

(1)总馆分馆制模式。以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为主要特点的总馆分馆制是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较好形式。采用总馆分馆模式有利于资源强势的图书馆向弱势的图书馆进行调配,避免重复建设,实现总馆与分馆之间资源共享与资源互补,充分发挥总馆的辐射能力、资源利用率及分馆的服务能力,有利于实现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也是当今网络时代一种最有可能实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的理想模式。采用以市立图书馆为总馆,以区(镇)图书馆、村(社区)图书馆为分馆的总馆分馆制模式。通过市立图书馆对文献统购、统编,对计算机与网络设备等基本设施统一调配,总分馆实行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系统、统一规章制度、统一人员培训、统一文献资源物流配送。镇(区)、街道、社区或村负责提供场地、配备专业人员,把各个区域馆建成为大的中转流通站,把社区图书馆建成为直接服务站点。特别要实现社区图书馆作为综合性大馆窗口的检索、预约与续借、就近还书与阅览、展示等综合服务功能。从而建立以社区图书馆为基础服务平台,市、区大馆为数据中心、管理中心和分专业方向的服务中心的一个市、区、社区三级统一、互动联动的、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动态管理服务模式。

(2)合作办馆模式。以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企业图书馆联系的合作图书馆,使用统一的图书馆业务管理平台、统一标识,实行各自行政管理,不改变原有行政隶属关系、人事关系和经费来源的情况,制订文献采购协调政策,在文献资源、数字资源建设和特色数据库建设方面达成协议,做到各有侧重,共建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实现全市文献信息资源互补与共享;借助于统一的计算机网络平台,实现“一卡通”服务,实现最大的资源整合。其形式有通用、通借或通借通还等。

(3)汽车流动图书馆。中宣部、文化部等部委关于在全国组织实施“知识工程”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完善图书馆布点及条件建设,使图书馆网点遍及城乡各地。并大力发展布局合理、方便群众的各种小型或流动图书馆。”为改善区域间文化配置不合理的状况,解决欠发达地区基层群众读书难的问题,公共图书馆通过汽车这一灵活的载体将已形成的网点连接起来,填补因固定网点带来的服务盲点,让每个社会成员更方便地阅读、利用图书信息资料。

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等各项发展还不是十分均衡、十分完备,保障公民文化权利,实现公共图书馆普遍均等服务只能是相对的,正因为这样,公共图书馆才更应切实履行职责,不断努力创造条件保障公民权利,采取多种方式让全社会每一个人都能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以确保公民分享人类共同优秀文化成果、享有平等阅读权利、享受图书馆服务权利,以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共同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动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于良芝,邱冠华,许晓霞.走近普遍均等服务时代: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3)

[2]老槐.《图书馆服务宣言》解读[J].档案界论坛

[3]沈光亮.公共图书馆制度的伦理维度分析[J].图书馆,2008(2)

[4]吕梅.构建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公民阅读权利.中国新闻出版信息网